徐惠敏
摘 要:通过一题多变、一题多想、一题多解、一法多练、一课多思的途径,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批判性、灵活性、敏捷性、持续性。
关键词:学生 思维品质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5-0251-01
一个具有优良思维品质的人,在错综复杂的情况下,经过仔细观察和认真思考,就能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做出正确判断或提出独到的见解,而且能正确、灵活地处理事情。由此可见培养学生具有优良的思维品质,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的责任。
1 一题多变,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是指能深入到事物的本质,去考虑问题,钻研问题,不被表面現象所迷惑,能够抓住事物的本质与核心做出正确的判断。但有些学生思考问题往往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例如:
(1)一块长方形的菜地长32米,宽是8米,这块菜地的周长是多少米?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一块长方形的菜地长32米,长比宽多8米,这块菜地的周长是多少米?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一块长方形的菜地长32米,长是宽的8倍,这块菜地的周长是多少米?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4)一块长方形的菜地长32米,宽是长的3/8,这块菜地的周长是多少米?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语文阅读教学中加批注的方法,给这四个题目相同地方画“﹎﹎”,不同的地方画“ ”。这样学生经过认真阅读,仔细比较发现这四个题目的要解决的问题都相同,但有关宽的信息不同,第一题“宽是8米”,第二题“长比宽多8米”,第三题“长是宽的8倍”,第四题“宽是长的3/8”。接着引导学生咬文嚼字、比较分析,发现第一题直接告诉我们宽是8米,而其它三题都是间接告诉我们宽是多少,还需要我们求出宽有多少米。学生经过进一步的比较和思考发现求宽的方法也不同。第一题“长比宽多8米”也就是宽比长(32米)少8米,用减法计算(32-8),第二题“长是宽的8倍”也就是求32是什么数的8倍,用除法计算(32÷8),第三题“宽是长的3/8”也就是把长32平均分成8份,取其中的3份是多少,先用除法计算(32÷8=4米)再用乘法计算(4×3=12米)。
所以,教师要经常设计一些一题多变的题目(变条件、变问题)。在不断的变化中,学生也不断地吃一堑,长一智,他们就会产生必须“字字入目”、“咬文嚼字” 的潜意识;在不断的变化中,学生学会比较分析;在不断的变化中,学生的思维会逐步地向深刻性发展。
2 一题多想,培养思维的批判性
思维的批判性是指一个人的思维接受已知客观事物的充分检验,以确定正确与否。具有批判性思维的人在处理问题时,能够客观地考虑正反两个方面的意见,虚心地进行自我检查,坚持正确的观点,放弃错误的想法。
例如:三年级下册,学习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而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究竟有多大,除了让学生量、剪,面积分别是“1平方厘米”和“1平方分米”正方形纸片,围“1平方米”的地面,还得让学生在他们的生活中常见的物体中寻找“参照物”。学生经过比较发现自己的指甲接近“1平方厘米”,教室中的开关面板接近“1平方分米”,家中的八仙桌接近“1平方米”,另外学生还测量计算了教室的面积接近60平方米,学生有了“指甲”“开关面板”“八仙桌”“教室地面”等这些参照物可以与其它的物体比较,然后予以确定。
3 一题多解,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一题多解”是面向个体讲的,“多解”追求的是学生个体方法的多样化,要求学生个体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的灵活性。
有这样的一个案例,“一块边长10米的正方形菜地,五分之二种黄瓜,种黄瓜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可在学生出现两种不同结果,一是10×10=100(平方米),100÷5=20(平方米),20×2=40(平方米),二是10÷5=2(平方米),2×2=4(平方米)。很显然第二种解法是错误的,把长10米当成正方形的面积10平方米来计算,经过师生会话后,为了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解题方法,我把“边长10米”改成“边长25米”让学生计算,练习后经过统计全班都采用第一种解题方法,这时一个学生突然举起手说:“老师我还有一种方法”“好啊,你把它写到黑板上”当她写到“25÷5=5(米)时,部分学生窃窃私语:“怎么还是边长25米,当成面积25平方米计算”可她还是往下写5×2=10米,25×10=250(平方米),写完我让她说说是怎样想的,“我把边长25米的正方形,想象平均分成5介面积相等的长方形,每个长方形的宽5米,2个小长方形合成一个大长方形宽是40米,长25米,面积就是250平方米,这样算简单”,这是一种多么灵活的解题方法啊,这位学生善于以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方面进行分析思考,她的解题思路广,方法多是思维灵活的表现,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注重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解题,鼓励学生一题多解。
4 一课多思,培养思维的持续性
思维的持续性是指思维活动,不受周围环境的干扰,始终围绕一个事物进行思考,在数学课堂上表现为围绕探索新知,运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进行努力思维。然而有部分学生因受注意稳定性的影响而出现思维疲劳和思维中断现象,那么如何使每个学生保持思维的持续性呢?笔者认为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进行思维。
例:小学数学第六册在学生初步理解“面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含义基础上,安排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计算”对三年级学生来说是抽象的,先动作思维——学生边用若干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摆3个不同长方形,边数1平方厘米正方形的个数,思考长方形的“长”、“宽”“面积”,再在规定的一个长方形中摆。接着抽象思维——学生认真观察四个长方形,思考探索“长”、“宽”和1平方厘米正方形个数(面积)的关系,从而推导出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公式。形象思维——学生动手量黑板等物体的长和宽并计算其面积。同一个教学内容在不同的教学环节和教学活动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多种类型的思维,避免由思维的单一性而造成的思维疲乏,从而达到思维的持续性。
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教师去思考、去研究、去探索有效的思维训练的途径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