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成语德育内涵 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2017-05-27 08:11王雯洇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7年5期
关键词:有效结合德育渗透小学

王雯洇

摘 要:成语是中华文化的“活化石”,是学校開展传统美德教育的有效栽体。学习成语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沐浴学生的心灵。我们应该深入挖掘成语中的德育因素,从课间诵读、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等方面展开,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关键词:小学 成语教学 德育渗透 有效结合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5-0183-02

成语是汉语中的瑰宝,堪称中华文化的“活化石”,承载着丰富的人文内涵。简简单单的成语,在只言片语之中,蕴含着人生的哲理;在寥寥数字之间,凝聚着人生的智慧。浏览成语宝库,无不渗透着古人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深刻感悟和深入思索。为了帮助学生积累成语,提高语文素养,苏教版语文教材把成语作为一个新的课程资源来开发。然而,很多老师对于成语的教学仅仅停留在在读通读顺,初步理解的基础上,对如何引导学生大量积累成语,如何充分挖掘和利用成语中蕴含的德育因素并没有太多的思考和有效的措施。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因此,深入挖掘成语中的德育因素,引导学生多种形式学成语,积累成语,对培养学生语感、提高文化素养、促进美德养成有着不容小视的作用。

1 成语词串诵读——读读背背明道理

心理学研究表明:培育一个人文化内涵的最佳期是青少年时代,尤其是记忆力的黄金时间——13岁以前。人类就是靠口耳相传,靠不断地背诵民族的史诗、民族的经典、民族的自然常识和社会常识,来发展记忆、促进智慧的。而长期的语文教学的实践也告诉我们:诵读是语文教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的学习手段。苏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每个单元按照一个主题编排了一组“成语词串”,整合成语而形成的词串是微缩的文本,读起来朗朗上口,韵味无穷,学生读出了情味,感受到了意境,也丰富了积累。但这样的词串是有限的,教师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不断创编适合低中高年级的成语词串歌,以帮助学生在读读背背成语的过程中受到启示,明白道理,从而形成带有民族烙印的个性与人格。

1.1 成语故事歌

每个人回忆起童年时,都会禁不住想到那一首首有着悦耳音韵的童谣。童谣节奏感鲜明、合仄押韵,富有寓意,它是孩子最易懂的一种德育语言,是孩子们在读读背背中就可以接受教育的语言。我们可以利用成语本身的故事性和趣味性,把成语编成体裁短小、押韵、易记的童谣,以歌谣的形式叙述成语的来源和含义,通俗易懂,意境深远,对于促进低年级学生学习和运用成语,理解和感悟道理,大有裨益。例如《亡羊补牢》:“牧民老三有点懒,羊圈破了他不管。跑了肥羊直叫惨,心急慌忙补羊圈。大伙见了夸老三:亡羊补牢不算晚!”这样的成语歌谣,既说清了成语的含义,又教育孩子:只要能认真吸取教训,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就可以避免继续犯错误,遭受更大的损失。

1.2 成语顺口溜

当学生对成语有了一定的积累和理解,可以组织学生念念含有成语较多的“成语顺口溜”。顺口溜寓理于情,寓理于趣。通过创编成语顺口溜,不仅能使学生接触并积累大量的成语,进一步加深对成语的理解,而且能使学生在口诵心惟中潜移默化中受到启迪、鼓励和教育。例如,《勤学歌》:“风华正茂少年郎,博览群书好时光。焚膏继晷日夜勤,滴水穿石意志坚。坚持不懈学识高,锲而不舍事能成。”这样的成语顺口溜,学生能结合语境,掌握一批成语的含义,并能初步学习在恰当的语境中运用,同时,也能懂得少年时光最美好,勤学上进万事成的道理。

1.3 成语词串歌

学生到了高年级,记忆力、理解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将成语一个个连缀成文,串成一首“合辙押韵”的韵文,引导学生诵读理解,学生往往能凭借一个个成语唤醒相关图像,伴随着朗朗的诵读,在头脑中凝聚出一幅幅画面,学生在语境中反复体悟,用自己的心灵去触摸词语,就能获得感悟。这样的成语词串,在教材中就有很多,例如,学完《郑和远航》后的练习中出现了这样的成语词串:“令出如山、振臂一呼,浩浩荡荡、络绎于途,惊涛骇浪、水土不服,讲和通好、观风问俗,奇珍异宝、互通有无,五洲四海、心悦诚服。”学生诵读这样的成语词串,脑海中就会再现郑和远航的故事与画面,使得成语和故事、意义结合起来,不但积累了成语,也感受到了郑和远航的恢宏气势,感受到郑和为促进中国与亚非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

诵读是对词串音韵美、形象美、内蕴美进行多层面整体性欣赏品味的过程。成语诵读训练中,教师应该遵循“读准字音——读好词语——读美词串”的教学流程,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自主构建、把握词串的联系,体验成语歌的韵律美、意象美,丰富语感。

2 成语故事学习——说说写写润心灵

人们常说:文以载道。相当多的成语是由古代的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史实逸闻等凝聚演化而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中华传统美德思想,是思想教育的好教材。如“精卫填海、愚公移山”表现了人类意志坚决,不畏艰难;“学海无涯”包含着知识无止境,需要终身学习的辨证思想;“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描绘了家庭成员之间亲密的关系,蕴含了古人十分看重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成语中丰富的思想内容,在教学中自然渗透,让学生在经典的成语故事的学习中获得智慧的启迪,引领他们走向道德品质教育的殿堂。

在学习了《鹬蚌相争》这个成语故事后,我组织学生拓展想象说话。我让学生进行换位思考,说说假如你就是那只鹬或者是那只蚌,你会怎么办?有的学生说:“相持下去,对谁都没有什么好处,那么,为了共同的利益着想,老兄,我们还是握手言和,和平共处吧,你也不要来啄我的肉,我也不会来夹你的嘴。双方都做出让步,谁也不亏谁。”有的说:“退一步海阔天空。算了,我不和你斗了,让你行了吧!”最后,我总结:“人与人相处,难免发生摩擦,若是双方都能克制自己,握手言和自然是最好的。倘若一方不肯,那么,谦让容忍,主动退后一步,也能将使紧张关系转为和睦。”再如,在学习《卧薪尝胆》时,我让学生结合图片,想一想越王勾践躺在柴草上会想些什么,然后写下来全班交流。有学生这样写道:“人生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困难和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拼搏的信心和勇气,我一定要让自己的国家强壮起来,强盛起来,报了当年被俘之仇!”成语教学课堂上的说说写写,能让学生在与经典同行的过程中,汲取知识,提升品德,净化灵魂……

3 成语活动演绎——学学玩玩悟内涵

成语教学要形式多样,学生才有兴趣进一步地接触成语,亲近成语。德育教育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灵活引导,变空洞的说教为潜移默化和自我感悟。因此,形式多样、趣味浓厚的成语课外活动能巧妙地把成语学习和德育熏陶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学习成语的乐趣,获得道德体验。教师可以利用活动课时间,组织开展成语故事赛、成语故事续编、成语课本剧表演等。通过活动,学生会更好地了解成语的来龙去脉,会更深入了解故事中人物的性格和内心,能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成语的内涵,从各方面得到启示,在小故事中收获大智慧。例如,在演绎《负荆请罪》这个成语故事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排练,有的当导演,有的当演员,有的做评委,他们以课文为参照,仔细揣摩人物的内心,适当添加符合人物身份的语言和动作。正式表演时,学生不仅把文中人物的语气、神态和动作表现得淋漓尽致,还能即兴创作,加入了一些很生动的语言和动作。通过表演,学生对蔺相如宽容大度,廉颇知错即改的品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有人说,文化是民族的生命,道德则是文化的灵魂。小小的成语中蕴含着丰富的内涵、深刻的寓意。让学生大量地积累成语,深入地理解成语,不仅能使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还能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高尚的道德情操、渊博的学识智慧等各方面的教育。充分挖掘成语中的德育因素,在成语教学中有效地渗透德育教育,学生将成语熟诵于口的同时,美德也就悄悄地濡染于心了。

猜你喜欢
有效结合德育渗透小学
探讨小学班主任管理与语文教学的有效结合
信息技术与高中英语教学的有效结合
选课机制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