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考试中做好阅读题

2017-05-27 07:04夏纯健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7年5期

夏纯健

语文试卷中阅读题所占的比重相当大,是除了作文之外的第二类大题。学生能否答好阅读题,往往对考生的语文成绩的影响很大。为此,就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好试卷阅读题,谈谈自己的几点思考。

一、做好阅读题的方法

1.先读问题,再读材料。许多同学做阅读题的方法是先读材料,再看问题,看完一个问题,再读材料,通过质疑——阅读——思考——释疑的过程,找到答案。一道小题做完,下一道小题还要重复一遍这样的过程。这样做题的方式,效率大大降低。我认为,比较好的方法是先读问题,再读材料。先读问题,不是说我们把此则材料所涉及的问题简单的从头到尾读一遍就行了,而是仔细地读,一边读题,一遍要默默的记住问题的内容,再带着问题去读材料。读材料至少读两遍。第一遍速读,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感知,先集中解决这段选文写了什么?第二遍精读,仔细的阅读每一句话,对所涉及问题的句子更要反复的研读,揣摩,参悟句子所透露的信息。这种“倒读法”既避免了先读材料时的盲目性,又提高了做题的效率。

2.把握文章主旨。文章不论长短,都有作者的写作目的,都融入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在读完整篇文章,对文章有了整体的感知,对作者的思想和所表达的情感有了整体的把握后再开始做阅读题,做题的准确性就会大大的提高。如:朱自清的《春》一课中“鸟儿们都呼朋引伴地卖弄着歌喉”,请问“卖弄”是什么意思?感情色彩是什么?“卖弄”有炫耀的意思,多有贬义。而此处的鸟儿是在“炫耀”自己的歌声吗,是为了单纯地描写鸟吗?显然不是。这篇文章作者是借鸟儿来赞美了春的勃勃生机。在准确的把握文章的中心后,你就会知道这里的“卖弄”一词的感情色彩是褒义词,词语的感情色彩发生了变化。做题时如果不能从文章主旨去考虑,把问题与主旨割裂开来,即使简单的题目也容易出错误。

3.紧扣原文,寻找突破口。“题从文中出,答从文中来”可以看作是阅读理解题的灵魂。问题、答题都必须紧扣原文,脱离了原文的答案往往是支离破碎的。因此,准确解答阅读题的一个重要方法是从原文中找答案。当然,找到的句子不一定符合问题的要求,还必须根据问题的要求进行加工,通过缩句,找中心词,抽取要点,重新组织语言才行。如在归纳文章的段落大意的时候,最简便的方法就是找中心句,方法简便,做题快,准确率高。

4.抓住“关键词”。关键词之所以“关键”,就在于它能反映文章的核心意义。做阅读题时,抓住了关键词,在提炼中心思想,概括段落大意时,就抓住了问题的灵魂,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了解语文知识点

知识点就像建筑中的建筑材料,要想建起高楼大厦,你就必须知道要用哪些材料。同样的道理,你想要做好阅读题,面对试卷中对知识点的考察,如果你连知识点的内容都不清楚,又怎么可能有的放矢的回答出所问的问题呢?如《春》中有一句“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大小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问本段运用的写作手法是什么?看到题,你的脑海里首先要知道初中阶段的写作手法有哪些,头脑里有清晰的认识后,你才能结合阅读材料去分析,原来作者运用侧面描写,借写蜜蜂的多,侧面写春花的“多”,流露出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三、做题时应注意的事项

1.言之有据。“言之有据”顾名思义就是在阅读文字材料中找到依据。在阅读题的解答中,要充分理解试卷上阅读材料提供的信息,结合这些信息内容,用语文专业的知识术语去解答,这样答出的问题才会完整,才有灵魂。而不能凭空想象,言之无据,答非所问,或者只有骨架而没血肉。

2.语言规范。语文学科就是培养学生语言的学科,在语文阅读的试题中,培养语言规范非常重要。答题中语言言简意赅,则能让答题得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反之,语言累赘,甚者啰嗦重复,不能切中要害,往往花许多努力而没效果。比如,有时学生答题中,写了很多语句,但是就是答不到要点,这就是缺乏语言表达能力;有的学生生怕答题不全面,把空格都答满,还时常用箭头牵引,这样不仅题目没有解答好,反而落得个“卷面不整洁”的点评。

阅读理解主要考查学生的信息提取能力和对内容的整合能力。这两种能力的提高,光靠做题是不够的,学生还是要想办法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蕴。平时要多读一些文学作品,有了积累,阅读理解能力肯定會得到提高,这才是提高阅读解题能力的根本途径。当然,掌握必要的做题技巧也是非常必要的,它有可能就是你做好阅读题,提高语文考试成绩的一把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