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彩红
微信,作为一种新型的手机网络交流平台,以其便捷、及时、共享等特色,已经深入人心。微信,也成为当下初中学生日常交流学习的重要工具,如何利用与微信的亲密接触,为语文教学插上“微”翅膀,让学生在充满知识性、趣味性的语文世界里,自由快乐地翱翔,这成为一项与时俱进的教育教学课题。下面笔者将从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两个维度来谈一谈如何运用微信平台为语文教学助力。
教学内容——海量资源,缤纷共享
微信作为时尚灵活、个性化的信息交流平台,完全可以成为语文学科的载体,成就语文学习的“第二课堂”。
对课内知识进行延伸。很多时候,老师有大量资源想推荐给学生,但受限于课堂时间,很多优秀资源不能有效地传输,那么,可以尝试把微信建成知识的锦囊。如全市期末网上阅卷涌现的优秀作文,原本一节课最多展示3篇左右,大量的优秀作文老师只能望洋兴叹,而现在,老师可以把课堂无法容纳的优秀文章放置在微信群里,让学生第一时间内共享。又如,为了培养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可以鼓励学生关注微信公众号“诗词世界”“文摘荟萃”。并且,学生在日常的读书学习中,遇到好的名家散文、哲理故事,也可以放于群中,和大家共享交流,让好的东西沉淀下来。
关注人生百态,生活即语文。叶圣陶先生曾说:“如果单靠翻字典,就得不到什么真切的语感,把生活所得到的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积累多了,就了解越深切。”唯有将生活作为教材,立足实践,才会出真知。相对而言,课本的内容都是既定的、平面的,而新媒体的更新是迅速的、立体的。在鼓励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当下流行文化的同时,还要引导对其进行理性的分析,在点滴中积累素材,提高素养。如刚刚过去的2016年,随着腾讯新闻抛出的一枚枚“重磅炸弹”,我们可以随机发起话题讨论:“举世瞩目的里约奥运期间,我对‘王宝强离婚竟能连续多日抢占头条这一现象的思考”;“当遭遇被黑,中国帆船选手徐莉佳这样告诉我们——”;“我对女排精神的解读”;“韩国总统朴槿惠‘闺蜜门的导火索竟源于闺蜜女儿高调炫富!!!”等等,积累素材锤炼语言的同时,也引发大家对于“人生观”“价值观”的思考,传递了满满的正能量。
开启收藏功能,建造系统的资料库。微信公众平台有很多功能,如收藏功能,每个学生都可以对微信公众平台中的内容进行收藏,选择重要的、自己喜欢的、欠缺的、值得回味的收藏,日积月累这些内容就形成了学生自己的资料库,可以随时温故、不断知新。
教学形式——灵活自由,任我翱翔
传统语文课堂,往往固定教室、固定授课老师、固定听课学生、固定教学内容,而作为辅助教学平台,微信则可以打破固定模式的约束,灵活转变教学组织形式。
更灵活自由的学习时间。微信平台,有利于学生利用碎片时间,如作业完成之后、双休日、假期,随时随地进行具体知识点、社会热点、当下流行文化、心理疏导、情商培养等学习。不仅让碎片时间得以充分利用,还有助于让被动的学习潜移默化变成主动学习,减少线下集体性学习的种种限制,增强线上学习的灵活性。
更有利于因材施教。传统语文课堂教学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活动的开展,只能面對大部分学生的平均水平,往往出现“尖子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消”的两难局面,而以微信为载体的“语文第二课堂”,则有利于因材施教。通过微信,把集体教学、小组合作、个别辅导,同伴帮助、个人自学等多钟教学形式结合起来,发挥分层教学的优势。
更私密自由的发言空间。学生有问题,既可以和老师单独交流(私聊),也可以和大家共享交流成果 (群聊)。这样,想隐私,想公开,完全按照表达者的心愿而行。为了让每个学生更自由发言,在某些不涉及作业等的活动版块时,可以让学生建立微信小号,隐藏真实身份以网名的形式进行自由发言讨论,给学生畅所欲言的机会,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个性。
时代的数字化和信息化发展已是大势所趋,对传统语文课堂教学所带来的冲击也难以避免。作为语文教师,既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更要做到与时俱进,探索微信等网络技术在教学活动中高效、合理的应用。“舌尖上的中国”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指尖上的微信”也必将帮助学生在丰富生动的语文世界里,自由快乐地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