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艳:公民意识

2017-05-27 09:34戚艳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16年23期
关键词:劲松冷漠权利

戚艳

自辛亥革命起,中国人便不断呼吁民主。然而时至今日,中国的民主建设仍然任重而道远。

为何?因着公民意识淡薄,因著“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冷漠心态。

中国的“民主看客”存在一个多世纪了。孙中山先生100年前就说过:“中国人不想民主,只想发财。”这句话用在今日的中国,对一部分中国人仍然适用。中国人大概是穷怕了,也许是被压迫惯了,所以不渴望人人独立自主的民主,只求温饱无忧,性命安全。纵然社会进步了,可能有一部分人都不知道何为民主。即使知道,又有多少人审慎地行使过法律所赋予的权利?大多数人只是把民主选举当差事一样应付罢了。

然而,我们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公众开始站出来说话,从媒体到网民,都在对社会的不公与黑暗进行声讨,以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推动着民主的浪潮。

柴静说:“真相,就是无底洞的那个底。” 如今国人对真相也越来越重视,呼吁真相的声音也越来越高。温州动车事故之后,相关部门在事故现场拉起了警戒线,阻挡了人们探寻真相的视线。相关部门为掩盖真相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可是这依旧无法平息人们心中的愤怒。网络作家荆楚呐喊:“给公众真相!”因着是我们的中国,伤逝的是我们的同胞,我们有权利也有义务知道真相,给伤逝者家属一个交代。

纵然网络媒体对此事的批评质疑声不断,然而又有多少人站出来做过什么,绝大多数人的激愤只是止于言语。但是,有人站出来了!漫天黑幕中透出几缕阳光,虽微薄,却透亮,直射人心。

“当法律的尊严受到践踏时,我们需要有人站出来去维护正义。”郝劲松,一个普通公民,却在一年之内连续四次将“铁老大”告上法庭,后来又因“华南虎事件”没有答复而起诉国家林业局。是什么让他有这样的勇气和力量?是他强烈的民主意识和对自身权利的珍惜和维护。因为社会上站出来的人太少了,所以他站了出来,并做了许多在场人看来不能理解的事。他是撞门的那根木头,他说:“只要我们有足够的人,不停地撞,使劲撞,虽然门还没倒塌,但从微观物理上来讲,它已经在慢慢变化了。”他使网民在他发起的战役中成熟,使他们意识到我们的社会并没有沉沦,我们可以推动民主的进程。

一己之力固然单薄,但聚沙成丘,无数股力量汇聚在一起就可以摧枯拉朽,关键时刻可以力挽狂澜。中国人需要提升自己的民主素质。中国不一定需要全数的“郝劲松”,只要有三、四层是“郝劲松”便足矣。威尔逊说:“民主使每个人都能发挥出自己的能力。”在民主的社会里,我们拥有完美的自由,完善的权利。我们可以在它的怀抱里自由驰骋。

谨记,即使明天天寒地冻,路遥马亡,也要信仰我们的民主。我们怎样,中国便怎样。我们追求民主,中国便不会黑暗。

教师点评:

文章先摆反面现象,从国民“民主意识的缺乏”写起,并结合分析原因“冷漠”与“穷怕了”;主体部分从正面阐述“公民意识”的可喜变化,分两个层次,从“媒体言论的力量”到“个体行动的维权”,逐层深入阐述观点。最后呼吁“每个人都来推进我们的民主”。文章行文自由灵动,语言优美凝练,论据充分翔实。

教师亮分:

基础等级38分+发展等级19分=57分

猜你喜欢
劲松冷漠权利
“猫”忍不住
猫忍不住
突然之间
东霞
股东权利知多少(二)
股东权利知多少(一)
一声叹息:越南人未富先老
回答
权利套装
冬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