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鹏欢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文学家孟子的名言。这句话在东汉末年的混乱年代有着很明显的体现。
《三国演义》从第三回到第九回,描写董卓在朝廷兴风作浪,曹操、袁绍、孔融、马腾、公孙瓒、孙坚等各路诸侯汇聚成大规模的讨伐联盟。论天时,天下百姓早已对董卓怀恨在心;论地利,伐董联盟占有华山以东的大片土地;但偏偏在人和上出了大问题。虽然一开始他们的军队战无不胜,打得国贼董卓鼠窜,但是在讨伐董卓的联盟军进入洛阳之后,就开始了内斗。第六回至第七回,是联盟分裂的过程,起因就是孙坚得到了流失的传国玉玺。袁术得知后,为了传国玉玺,他们开始了内部斗争,最后孙坚战死、袁绍收军、联盟分裂。
这一切的发生都是因为他们不信任对方,也就是缺少了“人和”的重要因素。要说是谁挑起的内斗,我认为所有人都有错,得到传国玉玺的孙坚第一个想法就是“我稱帝有理由了”;得知孙坚有传国玉玺的袁术第一个想法就是“我要想办法把传国玉玺拿到手”。他们没有一个人为当时的汉室政权考虑,都是优先考虑自己的利益。这种思想导致他们内部分裂,但这不是全部,在袁术与孙坚开始内斗时,想必联盟的其他成员都已得知了这个消息,但是他们没有调解两家的矛盾,而是隔岸观火,想着坐收渔翁之利,想着可以在战后将传国玉玺据为己有。不料,最后孙坚战死,传国玉玺也没了消息,自此各路诸侯引军回营,所有讨伐董卓的努力全部白费,直到司徒王允用计才将董卓这个乱国贼子除掉。
这次伐董联盟的分裂,很大的问题出在缺少“人和”上,如果从结盟一开始,他们都以歼灭董卓,复兴汉室为目标,相信他们一定能所向披靡。就算他们的目标稍有差异,但是如果在孙坚得到传国玉玺后聚众商讨,而不是私藏玉玺,他们也不会分裂至内斗。我们的生活也是一样,在团体活动中,只要做到“人和”,往往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所以,我希望我们能够做到“人和”,“和”字当先。
【作者系北京市育英学校高一(2)班学生,指导教师:王竹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