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大忠
一
政府投资给我校修建的教师书吧正式启用了:柔和的灯光、舒适的座椅、咖啡的清香加上闪烁着智慧之光的上万册图书,构成了一个静谧温馨的教师家园。这上万册图书,内容包罗万象,可谓古今中外人类思想成果的集成。这正是我梦寐以求的读书环境啊!教学之余,我经常走进书吧,徜徉于知识的海洋,与各类大师进行精神上的交流与交锋,但同时我又注意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除了我之外,书吧几乎没有同事光临。问书吧管理员,她也只能苦笑笑:“唉!时代不同了,除了你和有限的几个教师,我校哪有喜欢读书的人啊!”
两百多号教师的学校竟然只有有限的几个人常去书吧读书?是不是夸大其词?于是我又留意了一下,发现情况和管理员说的基本相符:偌大一个书吧,常常门可罗雀,偶尔有老师从门口匆匆经过,那也是去后面科技楼上课的理科老师——我校读书的老师真的不多啊!
那么别的中小学呢?在今年暑假的一次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培训活动中,我和省内很多同仁交流过这个问题:他们的现状和我校差不多。原因何在?其中一位朋友的话较为典型:“现在的老师,除了教书、做题、讲试卷,哪有空闲的时间;即便有时间,看一本书,还不如看看电脑、玩玩手机呢。”
这位朋友说的的确是实情,但我还是要说一句:教师焉能不读书?!
二
没有人能够改变当前应试教育的大环境。在这种环境下,不读书的教师只要掌握了做题的技巧,手握一本教参,就可以游刃于课堂而得心应手,学生照样能够获得高分,教师照样能够得到家长的赞誉。这恐怕也是许多教师不愿读书的原因之一。但是,像这样只能迎合应试教育而不读书的教师,其天然的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
(一)不读书的教师不可能得到学生由衷的崇敬
学生崇敬的教师必须具备两个条件:1. 由衷热爱教育事业,关心学生;2. 学识渊博,才华横溢,能站在更高的制高点传授知识。第一个条件涉及到教师对工作的热情与投入,无论教师读书还是不读书,都要保持甚至深化。依据这個标准,学生看不出读书的教师和不爱读书的教师之间的差距;但依据第二个条件,爱读书的教师和不爱读书的教师之间的差距就大了。
课堂教学是需要教学技巧的。有些不爱读书的教师,即便教学内容熟练,教学技巧多样,但贫乏的知识决定了他们即便口吐莲花,那也是没有深刻内涵的空洞噱头。有些学生,尤其是喜爱读书的学生,一旦在与教师交流的过程中发现教师华而不实、漏洞百出,甚至一问三不知,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将会一落千丈。曾经有一位其他班级的学生,在上完我的古典名著选修课后,悄悄告诉我:“杨老师,我上语文课的时候是从来不听的。”问其故,他竟然回答:“我的语文老师水平还不如我呢,上他的课,等于浪费时间。每次语文课,我都是看司马迁的《史记》,聊以打发无聊的时间。”呜呼!做教师做到这种程度,大概只能以“悲催”来形容了!打铁还需自身硬,以前有一句名言说“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当有一桶水”,在网络信息时代更有人提出“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当是源头活水”。在我看来,“源头活水”“一桶水”的标准可能高了,但教师起码要有“两杯水”吧。“水”从何来?当然从读书中来。欧阳修曾说:“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诚哉斯言!不读书,教师就会丧失教学的“根本”,焉能得到学生的认可与崇敬。
与之对应,因经常读书而学识渊博的老师,就如同一杯芬芳四溢的美酒,吸引学生沉浸于知识的海洋而流连忘返。常读书的老师,课堂教学镇定自若,轻松驾驭;课后答疑举重若轻,游刃有余;由读书带来的气质、修养与谈吐,又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教化熏陶作用。遇到爱读书的老师,是学生的福分,这样的老师,课后常常被学生所聚拢。他们,得到学生的崇敬是理所当然的。
(二)教学工作繁忙不应当成为教师不读书的理由
有的教师将自己不读书归咎于教学工作繁忙,这种理由是根本站不住脚的。我们不能否认应试教育大环境下教学竞争的残酷性,但问题是:为什么很多教师能够做到教学读书两不误而你却不能?
像黄厚江、王开东、张悦群、沈坤林等中学著名教师,仍旧奋战在教学一线。无论教学还是科研,他们都自成风格且成果丰硕。如果没有广泛涉猎,博览群书,他们的丰硕成果岂能从天而降。可以断言的是,如果不读书,这些著名教师的成色将会大打折扣,甚至不可能成为名师名家。这些教师的教学工作难道不繁忙吗?我们是不是应该反思:既然读书成就了名师名家,不爱读书的教师是不是应该据此警醒?
今天的教学工作的确是繁忙的,但在工作之余,我们也看到了另外一种不协调的景象:许多教师宁愿沉迷于电脑和手机,也不愿意读上一两本好书。鲁迅先生曾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真想读点书,总是会有时间的;将不读书归咎于没有时间,能够得到认同吗?
读书,是忙里偷闲的事,见缝插针的阅读使人身心愉悦,气定神闲的阅读更应当成为教师提升自己的常态。正确处理好工作和阅读的关系,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地多读书,读好书,是每一个教学工作者应当做的事。当然,我们也绝非像苏轼所说“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那个要求实在过高,教师只要能够衷心认同读书是教学工作必备的手段并且愿意为之付出努力,这也就够了。
(三)读书,是时代赋予教师的责任
时代发展日新月异,高新科技层出不穷,人们的生活消遣方式也日益多样。在这种形势下,国人的阅读量却普遍下降了。李克强总理曾对“中国人的阅读量不足某些国家1/10”这一现象备感忧虑,为此他两次把“全民阅读”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并且在2015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闭幕后“答记者问”上强调:把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把它与工作方式相结合,不仅会增加发展的创新力量,而且会增强社会的道德力量。
知识的传授依靠教师,如果没有足够的阅读量,教师就会在时代发展的大潮中固步自封,他的知识就会不进则退,我们能指望这样的教师交给学生与时俱进的知识吗?恐怕只能是臆想。解决国人阅读量不足的问题,教师必须身先士卒,带头读书,这是时代赋予教师的责任。在知识上储备,教师不仅要拥有“一桶水”,最好还要成为“源头活水”,才能紧跟时代步伐,为改变国人阅读量过低的现状做出榜样,贡献力量,起到积极的带头作用。
三
中小学教师不爱读书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这种现象应当引起我们的关注。虽然教师工作繁复琐碎,而且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确容易让人灵魂结茧,但读书是教师的天然职责,这是由教师职业的特殊性质决定的。教师应当从主观上认识到读书对提升自身素养和完善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在繁忙的教学之余,挤出部分时间来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对于已经长期不读书的教师来说,重新捧起书本当然是一件痛苦的事,但教师可以从阅读自己感兴趣的书开始,循序渐进,逐渐扩大阅读面;沉浸书本,翱翔书海,与书中的人同喜同悲,直至引起心灵的共鸣。如此,不知不觉间,阅读的好习惯就会逐渐形成,并将长伴终身。展望未来,不爱读书的教师,是不会受到时代青睐的。鲁迅先生曾说:“与其找糊涂导师,倒不如自己走,可以省却寻觅的功夫,横竖他也什么都不知道。”对不爱读书的教师可谓当头棒喝。布鲁纳说:“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模范。”很显然,教师要想做一个合格的“知识的传播者”,要想“做模范”,唯有读书。
(作者单位:浙江桐乡市高级中学)
责任编辑 黄佳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