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体制改革和新媒体融合背景下高职学报的发展

2017-05-27 23:15刘红
职业技术教育 2016年32期
关键词:影响因子

刘红

摘 要 我国的高职学报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经进入到内涵发展阶段,但仍然存在着低学术水平、低影响因子、低经济效益等问题。期刊体制改革和新媒体的融合,对高职学报提出了新的挑战,高职学报应抓住发展机遇,以内容为王,融合新媒体,努力打造品牌期刊,提高学报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关键词 高职学报;影响因子;期刊评估;期刊体制改革;新媒体融合

中图分类号 G23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6)32-0073-04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传统出版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现有的机制、体制已不能适应新媒体融合的步伐。2012年新闻出版总署《关于报刊编辑部体制改革的实施办法》中要求,原则上不再保留学术期刊编辑部体制,对于高等学校主管主办的学报编辑部,根据不同情况实施不同的改革方法。2015年3月,国家新闻出版总局、财政部《关于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的推出,标志着传统出版业到了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期刊改革是大势所趋。在媒体融合时代,高职院校学报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与此同时,如何提升学报质量,打造品牌期刊,融合新媒体,实现传播方式与内容出版的改革,其面临的困难与挑战也不容小觑。

一、高职学报现状分析

(一)高职学报存在的共性问题

一是编辑部人员岗位的不确定性。高职院校学报的编辑部大都隶属于科技处或高教研究所,院校对于编辑部主任一职也大都设置为行政岗,采取聘任制,三五年进行轮换。调查发现,有不少院校甚至对编辑人员随意调动,有些领导对学报及编辑工作认识不深、重视不足,造成学报编辑部人员的岗位不确定性,很不利于学报工作的开展。

二是编辑部人员业务的不专业性。高职学报是随着职业教育的兴起而发展的。在学报发展的初期,编辑人员大多抽调本校的教师,均未进行过出版专业的培训。近年来,随着新闻出版部门对学报管理的加强,一部分学报编辑已通过全国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拿到了责任编辑证书。但在现有学报编辑队伍中,仍有不少编辑的职称为教师,且未参加出版资格考试,甚至对新闻出版部门举办的期刊编辑业务培训也很少参加。信息时代对编辑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若不及时培训学习,编辑水平就得不到提高,将直接影响期刊的质量与水准。

三是学报编辑部的“弱小”性[1]。这种“弱小”性有两种表现:一是指编辑部本身的“弱小”。一般为3~4人,有些学报双月刊也只有两个人,人少事多,这在出版过程中容易出现失误,影响期刊的质量。二是指高职期刊阵营的“弱小”。高职院校同时拥有ISSN号与CN号的期刊很少,大多数高职学报为内刊。就复合影响因子而言,高校学报的平均值为0.462,而高职类学报的平均值仅为0.216[2]。

四是学报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大部分高职学报在办刊宗旨、刊物定位以及栏目设置等方面千篇一律,缺少特色,也缺少独特的风格,如果不看封面,仅凭内容根本不能区分是哪一所高职院校的学报,这不利于刊物的生存和发展。

五是经济效益低。尽管高职学报都提供了网络版的数据库和电子期刊,但这些新媒体公司支付给期刊的版权使用费很低。而在营销策略上,学报仍然是采用了传统的基于订阅的传播模式,学报的印刷数量多则千册,少则几百册,基本上用于赠阅和交流,个人订阅的少之又少。

(二)原因分析

1.高职院校评估中没有学报的条目

2004年,我国高职高专院校的评估工作正式开始,经过两轮的评估,对我国高职高专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条件、办学特色、管理水平和教学工作等都产生了极大的促进作用[3]。但无论是这两轮评估还是在示范院校建设中,学报在学校的评估和示范性建设中都没有条目,这是造成学报编辑人员岗位不确定及业务不专业的重要原因。

2.职称评审中缺少院校的扶持

在高职院校职称评审中,出版、图书馆、档案系列均被称为“旁系列”,评审中名额受到很大的限制,有些院校的学报几年才分配到一个高级职称的名额,这让编辑的工作积极性很难调动起来。同时,由于轮岗制度造成编辑岗位人员的不确定性,使得编辑部人员对于自己的专业职称无所适从,有些编辑甚至要求回到系部做教师,进一步增加了编辑队伍的不稳定性。

3.期刊评估指标未能显现高职学报的特色

2015年2月,《教育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出版工作的意见》中提出,要组建一支出版质量管理专家队伍,探索建立高校出版单位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实施出版质量通报和社会效益评估制度[4]。2015年4月,江蘇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的评估工作正式启动。第一批评估的为科技类学术期刊,高职学报归为社科类学术期刊,于2016年9月开始启动评估工作。笔者在整理评估材料时发现,评估指标体系中许多分高职院校是拿不到的,而高职院校学报的特点又未能在指标中体现,虽说高职高专学报在评估时会单独列出,但指标体系并未修改,也显示不出各高职学报的特色与差距,笔者认为这方面还有待完善。

4.影响因子束缚学报的发展

高职院校学报多为综合类期刊,栏目较多,其稿源丰富,采稿自由,是影响因子低下的重要原因[5]。期刊影响因子是评价学术期刊的一个重要依据,但对于高职院校学报来讲,职教性、应用性和地方性的特点与影响因子之间存在着矛盾。以笔者所在学报的“医药探索”栏目为例,开栏两年后,发现期刊的影响因子不升反降。其原因就出在这个栏目上,医院或药厂的作者在论文写作时,参考的大多为医学专业类期刊或一些医学院的学报,对于职业院校的学报根本想不到去查阅,如果砍掉此栏目,换上社科类栏目的文章影响因子确实能提升,但砍掉此栏目,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宗旨又难以实现。

5.学术传播形式改变的冲击

互联网的兴起,特别是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使受众的阅读形式发生了改变,给传统出版业带来了不小的冲击,造成全球许多报业集团宣布破产倒闭。许多期刊社纷纷宣布停止纸质版的发行,只发行电子期刊。为了解决学术期刊的出版危机,推动科研成果利用互联网自由的传播,20世纪90年代末掀起了“开放存取”的运动,向使用者及时、免费地提供各类文献的全文信息,包括同行评议过的期刊文章、学位论文等全文信息。由此看出,学术传播形式的改变给期刊带来了新的挑战。

二、媒体融合推动高职学报体制改革

新媒体的融合进一步推动了期刊体制的改革,高职学报面对新的形势与机遇,需积极应对挑战,找准自身发展的空间,加强内涵建设,办出高职学报的特色,为我国职业教育和学术期刊的发展做出贡献。

(一)加强机构管理,构建良好的内部环境

学报内部管理是学报正常出版的先决条件。一是要定岗定编,将学报编辑部设为独立部门,财务独立核算,这样既有利于学报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工作开展,也有利于学报自身的经营发展。二是将副主编或编辑部主任一职定为专业技术岗,并取消轮岗制。在高校,学报主编往往由是院(校)长担任,因其工作繁忙,对学报的具体工作不可能件件过问,副主编或编辑主任就是学报的灵魂,应由有出版高级职称的人员担任,并且取消其岗位的轮换制度。这样有利于提升学报的办刊质量。三是重视编辑人员的继续教育。传播媒介的多样化,对编辑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媒体融合呼唤复合型编辑创新人才,因此,编辑应加强网络现代化办公模式的学习,使自己既能掌握传统的文化选择、价值导向要求,又能够适应新兴媒体运作模式的发展需求,特别是能够运用媒体资源管理系统进行全媒体产品设计与推广,以高素质适应未来数字化出版发展的要求。四是关心编辑的职称问题。建议出版系列的高级职称也能够以考代评,并且在院校职称评审的一盘棋中,充分考虑编辑部人员的职称问题,改革职称评审办法,把出版系列纳入学校评审之中。五是进一步加强编辑质量目标管理,加强编辑责任心,奖罚分明,并且在员工绩效工资中有所体现。

(二)改善期刊评估指标,提升学报质量

期刊评估可以为高职高专学报专门设立指标体系,进行期刊分类评估。在现有(试行)的评估一级指标“出版资源”“出版能力”“出版规范”“创新创优”中,高职学报的薄弱环节在于“出版能力”中的“学术影响”和“创新创优”部分。因高职学报的最大特色就是服务地方,其论文的学术性与普通高校相比差距较大,若能分类评估,可将此部分的分值适当降低,增加“服务地方”,在三级指标中可以细化为“校企合作论文百分比”、“地方企事业单位作者百分比”、“职业教育论文百分比”;“创新创优”部分,将现行的“专项经费资助(国家专项经费、省部级专项经费)”、“重大项目承接”及“国外数据库收录、海外出版发行”等指标,改为能体现高职学报特点的“省、市级课题研究项目”“行业能手作为评审专家”、“特色栏目”、“获得省、市级或行业协会奖项”等指标。评估目的在于“以评促建”,鼓励和扶持优秀学术期刊做大做强,高职学报应通过期刊的评估活动,加强薄弱环节的建设,为我国的职教事业助力。

(三)新媒体融合发展,改革期刊体制

“发挥内容优势,运用先进技术,走向网络空间”,“实现出版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人才队伍的共享融通,形成一体化的组织结构、传播体系和管理机制”,是《关于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的工作目标。高校期刊体制改革势在必行,高职学报既然是高校期刊中的一员,也就回避不了改革的浪潮。高职院校一般都没有出版社,期刊只设立编辑部,不是独立法人。因此,要改革就面临着合并。有以下三种途径可尝试:一是以行业为龙头成立出版集团,以同行业高职院校中学报的佼佼者为龙头,将同行业中的其他学报并入,设立出版社,在其他院校设编辑室。二是按地区划分,一个地区设立一个高职教育出版社,整合现有的编辑资源,可脱离特定的学校,对全地区的职业教育期刊统筹考虑。将现有的科技期刊进行市场定位,区分市场性科技期刊和非市场性科技期刊,可以以一种非营利性机构进行管理。三是省教育出版集团设高职教育出版分社,将全省高职学报一并纳入管理,现有的学报进行行业划分,稿件统筹管理。无论是哪种方式进行合并,现有的学报编辑部只管编辑出版,经营权归出版集团。出版集团负责与技术提供方和网络运营商联盟,真正实行编营分离,保证学报在实现“社会效益”的基础上创造出“经济效益”。由行业学会主办的专业期刊群也已出现,如中华医学会期刊群、北京卓众出版有限公司刊群、上海生命科学学术期刊群等,行业期刊群的建设能够提供针对性很强的专业文献,适应个性化需求。而在中国知网首页运行的“中国党政系列专业期刊”、“中国高校系列专业期刊”就是学术期刊虚拟集团化的典范[6]。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职学报拥有自己的域名网站,实现了完整的作者在线投稿、专家在线审稿、编辑在线办公系统,虽然能在设定的时间范围内完成稿件的处理,同时让作者清晰地知道编辑工作的每一个步骤,但仍然存在着出版周期长的问题。在媒体融合时代,编辑部应运用多种媒体形式,比如网络优先出版、电子期刊、编辑部微信平台等方式,发挥多媒体快速、便捷的传播优势,缩短学报的出版周期。

(四)以内容为王,开展创新策劃

无论是体制改革还是与新媒体进行融合发展,期刊品牌仍然是核心竞争力。出版业无论发生什么变化,都改不了它是一种内容产业,以内容为王。内容决定品牌,品牌决定命运。2002年,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工作的意见》的印发,启动了我国高校学报创办特色栏目和名牌栏目建设。2004年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栏建设第一批入选栏目公布,至2014年已公布了三批名栏建设的名单,其中《嘉兴学院学报》“嘉兴名人与嘉兴文化”、安阳师范学院《殷都学刊》“殷商文化研究”、闽江学院《闽江学院学报》“闽文化研究”都是地方高校在特色栏目建设上的成功典型。江苏省期刊协会从2008年开始举办江苏期刊“明珠奖”的评选活动,每两年评选出特色栏目、优秀策划,这项活动有力地促进了江苏期刊整体质量的提高,推动了全省期刊业的繁荣和发展,盐城工学院学报的“盐海文化研究”、淮海工学院学报的“西游记研究”、南通职业大学学报的“数学与建模”等栏目都曾榜上有名。

因此,针对高职学报的“弱小”,编辑部更应开展创新策划,注重品牌建设。一是加强制度创新。扩大稿件主题的范围,避免单调、单一等问题,加强与社会其他组织的合作,增强高职学报在社会上的影响力,提高刊物的影响因子,形成更好的学术服务。二是加强栏目创新。对学报的内容和形式要做深入的调整策划,不能没有学科重点,更不能缺少刊物自己独特的风格,要根据学报的性质、院校的学科特点、所在地的人文环境等来确定重点栏目。三是加强稿件内容创新。高职学报是服务性期刊,其社会价值远远大于经济价值,要在选题上刻意求新,既抓大也抓小,既重热也重冷,充分发挥编委会和审稿专家库的作用,尽量扩大审稿人员范畴,以便制定多角度、客观公正的稿件评审机制。

三、結语

高职学报是以推介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研究成果为重点,以“职业”为抓手,以有效地服务于地方经济为根本宗旨的,必须围绕“高职”这个特色做文章,从制约高职学报发展壮大的因素入手,在期刊体制改革与新媒体融合的双重背景下,利用技术优势,借助多媒体发行,在媒体融合环境中提升学报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媒体融合不是一蹴而就的,学报如何与技术提供方、网络运营商进行合作,如何根据下载量、阅读量、转引量的比例进行利益提成,广告收入如何提成等问题,都需要国家相关部门、地方政府、院校等多方面共同推进解决。

参考文献

[1]鲁亚琳.学术期刊改革中几个关键问题的再思考—兼议《关于报刊编辑部体制改革的实施办法》[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8):1036-1043.

[2][5]王晓燕.高职院校的学报影响因子与学术影响力分析[J].价值工程,2014(35):302-303.

[3]周益斌,汪敏生.我国高职高专院校评估中亟待解决的六大基本问题[J].成人教育,2014(7):69-70.

[4]教育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出版工作的意见[EB/OL].(2015-03-30)[2016-10-09].http://xbbjb.dqsy.net/info/1007/1080.htm.

[6]吉海涛,郭雨梅,郭晓亮,等.媒体融合背景下学术期刊发展新模式[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1):60-64.

On Development of Journal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Journal System Reform and New Media Integration

Liu Hong

Abstract Journal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fter 10 years of development, has entered the stage of connotation development, but there still exist problems, such as low academic level, low impact factor, low economic benefits, and so on. Journal system reform and new media integration, put forward new challenge to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journals, thus, journals should seize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regard content as the key and adopt new media, to create brand periodicals and improve journals competitiveness and influence.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journals; impact factor; journal evaluation; journal system reform; new media convergence

Author Liu Hong, deputy editor of Journal of Tai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Taizhou 225300)

猜你喜欢
影响因子
基于个性化的协同过滤图书推荐算法研究
手机阅读平台用户体验影响因子分析
目的论视角下旅游英语的语言特色对汉译旅游文本的启示
数据挖掘技术在违约金计算中的应用
云雾物理生长过程及其影响因子的虚拟仿真实验
浅谈网上问卷调查
基于因子分析的广西旅游产业发展指标分析
多元线性回归方程预测农村人均生活垃圾产量
“影响因子”是用来赚大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