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物传记之把握叙事脉络、概括人物特点

2017-05-27 20:03颜伟斌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16年22期
关键词:人物传记

颜伟斌

【例题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兰陵武王长恭,文襄第四子也。累迁并州刺史。突厥入晋阳,长恭尽力击之。邙山之败,长恭为中军,率五百骑再入周军,遂至金墉之下,被围甚急,城上人弗识,长恭免胄示之面,乃下弩手救之,于是大捷。武士共歌谣之,为《兰陵王入阵曲》是也。

历司州牧、青瀛二州,颇受财货。后为太尉,与段韶讨柏谷,又攻定阳。韶病,长恭总其众。前后以战功别封巨鹿、长乐、乐平、高阳等郡公。邙山之捷,后主谓长恭曰:“入阵及深,失利悔无所及。”对曰:“家事亲切,不觉遂然。”帝嫌其称家事,遂忌之。及在定阳,其属尉相愿谓曰:“王既受朝寄,何得如此贪残?”长恭未答。相愿曰:“岂不以邙山大捷,恐以威武见忌,欲自秽乎?”长恭曰:“然。”相愿曰:“朝廷若忌王,于此犯便当行罚,求福反以速祸。”长恭泣下,前膝请以安身术。相愿曰:“王前既有勋,今复告捷,威声太重,宜属疾在家,勿预事。”长恭然其言,未能退。及江淮寇扰,恐复为将,叹曰:“我去年面肿,今何不发。”自是有疾不疗。武平四年五月,帝使徐之范饮以毒药。

长恭谓妃郑氏曰:“我忠以事上,何辜于天,而遭鸩也!”妃曰:“何不求见天颜?”长恭曰:“天颜何由可见!”遂饮药薨。赠太尉。

长恭貌柔心壮,音容兼美。为将躬勤细事,每得甘美,虽一瓜数果,必与将士共之。初在瀛洲,行参军阳士深表列其赃,免官。及讨定阳,士深在军,恐祸及。长恭闻之曰:“吾本无此意。”乃求小失,杖士深二十以安之。尝入朝而仆从尽散,唯有一人,长恭独还,无所谴罚,武成赏其功,命贾护为买妾二十人,唯受其一。有千金责券,临死日,尽燔之。

(选自《北齐书·高长恭传》)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长恭具有非凡的军事才华,在金墉城之战中,他两度率军杀入敌阵,最后同城中守軍联合打败敌人,齐军将士编了《兰陵王入阵曲》来歌颂此事。

B.齐后主嫌恶高长恭,高长恭的下属相愿劝告他不要贪恋爵位,高长恭认为此言说到了要害,但最终没有及时全身而退。

C.当初高长恭任瀛州刺史时,曾因下属阳士深上表告发而被免职。后来阳士深一直担心会被高长恭杀害。定阳之战时,高长恭下令杖责阳士深,但其实并不是为了报复。

D.高长恭相貌柔美,心智坚强,历次作战均有功劳,对士卒也很关心照顾,表明了他品行中美好的一面。但是他本性贪财恋位,这一面往往被后人诟病。

解析:古代人物传记往往挑选传主最光辉的军事和政治活动,来显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我们必须梳理出重大事件的前因后果,注意在矛盾冲突和细节描写中分析人物形象。《北齐书·高长恭传》中,高长恭经历了边疆征战、主镇一方的职务变迁,在与周军的对战、与属下相愿、阳士深的交往中均表现出勇敢顽强、善于听劝、虚怀若谷等高尚品行。了解了这几点,考生不难做出正确的判断。

答案:D

【技法指津】

古代人物传记如何把握叙事脉络、概括人物特点,一直是高考的热点。考查时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考点涉及人物生平、重要事迹、人物性格、人物评价。解题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梳理写人记事的顺序

古代人物传记一般采用顺叙的写法,以时间流变为线索,勾勒传主的基本生命历程,概括性地描绘出较为完整的人物形象。因此,对显示传主重要生平事件、命运转折、思想精神活动的那些时间,应重点标示出来。这样可以迅速理清文章脉络,把握传主的主要生活经历。当然,有时为了表现传主的性格特点,也会采取插叙回顾的手法。

二、关注传主的典型事迹

典型事迹件往往是传主一生的关键事迹,能反映他一生的功过,而且可以显示有关的历史进程及性格特点。首先,要从传主在事件中的表现来把握其形象(尤其是细节描写)。阅读传记时要学会把握作品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细节,并对这些细节仔细思考。例如,这一细节表现了什么,它与整个事件之间是什么关系,它在事件或传主的生活中起了什么作用,它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精神特质等。其次,要联系传主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根据作品所陈述的与社会进程以及传主个人成长相关的重要事实,了解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和细节,把传主形象突显出来加以理解。

三、把握传主的人际关系

古代人物传记虽然是以叙写某个人物为中心,但全文不只是写这一个主要人物,一定还会牵涉到其他次要人物。那么,谁是主要人物,谁是次要人物;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之间是什么关系等,这些是阅读人物传记时必须要弄清楚的。另外,人物传记中的句子,有不少是省略主语的,分不清人物之间的关系,就很难理解文章内容。

四、留意评价性的语句

史传文末一般都有作者的评语,称为“评”或“赞”。这样的评语,既可以帮助我们理性地审视主人公的思想、个性、人格、情感、价值观等,也可以让我们获知作者本人的观点态度。另外,也可以在文本中仔细分析传主在人生转折处所流露的思想感情和精神品质及行动所体现的社会意义,从而得出对人物特点的评判。

【阅读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娄师德,字宗仁,郑州原武人。第进士,调江都尉。扬州长史卢承业异之,曰:“子,台辅器也,当以子孙相诿,讵论僚吏哉?”

上元初,为监察御史。会吐蕃盗边,刘审礼战没,师德奉使收败亡于洮河,因使吐蕃。其首领论赞婆等自赤岭操牛酒迎劳,师德喻国威信,开陈利害,虏为畏悦。后募猛士讨吐蕃,乃自奋,戴红抹额来应诏,高宗假朝散大夫,使从军。有功,迁殿中侍御史,兼河源军司马,并知营田事。与虏战白水涧,八遇八克。

天授初,为左金吾将军,检校丰州都督。衣皮袴,率士屯田,积谷数百万,兵以饶给,无转饷和籴之费。武后降书劳之。长寿元年,召授夏官侍郎,判尚书事,进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后尝谓师德:“师在边,必待营田,公不可以劬劳惮也。”乃复以为河源、积石、怀远军及河、兰、鄯、廓州检校营田大使。

师德长八尺,方口博唇。深沉有度量,人有忤己,辄逊以自免,不见容色。尝与李昭德偕行,师德素丰硕,不能遽步,昭德迟之,恚曰:“为田舍子所留。”师德笑曰:“吾不田舍,复在何人?”其弟守代州,辞之官,教之耐事。弟曰:“人有唾面,洁之乃已。”师德曰:“未也。洁之,是违其怒,正使自干耳。”在夏官注选,选者就按阅簿。师德曰:“容我择之可乎?”选者不去,乃洒笔曰:“墨污尔!”

狄仁杰未辅政,师德荐之,及同列,数挤令外使。武后觉,问仁杰曰:“师德贤乎?”对曰:“为将谨守,贤则不知也。”又问:“知人乎?”对曰:“臣尝同僚,未闻其知人也。”后曰:“朕用卿,师德荐也,诚知人矣。”出其奏,仁杰惭,已而叹曰:“娄公盛德,我为所容乃不知,吾不逮远矣!”总边要、为将相者三十年,恭勤朴忠,心无适莫,方酷吏残鸷,人多不免,独能以功名始终,与郝处俊相亚,世之言长者,称娄、郝。

(选自《新唐书·娄师德传》)

1.对下列语句中黑体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第进士,调江都尉(科举)

B.昭德迟之,恚曰(发怒)

C.当以子孙相诿(推托)

D.师德喻国威信,开陈利害(讽刺)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充分表明娄师德深沉、有度量的一项是( )

①吾不田舍,复在何人?②当以子孙相诿,讵论僚吏哉?③洁之,是违其怒,正使自干耳。④师德喻国威信,开陈利害,虏为畏悦。⑤出其奏,仁杰惭。⑥选者不去,乃洒笔曰:“墨污尔!”

A.②③④ B.①④⑥ C.①③⑤ D.②⑤⑥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深沉有度量,人有忤己,辄逊以自免,不见容色。

译文:

(2)娄公盛德,我为所容乃不知,吾不逮远矣!

译文:

猜你喜欢
人物传记
以人物传记阅读涵养学生精神成长
《宋史·曾公亮传》传主形象论析
在高中人物传记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论人物传记的阅读策略
人物传记
归化理论视域下人物传记《政治家》翻译技巧浅析
高年级人物传记类文本教学策略谈
浅谈培养学生阅读欣赏与评价的能力
高考语文人物传记类文章阅读指津范例
论《史记》人物传记的文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