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剪纸
敦煌剪纸,是生长在大西北戈壁毕绿州的世代妇女用原始的工具,用简单的材料,创造出的一幅幅风格独具、特色鲜明,最能体现自身本色、地域特点的作品,是敦煌艺术、美术流派的重要组成部分。
按照剪纸的题材、纹样和功用,敦煌民间剪纸可分为以下几大门类:
年俗剪纸。一年一度的春节为民间剪纸活动提供了一个展示的平台。年前,在张贴春联的同时贴上窗花,以增加节日的气氛。年俗窗花内容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追求。表现的内容有“喜庆丰收”“迎春纳祥”“吉祥如意”“合家欢乐”“招财进宝”等。
婚俗剪纸。用于婚俗礼仪活动的剪纸作品,称之为“喜花”。主要张贴于洞房的窗户、家具上。有“龙凤呈祥”“双喜临门”“石榴牡丹”“二龙戏珠”等图案,不仅使婚俗活动有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还增添了婚俗隆重喜庆的氛围。
生活剪紙。艺人在细微观察生活的基础上,大胆构思创作,在造型与构图上,主题鲜明,人物生动形象,抓住生活中瞬间的表现,将场景和人物活灵活现地剪刻出来,成为艺术作品。主要作品有《回娘家》《学雷锋》《芝麻官》等。
壁画剪纸。敦煌壁画用的是线描技法,敷彩上色后用墨线或赭色线条精心勾勒出人物及物体形象。这与剪纸技法基本相近,都是用线条技艺来完成美术作品。剪纸艺人仔细观察壁画,细细揣摩,反复实践,用剪纸来表现壁画艺术,终于获得成功。主要大型作品有《说法图》《乐舞图》《莫高神韵》等,小型作品有《双飞天》《反弹琵琶》《普贤菩萨》《观音菩萨》等。
多维解读
1.具有审美价值。敦煌剪纸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造型饱满,寓意深刻,构图别致,工艺精细,情感真实,手法自然流畅,具有较强的审美价值。
2.具有实用价值。剪纸艺术不仅广泛地应用在人民群众的各种民俗活动中,还能进入文化市场,进行文化交流,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使保护、传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藏族的饮食
藏族认为,吃饭虽是人生大事,但一味追求吃喝,不务正业,如同禽兽。藏族讲究饮食是为了尊重客人。凡是到过西藏的人,第一印象就是他们的热情好客。广阔的雪域高原,人烟稀少,方圆数十公里,也就几十户人家。村里一旦来了外人,家家户户竞相供给美食。如果来人缺少盘缠,人们还会为他备足旅途中的食物。假如有人不敬过客,不供给食宿,就是败坏了村风,人人斥之。来客如果是某家亲友,全村人都会前来问讯,相邀家中,杀牛宰羊,做饭煮茶,轮番敬酒,唱歌跳舞,通宵达旦,必使客人酒足饭饱,心畅意乐。有的家庭主妇为了防止嘴馋的孩子,常把美味佳肴珍藏起来,以备客人到来之需。所以,村里的孩子们常盼来客。一旦客人进村,争相拉客进家,以沾点美馔余惠。
多维解读
1.淳朴的民风。藏族人民热情好客的传统,与陶渊明笔下的桃源人无异,体现出浓浓的人情味,表现了淳朴的民风。
2.道德观。“红蓝宝石价连城,美酒佳肴上宴席,如果得来无道义,视如流水和顽石。”藏族人民所认为的一味追求吃喝而不务正业就如同禽兽,充分表明了藏族饮食方面的道德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