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礼恒院士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3月提出了将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党中央的重大战略决策,要在国家层面统筹资源的配置,做到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平衡与兼容发展,实现富国强军的目标。
今年国家成立了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及其办公室,接着将组建领导管理体制,构建政策法规体系,保障军民融合战略的落实。中央决定将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之后,大家积极性很高,热情也很高。现在都在谈军民融合,很多地方都在申请作为国家军民融合的示范区,有搞产业园建设的,也有搞社会团体平台的,大家公认的是民参军、军转民。我个人认为,更重要的是从国家层面上,怎么来合理地统筹配置资源,保证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相协调。现在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成立了,办公室也成立了,机构负责人员正在陆续到位,这是非常重要的保障。当年毛主席说,民兵工作三落实,首先是组织落实。因此,我相信,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特别是在十九大之前,国家军民融合的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分阶段分领域地实施,会取得很大的进展。
在这种背景下,着力推动航天领域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是国家的战略利益,是航天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航天人的历史责任和担当。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近日刚召开大会,对集团总部机关部门设置进行了调整,其中很重要的就是设立了军民融合处。组织落实了,后续还会有很大的发展。
航天是国家意志和战略利益的重要体现,是大国博弈和利益争夺的战略高地。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美国肯尼迪总统提出,谁控制了宇宙,谁就控制了地球;谁控制了空间,谁就控制了战争主动权。美国历届政府都秉承着这个理念,始终把在空间领域的世界领先作为战略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在2013年提出了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的战略目标,以后又多次阐述了对航天强国建设的要求,航天强国建设将为实现科技强国与中国梦提供强大支撑。面对新形势、新要求,航天军民深度融合仍然存在着体制性和机制性障碍。习总书记指出,要着力解决制约军民融合发展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因此,中国工程院在2014年至2015年间开展了《创新驱动建设航天强国发展战略研究》。目前航天军品和民品管理中,多头领导、分散领导等问题很突出,因此我们建议中央对航天实施集中统一领导。根据研究成果,由多位院士向习总书记呈报了关于中央对航天实施集中统一领导的建议,得到了习总书记的认可。我们认为,在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及其办公室的领导下,形成军民协调的管理体制,这是建设航天强国的首要保障,是对未来航天军民统筹实施统一领导的有力保障。下一步,怎么把军用航天、民用航天统筹实施集中统一领导,很快就要落实。我们建议该工作由习总书记亲自管,因为很多航天的重大决策,是政治决策,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对于未来航天军民融合发展前景,我们充满了信心。
习总书记指出,要着力推进海洋、太空、网络空间的军民融合发展,抢占经济、科技、军事竞争的制高点,夺取未来战争的主动权。李总理也指出,航天科技工作者要勇于践行创新驱动和军民融合两大战略。
航天发展有着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集全国之优的传统。火箭、卫星产品上“中国航天”标志的定位就是,中国航天是中国人民的航天,绝不是关起门来搞航天,而是开门集全国之优,谁家做得好,就请他参与进来。但是最近几年,利益驱动的趋势已经显现,什么都自己干,自己不是最好的也要自己干。因此,对航天人来说,应该打破这样的理念,要冲破利益的导向,发挥制度的优势,集全国之优,谁家好用用谁,航天就是要做好集成。从这点来说,航天是亟需并最具条件推进军民深度融合的重点领域之一,航天人应该勇于当先锋、撤壁垒、破坚冰、去门槛,破除制度藩篱和利益羁绊,构建军民协同创新体系,做好军转民与民参军的工作。
军工企业包括航天军民融合,重点是军工成果怎样为国民经济服务,怎样促进军用技术与产品转移转化。目前存在着一些障碍,一是如何解决脱密;二是如何加强政策保障;三是,如何激励成果转化积极性。军工专利很多,但是真正转化的不多,航天成果转化率不到百分之十,很多很好的军工项目成果,都是放在保密室里难以面世。另一方面,民参军很热门,但调研发现很难,因为缺标准、缺制度和缺乏约束机制。大多数军工总体单位对民参军持保守意见,担心民品公司发展的可持续性,担心社会大协作后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如何保障等一系列的问题。
因此,军民深度融合国家战略非常重要,军工企业特别是航天要想实现军民深度融合,军转民要推动,民参军要开放,重点是要有一系列的措施才能实现。我们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积极性很高,动员了相关军工集团,筹建了302亿的国华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基金,下一步就要解决项目落地的问题,还有一系列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法规问题。现在,各级领导对军民融合的认识、理念都在提升,这是一个很好的形势。我想我们航天人应该在中央的领导下,率先突破,做好示范,这也是我们航天人的责任和担当。
在中央军民融合发展的意见中要求统筹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空间基础设施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军民在空间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的成绩,在军民共享方面也取得了进展,正大力推进的北斗导航系统市场化、商业化和军民共用,就做得不错。但是,总体来看,问题较多,距中央要求仍有差距。
前年,国务院发布了《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提出要分阶段建成技术先进、自主可控、布局合理、全球覆盖,由卫星遥感、卫星通信广播、卫星导航定位三大系统构成的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支撑我国现代化建设、国家安全和民生改善的发展要求。同时,正在实施的还有国家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目前我国在轨运行的各类卫星已经达到190颗左右,这是国家的宝贵资源,应该共同用好。
因此,我们建议在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办公室的统一领导下,尽快启动现有在轨资源共享方案的编制工作。对在轨运行的各类空间飞行器、卫星资源的能力进行调研分析、统筹协调,编制共享方案,制定政策措施,推动资源共享。对新增的空间基础设施建设,应该做到统一论证、统筹需求、合理规划、科学配置资源,做到共建共享。对新设立的国家重大科技工程专项“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在建设中要落实好军民共享的要求,一定要把军民深度融合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