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光明
【摘 要】目前“互联网+”这个词的热度不减,简单地讲,“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是这个“+”并不是“1+1=2”,而是“1+1>2”。具体到我们目前的高中地理教学中,其情况亦是如此。
【关键词】高中地理 互联网+ 机遇 挑战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9.042
“互联网+”这个词被人们越来越多的提及,对部分人来说虽未到达耳熟能详的程度,但都或多或少的听到过这样一种提法,或在坊间,或在网上,或通过新闻媒体,或通过日常聊天。简单来讲,传统的行业通过互联网这个平台摆脱了空间、时间的限制,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重新呈现在人们面前。就高中地理这一门学科来讲,以往的高中地理在大家的印象中是属于文科学科,都忽略了高中地理的理科学科特性,学生在对高中地理进行学习时,过分的注重文字理论的叙述,对高中地理中的图像展示、数字表达的关注度不够,這就造成了学生对地理的学习不够透彻,不能将地理现象和其原理进行有效理解,使得地理成绩不够理想,并给大家留下了地理难学的印象,这充分的说明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某种程度上来讲,已经不足以满足地理教学的真实需要。高中地理教学要顺应社会的需要,对教学方式方法进行调整,同时也要锲合社会发展的步伐,将新的技术运用到教育教学之中,对教学方式方法进行颠覆式创新,这样才能使高中地理教学可持续的保持发展,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更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当前我们的日常生活已经被互联网所渗透,在这个高度网络化的时代,大家一致认为的夏日三宝为:“空调、西瓜、WiFi覆盖整个家”,想来也是,吹着空调、吃着西瓜、连着WiFi网上刷,这样的夏日生活确实较为惬意,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人们对网络的依耐性。日常打车用的手机APP、网络点餐用的手机APP这些都是“互联网+”的一部分,通过对这些互联网媒介的使用可以发现,现在在互联网中可以轻松的获取各种资源,不光是数字的信息资源,还可以连接实际获取生活必须的物质资源,“互联网+”向人们展示出了强大的融合能力、互动共享能力,这也正是高中地理教学所需要的,其能够促使高中地理教学进行全面深化改革。在现在的教育大环境下,书本理论教学和实践相结合已经是众所周知的教学理念,也被写进了教学大纲中的指导思想,在教学中充分的对“互联网+”进行利用,就能很轻松的达到教学改革的目标,使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当然,任何东西都是有利有弊的,“互联网+”也是如此,其在为高中地理教学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给高中地理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
一、“互联网+”和高中地理教学
一枚硬币有两个面,一面为正,另一面为反。“互联网+”也是同样遵循事物具有两面性的原则,其在发展过程中对高中地理教学起到了促进作用,同时其在发展过程中展露出来的种种不足,也给地理教学的持续稳定发展带来了挑战。就目前而言,“互联网+高中地理教学”这一教学理念还较为新颖,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不断的探索,且没有可以用于借鉴的先例,可以说现在的“互联网+高中地理教学”是摸着石头过河,这样的挑战可想而知。
二、“互联网+高中地理教学”的机遇
“互联网+高中地理教学”促使教学模式多元化发展。在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中,课堂是教学的主要阵地,一般来讲有效的教学时间就是课堂上的几十分钟,这样使得学生的学习时间极为有限,不说无法对知识进行拓展,就连课堂上所教授的知识是否被学生掌握都是个未知数,从高中地理教学的整体结构来看,教学模式趋于单一化,内容呈现方式刻板,使得整个教学略显枯燥,在加上学生课余的时间过于碎片化,无法进行全面系统的利用,这就造成了高中地理教学效率不高的问题。
如果是将高中地理教学放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就不一样了,以当前火爆异常的“微课”为例,“微课”在内容体现上带有一丝解构主义的色彩,其将一整节、一整章的知识进行解构,将其化解为一个个的知识点,一段“微课”的视频就只对一个左右的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时间控制在5~10分钟左右。而其传播的方式主要是通过网络,使得学生可以同“微课”教学资源进行线上互联,如果学生使用了移动网络终端设备,如手机、平板之类的,那么还可以做到很好的移动互联。同时,“微课”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其从实际教学内容出发,包含了一套完整的教学设计,其中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实施、课程教学成果评价等实际教学中的环节一件不落,都被完整的搬到了“微课”中来。“微课”也因为其“微而不减”的独特结构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崭露头角,逐渐成为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
三、“互联网+高中地理教学”的挑战
“互联网+高中地理教学”中信息有效性的鉴别。“互联网+”包含了大量的信息,其中有真实的信息,也有虚假的信息,而对于学生来讲,其在“互联网+高中地理教学”的新模式中,从互联网获取的信息在学习中也是至关重要的,学生获取信息的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但是随着学生从互联网上获取的信息越来越多,这样一来不少的虚假信息也会掺杂其中,这些虚假信息对于学生的地理学习是毫无用处的,甚至有些信息还会对学生的地理学习起到反作用,这就要求信息的使用者要具备一定的鉴别能力,要学会从众多的信息之中挑出真实可用的信息,摒弃虚假有害的信息。
教师在“互联网+高中地理教学”的模式下,既要让学生享受到这一模式的便利、好处,又要避免受到其弊端的影响,但是教育是一项极为特殊的工作,教育的主要职责是“教书育人”,在这一过程中,错误一般的大部分后果都是直接作用于学生,作为学生来说其承受错误造成的不良后果的能力是极为有限的,太多的错误累积会使得学习的效率变得极为低下,甚至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因此教师要抓好信息的鉴别工作,使信息切实有效的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发挥其积极作用。当然,在实际教学中,“互联网+高中地理教学”为我们带来的机遇远不止上面所讲的“教学模式多元化”,同时,“互联网+高中地理教学”给我们带来的挑战也不仅仅是“信息有效性”的问题。
高中地理教学是需要教师进行传承的,只有得到了良好的传承其才能持续不断的发展,“互联网+高中地理教学”并不是要教师摒弃传统,而是让高中地理教师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优化,优秀的教学传统不能遗弃,但是与时代、社会发展不符的那一部分传统教学模式,需要我们将其舍弃掉,这样的高中地理教育教学才是时代的教育教学,才是社会的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