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四‘YU’”培养模式探析

2017-05-26 08:17张向阳汤雪唯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20期
关键词:高校教学四位一体培养模式

张向阳+汤雪唯

摘要:目前,“万众创新、大众创业”已成为时代的主题,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教育正如火如荼的进行着,高校也不断在培养模式方面做着积极的探索与实践。本文针对当代大学生成长、学习及成才特点,提出“四‘YU”教学过程和教学目标相互联系的培养模式新理念,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自主学习和职业谋划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四位一体”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新模式,并结合具体实际,阐述了学生、教师和管理部门在培养模式中应发挥的作用,对高等学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高校教学;创新创业;培养模式;“四位一体”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0-0145-03

一、引言

当前“万众创新、大众创业”已成为时代的主题,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教育正如火如荼的进行着,我国高校也不断在培养模式方面做着积极的探索与实践。现代大学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知识的个体化和知识的社会化目标而共同进行的教与学相统一的过程,其功能既是多方面的,更是相互联系,交叉渗透的统一体。且教学内容与目标已从单纯的高深学问向高深学问与高深技能并重扩展,从单纯的知识学习向复合型学习转变,学术旨趣与职业取向漸趋融合。甘民认为突出大学教学过程“中间过渡性”特征是克服高校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人才的弊端的重要途径。顾学周认为大学教学过程中,随着教与学矛盾运动的发展,大学教学中的主体和客体、教师与学生的相互关系亦处于运动和变化中,教学活动是处于不断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中。张进认为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是不断发展变革的经济社会对现代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必须进一步更新教育理念、优化培养模式。因此,本文结合地方重点院校教育教学实际,针对当代大学生成长、学习及成才特点,提出四“YU”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并对其进行探讨和分析。

二、高校教学“四‘YU”培养模式的含义

“四‘YU”,即鱼、渔、欲、预取同音。在教育教学中,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而在当前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过程中,不仅授之以鱼/渔,还要授之以欲/预。这里所说的:“鱼”是基础理论及专业技能的知识传授,“渔”是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的能力培养,“欲”是提高自主学习的求知欲望,“预”是对学业规划、职业选择和环境适应的职业谋划能力。《礼记·中庸》中记载:“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可见培养大学生的工作素质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尤为重要。随着国际环境及人才需求的变化,人才培养显得越来越重要和紧迫。如何保质保量的培养优质大学生是时代赋予我国高校的义务和责任。因此,“四‘YU”培养模式是从知识、能力、素养等方面出发,提高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教学模式。

三、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教与学

1.大学教与学的过程。大学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关系比较复杂。因为大学的教学不同于基础教育阶段的标准化教学,它既有一对一的个别化教学形式,又有班级授课和课堂讨论,还有跨专业或跨系科的大课教学形式等。而且,随着大学教育的开展,不同阶段的学生又有着不同的学习特点,但教师与学生始终是高等学校的主体,又是不断融合的矛盾体。沈美媛认为大学教学过程是引导学生在完成学习方法、学习内容和精神上“三个”方面的转变中,发展各方面能力的过程。而在当前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学过程的实施是将其主体地位的充分体现和矛盾体之间相互转化、融合、升华的过程,同时也是结合教师业务素质和学生学习特点,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自主学习和职业谋划有机的结合起来的过程。

2.大学不同阶段学习特点。对于大一学生,需要在生活、学习等方面有个适应过程,在学习内容上多是基础知识和自立自强方面的学习,这是逐步接触大学期间需要培养和提高的综合能力和素质锻炼;大二学生不仅要完成基础课程知识的学习,还要逐步熟悉和制定适合自己的大学规划和学习目标,加强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要有开始学习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方向的认知,在认识层次上应有所提高;大三学生,开始全方位学习专业知识及技能,不断开启对专业内涵及发展方向的探索,提高求知欲,提升专业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大四学生,更加注重专业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职业谋划和综合素养的提高和锻炼。

3.高校教师业务能力要求。大学不同阶段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特点有着明显的不同,为了提高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质量和效果,大学教师应根据大学生不同阶段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特点,结合培养目标做出相应的培养方案调整和教学形式、方法上的优化改进。同时,教师也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业务素质和能力,针对大学生的学习特点,在对学生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自主学习和职业谋划方面,不仅在知识学习上给予传授和辅导,还要在思想、生活、能力培养方面给予精神关怀和物质帮助,不断在大学生良好人格塑造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面,提供必要的锻炼平台和过程引导。

四、创新创业型人才“四‘YU”培养模式的构建

国外发达国家非常重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形成了创新创业课程模式、创新创业项目模式、高校科技园模式和导师制模式等卓有成效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姜慧等提出高校个性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指出高校个性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必须注意树立个性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理念,构建层次多样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基于个性化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优化个性化的创新创业教学评价体系,完善个性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保障措施。同时,为了适应国家“双一流”大学建设,培养高层次高素质人才,必须抓住高校教与学的这一矛盾体和其转化机制,在学生能力培养和教师水平提高方面下功夫,建立教与学和谐共进的四“YU”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

1.在“教”的方面,要根据不同阶段的大学生特点,配备合理的教师教育资源,包括课堂教学、日常管理、专业引导及创新创业平台建设等方面,为不同阶段学生提高可靠的、高效的教师队伍保障和教育资源、训练平台保障。重点提高高校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培养一批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教师队伍,建立起能对学生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自主学习和职业谋划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的教师队伍体系。

2.在“学”的方面,逐步培养学生在“要我学、我要学、我会学和我会做”转化过程中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积极性。采取措施和方法,引导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方面形成正能量,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责任心、进取心和奋斗心。在获取知识、专业技能、自我管理和职业谋划等方面,逐步提高其感知、实践、控制和谋划等方面的能力,以锻炼适应大学生活、融入社会工作环境的应变能力,不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

3.在“管”的方面,学校要根据培养目标完善教育培养方案,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一切工作都要围绕学生培养、学科建设及创新创业平台建设等方面做好筹划和服务工作,改变行政工作作风和管理理念。作为管理部门的学生工作处、团委、教务处、学院等要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供政策支持和资源配置,提供人才培养训练平台,做好指导和管理;作为管理人员的辅导员、班主任和学生工作干部要做好人性化引导、专业化辅导和目标化疏导工作。

因此,“四‘YU”创新创业型人才培養模式是教与学和谐共进的教学模式,是辩证统一的共同体,相互依懒,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处理好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教与学的关系也就是处理好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自主学习和职业谋划过程中的教育环节问题。

五、“四‘YU”培养模式实践效果分析

教育部公布的“2016年度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名单中,安徽理工大学作为全国50所入选高校中唯一的安徽地区高校成功入选。近年来,安徽理工大学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注重结合实际,突出特色。其中,在基础知识教学中,合理配置教育教学资源,优化师资队伍;在日常管理和专业能力培养方面,实行辅导员、辅导员助理、班主任和高年级导师制,从大一到大四始终跟踪管理和引导,加强过程培养和综合素质能力的锻炼;在创新创业平台建设方面,积极筹备各类大学生比赛(如挑战杯、学科大赛、节能减排、双百双创、实践作品大赛、过程装备等)和创新创业项目申报;在政策机制方面,制定相应激励和支持文件,鼓励师生积极参与各类赛事;形成了上下团结统一,师生和谐共进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新局面。高校的各项措施充分体现了在知识传授(鱼)、能力培养(渔)、自主学习(欲)和职业谋划(预)的“四‘YU”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新模式,效果明显,成绩显著。

几年来,安徽理工大学高度重视创新创业工作,硕果累累。学校在有关创新创业比赛中荣获全国一等奖30多项、省级奖励1400多项;获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共983项,其中国家级327项,省级656项;学生累计授权专利100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2600多篇;培育了一大批创新创业的典型。

六、结语

针对目前高等学校教育形势及人才需求环境,提出“四‘YU”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该培养模式重在解决教与学的问题,突出学生和教师的主体作用,完善和改进师生关系。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管理能力和加强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素养是“四‘YU”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成功的关键。结合高校教与学的特点,介绍了具体培养方案及目标要求,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自主学习和职业谋划统一起来,形成了系统性、完整性和统筹性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效果表明该模式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用性。

参考文献:

[1]黄薇.关于现代大学教学过程功能的分析[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4):35-38.

[2]项贤明.大众化过程中大学教学理念的变革[J].高等教育研究,2004,(01):75-79.

[3]甘民.大学教学过程必须突出“中间过渡性”特征[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03):33-36.

[4]顾学周.大学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矛盾运动[J].探索与争鸣,2006,(12):66-68.

[5]张进.关于高等院校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思考[J].南京社会科学,2006,(12):125-128.

[6]沈美媛.试论大学教学过程的特点[J].苏州大学学报,1996,(03):121-123.

[7]姜慧,殷惠光,徐孝昶.高校个性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03):27-31.

[8]童晓玲.研究型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

[9]曹明.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中国大学教学,2011,(11):35-36.

[10]张兄武.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多元协同培养机制的构建[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6,(04):30-37.

[11]文丰安.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浅谈[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15):12-14.

[12]马慧敏.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三位一体培养体系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36):12-14.

猜你喜欢
高校教学四位一体培养模式
学习“四位一体”教学法,全面推行主体教育
关于未来“会诊化”高校教学模式构建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