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话剧《雷雨》的故事主线和人物塑造

2017-05-26 11:54高翔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7年4期
关键词:人物塑造曹禺雷雨

高翔

摘 要:话剧《雷雨》是曹禺先生戏剧创作中的代表作,在我国当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周朴园是话剧《雷雨》中的主要人物,也是曹禺先生塑造最成功的一个角色。文章从人物、结构以及剧情等主线分析了周朴园人物特点特征,并分析了周朴园人物塑造手法。

关键词:话剧《雷雨》 故事主线 人物塑造 曹禺

曹禺先生是我国卓越的现代戏剧家,也是享誉世界的著名戏剧作家。他出生于天津一个没落的封建官僚家庭,祖籍在湖北省的潜江。据记载,曹禺先生在天津上中学的时候,曾担任过易卜生《玩偶之家》话剧的主角。1929年,他上清华大学外文系就学习研究古希腊悲剧和莎士比亚戏剧。1933年,大学还没有毕业他就创作完成了四幕话剧《雷雨》的初稿,并于1934年公开发表,该剧发表后立即引起了轰动,反响非常强烈,《雷雨》的发表,可以说由此开启了曹禺先生戏剧创作之路,这也为曹禺先生后来的戏剧创作生涯奠定了敦厚的基础。话剧《雷雨》即是曹禺先生的处女作,也是他戏剧创作生涯中的代表作。

话剧《雷雨》是一部故事情节曲折感人、人物关系错综复杂的剧著,描写了20世纪20年代发生在两个不同社会背景家庭里的故事。整个剧情在舞台上表演的时间不长,从整个剧情所展现的时段上看只是从上午到半夜,虽然只表现了一天的时间,然而却集中展开了周、鲁两家前前后后近30年错综复杂的矛盾和冲突。全剧在舞台上仅设置了周家和鲁家两个场景,但剧情却影射了当时整个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现状。《雷雨》这部话剧剧情跌宕起伏,情节扣人心弦,剧中人物个性突出,故事和人物相互牵涉,显示了作品严谨而精湛的戏剧结构技巧。《雷雨》通过两代人错综复杂的感情关系、血缘关系以及由此产生出的矛盾和冲突,通过家庭关系、人物命运的演绎和变幻,体现出它的社会性和历史性,揭示出深刻的反封建主题思想。通过全剧的展示,我们从这部话剧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剧情呈现出的几条主线和人物形象塑造的特征。

一、角色和故事主线

(一)人物主线

在《雷雨》这部剧里,一共设置了八个人物角色,在这八个人物中曹禺先生重点突出了周朴园这个人物形象。整个剧情一直围绕周朴园为故事中心,让周朴园这个人物始终贯串全剧,明确了周朴园在该剧中的人物、故事主线地位,曹禺先生对周朴园这个人物描写,包括在话剧舞台上的形象处理是大胆的、也是深刻的,屏弃了那种传统的人物“脸谱化”,观众从人物形象或者语言上便能看出“好人”、“坏人”的欣赏习惯,那种给人只要是反派人物表面必定“冷酷无情”的模式印象,而是让观众和读者在字里行间、在舞台的情境之中找到人物的真情实感,看到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是通过剧情的演进观众能够透过人物的表面形象在富含人物语言特色以及充分显示人物个性的前提下彰显出的人物本质,塑造出造一个活生生的、真实的人。把他设计成剧中的核心人物,让他成为剧情故事发展的一根主线,由这个人物控制剧情的脉络走向,因为他是故事中制造各种悲剧的根源。

(二)结构主线

从话剧《雷雨》的剧情结构上看,有两条明显的主线:第一条是主人翁与妻子繁漪的冲突,表现了周家的家庭内部矛盾;第二条是周朴园与鲁大海的冲突,展示了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对立。这两条主线都是通过侍萍而串联起来的,构成了尖锐复杂的戏剧冲突。

一是通过周朴园与妻子繁漪的冲突,表现了周家的家庭内部矛盾时,曹禺先生在第一幕里就有细致的描写和具体的体现:周朴园在解决了罢工问题后,情绪很好,可以说是在一种愉快的心情下见到了家人,他面带着一种似藏似露的笑容问繁漪吃药了没有,在听到繁漪表明没吃也不想吃的态度后,周朴园第一次是让他的小儿子周冲端着药劝妈妈,母亲看着含着泪的小儿子只好请求留到晚上再喝。而周朴园却不依不饶,没有丝毫让步的意思,紧接着又用命令的语气让大儿子周萍去跪劝母亲,直到繁漪认输喝了药方才罢休。周朴园与繁漪在周家里的关系,对外虽然显示的是一种家庭间的夫妻关系,但是,其本质上则是一种主仆关系,他需要繁漪在周家这个大家庭当中为孩子们树立一个绝对服从的模范。

面对患病的繁漪他冷峻地说:“当了母亲的人,处处应当替孩子着想,就是自己不保重身体,也应当替孩子作个服从的榜样。”缺少对妻子的关心、虽没有厉声吼叫,却显示自己的威严和意志,浸透着封建礼教的冷酷。剧中周朴园的形象显现的不仅仅是贪婪与自私,更多的是表现出一个冷酷、专制的封建家长的残忍,在他认为,他的话就是法律,谁都不能违背他的意志。

二是在表现周朴园与矿工鲁大海的冲突、表现他与工人的对立时,曹禺先生把周朴园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是一个有钱有势的矿主,是血腥起家的一个矿工,是在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环境中发展起来的一个资本家,是典型的中国资产阶级。他是一个狡猾、毒残的资本家,为了表现他的狠毒与凶残,曹禺先生在剧中设置了一个情节,借鲁大海之口,揭露了他在包修哈尔滨江桥期间,故意让江堤出险,淹死了2000多名工人,他从伤亡工人的抚恤金中扣去每人300块钱的血淋淋的发迹史,为刻画出周朴园的贪婪与自私做了很好的铺垫。在描写周朴园与鲁大海的冲突中,看似是他们两个人的争论,而本质则反映了当时社会上严重对立的劳资矛盾。

(三)剧情主线

曹禺先生在设置剧情过程中,一方面非常讲究事物发展的逻辑性,通过故事发展得顺序寻找出事件的必然性和偶然性,使剧情发展得更加自然、合理,以便更好地揭示事物的必然性和因果关系。另一方面,为了不让故事或剧情单一地发展,不是简单地再现事件发生的外在形式,他特别注重对客观事件背后成因的挖掘以及对人的内在感的描写,特别是对人的本质、本性的还原塑造。在第二幕中设置了周朴园与侍萍意外相见这一场戏中,曹禺先生对周朴园这个人物进行了侧面描写,一方面继续挖掘周朴园的内心世界,另一方面着力塑造一个丰满的、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周朴园与前妻侍萍是有过感情的,尽管是周朴园诱骗了侍萍,但他们相爱同居并生了两个孩子是客观上的事实,这在周家上上下下是无人不晓的事。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里,按封建家庭的礼制是不允许的。周朴园的母亲周老太太同意给周朴园一个侍妾,而绝不允许侍萍成为她的儿媳妇,更不允许在准备给周朴园明媒正娶一个门当户对的正房妻子时,让出身卑微的而且还带着两个孩子的侍萍同处一室。于是,周老太太背着周朴园赶走了侍萍。大年三十,侍萍走投无路寻了短见,但他为了安慰自己所谓的“良心”,用来怀念自己一生一世仅有一次的爱情,把大儿子取名为“周萍”,家里的一切布置都是按照侍萍生周萍时房间摆设那样的,他始终记着侍萍喜欢关窗的习惯,说要把她當周家人来对待,甚至想着修座墓来祭念她。说明周朴园对侍萍是有过感情的,因为侍萍“离去”了也正是因为侍萍的“离去”,让周朴园产生了对侍萍难以名状的怀念情绪,以慰藉他心中甚至是心灵上的内疚。可是,当他朝思暮想的侍萍出现在他面前时又很意外,他为侍萍的出现而产生了威胁感,竟马上翻脸不认人,通过这样的剧情安排,全面地刻画了周朴园的完整心态,进一步暴露了他的伪善本质。

二、人物形象塑造

曹禺先生在创作周朴园这个人物形象时,对以周朴园为代表的当时的中国社会中所有资本家所共有的阴险、狡诈和虚伪的本性,包括以周朴园代表的剥削阶级群体内心深处看重权力、名誉和地位的本质都有着深刻的了解。中国资产阶级的特點是和封建地主、官僚密切结合在一起的,它带着根深蒂固的封建性。周朴园便是封建传统的代表人物。《雷雨》里所揭露和剖析的家庭罪恶,并不只是资产阶级本质上的那种金钱与利益的关系,而是资产阶级所要拼命维护、维系的封建的社会关系。周朴园这一形象的本质是带有某些资产阶级色彩的封建统治者,而不是带有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典型人物。《雷雨》中塑造的周朴园形象,不仅仅是一个封建的一家之主,只不过让周朴园在剧中表现出的言行似乎是维护家庭的秩序罢了,而周朴园真正的面目却是当时中国社会中所有资本家所共有的嘴脸。

曹禺先生在创作《雷雨》过程中不仅充分吸收了莎士比亚、易卜生以及古希腊戏剧中的创作方法、理念和特点等,而且将中西方文化融会贯通,活灵活现地刻画了20世纪20年代旧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各种人物色彩,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出真正的悲剧。不但成功融入了中国元素,而且成就了一门独具一格的艺术形式。他在创作之初,“并没有显明地意识着我要匡正、讽刺或攻击些什么”,但是,“写到末了,隐隐仿佛有一种情感的汹涌的流来推动我,我在发泄着被压抑的愤懑,毁谤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1]。而从人的角度去感受生活,对生活进行艺术概括,这正是易卜生的戏剧观。

在第四幕场景里,他刻画了周朴园晚年那种孤寂之感,周朴园感到年纪老了,希望家里能平平安安的,尽管他年轻时做过许多伤天害理的事,而此时的他却害怕因果报应,他忽然悟到人世间有许多事难以解释,心灵上产生了一种“天命不可知”的阴影。在侍萍又出现在他面前时,他认为“这只能说是天命”,并以封建的人伦天性来要求周萍跪下认生母。正是在周朴园的“天命”观和沧桑感的真情流露中,深刻地揭示出周朴园作为封建传统代表人物的思维、感情和性格。

除了人物形象的塑造外,《雷雨》的剧本语言也是突出人物特性的重要元素之一,曹禺先生以高度的个性化的语言进行写作;剧本台词语言带有浓厚的抒情味,有些对白像抒情诗一样(如第三幕中周冲对四凤畅谈未来理想的对白)。整个剧本的人物语言均发自剧中人物的肺腑,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雷雨》以自己富有动感而精美的语言,充分展示了话剧这门独特艺术的风采与魅力。在舞台上绽放出夺目的光彩,让一代一代的艺术家们和广大观众千遍万遍地演绎着、解读着。无论是艺术工作者还是喜爱话剧的读者都应该感谢曹禺先生,因为是曹禺先生把中国话剧推上了历史上最高的艺术颠峰,让话剧这颗艺术的种子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结果,散发出璀璨耀眼的光芒。

参考文献

[1] 曹禺.雷雨·序[A]//曹禺文集(第1卷)[C].中国戏剧出版社,1988.

猜你喜欢
人物塑造曹禺雷雨
裱在墙壁上的批评信
僧院雷雨(一)
《雷雨》中的“雨声”
裱在墙壁上的批评信
好剧本离不开认真
可怕的雷雨天
雷雨
《水浒传》的人物塑造手法与影响探析
回家之路
《大师与玛格利特》中空间变换对人物塑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