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党支部书记的生存状态研究

2017-05-26 21:44张彧然张卫东
湖北农业科学 2017年8期
关键词:生存状态建议

张彧然++张卫东

摘要:通过对湖北省宜城市X镇的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基本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分别从年龄、性别构成以及文化程度等方面进行剖析;接着分析了中国当前村党支部书记工作中面临的困境和自身存在的问题,并从社会治理的视角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村党支部书记;生存状态;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7)08-1577-04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7.08.045

Living Conditions of the Village Party Branch Secretaries in Rural Areas of China:

A Case Study in X Town of Yicheng, Hubei

ZHANG Yu-ran1,ZHANG Wei-dong2

(1.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Hu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han 430068, China;

2.Finance Bureau of Yicheng, Yicheng 441400, Hubei, China)

Abstract:Through an investigation and assessment, the basic conditions of the village party branch secretaries in X town of Yicheng, Hubei were dissected from aspects of age structure, gender composition and educational level. Then the present dilemma and problems in the work of village party branch secretaries were analyzed, accordingly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from perspective of social governance.

Key words:village party branch secretary;living conditions;suggestion

農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关系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问题。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村庄带头人显得非常重要,加强对村级领导人的选拔和培养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村党支部书记(简称村支书)是区别于国家公务员的特殊群体,是游离于国家行政干部体制之外的、不在编、不脱产的边缘化干部。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村支书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愈显突出。其首先是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直接推动者、组织者和实践者,其次是党中央在农村经济工作中的中坚力量,是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在农村的贯彻者,他们担负着组织和领导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任务,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对村支书的生存状态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对于今后村支书在农村基层政权的发展和农村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1 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

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不是政府组织。村委会主任由村民民主选举产生。村党支部是中国共产党最基层的党组织,村支书由村党支部党员选举产生,特殊情况由上级党组织委派。村支书在政治、组织上领导村委会,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在村委会的落实。村支书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最终贯彻者,他们是党在农村的旗帜,是群众的领航船。

相应的学术研究方兴未艾。在建党80多年的风雨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一直根据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的改变而不断调整着自身的角色,村支书的角色定位也随之不断发生变化[1]。高世明等[2]认为,村支书是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维护者,正所谓农村稳,则天下安。王海瑛[3]认为,村支书是推动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领头雁”。在从严管党治党的新形势下,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村支书队伍,对于强化村党组织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夯实党在农村执政基础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村支书在村务工作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然而纵观学术界对于村支书生存状态尤其是心态的研究甚少,本研究通过对湖北省X镇的实践调研,有针对性地研究X镇村支书的工作状态,分析当前村支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从社会治理的视角提出相关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2 研究方法

通过查阅文献、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农村基层政权运作进行剖析,运用访谈法和调研问卷方法对村支书的生存状况进行研究。

3 湖北省宜城市X镇村支书的生存状态研究

3.1 湖北省宜城市X镇基本情况

X镇为湖北省襄阳市宜城市辖镇。位于市境西北部,东临汉江,距市区16 km。人口56 442人,面积179 km2。辖3个居委会、28个村委会,党员2 187人。农业以种植粮、棉、油为主,是宜城市主要产粮区之一。乡镇企业有运输、化工、轻工、建筑、建材、纺织等门类。

3.2 X镇村支书队伍基本情况

3.2.1 小河镇X镇村支书队伍的年龄情况 由表1可以看出,X镇村支书的年龄主要集中在50~59岁,其次是40~49岁,而年龄在40岁以下的村支书样本中仅有1个。由此可见,X镇村支书的年龄普遍偏大,老龄化较为严重。虽然年龄较大的村支书人生阅历及工作经验相对较丰富,但是老龄化往往会造成村支书精力不足等问题,而且在农村,文化程度较高的通常都是年轻人,相反年纪较大的村支书文化程度一般较低。多数村支书在实际工作中缺乏敢闯敢干、开拓创新的精神,守摊子的多,能够做到创新的少。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这是新形势新阶段下对中国现代化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村支书是农村发展和农民致富的带头人,其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的能力就显得特别重要。例如,有些村庄自身条件优越,有丰富的资源,但是经济发展却一直停滞不前,主要由于缺乏一个强有力,敢闯敢干,能够带领农民致富的领头人。因此,优化村支书队伍的年龄结构,打造一支老、中、青比例合理、能够优势互补的村支书队伍显得十分必要。

3.2.2 X镇村支书的性别分布情况 在所调查的28位村支书中,男性为27人,占97%;而女性仅有1人,只占3%。可见男女村支书比例失调的问题相当严重。进一步具体到农村实际的工作中,发展女村支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就目前农村的状况来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乡收入差距不断加大,在农村地区仅靠农业生产所得的收入过低,难以满足农民养老医疗、教育子女、日常生活开支所需,致使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地涌入城市,外出务工。这其中大多是农村的青壮年男性,造成农村所剩下的常住人口以妇女、儿童和老人为主,也就是目前社会普遍关注的农村留守妇女和留守儿童问题。村支书作为农村的基层管理者,他们的工作涉及方方面面,而且任务繁杂琐碎,这其中不仅包括宣传和贯彻养老医疗、义务教育以及国家最新出台的二胎政策等任务,还包括帮助解决邻里之间的矛盾纠纷、扶贫救弱等各项细小的工作。在这样复杂的农村环境中开展工作对农村基层管理者的要求也相对具有特殊性。而女性自身所具备的耐心、温柔、细致等优点,可以在开展工作时更人性化更切合实际,从而更好地发挥村支书作为农村基层管理者应有的作用。其次,发展和培养女村支书,符合国家现在所提倡的加强培养女干部工作的精神,不仅可以増加村支书队伍的活力,増强村支书队伍的力量,也可以在广大农村地区更好地促进男女平等。最后,女村支书发挥自身的独特优势,以人为本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能更好地维护和保障农村老、弱、幼、妇等特殊群体的合法利益。

3.2.3 X镇村支书的受教育程度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X镇村支书的受教育程度在大专及以上的有8人,占总人数的28%;受教育程度为高中或中专的村支书有15人,占总人数的54%;初中及以下有5人,占总人数的18%。

这一数据说明X镇的村支书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而文化水平偏低,知识更新速度慢,就容易造成观念陈旧、接受新事物的速度慢、思想僵化、缺乏创业创新的进取精神等问题。村支书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推动者,如果没有市场经济意识,思想观念陈旧落后,缺乏开拓进取精神,发展经济的思路不清晰,就会导致本村的经济发展具有盲目性和滞后性,跟不上时代潮流。不少村支书在任职前并未接受比较系统的知识培训,对所任职岗位所需要的法律、经济、政治素养等基本理论知识了解不充分,进而影响了他们对新事物和新观念的判断、接受能力,不能快速地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文化素质偏低也会影响管理者的工作方式,有些村支书习惯用过去行政命令的管理方法来管理村民,简单粗暴的工作方式,疏远了干群之间的关系,村民对村支书的工作不够配合,导致相互之间缺少信任。

3.3 村支书的工作困境

3.3.1 待遇之忧 主要是高付出与低待遇的问题。由于村支书身份的特殊性,工作的繁杂性、艰巨性以及农村地域的分散性等特点,决定了村支书的工作是一种高付出的劳动。与此不相称的是低待遇,首先是经济待遇低。据统计,村支书年工作报酬平均为10 233元,月平均不到1 000元。其次是政治待遇低。如果工作出色,乡镇就发给一张“优秀”奖状之类的,最多就是到区、市参加个表彰大会。调查中发现,有些辛苦工作了十几年退下来的老村支书,逢年过节却没有上级领导来看望慰问,因而倍感“人老茶凉”[4]。

3.3.2 发展之忧 兴办公益事业与集体经济薄弱的矛盾问题。通过调查发现,这也是让村支书们感到最头疼的事。诸如群众强烈要求兴修水利、公路等,然而由于村集体经济薄弱,甚至空白,村支书对许多事情心有余而力不足。另一方面,由于年轻力壮、有知识、有技术的人都外出务工,剩下的是老弱病残,兴办公益事业缺少劳动力。因此必须发展集体经济,有钱才能好办事。

3.3.3 维稳之忧 认真工作与遭受反对攻击的问题。村级工作大多是具体的、实际的、直接的工作,必须认真地去落实,否则就很难完成任务。如计生工作、综合治理工作等必须一点一滴认真去完成。这样就势必会触及一些人的利益而得罪人,甚至遭到报复。虽然现在是法制社会,诸如毁坏村支书的庄稼、山林,毒死村支书的牲畜或对村支书实施暴力的现象不再时常发生,但恶语中伤,故意诽谤,让村支书很难正常开展工作的事情时有发生。加上村支书工作不是一辈子的事,几年或十几年后退下来,还得在村里生活,这些让村支书感到有后顾之忧。

3.3.4 家庭之忧 投入工作与兼顾家庭的矛盾。村支书一头挑起工作的重担,另一头要承担家庭的重负。村里无论大事小事,都得找村支书来解决处理。许多情况下,他们面临着工作与家庭劳动的两难选择,选择了前者,就不得不放弃后者。

3.4 村支书自身存在的问题

3.4.1 思想行为脱离群众 思想言行脱离群众,干群之间明显存在“两个距离”。一是感情距离,部分村支书党性观念淡薄、宗旨意识淡薄,一身老爷习气,无群众感情,工作作风浮躁,工作方法简单,遇事缺乏周全考虑,遇急就用“蛮办法”,结果把小事弄大,大事弄砸,尤其是在处理一些突发事件、上访问题等矛盾时,把群众视为刁民、无赖,作为水火不容的对立面来对待,另有一些干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把基层工作当提拔的中转站,在工作中蒙瞒上级,糊弄群众,隐瞒实情,一味应付了事。二是认识距离,部分干部只对上级负责,不对群众负责,在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上,干部和群众的出发点和共同点越来越少。干部抓的“大事”主要围绕着上级下达的责任指标,而群众并不认可;群众关心的事,现实中存在的焦点,热点问题,有干部认为是“小事”,不屑一顾。有干部热心立项目,出政绩,群众关心的是村里电视信号不清,道路不畅,水渠失修等涉及切身利益的事,对干部们喊破嗓子也解决不了,一肚子怨气,有的人甚至说:干部让往东,咱们偏向西。

3.4.2 对新形势认识不够 对新形势认识把握不够,存在“三个不适”。一是对当前变化的农村情况不适应,思维工作方法明显滞后。随着时代的民展,社会各个层面都发生了变化,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也有很大调整,同时人的意识出现多元化,农民的素质不断提高,而许多基层干部用老一套的框框和方法简单地处理复杂问题,缺乏创新,缺乏思考,孰不知以前的办法行不通。也有干部觉得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甚至流露出抱怨群众难管的情绪。二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用市场的方法引导群众发展经济不适应。群众要科技、要信息、要服务,许多干部不知道怎么办,自身不具备带领群众依靠科技发展经济、增加收入的能力,没有带领群众致富的门路,不受群众欢迎。三是民主法制意识淡薄,对群众日益提高的民主意识不适应。随着各项法律的宣传普及,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权利的农民越来越多,一些干部对这种新情况不适应,认为现在“刁民”增多,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放到群眾的对立面上,与群众的冲突屡有发生。

3.4.3 自身素质问题 自身素质不高,缺乏“四种精神”。一是缺乏开拓创新的精神。部分村支书科学技术不懂,农业结构调整不敢,带头创业无方,富裕农民无路,抱定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不放,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落后,缺乏与时俱进思想和创新意识,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束缚了农村经济和农民迈向共同富裕的步伐。二是缺乏深入调查研究的精神。有些干部习惯坐在办公室听汇报,看材料,即使深入农村也是心在外,蜻蜓点水走马观花地转转看看,对群众所反映的焦点、难点、热点问题,要么淡然视之,漠然处之,要么拍拍胸脯,拍拍脑袋,一副大包大揽的样子,最后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不仅伤害了群众感情,也有损干部形象,更是失掉了民心。三是缺乏深入学习的精神。有些村支书学习不深入,政策法制不懂,业务知识不会,整天不读书、不看报、不学文件。四是缺乏长期发展精神。因体制改革上的一些原因,许多村支书存在短期思想、短期工作行为,只看当前,比较浮躁,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缺少远见卓识,缺乏长远规划,加上法制观念淡薄等原因,常常在解决问题或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埋下隐患,留下包袱,为下任村支书开展工作带来障碍和困难[5]。

4 改善村支书队伍建设的建议

4.1 转思路,浓氛围,高度重视村支书队伍建设

1)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切实转变过往陈旧思想观念的束缚,把加强村支书队伍建设作为夯实基层基础,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之举,从思想上、行动上高度重视村支书队伍建设。

2)强化制度支撑。积极构建加强村支书队伍建设制度体系,以落实培养责任、强化基本保障、理顺权责关系、健全工作机制等为重点,从制度、源头上保障村支书正常履职尽责,发挥作用。

3)弘扬先进典型。大力挖掘村支书队伍中扎根基层,无私奉献的先进典型和优秀事迹,大力开展评比表彰,大张旗鼓地宣传、扩大正面影响,传递正能量。

4.2 重选育,引竞争,进一步优化村支书队伍结构

在坚持现有村两委换届选举相关政策的前提下,进一步拓宽选人用人视野,采取更直接、更有效的办法吸纳和储备优秀人才。

1)注重内部选育。乡镇党委、村两委领导班子要注重发现和培育村支书苗子,建立村级后备干部台账,对自身素质突出,个人意愿强烈,善于做群众工作,奉献精神强,有较大发展潜力的年轻人要重点培育,帮带培育,为其成长架梯子、搭台子、压担子。

2)注重向外引进。注重从在外务工的优秀人才、大中专毕业生、退伍转业军人、退休机关干部、致富能人中选拔村支书,拓宽选人用人渠道。

3)探索竞争选拔。探索村支书竞争上岗的公开选拔方式,通过竞争选拔让能者上,庸者下,优胜劣汰,畅通出口。

4.3 强培训,严管理,努力提升村支书队伍素质

坚持一手抓培训,一手抓管理,努力提高村支书队伍素质。在培训内容上,以党性教育、政策法规、农村实用技术等为重点,针对不同主体、年龄、学历层次,科学制定培训内容和计划;同时结合村支书特点,多举办一些“短、频、快”的培训,按照学啥用啥、缺啥补啥的原则,提高培训的实用性。在培训方式上,有效整合党校、职业院校、党员远程教育等资源,综合运用集中培训、专题辅导、经验交流、外出学习、基地实践、网络自学等模式,增强培训的实效性。坚持从严管理、从严监督,进一步强化监督约束机制,着力整治村支书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努力提升村支书队伍形象[6]。

4.4 重激励,优待遇,进一步增强村支书队伍活力

1)拓展发展空间。适当降低准入门槛,进一步加大从村支书中选拔考录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力度,鼓励村支书通过考试解决身份问题。积极推荐政治素质高,参政议政能力强的村支书参选“两代表一委员”,赋予他们更多的政治话语权。在各级评选表彰中,适当向实绩突出、群众满意度高的村支书倾斜,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荣誉感。

2)提高经济待遇。建立在职村支书待遇报酬正常增长机制,要尽可能地提高待遇,并将村支书待遇纳入绩效考核,与工作实绩、群众评价挂钩;对于退职村支书,落实好各项退职保障,从思想上、生活上给予关心照顾。在符合相关政策的前提下,对于任职满一定年限,本人自愿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的,由财政给予一定的补贴,解决其后顾之忧。

3)优化工作环境。在繁重的工作任务和相对恶劣的工作环境下,给予村支书更多的理解和支持,鼓励他们干事创业,对有些因干事而出错的干部,要给予理解和支持,营造宽松的工作环境。

5 结语

村党支部是农村工作的心脏,是农村基层的战斗堡垒。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党支部书记素质的高低。农村基层干部是党的农村政策的执行者,是团结群众脱贫致富的带头人,要使党的方针政策行之有效地在农村得到贯彻落实,必须建设好农村党支部,其中关键是高素质的农村党支部书记。本研究以X镇村支书生存状态、工作情况为重点进行研究,对于当前村支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并站在社会治理的角度对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探究,以及在今后如何就这些方面的问题进行整改,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1] 胡 茫.新时期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角色定位研究[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08.

[2] 高世明,吴亮友.创新村书记队伍管理[J].新长征(党建版),2013(12):46.

[3] 王海瑛.大力打造“1+6”型村書记队伍[J].新长征(党建版),2015(7):40-41.

[4] 郭忠银.村支部书记队伍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J].学习论坛,2000(3):46-47.

[5] 张志胜.村支书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1(7):4-6.

[6] 刘光明,胡晓华.加强和改进农村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实践的调查和思考——以湖南岳阳市为例[J].云梦学刊,2011,32(5):67-71.

猜你喜欢
生存状态建议
接受建议,同时也坚持自己
好建议是用脚走出来的
我的学习建议
高考二轮复习的几点建议
湖南省男性幼儿教师生存状态调查
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