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版的《教育蓝皮书》正式发布,其中针对北京市中小学校园欺凌情况进行了调查。此次调查选取了北京12所高中、初中和小学,将校园欺凌分为“身体欺凌(故意冲撞)”“语言欺凌(难听绰号)”和“关系欺凌(联合孤立)”,进行抽样问卷调研。结果显示:46.2%的中小学生有被故意冲撞的经历;11.6%的学生每天都会遭受语言欺凌。相对而言,小学生和初中生比高中生遭遇更高频率的欺凌;男生比女生更容易遭遇校园欺凌;普通学校比优质学校的学生更多地遭遇校园欺凌。
研究显示,被欺凌经历会在一定程度上伤害儿童的非认知能力、学校投入乃至学业成绩等。此外,遭遇校园欺凌的儿童更少拥有对学校的归属感,表现出对学习更少的兴趣;并且更少投入到学校的學习、课外活动中。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经济研究所教师周金燕指出,父母采取过度保护的教养方式容易导致儿童遭遇欺凌,但若父母采取关心、赞美等教养方式而非批评、惩罚或过度干涉,可能会有效减少儿童遭遇校园欺凌的可能性。
(来源:《新京报》2017年4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