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明+韩伟+姜瑞峰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以迅猛的脚步走在世界和时代的前沿。其中表现最突出的就是近年来关于信息技术的创新发展和移动网络的发展,数据承载网的建设,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在信息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各方各面已离不开信息媒介。我国的网络和信息技术正在不断的发展完善。随着人们需求的逐渐增高,如何做好移动数据的承载网络建设,已经成了我们必须面临的问题,本文就这一问题作了几点论述。
【关键词】 信息发展 移动网络 数据承载网络
一、我国移动通信建设的方向
1、全面建设。移动通信是我国网络信息建设的中坚力量,在我国网络世界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近年来,移动通信也致力于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大规模的网络建设,我国幅员辽阔,土地众多,移动通讯网络的建设也同样面临这个问题,为了满足每一位公民的需要,必须保障全方位、大面积的移动网络建设。
2、科学化建设。移动通讯数据承载网这一概念包含了众多的因素,很早就被移动公司提出并进行研究,发展方向是未来可以实现建设出一个集多种功能于一體的网络承载平台,包括视频、通讯、语音、办公等等,但是这些都要建立在保证工作和生活的方便性以及建设方式的科学性的前提下,反之则会影响人们的生活。
3、信息化发展。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天都会产生各种各样的事情和信息,有的信息很快会被人们遗忘,可是有的信息必须通过专有的渠道进行传播和交流,这就为我国移动通信的建设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
二、IP承载网组网技术方案
随着R4架构的广泛应用,把IP网络作为CS的承载组网替换网络已经成为了很多运营商的最佳选择。于是技术工程师对于如何路由、如何进行数据规划、如何组网就成了他们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中国早几年已经建成了全国CMNET骨干网络,在数据业务发展前沿的城市还建成了MDCN移动数据通信网,在新建的数据承载网的发展过程中,一般会采用IP主承载网专网定位,在高价值和高要求的基础上,CMnet定位于互联网业务和中低要求的电信业务发展。
在同时使用的MSC Server、MGW的业务设备接到运营商IP专网的接入路由器AR(作为PE)上就是通过局域网完成的。由于不同的网络层次使得业务设备的局域网和接入业务设备的局域网共同构成了一个接入层的site,使之使用的更加方便快捷。局域网就是接入层组网设计重要内容,其中内容包括如何在局域网内部划分VLAN隔离不同类别的业务流(信令、媒体、网管和等)、如何核算局域网内部的流量、端口类型和数量和如何规划局域网内部各设备的IP地址和路由方式等许多问题。
三、IP 承载网建设发展
IP 承载网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既要给传统话音业务的提供稳固的安全保障,又要为5G等许多新兴业务提供通信渠道。如今新一代IP 承载网的技术使用方法已经随着时代而改变,如果传统IP承载网的业务、技术和运营思想和技术来规划新一代IP 承载网当然是不可行的,所以新技术仍有它的三大难题。
1、业务的转变考验建设者的经验。不同的业务模型对IP 网络的需求也各不相同,比如业务模型和商业模型,技术并不是万能的。就目前而言,5G网络并没有经历过严格的检验,NGN也在使用IP的初期,因此IP网必须坚实而又可靠。虽然目前建设者的经验还不够成熟,但只有成熟后才能使IP网变得更加可靠实用,经验是重中之重,一旦缺乏经验,就算有最好的设备和技术也无法将IP 承载网完美的建设成功。只有经验成熟了,应用者才能更方便的使用,因此成功经验是IP 承载网建设的首要目标。
2、业务与网络的紧密耦合考验运营能力。IP有很多的优点,比如灵活而又好扩展,是同时又有很多问题,比如拓扑结构、流量收敛和冲击等。当电信业务从IP 承载转变为TDM承载时,传统网大不相同。它要从“规划、管理、监测、控制”4 个方面来满足客户的多方面需求,所以传统网络最为关键的就是否拥有足够的运营能力。
3、业务的多样性考验网络的可扩展性。传统的网络技术采用的是C/S 模式,但在3G 等其他业务下并没有使用它而是P2P 模式,因此在IMS/FMC的 技术中,资源控制与隔离将会分离的更加彻底化,从而变成C/S与P2P 的混合模式。在当前种类应用不多的前景下,QoS就是通过“DiffServ大带宽”这种与时俱进方式来完成的,但是当IP 承载网进入商用甚至是我们的生活时,上百万种资费不同的问题或者QoS 有不同需求的业务同时出现时,IP承载网将会有更大的磨难,因此想出的解决方法必须迎合业务的需求并留有弹性的空间,才能投入生产生活中。
结语:移动通信数据承载网的建设和完善是当前信息技术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相信经过人们的不断探索,我们国家未来的信息发展一定会越来越好。
参 考 文 献
[1]薛文倩,彭木根,梁栋.移动通信网络中大数据的发展策略研究[J].移动通信,2014,(13):5-9.
[2]蔡炎宏,马正新.移动自组网IP地址分配技术综述[J].电视技术,2010(02).
[3]张志华,于群.IP承载网的高可靠性技术与实现[J].邮电设计技术,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