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中狙击

2017-05-26 06:51拖雷
兵器 2017年4期
关键词:泰勒格林德军

拖雷

在此地休整数日

在美军第120团成功抵挡住了第2SS“帝国”师的同时,驻守在圣巴泰勒米的第117团一部则迎来了另一个“德国最好的装甲师”第1SS“希特勒警卫旗队”师。德军在圣巴泰勒米投入的装甲兵力更加雄厚,此地的阻击战也就更加激烈。

圣巴泰勒米是地处莫坦北面的一个法国村庄,虽然平时不起眼,但却是一处交通要隘。于8月初从第1师手中接防此地的是美军第30师第117团的第1营。具体来说,A连控制村子北面的接近地,并向东派出一个小分队前出到拉萨布罗尼埃路口建立前哨站;C连负责东南和南面,并在格兰德拉达涅附近设立了前哨站;B连部署在村子西北面约600米远的勒方泰路口,他们配有2门57毫米反坦克炮。

接防行动轻松惬意,对胜利的自信写在每个美国人脸上。被替换下来的第1师大兵们告诉第1营的人,此地最多偶尔能见到德军的侦察小分队,“方圆百里之内没有哪个德国人敢上来打一仗的。”第117团1营也是这么想的。按计划,他们将在这个村庄里休整几天,然后就会接着朝东面攻击前进了。

和白色修道院的第120团一样,圣巴泰勒米守军也很快迎来了自己的反坦克增援力量。格林尼少尉的第823坦克歼击营B连3排在8月6日奉命进入圣巴泰勒米。他先于自己的炮队坐着吉普车到了村里。在勘察3英寸牵引式反坦克炮的阵地时,他发现当地本就湿软的地面因为之前一批M10坦克歼击车的“碾压”而泥泞不堪,给反坦克炮的布陣平添麻烦。

格林尼的部下从当晚21时30分起陆续抵达,M3半履带车在拖着3英寸炮的行进过程中偶遇德军炮击,不过没有蒙受任何损失。炮手们纷纷行动起来,由于缺乏足够的隐蔽物,反坦克炮的就位颇费了一番周折。

所幸那个时节天色黑得晚,在午夜前的完全黑暗降临之前,格林尼来得及让排里的4门反坦克炮各就各位:1号和2号炮布在村子南面,控制着南下莫坦的公路;3号和4号炮在村子东北角,控制从东北方向进村的道路。炮手们纷纷在炮轮下面挖坑,以便降低炮身的高度,而他们在黑暗中无法为自己的火炮实施更多的保护和伪装了。

格林尼知道自己附近应该驻守着第117团的A连和C连,但是在夜暗中暂时无法取得联系,所幸不久后由希金斯军士长带领的一批人找到炮位,给每门反坦克炮分配了两到三名步兵,而且这批战士还加强有5支勃朗宁自动步枪。和第117团的步兵一样,反坦克炮手们的心态也是在圣巴泰勒米停留几天,然后就一路打到德国本土去。

德国人要来了

黑暗笼罩了圣巴泰勒米,就在东面几千米远的地方,一场杀机正在酝酿着。德军“列日行动”的北路钳子,从8月6日白天起就在蓄势发力。由于要躲避盟军白天的空袭,再加上调拨的摩托化车辆并未及时到位,受领了攻打圣巴泰勒米任务的第1SS“警卫旗队”师的开进大大落后于时间表。在考虑到该师第1SS装甲团和第2SS装甲掷弹兵团的实际情况后,克鲁格先是把这个方向上的攻击发起时间由6日入夜改为午夜,继而又进一步延迟到了7日凌晨。

虽然兵马未动,不过德国人从16时起就开始零星地炮击圣巴泰勒米周边区域。炮弹不痛不痒地落下,直到20时30分。在那之后,忽然有3辆Sd.Kfz.2——德军“最小的半履带车”大摇大摆出现在了勒方泰阵地附近。守在那里的57毫米反坦克炮和小口径武器迅速开火,打得来者落荒而逃。

几个小时之后,阵地上的美国人听到从东北方向传来了坦克履带所特有的声响。又过了一阵,等待中的德国坦克终于出现在半履带车逃离的方位上。这些坦克并没有开炮,也无意进攻,似乎在等待着什么。美国炮手清楚自己的57毫米反坦克炮对于正面冲过来的德国坦克毫无胜算,他们不敢造次,也在暗夜中等待着。

德军等来了他们要的东西,夜里开始起雾了。雾气在这个时节的法国北部并不少见,而德军把它看作是掩护自己攻击开进、规避盟军空中优势的“良伴”。

在圣巴泰勒米北面的勒方泰路口,炮弹突然在美军的阵地周边炸开花。此前一直停在原地的德国坦克开始滚滚向前,在掷弹兵的伴随下直冲路口。指挥着57毫米反坦克炮的兰肖上士,在很短的时间内向来犯的庞然大物打出了10发穿甲弹。然而和他预想的差不多,那些炮弹几乎都在德国坦克的正面装甲上弹飞了。

美国炮手改用高爆弹向跟进的德国掷弹兵开火,指望失去了步兵掩护的坦克会停下来。但是受到炮击的德军掷弹兵们灵活地散向道路两旁并且包抄过来,而冲在前面的德国Ⅳ号坦克很快就打掉了2门57毫米炮中的1门。这场战斗持续了10分钟,美国人只得放弃勒方泰路口。

令败退的美军奇怪的是,德国人却并不打算利用突破口取得更大的胜利,坦克和掷弹兵又在路口停了下来,而且一等就是好几个小时。美国人当然不知道,这只是德军的尖兵部队,他们在等着主力部队上来。

那些守在圣巴泰勒米村子边缘的美军步兵和反坦克炮手们听到了北面的交战声,但他们对于情况一无所知。这些守卫者先是经历了一些零星的炮击,然后看到几架Ju88和Do17轰炸机赶来投下了一些炸弹和照明弹,除此之外就别无惊扰了。

本来,德军步坦分队“过早”攻击勒方泰路口的行动已经让德军的北路反击丧失了突然性。可是他们打打停停,反倒使得美国人判断这只是一次偶发的局部战斗。于是党卫队装甲部队随后的开进仍然具有相当程度的突然性。

8月7日凌晨3时过后,格林尼少尉的反坦克炮组依稀听到了车辆和士兵于黑暗中行进的嘈杂声音,所有人都在自己的位置上进入了状态。很快1号和2号3英寸炮迎来了一支援兵:第117团第1营营属反坦克连的1门57毫米炮组来到了2号炮附近的位置上。

炮手们从声响判断,这回上来的不是小部队。美国人只能依靠他们的耳朵了、在正常情况下,格林尼布置在村子南面的1号和2号炮位也只能朝着莫坦公路看到大约50米远,而在弥漫着大雾的深夜,炮手们的能见度一下子降到了只有4、5米的水平,更不用说道路两旁还密布着灌木丛。

“继续打坦克!”

凌晨5时许,当各处阵地上的守军紧张等待时,德军的炮擊骤然而至。在之前调集起来的德国炮兵全力开火,大部分炮弹都打到了圣巴泰勒米北面,A连受到的影响最大。炮击持续了45分钟,第3排排长库希曼少尉向营长弗兰克兰中校紧急报告了敌情。后者要求库希曼的人略为后退,但得挡住德国人随后发起的任何进攻。

格林尼的阵地未受冲击,不过为了保存实力,他还是把自己的半履带车送到村外。这也意味着3英寸炮无法转移了,不过这样也等于告诉炮手们无路可退,要一直奋战到底。

德军炮击渐止时,守在村南面的C连派出哈迪中士和3名士兵,拿着步枪和1具“巴祖卡”火箭筒,沿着通往莫坦的公路向南侦察前进,希望能够在大雾封锁的极低能见度下主动发现一些敌人的动向。

哈迪分队出发了一阵之后,A连设在拉萨布罗尼埃的前哨终于发现大约十几辆坦克在沿着道路朝着圣巴泰勒米而来。当A连试图和前哨确认这一报告时,却再也无法收到任何信息。很快,C连设在莫坦公路旁的格兰德拉达涅前哨也报告发现了9辆坦克。

在浓雾中分从两条道路向圣巴泰勒米前进的,正是“警卫旗队”师第1SS装甲团的坦克和第2SS装甲掷弹兵团的士兵。在村南的莫坦公路尽头,格林尼少尉和他的炮手们已经可以清楚地听到坦克逼近的声音,甚至可以听到德国指挥官在大声喊话。但是在大雾中,依旧什么也看不到。

最先遭遇敌人的是C连1排3班,他们在很近的距离上看清了2辆坦克和紧跟其后的16名“看上去像是喝得醉熏熏”的步兵。德国人也是在那时看到了美国人,于是一场短促的交火上演了。美军的“巴祖卡”小组打出了5发火箭弹,成功干掉了其中1辆坦克,不过美军随后被另1辆坦克的机枪扫射打退。

这辆坦克继续沿着莫坦公路朝圣巴泰勒米冲去,很快就迎上格林尼的1号反坦克炮。那是1辆“黑豹”中型坦克,从前部倾斜装甲上伸出的机枪漫无目的地喷吐着火舌,显然车长也完全看不到美国人的位置。对于操纵着3英寸反坦克炮的美国炮手来说,虽然在雾中也看不清坦克的身形,但是机枪枪口的射焰却暴露了坦克的大致方位。1号炮的炮长马丁中士要求炮手克里斯蒂安森下士瞄着射焰的方位开炮。那一刹那,那辆德国坦克猛地偏向路的一侧,停顿在那里,并且迅速冒出了火苗。

克里斯蒂安森的运气很好,他击发的3英寸穿甲弹要么是打穿了“黑豹”的球形机枪座,要么是打中了它的主炮防盾,也就是“黑豹”坦克的正面最薄弱的两处地方。防盾并不一定会被击穿,但有可能让撞上来的炮弹转向,击穿其下方相对薄弱的车体顶部装甲。

德国人被这次突如其来的打击搞得有点晕。按照他们之前获得的情报,此地应该没有像样的反坦克火力才对。在接下来的半小时里,美军炮手们不断听到德国军官的吼声,德国人应该是在试图抢通被起火的“黑豹”阻塞的道路。

而在这片战场的更南面,另一次行动随即上演,主角是C连的哈迪四人小分队。他们在公路上行进了大约300米远,然后听到雾气中传来德国人说话的声音。从藏身的坡地上往下看,哈迪注意到3辆坦克正停在路上,炮口齐齐指着圣巴泰勒米的方向。德国坦克手们都站在坦克外面,正在对北面路段的战斗发表着各自的见解。

哈迪认定这是个天赐良机。他手下的二等兵埃里克森,一个1940年逃离祖国的挪威人,扛起“巴祖卡”朝着停在中间的那辆坦克打出第一发火箭弹。当然了,德国坦克是无法回击的。“继续打坦克!”哈迪喊着,他判断这3辆应该全都是“黑豹”。埃里克森连续把2辆“黑豹”打得起火,然后和哈迪等人一起在混乱中悄然撤退。

“大雾弥漫”

当圣巴泰勒米南面道路上的雾中战斗激烈打响时,在村子的北面,A连的阵地前方也隐约出现了坦克的朦胧身影。

在村北,德国坦克并不拘泥于在公路上前进,它们在路两旁的田地里分散开来,压过灌木篱墙,向A连1排的1班和3班阵地发起了冲击。这些美国大兵并没有任何反坦克武器,他们的阵地很快就被突破。1班班长詹金斯中士试图带着几个人突向西北面但是被火力压制,结果A连1排只有5个人逃出。另外的人或死或伤,要么被德国人俘虏。

得悉A连防区瓦解的营长弗兰克兰向圣巴泰勒米以西的团部紧急求援。他说至少有9辆坦克已经冲到小村的北郊,北面的防守已经支撑不了多久,而村子南面也正有更多的敌人在投入进攻。不知道什么原因,团部没有任何回应。

在村北出现的德军士兵并没有身穿党卫队掷弹兵的那种迷彩服,因为他们属于德国陆军第2装甲师。参战的坦克是该师第3装甲团的Ⅳ号克。按照克鲁格的命令,该部装备的质量和数量都远逊于正在村南作战的“警卫旗队”师,因此在突破A连的阵地后并不急于扩大战果,而是暂时放慢了节奏。

7时许,圣巴泰勒米战斗的重心还是回到了南面的公路上。党卫队部队已经移除了熊熊燃烧的“黑豹”,后续纵队得以恢复北进。当然德国人现在变得十分小心,打头的坦克走走停停,不时用机枪作全方位扫射。

1号反坦克炮炮长马丁中士故伎重施,瞄着机枪射焰开火,取得第二个战果。这一辆坦克比之前的那辆多行进了20米,它中弹时距离1号炮位只有35米远!与此同时,受到灌木丛影响的2号炮尚无法参与战斗。道路再次被起火的坦克封闭,德国人只得再次停下脚步,后面的坦克也不再冒失上前,只有掷弹兵们以手里的轻武器胡乱射击着。

“警卫旗队”师的第1SS装甲团被发生在法国村庄外的这场抵抗搞得不知所措。因为按计划,这里理应在早些时候就由第2装甲师占领才对,自己本应该径直穿过圣巴泰勒米,在西面更远的地方才会投入战斗。

在这场“该死的”晨雾中,德国人大概能够理会他们的同胞、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赫尔曼·黑塞题为《雾中》的诗歌的意境了吧:“如今,大雾弥漫,再也看不到任何人。无法摆脱的黑暗悄悄地,把他同所有人隔绝。”

武装党卫军部队报告称自己的坦克遭到了美军90毫米反坦克炮的袭击,他们没有想到发出致命打击的仅仅是3英寸炮。这份报告是有其依据的。因为德军发现,美军只有90毫米高平两用炮和105毫米榴弹炮才能有效击穿“黑豹”的正面,另外口径的火炮则必须瞄准“黑豹”的炮塔侧面或后面、车体正面的球形机枪座、以及主炮防盾的下部才有机会。

被称为“麦克奈尔的蠢家伙”的3英寸反坦克炮,因为由美国陆军地面部队总司令麦克奈尔准将力主开发和部队口碑不佳而得此浑名。它从1943年开始专属配发坦克歼击营,系由3英寸T9型高射炮的炮管加上M2型105毫米榴弹炮的炮架组合而成。

這种反坦克炮的定位比较尴尬,新编组的坦克歼击部队不想要牵引式炮。他们指望着自行式的坦克歼击车,而步兵部队则对这种炮的尺寸和重量敬而远之。不过麦克奈尔觉得用牵引式反坦克炮对付敌人的坦克已经足矣,不应该再把可贵的预算消耗在“可以自己跑的反坦克炮”上。他曾有过这样的名言:“当我们用坦克价格的零头就可以买到1门反坦克炮的情况下,如果还非得花费3.5万美元去购买自行反坦克炮,那就是彻头彻尾的浪费。”

正是在他力主下,美军装备部下发了采购1000门3英寸炮的订单。美国陆军在1943年3月着手把15个自行坦克歼击营改为牵引式坦克歼击营。到了当年11月,麦克奈尔更进一步要求把一半的坦克歼击营改为牵引式。当军内有人根据北非战事的经验提出发展新型坦克歼击车的必要性时,麦克奈尔同样援引北非战事的经验回应道,“鉴于德军88毫米炮在利比亚打英国坦克的表现,我们身边还有人对3英寸炮持否定意见,真是令人可悲可叹。”

事实上,3英寸炮的反坦克效能当然不如坦克歼击车。而和欧洲军队的同类装备相比,3英寸炮也并无特殊之处。比如德军的75毫米Pak 40型反坦克炮从一开始就是使用专门设计的炮架,而不像3英寸炮那样是“拿来主义”。英军的17磅炮和3英寸炮一样笨重,但是在500米距离上对垂直钢板的射击测试中,英国炮可以击穿163毫米,美国炮则只能击穿115毫米。

发生在莫坦周边的战斗,却具有极其特殊的战场条件。笨重的3英寸炮得以在浓雾和灌木丛中有效隐蔽自己,得以在极近的距离上弥补自己威力不足的缺陷,得以在一次次奇袭中赢得了同德国中型坦克的较量。不过,最应该对这种“蠢家伙”在莫坦的表现感到欣慰的那个人却无法看到这一幕:麦克奈尔中将已经在7月25日的友机误袭中被炸身亡。

反坦克炮损失殆尽

“警卫旗队”困顿莫坦公路之际,德国人开始换上第2装甲师进攻村北。8时许,A连阵地附近的雾气变得时散时聚,这有利于德国人找准美军的火力点。当德军逐渐朝村内逼近时,部署在那里的美军3号和4号3英寸炮也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3号炮的炮手看得真切:1辆Ⅳ号坦克先是出现在炮位正前方,然后转向圣巴泰勒米教堂的方向,之后又折向西面,于是正好把自己的侧面暴露出来。3英寸炮在50米距离上击发,目标当即中弹起火,没有一名车组成员逃生。不久后,3号炮又瞄上了另一辆Ⅳ号坦克,在60米距离上命中右侧履带上部。在它停下来后,又补中了第二发穿甲弹。

但是此地的战事正变得对德军有利。第2装甲师一改先前的小心态度,投入了更多攻击部队,而且还投入了另外一种厉害的武器:第38驱逐坦克营装备的“猎豹”式坦克歼击车。这种没有炮塔的自行火炮自身轮廓低矮,主武器又是堪与“虎”式重型坦克媲美的88毫米炮,以是被誉为二战中最出色的坦克歼击车。

“猎豹”很快就干掉了美军的1门57毫米炮,打了一阵转而向北面的一处美军阵地去,并没有对3英寸反坦克炮构成太大威胁。值此战斗白热化之际,第30师的师部突然听到圣巴泰勒米已经陷落的传闻。在一番紧急调度下,第823坦克歼击营B连1排的排长尼尔少尉登上1辆吉普车,受命带着半履带车拖着1门3英寸炮赶来支援。

出于谨慎,尼尔没有冲进村里,而是把反坦克炮部署到了圣巴泰勒米西北角,在那里可以同时控制两条延伸过来的道路。他选择的炮位一侧正有一堵矮墙,炮手们在墙上砸开一个洞伸出炮口,然后把载有弹药的半履带车藏到了路对面的民舍旁。

1辆Ⅳ号坦克很快就在路上现身,这时尼尔才发现墙洞开得还不够宽,他的3英寸炮无法达到充分的水平射界。而且,炮手只来得及从半履带车那里运来2发穿甲弹。

“开火,打那个该死的!”尼尔发令道。当时德国坦克距离炮位只有15到20米远,尼尔后来回忆自己甚至可以听到德国车长正在舱内发号施令。3英寸炮在这么近的距离上不可能打偏,穿甲弹钻进坦克左侧。车组们纷纷爬出舱盖,逃进了附近的房子。

几乎同时,随行而来的德军步兵立即猛烈开火,子弹打在20毫米厚的火炮防盾上叮当作响。照尼尔的描述“就像是水管里喷溅出来的水花”。当德国人的长柄手榴弹开始飞近时,尼尔只能无奈地下令放弃这门炮。退却时,他才发现自己负了伤。

10时左右,隐藏在村北的3号反坦克炮又打中了1辆朝着教堂去的坦克,这次是在100米距离上取得2发命中。这时已雾气大散,这门3英寸炮不可避免地暴露了自己的位置。在敌人一通轻武器射击和手榴弹的弹雨中,这门反坦克炮算是完了。

与此同时在村子南面,“警卫旗队”师的坦克和装甲车离开路面,试图在灌木丛中行进。掷弹兵们也抛开坦克单独进攻。后者的密集射击让格林尼少尉的炮手抬不起头,1号炮终于被炸毁,炮组四人中只有一人幸免。这个阻击阵地上的幸存者们开始退向位于村子西北区域的一座旅馆,那里是A连的连部和战地救护站所在地。

10时30分,格林尼下令把村北的4号炮转移到南面1号炮的位置上,对付正在接近的半履带车。经过炮手和步兵的共同努力,好不容易把4号炮安顿到2号炮附近50米的灌木中就位。可是附近的步兵随后被德军打退,孤立无援的4号炮一炮未发,就被从半履带车上跃下的德国掷弹兵缴获。

10时45分左右,格林尼仅存的2号炮受到了围攻,步兵和炮手伤亡相继。在这种情况下,这门3英寸炮还是从灌木丛中开火,打中了1辆坦克。被击中的坦克继续向前,从2号炮身旁径直驶入村内,然后停在一条街道上起火燃烧。几分钟后,另外1辆“黑豹”坦克离开公路,发炮直接命中2号炮。至此,格林尼的反坦克炮排已经损失殆尽。

“满是坦克黑色残骸的世界”

战至11时,圣巴泰勒米守卫者大势已去,村子北面的交火声逐渐减弱,只剩下局部地段的美军还在做零星的抵抗。第2装甲师的几辆坦克和“猎豹”已经驶往村外,向着西面朝阿弗朗什的方向挺进。那里也就是第117团团部所在的方向。

失去反坦克炮还挂了彩的尼尔少尉带着他的炮手走在村子边缘。有步兵问他要上哪儿去,他回答道,“我得去找另外一门炮。”在村子西面,尼尔果然迎来了1辆半履带车拖着的3英寸炮,他宣布将其“征用”,并且把它部署到村西1千米远的灌木丛里,在那里坐等德国人。

丧失了全部4门反坦克炮的格林尼少尉也在找寻能用的武器,他带着一名中士找到了1辆半履带车,打算把上面的机枪拆下来投入战斗。可就在那时,1辆“黑豹”坦克从75米开外开炮,中士几乎被弹片拦腰切断,格林尼只受了轻伤。格林尼踉跄走在残破的街道上,发现自己的武器就只剩下1枚手雷。过了一会,他就被1名手持冲锋枪,身穿田野灰外衣的德国步兵俘虏。格林尼被押往集中关押俘虏的旅馆,也就是之前A连的连部所在地。途中,格林尼可以看到德军正在肃清圣巴泰勒米,坦克则在朝西面开进。

德军开始从村内朝西面进发时,埋伏在村外的尼尔等来了机会、他在45米距离上朝着1辆坦克开火,坦克的发动机舱窜出火苗,车组成员纷纷逃窜。跟在后面的坦克发动反击,虽然没有打中3英寸炮,但是炮弹破片却打伤了炮手、尼尔只得帶着他们撤离。不过被他击毁的第一辆坦克堵住了道路,将使得其后的纵队在雾气尽散后沦为盟军战斗轰炸机的目标。

中午前后,圣巴泰勒米战斗的主角就由地面移到了空中,统治着诺曼底天空的“台风”式大批出现,英国第2战术航空队这一天出动294架次,美国飞机亦出动320架次,战机群把大量炸弹和火箭弹砸向了德军装甲部队,让它们不可能继续西进。

圣巴泰勒米的雾中阻击是整个莫坦之战的一个关键点,美军估计自己的地面部队在此地的战斗中击毁了德军40辆坦克和装甲车辆!关键的是,此地的阻击让“列日行动”的北翼德军浪费了有大雾掩护的宝贵时间,从而为侧翼盟军的开进和空中打击的到来赢得了时间。

到8月10日入夜时,德军第47装甲军终于开始从莫坦地区全面撤退。11日11时,“警卫旗队”师和“帝国”师全都从莫坦-圣巴泰勒米一线败退,“德国最好的装甲师”最终没能实现“把盟军赶入大海”的目标。

12日,第117团重回故地,彻底夺回了已几乎化为废墟的圣巴泰勒米。尼尔少尉惊讶地发现,村外他的那门3英寸炮还完好无损!第117团的情报官吉尔斯少校走过这片战场后说,“看不到任何完好矗立的建筑,那里到处都是德国人的死尸和坦克……那是一个满是坦克黑色残骸的世界。”

莫坦之战在8月13日迎来终局。在付出损失150余辆坦克的代价后,德军的“列日行动”宣告失败。希特勒力主发起的这次反击徒然消耗了西线德军刚刚勉强恢复起来的装甲力量,非但没能切断巴顿集团军的退路,反而使西线德军的主力第7集团军和第5装甲集团军侧翼暴露、门户洞开。盘踞在法国北部的德军即将迎来自己的末日。

猜你喜欢
泰勒格林德军
泰勒展开式在函数中的应用
麻辣老师
漫画轻兵器之二十四二战时期德军装甲战术
漫画轻兵器之二十四二战时期德军装甲战术
二战德军变身解放者?
就我一个人的时候
展示不完美
星闻语录
Making Faces做鬼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