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芙蓉
多少度为发热
一般认为,如果体温高于平时所测体温,且超出正常范围的高限,即为发热。目前儿童多采用腋表测温,即将体温表夹在孩子的腋窝,测温时间以5分钟为准。正常体温一般为36~37℃,如只是个别1次体温达37.4℃,全身情况良好,无任何不适,则不认为是病态。
按体温高低可将发热分为4类,以腋表为准,<38℃为低热,38~38.9℃为中度发热,39~41℃为高热,41℃以上为超高热。
如果外界环境温度不是过高或过低,而且在适当保温的条件下,人的体温恒定保持在37℃左右,这是由于位于下丘脑的体温中枢能接受来自身体周围的冷热神经感受器的信息,并感受进入下丘脑血循环的温度。这些信息经处理后,下丘脑能及时调节身体的产热及散热,使其保持平衡。
在正常情况下,下丘脑将调定点设定在37℃,使核心温度维持正常。细胞代谢增加、肌肉活動、哭闹、寒战等可使身体产热增加;皮肤血管收缩或有意识地增加衣被,减少体温辐射,可使身体散热减少;末梢血管扩张、出汗、降低环境温度、增加空气对流等,均有助于身体散热。
人为什么会发热
日常所见的发热,表面看都是体温升高,但其实原因各异,其引发机制也各不相同。一般来说,临床上比较常见的发热机制有如下几条。
⒈致热原性发热:是最常见的发热机制,感染的病原菌及代谢产物、疫苗等,均为外源性致热原。外源性致热原能诱导人体的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网状内皮细胞等能引起发热的介质活跃,这些介质也称为内源性致热源。内源性致热源可调高下丘脑体温中枢的调定点,让体温上升到发热温度。此外,一些非感染性疾病如恶性肿瘤、创伤、手术、免疫性疾病等,由于细胞损伤、组织坏死及异常细胞,可产生内源性致热原,引起发热。
⒉身体产热过多的发热:剧烈运动、惊厥、哭闹,长期摄入高热能和高蛋白质的膳食,以及甲亢等代谢增高的病人身体产热过多,引起低热。
⒊散热障碍:广泛性皮炎、大面积烧伤、先天性汗腺发育不良或缺乏,环境温度和湿度过高(如中暑)、新生儿衣被过厚(即捂热综合征),某些药物引起排汗异常,等,均可使身体散热不良,引起发热。
⒋体温调节功能异常:大脑发育不全、颅脑损伤、出血、高钠血症、新生儿脱水热、中暑、安眠药中毒等,可损害下丘脑体温中枢,导致体温调节功能异常。这类发热常是超高热,使用退热药常无效。
短期发热在儿科多数由病毒感染或其他原因引起,一般预后良好,或者属于自限性疾病,可以不药而愈。但对于发热伴精神萎靡、嗜睡和面色苍白等中毒症状的患儿,则需要住院进一步查找发热的病因,对因治疗。
长期发热的患儿,发热的原因中感染性疾病占多数,其中以呼吸道感染最常见,其他还有泌尿系统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心血管系统感染、消化系统感染、全身感染及局部脓肿。风湿免疫病也是孩子发热的原因,其中以幼年性类风湿最常见,其他还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节性动脉炎、川崎病等。恶性肿瘤的发热,儿童以白血病常见,其他还有淋巴瘤、神经母细胞瘤等。
发热会烧坏脑子吗
低、中度发热时人体免疫功能增强,可增强白细胞的动力及活性,刺激干扰素的产生,激活淋巴T细胞的功能,有利于抑制或杀灭入侵的病原体,或加快身体新陈代谢,促使身体恢复。
虽然发热可使一些病原体生长受抑,有利于清除病原体,促进疾病好转;但高热也会给身体带来一定的危害。高热可引起惊厥,使氧耗增加,加重一些缺氧病人的组织缺氧;发热时心搏出量增加,可使心脏病或贫血病人心脏负担加重,严重者引起心力衰竭;高热可增高颅内压,使头痛加剧。对高热的病人应给予退热治疗。
一般来说,低、中度发热对孩子的智力不会有什么影响,即使是偶尔的高烧,也不会烧坏脑子。应当警惕的是高热惊厥,也就是老百姓俗话讲的“烧得抽风了”。尤其是曾经出现过高烧惊厥的孩子,再次发热时更容易出现高热惊厥。反复的高热惊厥有可能会演变为癫痫,而且惊厥持续时间长对孩子的智力会有影响,需要高度警惕。因此,曾有高热惊厥的孩子当再次发热时,要时刻监测孩子体温,必要时采取积极的物理或化学降温措施。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包括病毒性脑炎、细菌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真菌性脑膜脑炎等)、中毒性脑病(重症肺炎、痢疾可引起),以及颅脑损伤、颅内出血、高血钠、中暑发热等,可损伤神经系统,影响智力发育,甚至导致智力低下。对这些疾病的患儿,一方面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另一方面也要在医生指导下对症控制过高的体温,减少高热对孩子神经系统的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