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大时代相互裹挟着前进

2017-05-26 07:46韦曦
环球时报 2017-05-26
关键词:群演白鹿原魔幻

本报记者 韦曦

近年来,旧剧改编新剧纷纷出现在电影电视剧市场,《白鹿原》电视剧一出现,不少新老观众将其和原作小说、老电影进行比较。这部制作历时15年、豆瓣评分超过9分的史诗级大作,收视率却一直不太理想。《环球时报》记者22日采访了《白鹿原》电视剧编剧申捷,听他谈论该电视剧的改编过程,以及如何让这部国产大IP更贴近现代观众的生活。

环球时报:《白鹿原》有舞台剧、电影等不同版本,此次电视剧版和其他版本有什么不同?

申捷:这次创作之前,我看了《白鹿原》的各种艺术版本,包括话剧、电影,甚至秦腔。看了以后,感觉自己无从下手,因为它的体量太大了。每一个版本改动都只是原著中一部分,但我希望能更加全面地展现这个故事。电视剧因为篇幅的优势,可以展示得比较全面。我的老师建议我先看看苏联的《静静的顿河》,它的电视作品就改编得非常好。我看完这部原作和电视剧后发现,可以在大历史背景下,偏重人性的撕裂和求索、坚守与变化,而不是简简单单只从一个角度,如两性角度或争斗角度。要站在一个高度,大时代背景出现了,每个人物才会展现出自己独特的人性,这可能是电视剧不一样的地方。

环球时报:此次电视剧中的群演特别出彩,您能给我们介绍下吗?

申捷:《白鹿原》有很多小角色,我不想把他们单纯地写成功能性的群演,他们应该是有血有肉的活人。我曾在网上看到高人,他就说白鹿原上人可以看成一条小河,遇到外界风云幻化狂风暴雨的时候,河水会因泥沙的翻涌而混浊,但是等风雨停息的时候,河水会慢慢地变清澈。我认为,这就是白鹿原的乡亲,也是你们现在看到的群演。

这些群演是包括导演、张嘉译等一个一个挑的。我们当时聊过,说群演站在明星后面,为什么都是一帮面无表情让人跳戏的演员呢?现在每一个乡亲,都是专业演员,而且一看就是关中脸,就是典型的陕北高原上的那种脸,然后再经历体验生活培训。

环球时报:《白鹿原》的口碑在豆瓣评分9分以上,高于《人民的名义》,但是收视率一直不是很高,您怎么看?

申捷:在当下,收视率有各方面的因素。我之前一直按市场需求做高人气作品,像警察剧《重案六组》、励志剧《女人不哭》、都市剧《虎妈猫爸》等。作为一名职业编剧,应该追求高收视率。但我接这部剧,也是我自身的一个转变。泱泱大国,什么样的题材都应该要有,不应该只关心高收视。

我也曾经有过投机想法,无关宏大的目标,无关家国梦,无关民族心灵史,把我自己的前程奔好就行。3月,我的《鸡毛飞上天》播出,我对于那部剧更是没信心。但是之后我突然有信心了,因为我看视频网站上的弹幕、微博上的评论,里面洋溢着对这个作品的喜爱。其实那么多观众一直没有消失,收视率高不高就不是我考虑的问题了,我希望能够做出让他们认可的作品。这是一个互相促进、互相激励的过程。

环球时报:您觉得这个剧和现在的观众的契合点在哪里?当时写剧本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这部电视剧的目标受众会是哪些人?

申捷:我选择这部剧,是因为我发现了它的魅力。我们所处的网络时代,本身就是一个充满各种声音的时代,你无法阻挡有人发泄有人批评,当然也有网友表示,终于有一部他们想看的良心剧。这些正面反面的声音,其实处于一个时代,只是我们选择听谁的声音而已。观众需要引导,市场需要培育,而我已经做了这么多年市场剧,我也该做一份自己的贡献。

我希望这部戏的观众能是全球华人,所以我坚决反对用地方口音演戏。我在剧本里已经刻意寻找那种地方语境,但我希望演员不要说那种纯正的地方话。如果一部剧里全都用地方话,也许这个地方的人会举城欢腾,但会反过来让其他观众看不懂。

环球时报:网上有评论说,电视剧把原著过度改编,变得有些俗套,您怎么看?您作为编剧,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

申捷:六七年前有老前辈劝过我,说“这片原太深”,你挖不进去,因为这本书太成功了,你怎么改都会有“原著党”。那个时候我已经想好我会失去的东西和得到的东西。

这部戏走到今天靠的是合力,编剧只是一个行当,而电视剧是一门综合艺术,需要各个部门齐力完成,再由观众检验、评论、认可、分析,甚至批评。有的观众喜欢小说的白描性,但是电视剧的特色是白描吗?有的读者喜欢像《百年孤独》那样的魔幻性,但中国电视剧的特色是魔幻吗?尽管我们后面出现了白狼和白鹿等一些魔幻的因素,但是我们不敢违背中国电视剧的特征。剧中的人物都是有他们存在的寓意的,他们是和整个大时代互相裹挟着前进的。

我知道,《白鹿原》作为一部大作一定会火起来。陕西省委宣传部、总局都非常支持,导演和投资方也很兴奋。我失去以前的收视率、市场拿第一、可以干好几个活的精力。得到的就太多了,打开微博都能看到,有很多领导、学者从来不看国产剧,突然关注这么一部让他们很欣喜的剧,我就很有成就感。

环球时报:有国外媒体人称《白鹿原》是现代版的《红楼梦》,您怎么看?

申捷:这是我特别希望达成的,但我个人无法决定。《白鹿原》的剧组和原作小说,是可以与1987年版的《红楼梦》电视剧媲美的。我特别珍惜剧组的体验生活,把衣服买来做旧,故意粘上油点,还有那些小脚女人走路的样子。中国电视剧能够有这样精良的制作,是我的福分也是观众的福分。▲

猜你喜欢
群演白鹿原魔幻
Cook School魔幻厨房
白煮蛋的魔幻变身
倾力关注群众演员成长,“群演公社”青岛重磅启幕
青岛东方影都《群演公社》全国群演大赛海选结束全国“群演联盟”在京成立
奥斯卡该增设“群演奖”吗
水上魔幻阵
扩展阅读
白鹿原民俗村
精彩的3D魔幻馆
群众演员生存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