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咪
摘 要: 电影作为可以被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群体共同欣赏的载体,它已经成为重要的交流工具。随着不同文化间交流和了解的需要,字幕的翻译越来越凸显其重要性。传统的翻译理论多用于文学作品本身,对于字幕翻译的评价需要用从不同的视角做全新的解读。有些电影作品的字幕翻译甚至被认为是不准确的。本文主要从视域融合角度,选取《傲慢与偏见》为文本,从两个方面对其字幕翻译策略进行解析。
关键词:接受美学;视域融合;傲慢与偏见;字幕翻译
中图分类号:H315.9;I0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11-0250-02
一、接受美学和视域融合
接受美学由姚斯在1960年第一次提出。通过和伊泽尔的共同努力,从1970年起,它成为西方接受美学最有影响力的学派。接受美学理论包括三个方面:期待视野、视域融合和不确定性。本文主要从视域融合方面解析2005年版电影《傲慢与偏见》的字幕翻译。
视域融合这个理论是由伽达默尔提出的。姚斯曾经说过:“只有读者的期待视野和文本视野达到融合,读者对于文本的理解和对文本的接受才算完成(姚斯, 1983:21)。”理解的过程并不意味着译者去寻求跟文本的完全统一,这是文本和前见之间互动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当中,译者通过翻译前见来翻译文本,前见则是需要通过检验然后不断矫正以更好的表明文本的准确性。通过这样的方式,主体和客体在理解活动中发展起来的。实际上,这个过程的本质是现在和过去的交流。所以,理解并不是指某种主体活动。伽达默尔相信个人视野是跟历史意识当中的每一个因素融合在一起的。
在这种融合过程中,过去和现在的视野通过前见融合在一起。而这种融合和文本之间有时间的距离。所以,译者的任务是使他自己的视野和目标文本产生的多种视野融合在一起产生新的视野从而达到读者期待达到理解文本的目的。
二、字幕翻译的特殊性
作为文学翻译的分支,字幕翻译与文学翻译有一些共通之处,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电影字幕翻译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影视艺术本身的特点,它与文学翻译遵循的原则不能统一而论。影视作品融合了视觉,音乐,布景,语言等多方面的因素。因此在翻译字幕的时候,如何在最大程度上还原这些因素,给予目标语观众跟源语观众同样美的感受,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说,在对于文化信息的正确处理方面,字幕翻译如何在最短时间内传达出可以让目标语观众与源语观众同等的效果。比如,”Perhaps you will do me the honour?” 字幕翻译是:你能赏脸和我跳支舞吗?此句是Mr Collins 问 Lizzie 的话。“赏脸”这两字用的富有中国文化的意味,观众能够瞬间感受到原文文化中毕恭毕敬的语气,这与源语观众美的感受是相同的。
再比如,四字格的使用。”Let Mr Darcy contradict it himself.”这句话的翻译是“让达西先生不能自圆其说”。”这种四字格的使用会消除观众的审美距离,达到视域融合。因此,在对于文化信息的处理方面,译者可以通过文化补偿、文化移植和文化协调等策略来弥补观众的期待视野。
除此之外,字幕翻译本身有其特殊性。
首先,字幕翻译具有口语化的特点。在翻译的过程中,人物的语气要精确且符合人物特点的表达。此外,因为口语化具有转瞬即逝的特点,所以译文应当能通过增译减译等一些翻译策略优化处理信息内容,保证信息在最短时间内做到有效传达。
第二,字幕翻译会受到时间和空间方面的限制。字幕需要与声音同步,因此字幕必须要考虑读者的阅读时间跟理解能力。
另外,字幕不能过度冗长。根据接受美学的原则,译者需要尽最大的可能使原文本作者的视野能够与译文读者的视野相融合。
三、从视域融合角度解读电影《傲慢与偏见》字幕汉译策略
(一)改变词义
例句1:I thought Poetry was the food of love
我想诗是爱情之花的露水
这里的出处来源于Lizzie 在舞会上打断她妈妈的话后,Darcy 对她持有对诗的看法的反驳。这里,很明显能够发现译者把 “food”译为“露水”而不是“食物”。这是译者根据中文读者的文化习惯对原文台词作出的一种改编。
在中国文化当中,很少会把诗词比喻成为“食物”。译者巧妙的把爱情两字后面加上“花”,然后将“food”比喻成为“露水”。这一衔接将读者的期待视野与原作的视野发生了巧妙的融合。
(二)从视域融合角度看翻译策略的不恰之处
例句1:Either you are in each others confidence.
你們俩是心腹之交。
原文中,Darcy 评价Lizzie 和 Miss Binely 挽着手走路的意图时候说的话。这里的“either”并没有译出,显然是不合适的,会造成观众的歧义,认为Lizzie 和 Miss Binely 是关系亲密的朋友。实际上她俩是面和心不合。
因此,应当加上“仿佛你们俩是心腹之交”,这样才能够与上下文的意思联系在一起,从而达到视域融合,观众也更好的解读出原文的视野。
例句2:Even if society is a little less varied than in town.
乡下是碰不到像城里那么多些各色各样的人。
这句话当中的连词“even if”也省略了。应该加上“即使”,才能够跟上文当中Darcy 说乡下“is perfectably adequate”联系在一起。连词看起来虽然是小事,但对于观众与原作的视野是否能够达到完美的融合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例句3:I have in view those objects which are only to be obtained through intercourse.
以我的观点看来那些便利是需要通过交流来获得的。
这里是Mr Collins 在布道时候说的话。紧接着,他又赶紧补充道“Forgive me, through the course of friendship or civility”。译文是“请原谅,从友谊和礼节上的交流”。
观众在观看的时候对于人群和Mr Collins 的局促不安以及他为何紧接着说“请原谅”都会感到迷惑不解。这是因为“intercourse”在英文中有不同的意思,容易造成歧义。它既有“性交”的意思,也有“交流”之意。若译者能在字幕上加上注释,则更能帮助观众的期待视野与原作中的意思进行融合链接,否則观众对于演员的表演则是一头雾水。
例句4:You may be very surprised given our cold greeting this afternoon.
你下午也许看到我们见面时那种冷冰冰的样子了吧,难怪你听了我的话会诧异。
Mr Wickerman 对 Lizzie 说起他和Darcy 的见面时候的场景,这里面“你听了我的话”在原文当中是没有这个意思的。
事实上,这里的意思理解是不正确的,Wickerman对Lizzie 之前并没有说起任何有关他和Darcy 关系的事情,因此这里面出现的“听了我的话”就显得非常突兀,意思理解有所出入,会造成观众的期待视野得不到满足。
例句5:And no reproach on the subject of fortune will cross my lips once were married.
“the subject of fortune will cross my lips”在这里译为“绝不会说一句小气话”。这是Mr Collins 对Lizzie 求婚时候说的话。如果只凭借中文字幕,观众们会认为是Mr Collins 为了表达自己的大方而说的话,实际不然。在当时的英国社会,女方结婚后的资产也将从属男方,因而女方在结婚时候的资产也是重要的结婚条件之一。这里是Mr Collins 告诉Lizzie 他不会责怪她家庭无法有充裕的财产这件事情。
如果缺乏对上下文的解读和对英国当时文化的了解,观众的视野并没有与原作得到融合,这里出现了接受美学当中强调的“空白点”。译者应当去填充这样的“空白点”。
四、结语
由此可见,传统的文本之间的意思转换作为现今多媒体翻译的标准之一应当更多考虑到适应范围的特殊性。字幕翻译由于自身存在的属性,受到多方面的限制。
本文从接受美学理论分支中的视域融合角度出发,对《傲慢与偏见》的部分字幕进行了分析,更好的帮助读者去理解作品本身。可以说, 从视域融合角度去评析字幕翻译的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Gadamer, H. Truth and Method. [M].(Trans. J. Weinheimer&D. G. Marshall. Beijing: China Social Science Publishing House,1975.
[2]Holub, R.C. 1984.Reception Theory: a critical Introduction [M].London and New York: Methuen, Inc,1984.
[3]Iser Wolfgang.“Indeterminacy and the Readers Response in Prose Fiction”.Aspects of Narrative, Ed. Miller, J. Hillis.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71.
[4]Iser Wolfgang.“The Reading Process: A Phenomenological Approach”.Reader Response Criticism, Ed, Jane P. Tompkins. Baltimor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1980.
[5]姜建强.论姚斯接受美学中的“期待视野”[J].社会科学期刊,1992(6).
[6]刘宓庆.翻译美学导论(修订本)[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6.
[7]罗曼,英迦登,陈燕各,晓末(译).对文学艺术作品的认识[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8.
[8]马萧.文学翻译的接受美学观[J].中国翻译,2000(02).
[9]王科一(译).傲慢与偏见[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0.
[10]姚斯. R.C 霍拉勃. 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 [M]. 周宁,金元浦,译.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