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立超
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
【摘 要】梁启超是近代中国声名卓著的政治家、新闻工作者和宣传家,他一生56年的生命历程中有27年都在从事报刊活动。梁启超的报刊活动不仅对当时的政治风云起着巨大的作用,也为当代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经验教训。
【关键词】梁启超 报刊思想 传播学 启示
一、梁启超生平及其创办的主要报刊
纵观近代中国历史,中国社会面临巨大的转变,一些思想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了他们不断的探索之路。随着19世纪中叶以来西学东渐思想的传播,西方资产阶级政治、文化、经济思想的传入,梁启超逐渐认识到报刊这种传播方式对人类社会的巨大作用。他在《时务报》创刊号上发表的《论报馆有益于国事》,就详细地对报刊的作用进行了阐释。引用戈公振的话就是:“我国报刊的崛起,一切思想的发达,皆由先生启其端。”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声名卓著的政治活动家,也是杰出的报刊编辑政论家和宣传家。他通过撰写大量的政论文章,启迪民智,加速了中国社会的转型。梁启超的报馆生涯从1895年编辑《中外纪闻》开始,直到1922年欧游回国主编《改造》杂志后正式脱离新闻界,前后长达27年之久,期间他主持了17个不同的报刊,其中主要包括《中外纪闻》《时务报》《清议报》《新民丛报》《新小说》《政论》《国风报》《庸言》《改造》等。除了丰富的办报实践经验外,他还著有许多新闻学专论,包括《论报馆有益于国事》《敬告我同业诸君》《中国各报馆始末》等。
梁启超在清末民初的巨大影响也是通过报刊传播开来的,他把报刊作为实现他政治理想的一种有力方式。作为一位宣传家,梁启超所获得的巨大成功中,最有影响力的宣传是在戊戌变法失败到1903年间,维新思潮并没有随着戊戌变法的失败而消失。梁启超在此期间先后创办了《清议报》《新民从报》《新小说》三大报刊,通过自己的舆论阵营广泛介绍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理论及人文科学知识,来改造传统的意识形态领域。这三大报刊对当时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也给梁启超提供了一个大展宏图的平台。梁启超宣传家的地位也是通过在这三大报刊发表一系列文章建立起来的,影响了一代甚至几代的青年。
二、梁启超的报刊思想
梁启超作为清代新闻思想界的集大成者,是中国近代报刊的奠基者之一,他的报刊思想促进了中国近代报刊行业的发展,并深刻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报刊从业人员。梁启超的报刊思想蕴含着他对西方新闻学理论中的精髓汲取以及他丰富的办报经验中的积累,虽然具体到每一时期都各有特点,但总的来说体现在他办报的功能观、编辑观、舆论观以及报刊的独立性几个方面。
(一)功能观
梁启超认为报刊的功能是“去塞求通”。在他看来,国家的强弱取决于信息通塞与否,信息不通、言论不畅就是当时中国的问题所在,而要解决问题,就应利用报刊“去塞求通”,这是对前人“通”的观念的论述的高度抽象与提升,也是第一个具有国家意识的报刊功能观。在此基础上,梁启超吸收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元素,以言论自由、出版自由为基础,第一个提出了报刊“监督政府”“向导国民”的两大“天职”,把报刊功能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他认为报刊是制造舆论的有力方式,通过制造舆论不仅能起到监督政府的作用,还能争取到更多人的支持。
(二)编辑观
梁启超对报刊编辑方面的要求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宗旨定而高,报人要把国家公益作为最高宗旨;二是思想新而正,只有新思想才能塑造新国民进而建设新国家;三是材料富而当,报刊登载材料丰富且要严格筛选;四是报事速而确,报道要确切并且及时。在编辑业务方面,梁启超认为办报要注意版面条理清楚,大胆改革报刊版式编排,尽可能地运用最新最合理的编排方式创新报刊,处处为读者着想。梁启超的办报原则基本上概括出了作为一个优秀报纸的重要品质,直到今天,这些原则也可作为我们衡量报纸的标准。
(三)舆论观
梁启超认为舆论有健全舆论与非健全舆论之分,健全的舆论可以对社会作正面的引导,而非健全的舆论则只有负面的破坏作用。如何才能实现制造舆论和健全舆论,在梁启超看来,“夫舆论之所自出,虽不一途,而报馆则其造之机关之最有力者也”,解决如何制造舆论的问题,须从报刊本身着手。具体而言,报刊要具备五大要素:常识、真诚、直道、公心、节制。这五点既是对报道的要求,更是对报人的要求,也是制造一个健全舆论不可或缺的要素。报馆要采取各种措施引导健全舆论。
(四)独立性
梁启超特别看重报刊的独立性,一方面体现在经济上,另一方面体现在言论上。经济独立是言论独立的前提,是报刊“指导社会、矫正社会,而万不容玩弄社会、逢迎社会”的保证。丰富的办报实践经验使梁启超明白,报馆要独立生存发展,要实现言论自由,必须以经济独立为前提,经济地位受到控制,客观性也必然会受到影响。除去经济独立,梁启超还认为,报刊的言论自由对于报刊发挥其积极作用是极为重要的。
三、梁启超报刊思想的启示
梁启超的报刊思想继承了早期维新派的办报主张并吸收借鉴了西方新闻传播成果加以发挥创造,从而形成了自己的报刊思想,达到了当时的最高水平,不仅在中国新闻传播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而且对当今的新闻传播活动也有一定的启示。
首先,梁启超所主张的政治家办报、学者办报,把报刊编辑提到了事关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重要高度,对中国報刊从传统编辑方法向现代编辑方法的过渡起到了推动作用,尤其是他在丰富的编辑实践中总结和阐发出的许多报刊编辑思想理论,仍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其次,梁启超注重新闻的舆论监督和舆论引导作用。他一方面强调报刊在表达民意方面的作用,提出传播活动要起到监督政府的作用,而不仅仅是政府的“喉舌”;另一方面又把报刊奉为促进地区交流、国家团结的一种工具,提倡新闻传播应承担社会责任与公共利益。实际上,这种注重社会效益的新闻思想,也是梁启超办报的一贯作风。
再次,梁启超提出的对健全舆论的常识、真诚、直道、公心、节制五点主张,对于当今报纸的舆论表达仍具有很高的借鉴价值。他既要求文章在表达时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又要求新闻工作者能够本着诚心去对待新闻报道或评论;既要求新闻能够直叙事实,不故弄玄虚,又要求新闻工作者有社会责任意识。
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梁启超的新闻传播思想中贡献与局限并存,受当时特定的时代背景和历史环境的局限,他的新闻传播思想中还存在着一定的封建痕迹、一些不合理甚至前后矛盾的地方,但是瑕不掩瑜,他卓有成效的报刊活动和报刊思想仍产生了积极而深广的影响。
总而言之,在清末这样一个思想激烈动荡的时代,报刊思想只是诸多思想的一种。梁启超以其办报之多、专论之多、见解之深刻,是当时最有影响的新闻理论家。尽管梁启超时代早已过去了很久,但他关于报刊、关于新闻传播的思想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即使并不新颖,也许并不适合当代的实际情况,但不可否认的是,梁启超的思想在特定的历史背景和自身认识框架下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他的新闻传播思想对现今的新闻传播活动仍起着一定的借鉴和启示作用。
【参考文献】
[1]孙健.梁启超的报刊客观性思想[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1):153-160.
[2]杨东伶.从传播学角度看梁启超在日本的报刊活动[J].采·写·编,2005(02):23-25.
[3]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M].北京: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社,2004.
[4]梁启超.梁启超文集[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7.
[5]戈公振.中国报学史[M].北京:三联书店,1995.
[6]赵中颉.中国新闻传播事业史纲[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