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鹏+李理
2015年,化妆品法兰琳卡(FRANIC)一段仅15秒的广告掀起业界波澜。这段广告不断地重复着“我们恨化学”这句话,甚至直接用这五个大字占满屏幕。由此引起北大教授质疑此广告反科学,而引起了全社会高度关注化学化妆品。众所周知,一切工业生产的化妆品的存在都依赖于化学,再怎么强调其天然属性的护肤品归根到底还是存在化学物质。
个人外貌是每个人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一件事,防止衰老、延缓衰老等抗衰老产品对所有年龄的人来说都具有吸引力,但为保持青春亮丽的个人形象,消费者会继续购买香波,定型剂、化妆品、洗涤用品及香水等。个人护理化学品它是指以涂抹、喷洒或者其他类似的方法散布于人体表面任何部位(皮肤,毛发、指甲、口唇)以达到清洁肌肤、消除不良气味、护肤、美容和修饰为目的的日用化学工业品。这表明,它并不仅仅指彩妆等对人体有美化、修饰作用的化妆品,还包括了对人体有清洁清洗作用,如洗发水、浴液、香水等,如除臭、祛斑、除毛、育发、美乳等特殊作用的相关产品。除了个人护理品外,日用化学品还包括家庭护理品,比如洗衣粉、洗衣液、清洁剂等。化妆品一般主要被分为两类:一类是普通的化妆品,例如:保护皮肤、保护头发的化妆品另一类是具有特殊功效的化妆品,例如:脱毛剂、染发膏、防紫外线等。当然,这些天然产品并非所有的成分都源于自然,在这些天然产品中,一般还包含有机硅、聚山梨醇酯、乙氧基化物等物质。
个人护理化学品有难言之隐
护理化学品是每个人每天的必需品,它能起到清洁护肤、滋养健肤、修饰驻颜等作用,使人们容貌整洁漂亮。但是,化妆品使用不当会对皮肤造成损害。因为,化妆品中蕴含有污染物,化妆品中的色素、香料、表面活性剂、防腐剂、漂白剂、避光剂等都可导致接触性皮炎。香水、防晒剂、染发剂中含的对苯二胺,口红中含的二溴和四溴荧光素都具有变应原性质,可引起皮肤红肿、瘙痒,发生变应性接触性皮炎。胭脂、眉笔的笔芯亦含有变应原,可引起眼睑变应性接触性皮炎。使用含雌激素的化妆品能引起儿童性早熟发育症状。面对琳琅满目、五花八门的化妆品,又该如何鉴别?这除了需要冷静的头脑,还要具备专业的知识,从而能够剥去广告的外衣,洞悉化妆品的全貌,成为睿智的化妆品使用者。
在对抗衰老的过程中,护理化学品几乎是女人们最强大的武器,她们顶着睫毛膏、唇膏、眼霜、日霜出门,伴着晚霜、精华液入睡:粉底、腮红、眼影、香水……化妆已经成为现代女性的每日“必修课”;一白遮百丑,“肤如凝脂”“皓腕凝霜雪”也是自古以来国人对女性美的认可标志,酷暑盛夏,“美白”更是许多女性坚持不懈的美丽功课。但在这些美丽化妆品的背后,隐藏着不为人知的健康风险:中国香化协会统计显示,有10500多种化学物质被添加在化妆品中,过去30年里只有13%是经过安全测试的。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发现,97%的美国人体内都积聚了一定量的羟苯甲酮(防晒霜的有效成分),长期使用可能诱发过敏,导致甲状腺及神经系统问题。粉底平均含有24种化学成分,指甲油平均含有31种化学成分,均可能诱发癌症。还有数据显示,在女人每天使用的化妆品中,含有超过175种的化学成分,光润肤霜所含的化学物质就超过30种;欧洲女性每年从化妆品中吸收的化学物质平均达1,98千克,而这其中有可能包括汞、铅、铬、砷、镉、镍、铊等重金属毒素。专家指出,为延长保质期,绝大多数护肤、化妆品会添加防腐剂,多数化妆品还含有芳香物质,会刺激眼、口、喉等器官,过多使用化妆品对皮肤和健康都有害,长期使用可能诱发过敏,导致甲状腺及神经系统问题,导致头痛、气喘和哮喘,以及血红蛋白含量与红细胞、白细胞数降低,并对肾脏造成伤害,影响生育,甚至还有致癌风险,此外还有末梢感覺减退、视野向心性缩小、听力障碍及共济性运动失调等。
完美无瑕的肌肤是爱美女性毕生的追求,因此,许多人在一掷千金的同时也更加关注化妆品的成分。我们应该把人体健康永远置于第位,一些具有隐性伤害的成份,像汞类制品即是,使用初期看似可以美白皮肤,长期使用会导致色素沉淀,出现褐色斑点,严重的还会出现中毒反应。当然,所有的美白措施,不论是医学手段还是生活美容,都不能改变人原生的基础肤色,最好的化妆品还是良好的生活习惯。真正的护肤,不能等待皮肤出现问题,再去探讨原因修复,而要以“安全”为前提,选择不伤害皮肤,不违背保养原则的产品。一般来说,基础护肤类如保湿霜、面霜等,安全系数相对较高,而非护肤类化妆品,如胭脂、口红、睫毛膏等,应尽量少用,涂抹面积也别太大,时间也别太长,到家后一定要尽快卸妆。
市场推崇新产品
据美国kline&Co公司化工管理师Gillian Morris称,据悉个人护理品的全球市场现已达到约1500亿美元,其中欧洲约占37%、亚洲29%、北美22%、拉美9%、其他地区3%。这大大拉动了表面活性剂,润滑剂、紫外线吸收剂和头发定型剂在内的个人护理化学品的市场需求。《20152020年中国零售市场运行态势与投资前景评估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交易规模已增长至2179.2亿元,年增长率将保持在6%的水平,预计至2017年交易规模将达2534.5亿元,庞大的数字使国际化妆品品牌纷纷进入中国市场。据IHS化学公司预计,2018年前,全球专用化学品市场将以年均3.8%的速度增长,其中北美、西欧和日本的年均增速为2%,因此包括涂料、个人护理产品以及健康和营养产品在内的主要专用化学品都将实现增长。
当前,国际个人护理化学品市场主要呈现以下特点:潮流变化快,消费者选择多,市场竞争激烈。不断研发新产品是个人护理化学品生产商在不断满足消费者需求时面临的最大挑战。首先,要引领潮流,投资和创新是必不可少的两要素。潮流的不断变更使消费者对产品的选择持续变化,创新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维持领先地位就必须不断推出新产品。正是基于此认识,最近一段时期以来,许多化企积极与客户的技术人员合作,希望能为客户提供更多的创新材料,进而推出更多的受消费者喜爱的终端产品。然而,持续研发新产品所需的人力和财力对企业来说压力很大。因此众多生产商选择在现有技术上进行一些改进,或者将现有技术应用于不同的目标市场。同时,要在个人护理品市场取得成功,生产商提供的产品必须能顺应市场将来的潮流变化。这要求市场部门需准确预测下一季市场潮流的发展趋势,随即研发部门以最快速度推出相应的产品,这种挑战对于所有的生产商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其次,在价值链中处于相对强势地位的买家对价格越来越敏感,个人护理化学品生产商不得不为客户提供更为优惠的价格,为了保证产品有足够的利润率,生产商不得不降低生产成本,进而影响对研发的投入,这对小型生产商来说影响更大。
另外,產品创新还受限于法规。由于全球各个地区对个人护理化学品的规章制度有所不同,这对生产商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随着产品全球化的发展,产品配方最好同时满足欧洲、美国及日本等地的规章制度。然而,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某些规定往往互相冲突,对生产商造成较大困扰。例如,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FDA)允许使用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作为指甲油及某些其他产品的增塑剂,然而在欧洲DBP却是被禁止的。
行业健康发展,标准不能缺位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的日益繁荣,化妆品工业也飞速发展,因此摆在人们面前的是化妆品能够致癌、转基因产品的危害以及化妆品中重金属含量过高等危害,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等对人们皮肤造成的危害不容忽视。现从化妆品的检验标准、检验技术及检验能力方面全面剖析我国化妆品检验检测技术中所存在问题,从而使我国化妆品的检验更具科学性。
(一)化妆行业的困境
目前,我国化妆品的管理部门包括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检验机构和部门下属的国家认可的检验检测中心等都在对化妆品进行检验检测。目前,我国主要检测化妆品的汞、砷、铅、甲醇、pH、性激素、防腐剂等内容,即使我国有各种各样的规范条例来检验化妆品中禁限用的物质,但由于技术问题,还有许多重金属离子我们检测不到。
我国对化妆品的法律条例为《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这个条例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为了让人们重视化妆品化学检验的重要性,国家卫生部在2007年又颁布了《化妆品卫生规范》,其中化妆品46项国家标准、123项行业标准,此规范内容主要是化妆品成分中禁限用的物质、微生物检验、毒性的试验,以及对人体安全方面的规范。为了满足我国化妆品监管实际的需要,结合行业发展和科学认识的提高,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组织完成了对《卫生规范》的修订工作,编制了《技术规范》(2015年版)。在保留《卫生规范》原有相关检验方法的基础上,收录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管部门颁布的60个针对有关化妆品中禁限用物质的检验方法,旨在满足化妆品技术研发和安全监管的需要。
化妆品检验的样品获取的方式十分重要,它直接可以影响到检验结果的真实性、可靠性,它可为化妆品卫生的监督管理以及消费者的身心健康做出巨大贡献。但目前由于化妆品监督检验部门任务重,进而出现了检验部门所检验的采集样品和生产部门送来的样品成分是不同的,其中卫生监督人员到现场采得的样品是采集样品,卫生监督检验单位所拿到的生产单位提供的样品是检验样品,而检验样品可能使其失去了检测的真实性。并且,随着化妆品的发展,化妆品的种类和化妆品中所含的化学物质都增加了,这样化妆品的检验检测队伍就略显薄弱了,简单的检验体系已不能达到我们检验的要求。而且监管对象数量多,分布广泛,也给监管部门的监督执法带来一定的困难。由于我国化妆品产业法律法规还不完善,使生产过程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致使化妆品产品质量不稳定。目前,检测部门检验的重点主要是在重金属及化学迁移产物和部分有害有机物质方面,但这些往往不能完全地反映出产品的质量以及产品的价格更不能反映其质量程度。
(二)化妆品检验技术体系突破之路
随着化妆品备案制度的推进,要建立健全我国化妆品检验技术体系,必须从提升检验技术能力、标准制修订以及化妆品风险评估与监测体系建设等方面入手,完善各种监管制度和体制,确保政府的有效监管和企业自律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提高我国化妆品监管效能,全面提升化妆品质量安全水平。具体来说如下:
第一提升化妆品检验技术能力。应加强检验技术的建设,这样有助于执法部门有效的监管,因为没有过硬的检验技术,即使工作人员有再缜密的思维,再积极的工作态度,也无法更好地提升检验水平。因此要完善我国化妆品检验技术体系一定要从技术抓起。在检验方法上,对同个指标进行多个并行的检测技术,用于对化妆品进行交叉验证和综合比较。当然,化学方法逐渐被仪器方法取代,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的色谱质谱联用及光谱质谱联用技术将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化妆品检测方法的研发和标准制修订工作。高精尖的仪器装备对检测人员的技术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必须加强技术人员的培养力度、合理配置人才资源、加大国际先进标准的应用力度以及增进与国外先进检测机构的技术交流的机会等。
第二,建立统一的化妆品标准体系。积极开展化妆品国际先进标准跟踪研究,引进国外先进经验,尽快使我国化妆品检验技术与国际接轨。而且要不断完善《化妆品卫生规范》条例,提高技术标准,各部门间分工明确、不重复设置岗位、各岗位不空缺的组织协调机制。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化妆品原材料的控制,严格规定禁用物质的检出比例,加强产品标识管理,使消费者能够在化妆品有效期内使用。只要是在有效期范围内,厂商和零售商均可随时被接受检查。
第三,建立化妆品安全性评价体系。化妆品原料的管理是目前公认的、最有效的化妆品行业监管手段之一,从源头出发对产品安全性、稳定性进行有效管理,才能提高我国化妆品的整体质量。有必要加快化妆品原料安全标准的制定,逐步从成品检验向原料检验发展:组建专门的规范或标准研究机构,完善和补充检测项目,进行标准制修订工作,统化妆品技术要求;针对我国不同人群化妆品的使用习惯和规范中禁/限用物质,尽快开展检验方法的研究建立抗生素、着色剂,防腐剂、防晒剂和染发剂等原料及成品的安全性数据库,为化妆品原料标准制定和监管提供基础数据;全面推进化妆品备案制度,加大产品上市后的监管力度,适当增加监督的频率和覆盖率,强化生产销售单位的规范化管理。未来的监管部分分析检测中,应将分析样品的化妆品分类进行检测,其中包括物质复杂的样品,待检成分多的样品和多次处理的样品,这样如此多的步骤可以使我们使用化妆品时更安全。
第四,完善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中国消费者协会于2015年3月发布的《化妆品消费安全研究报告》及相关研究表明,全国经认定的化妆品不良反应鉴定机构过少,目前有些问题尚缺乏相应的鉴定标准或方法。建议进一步加强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借助行业协会或媒体机构,通报化妆品风险监测情况,及时纠正和预防可能发生的不良倾向;加大对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力度,提高监测能力和水平;增强化妆品生产、经营和消费者对化妆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的责任意识,巩固和延伸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建立化妆品行政许可、监督、不良反应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信息共享,提高监管工作的有效性。与此同时,我们应动员人民群众,参与打击制假售假行动,建立投诉渠道,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
总之,随着并购的进行,大型生产商成本得以降低、产品线得到完善、市场竞争力得到增强,小规模生产商被收购或被淘汰的可能性进步加大。在供应商数量减少的同时,产品种类进一步完善,一站式采购成为可能,同时技术服务也得到相应提升。再加上网络等销售渠道的盛行,城市化的推进,中国化妆品消费者人数的增加,消费能力的提升,对高端化妆品的质量数量审美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增高,各化妆品品牌在未来中国市场的竞争必将愈加激烈。怎样取得战略优势和市场制高点,是每个品牌必修的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