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礼馈赠与国之外交(中)

2017-05-25 20:18洪梦
党史文汇 2017年5期

洪梦

1963-1965年密集访问非洲、东南亚

20世纪60年代,中国与非洲国家的关系发展得很快。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等出访这些国家,打破美国、苏联、印度企图孤立中国的局面,便提到了中国外交工作的重要日程上来。其出访所带礼品都被仔细编号分级装箱,特级的有刺绣挂屏、故宫藏瓷选集、宋人画册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丙级的则是花布、挑花小台布。

1963年至l965年期间,为了打破帝国主义的封锁,增进中国与非洲国家的相互了解,寻求友好合作及和平友谊,周恩来率领中国政府代表团不辞辛苦,远涉重洋,3次对亚非欧国家进行了正式友好访问:1963年12月13日至1964年2月5日,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副总理先后访问了阿拉伯联合共和国(今埃及)、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突尼斯、加纳、马里、几内亚、苏丹、埃塞俄比亚和索马里等10个非洲友好国家和欧洲的阿尔巴尼亚,这是新中国领导人首次踏上非洲大陆进行的历史性访问;1964年2月14日到2月26日访问了缅甸和巴基斯坦;1964年26日到29日周恩来总理和宋庆龄副主席一起访问了锡兰(斯里兰卡)。

1963年12月29日,周恩来和陈毅一行人访问摩洛哥时,国王在拉巴特王宫举行盛大宴会,迎接来自远方的贵客。周恩来接受了哈桑二世国王赠送的一把宝剑。这把宝剑上端印有摩洛哥国徽,剑鞘包金镶银,剑柄上有精美的阿拉伯传统花纹,并外镶各种光彩夺目的宝石,富有民族色彩和地方特点。摩洛哥人历来把剑视为威武出色的武器,也把它作为向外国贵宾馈赠的最珍贵礼物。周恩来作为踏上非洲大陆的第一位中国政府最高领导人,为发展中非友好关系所做的努力,此剑是最好的见证。在宴会上,国王的弟弟将自己咬过一口的羊腿递给陈毅。陈毅哈哈一笑,毫不犹豫地接过来就吃。哈桑二世十分感动:“中国人这么豪爽,这个朋友我们交定了!”当即取下挂在墙上的一件铜镀金戗花腰刀赠予了陈毅。

1963年12月,周恩来还访问了阿尔巴尼亚。为对中国提供的大量援助表示感谢,阿方赠送中方5个品种共1万余株油橄榄苗木。油橄榄树产于地中海沿岸,橄榄油是一种高档食用油。1964年3月,周总理在云南省昆明市海口林场亲手栽下第一株来自阿尔巴尼亚的油橄榄,之后在长江以南8省(区)进行试种,至2006年底,油橄榄的种植面积在我国已扩展到约25万亩。当年,作为回礼,中方赠送阿方翠竹、茶花,其中一部分翠竹栽培在我驻阿尔巴尼亚使馆。

此次周恩来对非洲访问期间,突尼斯总统布尔吉巴赠送的礼品之一,是一只漂亮精致的镀铜金雕花大圆盘,其背后也有一段惊喜曲折、振奋人心的友谊佳话。

当时,按照代表团原行程安排,访问摩洛哥后将访问阿尔巴尼亚,然后访问西非国家加纳。由于从阿尔巴尼亚首都地拉那到加纳有5000余公里,路途遥远,因此,代表团所乘专机必须中途加油并选中突尼斯。当时中、突还未建立外交关系,陈毅就按国际惯例以中国外交部的名义通过第三国阿尔及利亚,向突尼斯外交部发出外交公函诚挚提出这一请求。收到这一公函,突尼斯政府确实有些犹豫。世界正处于“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的复杂局势,美国和苏联在非洲进行激烈的争夺,但在阻止中国向非洲扩大影响上却利益一致。因此,两国频频向突尼斯施加压力,挑拨中国和突尼斯关系。加之突尼斯对新中国了解也不多。但经过一番斟酌,特别是对中国代表团访问阿拉伯联合共和国、阿尔及利亚并受到隆重接待的情况详细了解后,布尔吉巴最终同意了中方请求,并希望中国代表团能将“停机加油”升级为正式访问,还表示愿意与中国建交。获悉这一消息后,周恩来十分高兴,立即主持起草《关于中突建交问题的报告》,向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电告这一切,并建议顺道正式访问突尼斯并解决两国建交问题。当周恩来一行还在摩洛哥访问时,突尼斯就又正式发出访问邀请。1964年1月初,中共中央批准了这一报告。

1月9日中国代表团一访问完阿尔巴尼亚就乘专机兴冲冲飞抵突尼斯。布尔吉巴亲率政府全体部长和新宪政党全体政治局委员到机场热情欢迎。当晚,他在总统府迦太基宫举行盛大宴会款待中国代表团。在总统等人的陪同下,中国代表团先后参观了突尼斯斯蒂牛奶工业公司、郊区的手工艺中心、位于突尼斯城约50公里的巴比比亚农村区、突尼斯新宪政党政治局总部等地。周恩来与布尔吉巴先后两次单独会谈。毕竟缺少交流,首次会谈出现意见分歧。直率的布尔吉巴直言不讳地讲出自己对中国外交政策的看法。宽厚睿智的周恩来对布尔吉巴长期受美国影响的大环境而形成的观点予以理解原谅。他心平气和地详细解释中国的外交政策,介绍中国领导人对时局的看法,并在讲话中采取求同存异的方针,他说:“亚洲国家有共同的目标,这就是摆脱殖民主义强加给我们的落后状态,实现经济发展,促进友谊。不论各国属于什么制度,只要这个制度是人民自己选择的,亚非各国之间就一定能够找到共同点。”“我们的目标相同,但使用的方法不一定相同。每个国家有自己的情况。所以加强彼此间的接触非常重要。”他还赞扬布尔吉巴“有话直说”,他说:“这才是真正的朋友,有话直说,毫无保留。你的话有助于我们了解情况。”布尔吉巴对周恩来的讲话深表赞同。有了第一次会谈的良好基础,第二次会谈就比较轻松了。双方就两国建交问题达成一致意见。1月10日,中国和突尼斯发表联合公报,正式宣布建立外交关系。随访的陈毅兴奋地说:“这是访问非洲的一个大收获,也是我们与某些大国外交斗争中取得的重要胜利。”

短暫的访问给双方留下良好印象。当1月10日晚结束访问时,布尔吉巴与周恩来等人已成好朋友。他在总统府与中国朋友话别并派儿子及国防部长、外交部长等人到机场送行,还赠给周恩来这只镀铜金雕花大圆盘。圆盘花纹由缠枝花叶构成,盘心花团锦簇,其周围所錾阿拉伯文字意为:“信心是自由者的纽带。”整件礼品华贵大气,工艺精湛,为北非传统金属工艺品的佳作。

一件雕刻着7头大象的牙雕礼品,是周恩来一行访问苏丹时受赠的。当时,他出席苏丹武装部队最高委员会主席阿布德在首都喀土穆共和国宫举行的盛大招待会,喀土穆市政委员会主席阿卜杜勒代表喀土穆市民向周恩来赠礼。喀土穆素有“世界热都”之称,阿拉伯语“喀土穆”是“象鼻子”的意思,它位于青、白尼罗河汇合处,两河间夹着条狭长的黄土地带形如象鼻,故得此名,因而大象甩着长鼻子的造型便成为喀土穆的象征。这件牙雕礼品中7头大象依象牙的自然形状排列成行,由大到小都甩起长鼻,栩栩如生,狭长的造型也正是喀土穆的地形特征。整个牙雕显得妙趣横生,令人印象深刻。

索马里是周恩来访问非洲10国的最后一站。1964年2月,首都摩加迪沙市特派员优素福在盛大招待会上,赠给周恩来一把象牙雕刻的摩加迪沙市的自由钥匙,表达了索马里人民热爱周恩来的诚挚感情,是对中国人民表示友好的见证。钥匙杆和齿上分别刻有“摩加迪沙市的自由”和“1964年2月赠周恩来总理”的英文字样。这意味着他被授予摩加迪沙市荣誉市民称号,永远是该市最受欢迎的人。2月3日他参加该市群众欢迎大会时,还接受了当地市民亲手绣制的周恩来头像织品,刺绣的红色大五角星代表索马里,因其国旗中央是一颗大五角星。而大五角星的5个角上各有一颗小五角星,其中最大的一颗象征中华人民共和国,两侧的橄榄枝表示两国和平友好。头像上用金黄丝线绣着中文字“索马里中国友谊万岁”。画面虽简单字迹也欠娴熟,但表达了索马里人民对中国领导人的美好情谊。

与此同时,1963年4月至5月,国家主席刘少奇应邀率中国政府代表团出访印度尼西亚、缅甸、柬埔寨、越南等东南亚四国,国务院副总理兼外长陈毅等人随行。这是中国领导人首次出访上述国家。

访问中刘少奇等也收到一些赠礼,其中饶有趣味的是一条金镶红宝石项链,这背后的故事也很感人。此次出访因要访问非社会主义国家且气候炎热,礼宾司为遵循国际惯例和表示礼仪隆重,要求王光美和张茜自备旗袍,并将一串珍珠项链借给了王光美。4月20日,刘少奇一行到达缅甸,受到缅甸领导人吴奈温将军和缅甸高级军政官员的热烈欢迎。22日他们在吴奈温陪同下在仰光、东枝等城市参观游览后,23日乘专机从东枝到达额不里。额不里是缅甸西南海岸的海滨休养地,这里有著名的椰子树海滩。24日下午,刘少奇与吴奈温在椰子树海滩举行秘密会谈。为分散记者的注意力,中缅双方领导人先在海滩上与接待人员进行了一场足球友谊赛。过了一会儿,吴奈温下场休息,陈毅继续与对方接待人员踢球,王光美在海边戏水。看着记者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到比赛上,刘少奇便与吴奈温来到一边开始会谈。会谈进行到大半时,被一个意外打断,原来王光美所戴项链突然断了,珍珠全部掉入大海。因项链是临出国向外交部礼宾司借的,她非常着急。吴奈温一听很是不安,他知道项链一般是女人心爱之物,何况是国家主席夫人的项链!他马上调来一个连的卫兵下海寻找,甚至随后亲自跳入海中去找,刘少奇怎么都拦不住他。小小的珍珠粒掉入大海,寻找难度可想而知,真可谓“大海捞针”,结果一颗也没找到。上岸后他立即命人取来一串十分名贵的红宝石项链送给她。刘少奇夫妇百般婉言推拒,他却俏皮有趣耐人寻味地说:“我知道共产党不讲送礼,但中国的珍珠是掉在缅甸的海里的,我们应当赔。何况,红宝石是我们缅甸的特产,能把它作为礼物送给尊敬的中国国家主席夫人也是我们的光荣!希望你们不要再推辞了。”话说到这份儿上不宜再拒绝,只好收下。王光美当天晚宴便戴上了它,宾主皆欢,但她仅仅戴了这一次。25日上午,刘少奇等人从额不里海滩回到仰光与缅甸政府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缅甸联邦联合公报》。回国后她将红宝石项链上交国库。

值得一提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几则外交礼品之最,多发生在这一时期的1964年。

最“震撼”的礼物,是把核爆照片当礼物赠给友邦。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几小时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向全世界宣布了这一震惊中外的消息。此喜讯,距另一大事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下台仅十几小时之后;此喜讯,是在我国经历三年灾害困难时期后又偏逢60年代中苏交恶、中印边境军事冲突后印、苏、日、美等国对中国的完整包围、外交环境极为困窘情况下发生。即使如此内外交困,也压不倒中国人民继续勒紧腰带自力更生积极研发原子弹的雄心壮志。原子弹爆炸的成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核讹诈,向世界显示了中国的实力。标志着中国已走出低谷,奋发图强,重振国威。其时,周恩来将这两件国际大事联系在一起,用意颇深、睿智精明而成功地策划了两项“大礼”分送苏联、赫鲁晓夫及相关国家。后来他戏称这是中国用原子弹送“瘟神”。

首先,原子弹爆炸时间的戏剧性选择,本身就是送给敌对和敌视国家的颇具讽刺意味的绝妙“厚礼”。16日凌晨苏联驻华大使契尔年科约见中联部副部长伍修权,通报了苏共中央关于解除赫鲁晓夫职务的决定。一转身伍修权即驱车向周恩来汇报,周恩来立即带伍修权直奔毛泽东书房迳直坐到毛泽东床边,睡梦中的毛泽东立刻清醒起来,异常兴奋。当天下午,人民大会堂正在举行大型舞蹈史诗《东方红》的最后一次彩排,毛泽东极少见地率政治局常委来“审查节目”,又意外地接见演职员并合影留念。毛泽东等人离开后,周恩来留下来对演员们讲话,他脸上难抑自信豪迈的表情兴奋地说:“告诉大家两个好消息,第一,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第二,赫鲁晓夫下台了。”顿时,全场欢声雷动,一片沸腾。根据周恩来的说法,中国许多报纸将这两件大事在同一版面并列报道,在版面安排上当然是原子弹在上面,赫鲁晓夫下台在底下。《人民日报》还特意出版了《号外》,似乎给外界信息:中国已了解了苏共的高层内幕,是中国原子弹的爆炸将赫鲁晓夫赶下台。尽管有些外国观察家一再指出,起爆时间要依照准备程度、场区气候条件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不是你想爆就可以随便爆炸的。而且是赫氏先下台,试爆成功只是时间上的巧合。但中国人宁愿相信报纸上的说法。苏联新的领导层“接到”这件“礼物”后召开专门会议研究对策,赫鲁晓夫“接到礼物”时正在清理他曾经作为总书记的办公室里的物品,无奈地“嘴角痉挛了一下,没有说出一句话”。

其次,中国将这一原子弹成功爆炸事件引以为自豪和骄傲,并欲与友好国家共享这一伟大骇世成果,自然地,核爆炸照片一时成为珍贵的外交礼物,同时借此来抒发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底气和豪情。周恩来正是这一精妙杰出创意的推出者和实践者。他策划的第二件礼物,便是从许多爆炸的照片中精心挑选出6张集成一套,作为得意独特的外交赠礼。这套照片,对与中国友好的国家,是加深友谊、鞏固团结的凭证;对中立国家,是沟通、谅解与争取的筹码;对敌对敌视国家,是证明实力的资本和由头,总之是他这出色外交家驰骋国际政坛的最新利器。他把爆炸照片直接或间接地送给印尼总统苏加诺、马里总统莫迪博·凯塔、阿尔巴尼亚的霍查、越南的胡志明、朝鲜的金日成等国家领导人。罗马尼亚领导人也收到过。陈毅也根据周恩来的意图赠送过一些外国友人,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让中国人扬眉吐气了一次。尤其是苏加诺,当原子弹爆炸时他正在日本访问,美国驻印尼大使奉命匆忙赶到东京称“有重要问题”与其沟通。其实是想阻止他在核问题上对中国的支持。结果周恩来的这套照片促成他一个月后“顺道”第三次访华并受到上海市民热烈欢迎。行将奉命前往苏联的周恩来立即先飞赴上海同罗瑞卿专程与他会谈。从而“挫败了美帝国主义的阴谋诡计”。原来,赫鲁晓夫下台后,中共想借此契机改善与苏共的关系,争取扭转中苏关系恶化的趋势。毛泽东提议并经党中央讨论,决定由周恩来率党政代表团赴莫斯科祝贺十月革命胜利47周年……颇具外交战略眼光的周恩来不仅仅满足于此,他还让这套照片发挥更大作用。他送给正在中国访问的老朋友斯诺12张照片,让他立刻回去发在中立国家的中立报纸上做广泛宣传。

最“传情”的礼物,是将《毛主席诗词》作为“回礼”赠送外宾。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一直很敬仰毛泽东。他在自传《我的生活》中提到:“我真希望跟毛泽东结识,但因为中苏当时矛盾和分歧而变得不可能。在世界最伟大的政治战略家中,在古往今来所有的军事领袖中,你一定不能漏掉毛泽东。”中国驻古巴大使申健离任返国前他接见申健,并把在古隆滩作战时缴获的一支美制手枪以古巴人民名义托申健转送毛泽东作为纪念。1964年春驻古大使王幼平赴任拜会他时代表毛泽东等面致谢意,并以毛泽东名义赠送他一册新近出版的毛泽东亲笔签名的《毛主席诗词》。

最“讨好”的礼物,便是刚果(布)总统马桑巴·代巴主动索要的访华录影带。1964年2月,中国同刚果(布)建交,其时他刚刚推翻旧政权,积极寻求中国在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的支持。建交当年他就来华进行了访问。访问期间,中国方面特意制作了他访华的纪录片。在刚果(布)为他放映后,他通过周大使索要拷贝。中国政府立即予以回应,满足其要求。以下便是一份当时中国政府下发的相关文件,文件称:

对外文委、外交部并广播事业管理局:

马桑巴·代巴总统访华纪录片,已于二十三日送交总统,当晚为总统放映。演后,总统对周大使提出:希望中国给复制一部16毫米的拷贝,以便在电视台放映,这样可以让更多的刚果人看到中刚(布)两国人民友谊的生动景象。特别重要的如通过电视台放映,可以使利奥波德维尔的人看到中国人民对刚果人民是何等的友好。

驻刚果(布)使馆

1965年2月24日

这一历史时期,周恩来等中国领导人亚非多国之行,是中国同亚非国家发展友好关系的又一重要里程碑。在访问过程中,周总理同亚非各国领导人就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种族主义和扩张主义,保卫世界和平,加强亚非国家的团结,促进中国同亚非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等问题交换了意见,取得了广泛的一致。周总理着重强调:国际问题不能只由几个大国来作出决定,站起来了的亚非新兴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积极作用;无视亚非新兴国家的独立意志,企图抹煞这些国家的地位,是完全违背历史潮流的;世界上所有大国、小国、强国、弱国,应该一律平等;任何人采取以大凌小、以强欺弱的做法,都是绝对行不通的。应该特别指出的是,在阿拉伯联合共和国,周总理提出了中国同阿拉伯国家相互关系的五项原则;在阿尔及利亚,他又提出了中国同非洲国家相互关系的五项原则。概括起来说,这五项原则是:(1)支持非洲和阿拉伯各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新老殖民主义、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的斗争。(2)支持非洲和阿拉伯各国政府奉行和平中立的不结盟政策。(3)支持非洲和阿拉伯各国人民用自己选择的方式实现团结和统一的愿望。(4)支持非洲和阿拉伯国家通过和平协商解决彼此之间的争端。(5)主张非洲和阿拉伯国家的主权应当得到一切其他国家的尊重,反对来自任何方面的侵犯和干涉。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具体运用,也是万隆会议精神的发扬光大。周总理反复强调亚非国家在经济上的互相支援,是穷朋友间的同舟共济。他在访问加纳和马里时提出了中国对外援助的八项原则,即:(1)中国政府一貫根据平等互利的原则对外提供援助,从来不把这种援助看作是单方面的赐予,而认为援助是相互的。(2)中国政府在对外提供援助的时候,严格尊重受援国的主权,绝不附带任何条件,绝不要求任何特权。(3)中国政府以无息或低息贷款方式提供经济援助,在需要的时候延长还款期限,以尽量减少受援国负担。(4)中国政府对外提供援助的目的,不是造成受援国对中国的依赖,而是帮助受援国逐步走上自力更生、经济上独立发展的道路。(5)中国政府帮助受援国建设的项目,力求投资少,收效快,使受援国政府能够增加收入,积累资金。(6)中国政府提供自己所能生产的、质量最好的设备和物资,并根据国际市场的价格议价。如果中国政府所提供的设备和物资不合乎商定的规格和质量,中国政府保证退换。(7)中国政府对外提供任何一种技术援助的时候,保证做到使受援国人员充分掌握这种技术。(8)中国政府派到受援国帮助进行建设的专家,同受援国自己的专家享受同样的物资待遇,不容许有任何特殊要求和享受。这八项原则充分体现了中国同亚非拉新兴国家进行经济合作和文化合作的真诚愿望。

总之,这段时期中国领导人的亚非、东南亚多国之行加深了中国同这些国家的相互了解,促进了中国人民同亚非、东南亚人民的友好合作和团结反帝事业,为亚非和东南亚地区的和平、稳定与繁荣做出了贡献。尤其是周总理提出的五项原则和八项原则,实际上为中国处理同所有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确立了基本准则。

与西方外交60年代有起色70年代初有飞跃

中国与西方大国的关系在20世纪60年代发生了变化。当时法国与美国的矛盾日益加深,出于战略考虑,1963年10月,戴高乐总统授权法国前总理埃德加·富尔前来中国商谈建交事宜。

富尔曾于l957年5月以旅游者的身份首次来华访问,为促进法中友好和建交做出过贡献。1963年10月21日,应中国人民外交学会邀请,富尔夫妇对外声称以私人身份,经香港从深圳罗湖桥再次进入中国境内,中国政府派外交学会副秘书长吴晓达等人专程迎接。见到吴晓达等人后,富尔声称他此行是正式的官方性质的,是戴高乐将军的特使,代表戴高乐同中国领导人会谈,而且有一封戴高乐的亲笔信要面交中国领导人。实际上,这封所谓戴高乐的亲笔信并非戴高乐直接写给中国政府和中国领导人的,而是写给富尔的。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当时中法没有外交关系,戴高乐不便直接写给中国政府及其领导人,但信的字里行间显示出,富尔此行是代表戴高乐来跟中国领导人探讨中法建交问题的。

建交谈判主要在周恩来、陈毅同富尔之间进行。富尔抵京后的第二天,周恩来便同富尔首次会谈。接下来,双方先后在北京、上海进行了认真、坦诚的6次实质性会谈。谈判并非一帆风顺。因富尔带来戴高乐的3个方案,显示出法国对中法建交还存有某种侥幸。而且富尔死守住无条件建交的立场,谈判一度陷入僵局。尽管中、法两国对富尔的访华使命严守秘密,但国际舆论早已注意到。西方国家媒体已在猜测:富尔是代表戴高乐与中方谈判的。美国因此对法国施加强压力。而台湾的蒋介石也不甘落后,急忙亲自给戴高乐写信希望能念及旧交,在他“艰难困苦之际,给予更多的同情和支持”,不要与中国大陆建交、与台湾断交。面对法国承受的压力,中方决定采取灵活态度,在反对“两个中国”的前提下适当照顾法国的困难。经毛泽东批准,周恩来提出了新的建交方案,即在内部达成默契的情况下两国直接宣布建交。为缓和双方暂时的矛盾,外交学会安排富尔夫妇去内蒙古、山西等地参观访问。

10月31日,周恩来提出积极地、有步骤地建交的变通方案,即:一是法国政府直接向中国政府提出正式照会,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并建议中法两国立即建交,互换大使。二是中国政府复照表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作为代表中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欢迎法国政府的来照,愿意立即建立外交关系,互换大使。三是双方同时发表上述照会,立即建馆,互派大使。而以上方案的形成,又基于中法间之前达成的3点内部默契之上,即:一是法国政府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代表中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不再承认在台湾的所谓“中华民国政府”。二是法国支持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和地位,不再支持所谓“中华民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三是中法建交后,在台湾撤回它驻法国的“外交代表”及其机构的情况下,法国也相应地撤回它驻在台湾的“外交代表”及其机构。变通方案的提出,主要是照顾到戴高乐和法国政府面临的处境及困难。这一高度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的谈判结果,巧妙地排除了来自法国的不合理的要求,成功地解决了谈判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为两国开启关系正常化的大门铺平了道路。这是周恩来的过人之处,体现了中国总理高超的谈判艺术。

11月2日,中方以《周恩来总理谈话要点》的形式,向富尔提供了建交的书面定稿。周恩来和富尔分别在直接建交方案上签了字。富尔声明,他的签字是非正式的,有待戴高乐将军做出正式决定。至此,关于中法建交的实质性谈判告一段落。

这天,毛泽东接见了富尔夫妇。标志着中法建交谈判圆满结束。富尔离京前,将雕刻有自己头像的铜牌赠送给周恩来,以作留念。它直径为6厘米,正面雕刻着富尔的头部侧面肖像。于是,这个小小的纪念牌成为20世纪60年代中法建交谈判的生动见证。

11月22日,戴高乐在总统府接见了出访中国归来的富尔,表示同意报告的结论,准备中法两国相互承认,建立外交关系。1964年1月27日,中法两国发表建交公报。法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因而,中法建交的深远影响和重要意义显而易见。中法建交深刻地影响了世界格局的发展,当时被国际媒体称为“外交核爆炸”。首先,曾分属两个不同阵营的两个大国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进行对话,这本身就打破了美苏控制的两极世界格局。其次,中法两国都执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两国建交为其他国家所仿效。第三,中法两国都希望尽快建交,这是双方所处的战略环境决定的。戴高乐总统积极同中国建交,是要摆脱美国的控制,谋求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法国的大国独特作用;中国当时受到美国的孤立、打压,同时中苏矛盾已经突出,谋求同独立性强的法国建立外交关系,扩大在国际事务中的战略回旋余地。这不仅符合中法两国的利益,也有利于世界和平与稳定。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法建交是推动世界向多极化发展迈出的第一步。

1972年2月21日,全世界的目光聚焦北京。周恩来在机场热情迎接美国有史以来第一位出访未建交国家的总统尼克松。当天下午2时40分,毛泽东在中南海书房会见了尼克松。世界兩大国家的两位巨人的两只有力的大手握在了一起,握手的时间大大超过了礼节性的握手时间。长期隔绝中美两国的坚冰在这一非同寻常的时刻开始融化。

尼克松对这次访问非常重视,除了派国家安全特别助理基辛格博士和先遣组来华磋商访问事宜外,他对访问细节也作了精心的安排。临行前,尼克松和夫人翻阅了不少介绍中国的书籍,学用筷子,还专门学习了中文。据时任外交部礼宾司国宾接待处处长唐龙彬回忆:中美双方在礼品方面都下了很大功夫。中方的礼品由周恩来提名的中国外交部礼宾司司长韩叙准备,礼品的规格很高,有一件名贵的白玉提釉瓷瓶,一件杭州产的双面刺绣屏风,里面绣有龙凤,还有一件根据西方餐桌制作的绣花台布。尼克松则特别吩咐秘书要选好赠送给毛泽东的礼物。经过多次精选最终选定了创意颇佳、巧夺天工的大型烧瓷天鹅艺术品。这件礼品是由美国新泽西州波姆陶瓷艺术中心烧制的,该艺术中心的创始人是美国著名生物学家和鸟禽硬瓷烧制艺术大师爱德华·马歇尔·波姆先生。这套瓷天鹅是他晚年的最后杰作。当时共制作了两件,一件存放在纽约国家博物馆,另一件被选中赠送给毛泽东。

尼克松抵京当晚6点半,人民大会堂北京厅举行了两国互赠礼品仪式。双方礼品分别摆放在厅内两侧的两张长桌上,桌上放有印着国徽图案的中英文礼单。仪式开始后,周恩来向尼克松赠送礼品,韩叙介绍了礼品的产地和特色。然后,尼克松兴致勃勃地介绍其国礼。他从瓷塑大天鹅的制作过程与制作人的生平及所含的深情厚意一一娓娓道来。礼品是由一对洁白的大天鹅带领3只小天鹅组成,它象征一个和谐快乐的家庭。天鹅爸爸展翅欲飞,天鹅妈妈正低头抚弄小天鹅,3只小天鹅则在父母身边快乐地嬉戏。天鹅羽毛根根分明,湖水泛着涟漪,水草翠绿欲滴,连草上趴着的瓢虫都活灵活现。他说,这件瓷塑名为“和平之鸟”,美丽吉祥的天鹅是深受美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喜爱的珍贵动物,它象征对和平、友善的祈望,盼望它给美中两国关系带来顺利发展的好征兆。

周恩来受赠的一副乒乓球拍也意蕴深刻,极有时代感。它的正面为深蓝色,中心图案为一只衔着橄榄枝的鸽子,上面英文意为:和平时代。中美两国外交大门正式打开前周恩来等曾抓住时机巧妙地演绎了一出著名的“乒乓外交”。此球拍礼物便与这起事件有关。美国商人霍弗为周恩来推动的“乒乓外交”而感动,顿生敬意,别出心裁赠送了这件礼物。它见证了“乒乓外交”,这是中美关系史乃至世界外交史上的一段佳话,也是时代的记忆。尼克松还将几株加州红杉树苗作为礼物赠送中方,种植在杭州植物园。此后,加州红杉树已在中国一些省市成功引种,成为中美友谊的象征。周总理则在杭州“楼外楼”宴请尼克松,席上有一道别致的菜叫“龙井虾仁”,只见盘中虾球白里透红,如珍珠般晶莹;龙井茶碧绿鲜润,散落其间。这哪是一道菜,简直是巧夺天工的艺术品。尼克松大饱口福,饭后又一杯龙井茶入肚,清香沁人心脾,妙不可言。不由得翘指称赞:“西湖龙井,名不虚传!”离别杭州时杭州人民将一包西湖龙井茶送给他。他回国后将龙井茶分赠亲友。由于中美关系大门打开,在美国掀起一股中国热,龙井茶亦成为美国人特别是美籍华人的热门话题。

而最轰动世界、抢人眼球的国礼则是中国政府送给美国的一对大熊猫。它是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西方各国与中国建交大熊猫又担负起友好使者重任的难忘事例。唐龙彬回忆称,早在尼克松访华前,美方先后派了五六个先遣小组,先遣小组每次都会提到:“美国人民尤其是美国儿童太喜欢大熊猫了,如果中国送我们一对大熊猫的话,淳朴、天真、活泼又讨人喜欢,这跟美国送来的天鹅雕塑是一个很好的融合,也意味着中美两国关系将要迎来一个好的兆头。”对于这些话中方负责筹备礼品的人员都一字不落地如实写进报告呈递给周总理,“写了好几次报告,周总理都没有给我们明确答复,只是说,先看着办吧。”却不曾想到:其实周总理在酝酿办理此事。2月21日晚上,周恩来在人民大会堂为尼克松一行举行欢迎宴会,双方在北京厅交换礼品。次日上午,尼克松夫人按照行程去参观北京动物园大熊猫馆。一见了大熊猫她就笑眯眯对大熊猫喜欢得夸赞不停。虽有专门的摄影组跟随但她还是用相机亲自为大熊猫拍照,喂它们吃东西,临走时还依依不舍,不断称赞大熊猫可爱至极。上街购物时她和随从又情不自禁买了一大堆大熊猫玩具。唐龙彬感觉出,这是为了争取大熊猫而故意为之。事后他向周总理反映了这一情况,当时周总理仍未明确表态。

原以为大熊猫计划就此搁浅的尼克松一行在临行前的答谢晚宴上却领受了出乎意料、令人惊喜的一幕。据时任外交部美澳司(今美大司)美国处处长丁原洪回忆:“周总理宴会上把大熊猫牌香烟递给尼克松夫人,问:‘喜欢吗?她说:‘不吸烟。周总理就指着烟盒上的大熊猫图说:‘喜欢这个吗?你们把两头麝香牛送给中国人民,北京动物园也将送两只大熊猫给美国人民。她听后惊讶不已,欣喜地对尼克松叫道:‘天哪!你听到吗?大熊猫!总理要送大熊猫给我们!”当时有十只大熊猫生活在北京动物园,有几只年岁偏大。挑选大熊猫的途径一是从北京动物园现有的大熊猫当中挑选,同时联系其他城市的动物园作为后备;二是派有经验的工作人员前往四川的卧龙、宝兴等大熊猫栖息地挑选。最终挑选出来的是已在北京动物园生活了一年多的“玲玲”和“兴兴”。4月16日,飞越了太平洋的大熊猫玲玲和兴兴顺利到达美国华盛顿国家动物园。其时,早有慕名而至的8000多名美国民众冒雨等候在那里迎接。尼克松夫人更是兴高采烈亲自出席了动物园大熊猫馆的揭幕式。两只大熊猫公开展示的第一天就吸引了2万人排队参观。因此,1972年也被美国民众称为“大熊猫年”。

尼克松访华期间的28日,中美双方发表《上海公报》,它标志着美国结束了20多年的对华遏制政策。美国对华政策战略性的转变和中国对美政策的调整,不仅为中美关系正常化及其发展奠定了基础,而且开创了国际关系格局的新阶段。尼克松访华和中美《上海公报》的发表在全世界引起强烈震动,其冲击力波及很多国家,影响到日本及西欧一些国家对中国的态度,尤其对中日关系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20世纪70年代初,日本民间友好人士推动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呼声愈发高涨。自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益、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后,日中友好活动出现空前局面,友好团体纷纷访华。1972年4月13日,日本民社党访华,与中日友协共同发表联合声明,确认了中日复交三原则。7月7日,田中角荣—当选首相就表示:“关于外交,要尽快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邦交正常化。”9日,周总理在欢迎也门民主人民共和国政府代表团宴会上的讲话中说:“田中内阁7日成立,在外交方面声明要加紧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这是值得欢迎的。”中国反应之快,大大出乎日本的预料,给田中内阁极大的鼓舞。12日,周总理授权姬鹏飞发表声明:“中国总理欢迎并邀请田中首相来中国访问,会谈并解决中日邦交问题。”这进一步坚定了田中访华的决心。与此同时,周总理向毛主席报告了这件事,得到了毛主席的支持。8月11日,大平外相接见访日的孙平化时,转达了田中首相访华的决定。中国对田中的对华友好态度积极响应。9月25日至30日,日本首相田中角荣率团访华。

27日晚,毛泽东在中南海书房会见了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外相大平正芳和内阁官房长官二阶堂进。在一个小时的会见中,话题涉及政治、歷史、文化、哲学、生活,气氛友好。一见面毛泽东就指着周恩来与田中说:“已经吵完了吗?”田中忙说:“不,不,谈得很融洽。”毛泽东没有放过“麻烦”问题,他诙谐地说:“不打不成交嘛!半个世纪的事,你只说句‘添了麻烦,年轻人不满意。你知道吗?在中国,这是将水溅到女孩子裙子上时说的话。”田中说:“知道了,我会按中国习惯改换过来的。我们很快要达成协议了。”毛泽东说:“你们到北京这么一来,全世界都战战兢兢。主要是一个苏联,一个美国,这两个大国,它们不大放心了,不晓得你们在那里搞什么鬼。”在座者都笑了起来。毛泽东又说:“美国人今年2月来了没建交,你们跑到他们前头去了,心里总有点不那么舒服就是了。”田中说:“上个月,基辛格在东京问我,为什么要急于访华,我告诉他:中国和日本之间的关系要比美国和日本之间的关系久远得多啊。”毛泽东说:“上次我对尼克松说,我喜欢右派,你竞选时我投了你一票。这回我也投了你们的票啊,你是自民党主力嘛,主力不来怎么行?所以有些人骂我们专门勾结右派。我说,你们日本在野党不能解决问题,解决中日复交问题还是靠自民党的政府。”

会见行将结束时,毛泽东指着房里四处堆积的书籍,说:“我有读不完的书。每天不读书就无法生活。”他特地指着书橱上自己的一部珍贵藏书、爱国诗人屈原的传世之作六卷本《楚辞集注》说:“这套书是送给田中首相的礼物。”周恩来取下书递给田中。田中收下书,紧握着毛泽东的手不住地点头,说:“多谢,多谢。毛主席知识渊博,还这样用功。我不能再喊忙了,要更多地学习。那么,祝您健康长寿。”这次会面对中日建立邦交谈判是个有力促进,会面后第三天,两国即宣布正式建立外交关系。9月29日,中日联合声明在人民大会堂签字,从此中日两国关系揭开新篇章。邦交正常化的必然结果即是日本同台湾终止外交关系。田中角荣收到礼物后很感荣幸,为让陪同访华者都能一睹此书尊容,回国后即将《楚辞集注》交日本读卖新闻社复印了1000套。印制精美,蓝绫封面,木盒储之,包装豪华。同时附有日文版《集注解说》一册,开本同影印本。随后,这部书还在日本引发一场高层次的研讨会,有力地推动了中日友好交流。一年后,中国外交部又收到了日本读卖新闻社回赠给毛泽东的《楚辞集注》。这部国宝级古籍历经中日两位伟人之手,成为中日关系破冰的见证被载入史册,亦因此而闻名天下为中日人民所珍爱。

田中送给毛泽东的礼物则是出自日本著名画家东山魁夷之手的标价5000万日元的风景画作《春晓》。东山魁夷1908年7月8日生于横滨,1931年毕业于东京美术学校日本画科,1933年前往欧洲研究西洋美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转画风景画,曾用3年半时间为京都唐招提寺画了著名的障壁画《山云》和《涛声》,曾数次访问中国并在北京等地举办个人画展,他的作品既反映了日本民族特色又具有现代风格。《春晓》表现春天晨晓淡蓝色云霭笼罩的群山景色,峰峦起伏,重山叠翠,树木郁郁葱葱,显示出春天大自然的勃勃生机。《春晓》作为中日邦交正常化初始阶段留下的外交国礼,象征中日两国关系已结束寒冬将迎来明媚灿烂的春天。

继1972年美国总统访华和日本首相访华之后,中国外交舞台上又一件轰动世界的事件,就是紧接着的1973年9月法国总统乔治·蓬皮杜抱病前来中国访问,他是西欧国家中第一个访华的在任国家元首。

9月11日下午,当蓬皮杜抵京时,周恩来和邓小平等到机场迎接。当晚周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为他举行了盛大的欢迎宴会,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蓬皮杜自从踏上中国土地那一刻起就始终保持着旺盛精神,顺利有序地进行着一项项的访问活动。12日,他在邓小平陪同下兴致勃勃地参观故宫,对中国古代文化表示由衷的钦佩。下午4时在人民大会堂与周恩来会谈后,又于5时至6时45分在中南海与毛泽东友好会谈。时间虽不长但气氛较热烈。毛泽东赞扬戴高乐将军敢于挑战美国的压制和霸气、坚持独立对外的勇气,并特别强调说,中法关系一定要搞好,因为中法都有勇气,决不理睬美国那一套。蓬皮杜对中国领袖非常崇敬,直接向毛泽東表达了自己的仰慕之情。这次高层会晤,成为自1964年中法建交以来两国关系史上的又一热点。

其间,同样少不了互赠礼品。蓬皮杜赠送给毛泽东的是一块题为《亚马逊河》的“格布林”式艺术壁毯。这类壁毯历史悠久,早在l7世纪已闻名世界,受欧洲高水平绘画艺术影响,多以著名画家作品为蓝本精工编织,构图繁密、设色细腻,很多大型艺术壁毯享有软壁画的美誉。《亚马逊河》艺术壁毯生动再现了世界第一大河亚马逊河流域的迷人风光。各种色彩的运用柔丽明快,营造出该大河悠长的水系和两岸神奇的动植物世界,带给人们无限遐思。他此行中国,以寓意深厚的艺术壁毯带来法国人民对中国人民的问候。毯面幽蓝的河水,正是中法两国人民绵长友谊的象征。作为回赠,中国政府送给他的礼物是一对大熊猫“黎黎”和“燕燕”,这两只可爱尊贵的中国国宝最后落户于巴黎文森动物园。(未完待续)

(责编 孟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