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红军宁文保的故事

2017-05-25 20:24何广华何明圆
党史文汇 2017年5期
关键词:朱德红军

何广华+何明圆

宁文保原名宁关生,四川广元人,1933年1月参加革命,1937年入党。先后经历了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他曾三过草地拽着朱德的马尾巴走完长征,参加了著名的百团大战,抗美援朝为部队筹集粮草。在无数次战斗中多次负伤,留下满身伤痕。他战功卓著,曾荣获国家颁发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章、山西晋城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亲历朱老总的关爱与教育

1932年的一天,红四方面军二一八团一营天兴坪镇驻地,年仅13岁的放牛娃宁关生怯生生找到首长哭着要求当红军,首长见他年纪小个头矮不收留他。他跪求道:“我是个没爹没娘的孤儿,求求你收下我。”首长再次摇了摇头。他不死心,说宁愿饿死在外也不回地主家去,跟在红军队伍后边,队伍到哪里他就跟到哪,而且还帮着干这干那,不是拾柴烧火就是刷锅洗碗,还主动帮炊事班背行军锅,替伤病员洗绷带。这样跟着队伍走了差不多一年。红军到了郭家坝时他也跟来,首长见他能跟上队伍,人也机灵很能吃苦,加之他死缠硬磨入伍决心大,终于点头收下。填入伍表时首长给他起名叫宁文保。从此,他成了红四方面军第三十一军九十一师医院护士。因是孤儿不知生日,后来就把八一建军节定为他的生日。入伍后就开始了举世闻名的长征。

1935年4月,红四方面军西渡嘉陵江向西挺进时,在阿坝州茂县土门乡一带展开战斗,16岁的他任护理队副队长,不要说消炎药品就连食盐、纱布绷带都非常紧缺,他想尽办法竭尽全力抢救伤员。他和战友们冒着枪林弹雨往返战场一连抢救了好几个伤员,就在他又一次冲向阵地时不幸被敌机投下的炸弹片击中头部,顿时鲜血直流不省人事,他被战友们抬下火线送进战地医院抢救。当他苏醒后仍挣扎着要上战场,战友们感动地说:“这个小红军真坚强。”

过雪山草地时,红军战士脚上穿的是草鞋,吃的是树皮草根。遇上龙卷风时连人带雪被卷进大雪吞噬了不少红军的生命。时任行军班长的他把全班同志召集起来,背靠背地坐在一起,相互以体温取暖。尽管出发前每人都背了20余斤炒米炒面,但经过长途跋涉米袋子一天一天地空下來,他就组织战友们找野菜掺上炒面煮着吃。后来干粮全吃光了,他就把面袋子洗一洗用清淡的面水煮野菜。夜幕降临,气温骤降至零度以下,寒风刺骨,使人禁不住瑟瑟打颤。由于到处是水找不到干的地方,没法躺坐,大家只得把枪支竖起来挂上破布单挡风御寒,你靠我、我靠你挤在一块取暖。有时,找到一块斜坡地面稍干一些或找到一棵大树休息一下,就像到了天堂一样。

1936年4月,宁文保在红四方面军总部当运输排长,给朱德运输马队喂马,马队驮着电台、行李和重要文件在冰天雪地的山路上艰难行进。因身体单薄他跟在马队后面很吃力,实在走不动了,朱德就让他拽着马尾巴走,有时还把马让他骑一段。战友们便开玩笑说他是“马尾巴排长”。

1937年底至1938年初,八路军各部在山西武乡整训,总部设在王家裕。宁文保在总部特务团警卫连当排长,保卫朱德安全兼后勤。一天,七七二团团长叶成焕通知他笫二天上午参加朱德向连以上干部所作报告会。第二天,他激动地和大家不到8点就到王家裕的庙里集合。8时许,朱德身穿褪了色的灰布军装,脚穿布鞋,打着绑腿,腰束武装带,健步走到桌子前,顿时,会场响起雷呜般的掌声。笑容满面亲切地和大家打招呼后表扬大家到得又早又齐,表现了革命军人的优良作风。接着便用宏亮有力的四川口音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打比方,从中日双方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战争的性质、武器装备及民意等方面精辟分析,说明了中国的抗战是正义的,日军的侵略是非正义的。中国必胜,日军必败。宁文保和大家深受教育和鼓舞,全场再次响起热烈掌声。

多次参战屡次负伤

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一二九师和晋察冀军区等对华北地区日伪军发动大规模进攻战役即百团大战。共进行大小战斗1800余次,攻克据点2900余个,歼灭日伪军45000余人,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鼓舞了中国军民的抗战斗志,增强了必胜信心。期间,鬼子的子弹从宁文保的左腮穿过,右腮穿出,牙齿全被打落,给他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尤其不能吃硬食。

1941年11月,5000多装备精良的日军主力,兵分多路强攻黄崖洞。我军以不足一个团的兵力英勇抗击,经过8昼夜激战歼敌1000余人,以敌我伤亡6∶1的辉煌战绩开创了中日战况上敌我伤亡对比空前未有之纪录。宁文保在与敌人的拼杀中笫3次负伤,腿部被日军炮弹皮炸伤,但他仍奋不顾身与敌作战,直到战友们强行把他抬下战场。1942年,朱德送他到抗大第八期第六分校学习,临别时还把公文包赠予他(现存武乡八路军纪念馆)。

从1944年后他因身上多处受伤不能到前线作战,就改做后勤工作,任一二九师武工队供给员。先后在太行山四分区、太行独立七旅修武独立营任管理员。1945年,为给部队筹粮他频繁活动在河南、山西交界处,常住晋豫必经处山西泽州县柳树口村。一来二去和村干部熟悉了。加上县里派来的冯镇长也是个四川籍老红军。两人一见面就认老乡,很对脾气。特别是谈到长征路上爬雪山过草地艰难事时越说越有劲,有说不完的知心话。

在山西成家立业

冯镇长和村农会干部也是老熟人,就谈起了宁文保,想在村里给他找个对象。农会干部看到宁文保实在,回到家里就和妻子商量,想把17岁的女儿李世兰介绍给他,他来到农会干部家里后不嫌其家境贫寒,直接就坐到炕头和其妻子拉起了家常,他倾诉了童年的苦难生活,他哭着讲、对方也哭着听,双方越来越亲近,越来越投机。他表示要是农会干部接纳他,他愿意把他们当作亲生父母并养老送终。

李世兰从小就思想进步,投身革命,工作积极,20岁就入了党。经过一年多的接触了解,由冯镇长牵线,父母做主,通过部队领导机关批准,1946年6月,二人结为夫妇。

1956年,宁文保向北京军区领导提出申请到地方部队工作,军区领导遂调他任山西阳城县武装部部长。他长期在野战部队,到了地方就需下乡开展民兵工作。阳城县是山多平川少,交通很不方便,他下乡都是骑马,有的山路骑马有困难,只好步行。尤其是在生活上很不习惯。好在他经历过苦难生活,和农民兄弟同吃、同住、同劳动,还和农民一起锄苗、拔草,抗旱浇禾苗,得到了地方干部的好评,群众都夸他老红军的本色没有变。

1961年1月,领导为了照顾他多病的身体提前让他离职休养,当时他才42岁。1961年11月他来到晋城安了家。

永葆老红军本色

宁文保虽离休了但思想并未离休,他经常到学校向学生讲长征等故事,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让他们知道今天的幸福是千百万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从1960年至1990年,这项教育坚持了30年,计有1500余场次,先后听他讲课的达20多万人次,许多年轻人到家里去看望他,对他说,我们是听着宁伯伯的长征故事长大的。

他还与西街居委会领导取得联系,要为居民干点实事,为街道建设和发展出点力。当他看到街办企业不足30人而街道闲散劳力多就主动和街道干部商量,寻找生产门路拓宽就业渠道,大力发展街道经济。半年后,西街居委会建起15间新房,先后办起纸袋厂、农具制造厂、社会福利厂,安排了100多名居民和殘疾人就业,街办养猪场4年向国家交售肥猪64头,支援农业有机肥料5万多担,繁殖仔猪400多头。街办企业产值从不足千元发展到一千万元,房屋200余间,为国家上交税费500多万元,干部群众说:“我们能够由穷变富,发展这么快,变化这么大,为国家贡献这么多,宁老当属头功。”

2006年8月,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山西省军区参谋长带队专程到晋城市慰问宁老等老红军。交谈中得知他是四川广元人、13岁就参加红军等特别是参军后再未返乡与亲人失联且因病不能成行后,决心帮他了却这一心愿,并立即责成有关人员迅速与四川广元市人武部取得联系请其帮助宁老寻亲。广元军地有关部门非常重视,经过一番努力寻访到十几位亲人并成立家乡慰问团,民政局专门拿出经费购置慰问品,市电视台派出摄制组,跟随慰问团赴山西拍摄专题片,在中小学生中开展“慰问老红军、寄我家乡情”签名活动和“我向红军爷爷说句话”等活动,并刻制成光盘。广元民政局负责人还向宁老详细介绍了家乡的发展变化,并为宁老播放了反映家乡建设成就的光盘。宁老看到家乡亲人听到熟悉乡音,了解到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双眼噙满了激动的泪花。

2007年1月21日他在山西晋城病逝,享年89岁。新中国成立60年前夕,晋城市城区老干部局派人拜访年逾八旬的宁老老伴李世兰,她耳不聋眼不花,精神矍铄,思维敏捷,语音洪亮,行动自如。她说,从社区到街办,从区里到市里,各级党委和政府一直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心照顾。每逢节日社区、民政部门和市、区领导都要上门慰问,了解她的生活、身体状况,热情帮助老人解决各种实际困难,使老人倍感温馨。她高兴地说:“党和政府没有忘记我。领导关心照顾,儿女孙辈孝敬体贴,街坊邻里和谐相处,真是处处方便、事事顺心、天天高兴啊!”

(责编 五一)

猜你喜欢
朱德红军
特殊的生日礼物
聆听东方与西方的朱德群
少寨红军桥
盛开只等红军来
十送红军
石背上村有口“红军井”
再唱十送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