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协调发展理念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17-05-25 00:07董庆霞岳东峰
治理现代化研究 2017年5期
关键词:小康社会城镇化区域

董庆霞,岳东峰

(中共陕西省委党校 党建教研部,陕西 西安 710061)

以协调发展理念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董庆霞,岳东峰

(中共陕西省委党校 党建教研部,陕西 西安 710061)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在总结建设和改革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了“十三五”规划,致力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提出了协调的全新发展理念。协调,不仅强调宏观外在的量的均等,更加注重微观内部各组成部分的均衡发展,精髓是补齐内在的短板,提升整体效能。而全面建成小康,难点是全面,是如何实现各领域的协同、平衡、可持续的发展。为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如期实现,需要以协调的发展理念为指导,并将其贯穿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各个方面。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在总结建设和改革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了“十三五”规划,致力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提出了协调的全新发展理念。协调,不仅强调宏观外在的量的均等,更加注重微观内部各组成部分的均衡发展,精髓是补齐内在的短板,提升整体效能。而全面建成小康,难点是全面,是如何实现各领域的协同、平衡、可持续的发展。为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如期实现,需要以协调的发展理念为指导,并将其贯穿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各个方面。

一、现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难点在全面,即如何实现各领域的协同、平衡、可持续的发展。全面意味着平衡、协调、可持续。但在现阶段,中国仍存在着区域发展差异,城乡发展有差距,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发展不同步,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发展不兼容等诸多不平衡、不协调、不持续的问题。

(一)区域发展差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结构性障碍

区域发展差异是历史上形成的一种不合理的经济分布状况。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初期的区域均衡发展战略,到改革开放以“两个大局”思想为指导的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再到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几十年来通过对区域发展战略不断调整,每个区域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区域之间的发展始终处于不协调的状态。由于在一定程度上人为割裂了各大板块之间的经济联系,使得区域整体性布局不平衡性更加凸显:东北板块出现“新东北现象”;中部地区呈现出中部塌陷趋势;西部地区底子薄,仍是全国的薄弱环节;东部地区发展迅速但增速濒临瓶颈期。

这种人为的空间结构划分,使得各大板块间联系较为松散,重复性建设不断,各板块不能根据各自短板进行针对性建设,优势互补发挥不充分,使得区域经济发展的整体效能大为减弱。这种区域间的差距势必会影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期完成。

(二)城乡发展差距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性障碍

中国现存的城乡户籍倾斜分割的政策,一方面限制了农村人口在大城市之间自由流动以及农村人口在大城市落户问题,使得外来建设者无法平等地享受发展成果,很容易积累城乡矛盾;另一方面使得城乡资源利益分配不合理,尤其在收入、教育、医疗、消费、就业、政府公共投入等方面的差距日益显著。农业发展、农村建设、农民转型与城市发展被很大程度上割裂开来,导致农村经济基础薄弱,发展缓慢。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农村处于最基层,是社会的底端,是整个社会发展的基石。但是现在农村整体处于基础薄弱、发展缓慢的状态。弱则生乱。没有基础的稳固,城市的发展也不会是一帆风顺。

(三)两个文明的不同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体性障碍

进入新时期以来,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使得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越来越迫切。国际方面,反华势力由之前的政治颠覆逐渐转向意识形态文化领域的潜移默化;国内方面,社会意识呈现多元化趋势,不同思想、不同道德观念、不同价值观念剧烈碰撞。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旺盛,但是一些地方的精神文化生活仍很贫乏,一些人的理想信念和道德价值观念有待加强,有些党员干部信仰迷茫,精神迷失,犯了不少错误,出了不少问题,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比较严重。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最终强调的是人的发展的两个不同方面,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达到的目标之一是实现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只有精神文明与经济发展相匹配,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主体的人才能实现个体的全面发展。

(四)经济与国防建设不协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安全性障碍

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党的历史上第二次工作重心的转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成了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革命时期武装斗争的中心地位逐渐让位于和平时期的经济建设。与此同时国防建设方面的投入也逐渐跟不上经济发展水平。此后的历任领导人虽不断调整两个建设的关系,但是两者发展不同步的现状仍未从根本上得到扭转。中国现已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国家统筹国防建设的思想观念还需继续提升,国防建设战略规划与现有经济基础存在一定的不适应性,体制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政策法规还需要进一步健全,执行力度还要进一步加强等诸多因素使得国防建设不能与经济建设同步促进,融合发展,互为动力。

无论改革还是建设,都需要稳定和平的国际国内环境作保障。虽然国际大趋势仍是和平为主流,但是局部冲突不断,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仍然存在。没有强大的国防作为保障,经济建设也将无法正常高效开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也将无从谈起。

二、破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矛盾的应对之策

为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如期完成,需要扫除各种障碍,破解影响其发展的各种矛盾,“坚持区域协同、城乡一体、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并重、经济建设国防建设融合,协调发展中拓宽发展空间,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后劲”。[1]

(一)构建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与三大经济带相辅相成的经济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以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为基础,以‘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为引领,形成沿海沿江经济带为主的纵向横向经济轴带”。[1]在原有战略布局基础上,寻求新的增长极,在巩固已有发展成果基础上,针对新常态下各种新情况,大力推进各种新举措。

1.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促进区域间的协调发展。在“十三五”规划时期,区域发展差异仍将存在。协调区域发展,需要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突破以往寻求量上的均衡的问题,增进各区域间有效互动的动态平衡,在因地制宜基础上,针对各区域自身的特点,各区域彼此借鉴,走一条有自身特色的区域发展道路,协同并进,再创区域发展新辉煌。

2.培育和发展新的增长带,促进新的区域经济格局的形成。为适应经济新常态的需要,以“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为核心的新区域发展三大战略成为带动中国经济的新的经济增长动力,“一带一路”倡议打破了原来区域发展局限于国内的局面,强调实现国内与国外的对接联动,拓宽了中国经济发展的空间格局,加大了对外开放的程度。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重在通过转移人口、工业等方面的压力到津冀地区,强化北京的首都核心功能,减轻北京的负荷和承载力,同时为津冀地区的发展开拓空间;长江经济带以“绿色发展”为先,将长江流域的开发和生态环境的保护融入到经济高速发展中去,旨在走一条绿色生态节约的新型经济发展道路。三大战略协同运作,共同促进新经济格局的形成。

3.统筹“四大板块”和“三大战略”对接联动,最大限度发挥整体效能。统筹“四大板块”和“三大战略”对接联动,首先要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扫除对接联动的思想障碍;其次,建立健全区域协调的体制机制。完善区域组织机制,加强国家层面统筹管理,制定统一的组织标准,为各区域的对接联动提供组织上的保障,通过在各区域开展不同层次和领域的合作,来实现生产要素尤其是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充分发挥生产要素的价值,从而在发挥本地区强项的同时,也能借鉴其他地区的发展优势来弥补自身短板,最大限度地促进各区域共同发展。最后,加强政策的协调性和统一性,保证对接联动的健康有序进行。

(二)以新农村和新型城镇化为建设重点,着力推动城乡协调发展

缩小城乡差距,不仅是体现在经济方面数量差距减小,更体现在城乡内部的互动与交流,需要把工业和农业、城市和乡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规划,要继续推进新农村建设,使之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互惠一体,形成双轮驱动。

1.消除贫困人口,扫除城镇一体化的短板障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2]“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3]因此,如何带领农民脱贫致富,不断推动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是补齐农村发展短板,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要害。这就要求我们找准“穷根”,对症下药,将扶贫具体到个人,使每一个贫困人口都找到适合自己的致富路线。“农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看支部”。[4]归根结底,农民发家致富,农村摆脱贫困,离不开农村基层党组织,尤其是党支部的有效引领。这就需要充分发挥农村党支部和党员的示范作用,认真研究各项扶贫政策,将政策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

2.以人的新农村为重点,着力推动新农村建设。“要通过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现代农业,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让农村成为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5]“美好家园”是“物的新农村”和“人的新农村”相结合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然而,在实践中,人们过度注重“物的新农村”的建设,人居环境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却忽视了新农村建设主体——人的新农村的建设。建设以人为核心的新农村,首先要健全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投入机制,逐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遍化,让农民最大程度享受公共服务所带来的便利。其次,建立农村留守群体物质和精神保障机制。一方面在必要的时候为他们提供经济上的帮助,另一方面经常组织群众性活动,给他们送去精神上的温暖。再次,乡土文化是维系本地区人联系的精神纽带,是割不断的文化血脉。保留本土文化,加强对本土民俗风俗的保护和修复,举办文化艺术节、制定传统民俗日等多种活动来传承本土文化精神。最后,建设农村生态文明,加大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对农村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制定严格的奖惩制度,动员广大新农村建设者参与到农村生态文明的建设中来。

3.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着力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城镇化不是土地城镇化,而是人口的城镇化”。[5]新型城镇化以人为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更加注重人的主体性地位。要实现人的城镇化,首先要实现人的身份城镇化。身份城镇化是成为城镇人的最显著标志。完成身份的转化,一方面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取消长期横亘在城乡身份转化之间的障碍。另一方面推进居民制度改革,为那些不符合户籍制度要求的群体解决城市身份问题。其次,实现人的素质的城镇化。身份城镇化只是一个敲门砖,能否适应城镇化的发展进步才是关键。而人的素质化的程度则与适应程度成正比。实现人的素质的城镇化,一要尽快从思想观念上完成身份的转变,即我是一个城镇人。二要从行为上完成身份的转变,日常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与城镇生活方式无违和感。三要身心与城镇生活的完全融合,已看不出之前的身份,并已参与到城镇建设中,即城镇是我家。最后是人的保障的城镇化,继续推进城镇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均等化,使新城镇人最大限度地享受发展成果。

消除贫困人口,补齐农村发展短板,促进农村平衡发展。以人的新农村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使得新农村不断向城镇化水平靠拢。同时,加强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不断提升城镇对农村的带动效应,农村和城镇两端发力,相互促进,共同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三)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继承与创新,促进两个文明协调发展

新时期的形势复杂多变,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迫在眉睫,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在于继承与创新。“精神文明建设,建设的是理想信念,建设的是思想道德,建设的是文明风尚”。[6]

1.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文明新风尚。“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一语道破中华文化的重大作用。“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区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7]因此,树立文明新风尚需要我们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力量: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以激发社会的共鸣,增强归属感和使命感;创新优秀传统文化,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以增强社会广泛的认同感。

2.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作用,加强思想道德。“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中国古人高度概括了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进入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人民、民族和国家仍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是一个有着13亿多人口、56个民族的大国,确立反映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认同的价值观‘最大公约数’,使全体人民同心同德、团结奋进,关乎国家前途命运,关乎人民幸福安康”。[8]因此,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更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价值导向,推进思想道德建设。

3.以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教育为主要内容,坚定理想信念。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党风影响着社会风气。“只要我们党的作风完全正派了,全国人民就会跟着我们学。党外有这种不良风气的人,只要他们是善良的,就会跟我们学,改正他们的错误,这样就会影响全民族”。[9](P812)改善党的作风,首要而且最重要一点是坚定广大党员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政治经济生活上就会出问题”。[10]坚定理想信念,首要的一点就是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教育,用马克思主义先进理论武装广大党员的头脑,使其从内心深处坚定对共产主义,对社会主义的信念。

(四)以强国强军梦为奋斗目标,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可以说这个梦想是强国梦。对军队来说,也是强军梦。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努力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11]从而在物质和安全方面为早日实现强国强军梦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1.以安全需求为根本出发点,统筹安全和发展。首先,必须把安全问题摆在首位,并根据国家所面临的安全形势适时调整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在国家现代化建设中所占比重及其发展的先后顺序。其次,必须将发展和安全两方面统筹起来。富国才能强军,强军才能安邦。经济建设为国防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而国防建设又为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可靠的安全保障。

2.以四个加强为引领,促进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实施。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需注重四个加强:加强制度建设、加强政策法规制定、加强科技创新、加强大局意识。一是加强制度建设。制度建设具有根本性、长期性、稳定性的特点。加强军民融合机制的创新与完善,为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提供根本保障。二是加强政策法规制定。政策法规具有基础性的特征。为促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需要制定大量优惠政策,颁布军民兼用的法律法规,提高军民融合的法治化水平,从政策和法律角度打破军民分割和军工经济封闭的现状,促进军民融合。三是加强科技创新。加强科技创新,开发军民兼用平台,促进军民资源共享,加强资源整合,为以军带民,民为军用的良性循环的形成提供重要动力。四是加强大局意识。从国家战略高度出发,对军民融合发展战略进行顶层设计,将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置于国家整体发展战略规划之下,与其他战略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如期实现,既离不开坚强的经济后盾,同时也需要强大的国防来保驾护航。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融合发展,有利于两者协同发展,互相促进,共同服务于强国强军梦,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顺利进行奠定牢不可摧的安全屏障以及强大的经济支撑。

三、总 结

以协调发展理念作为“十三五”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指导思想,来解决现阶段在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全面建成小康,重在“全面”。实现全面就是要解决发展中所存在的不平衡,不协调,不持续的问题,提高发展的整体效能,推动事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理念强调的是平衡,注重解决的也是平衡协调发展问题。可以说,两者的侧重点是趋于一致的。在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中,用协调发展理念之“矢”,去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的”,做到有的放矢。因此,下好“全面小康”这盘棋,协调发展是重要保证。

[1]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EB/OL].http://news.cnr.cn/native/gd/20151103/ t20151103_520379989.shtml,2015-11-03.

[2]习近平在贵州召开部分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时强调[Z].2015-06-18.

[3]习近平主持召开的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上的讲话[Z].2015-02-18.

[4]习近平在河北阜平看望慰问困难群众时强调[Z].2012-12-29.

[5]习近平在山东考察时的讲话[Z].2013-11-28.

[6]刘云山在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表彰暨学雷锋志愿服务大会上的讲话[Z].2015-02-28.

[7]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Z].2014-09-24.

[8]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Z].2014-05-04.

[9]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0]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Z].2013-06-28.

[11]习近平在与驻广州部队师以上领导干部合影后的即席讲话[Z].2012-12-10.

[责任编校:张立新]

To Promote the Building of a Well-off Society in an All-round way with the Idea of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DONG Qing-xia,YUE Dong-feng
(Research Department of Party Construction,Party School of Shaanxi Provincial Committee of C.P.C, Xi’an 710061,China)

The fifth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8th CPC Central Committee which is based on summarizing historical experience of the party’s construction and reform,formulated the“13th Five-Year”plan,committed to a comprehensive strategic goal to build a well-off society in an all-round way,put forward a new concept of development coordination.The coordination not only emphasizes the macro external equal amount,but also pays more attention to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micro parts.The essence is filling the inner short board and improving the overall efficiency.But to build a well-off,the difficulty is comprehensive and how to realize the coordinated,balanced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various fields.In order to ensure the full completion of the strategic objective of building a well-off society on schedule,we need to coordinate development concept as a guide,and play it completely in building a well-off society in all aspects.

coordination;building a well-off society in an all-round way;comprehensive

董庆霞(1989—),女,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人,中共陕西省委党校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岳东峰(1956—),男,陕西省咸阳人,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中共陕西省委党校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党的建设。

D619

A

1671-198X(2017)03-0021-05

2016-11-12

猜你喜欢
小康社会城镇化区域
《 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凝聚三秦巾帼力量 决胜全面小康社会
为小康社会提供健康保障
分区域
大同梦想与小康社会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城镇化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对构建新型城镇化的观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