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强
新课标提出探究是一种学习方式,探究是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景,通过学生自主独立的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收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态度特别是探索能力与创新能力发展的学习方式与学习过程,探究能力是新世纪人才所必备的素质,因此,我们在各学科中应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化学的教学内容取材于学生常见的生活实际,学习的形式也较其他学科灵活开放,所以化学更有利于探究式教学,更有利于探究能力的培养。在初中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勇于探究的精神,唤起学生探索知识的热情,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全面的提高学生的素质,我在平时教学中引入了一些探究式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引导学生大胆的猜想。一、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1、 科学探究活动中当问题提出后,要鼓励学生对问题结论进行大胆的“猜想”,在学生猜想的基础上再进行实验论证,如果没有学生大胆的“猜想”就进行实验探究,这样的实验是盲目的,学生对问题的结论是自主猜想的过程,是逐步明确探究目标,激发探究动机的过程,是学生知识与能力的综合运用的过程,是创新意识的火花迸发的过程。例如,在进行碱的化学性质的研究时,如果让学生先回忆酸的通性,对照酸的通性的探究过程,再对碱的化学性质进行猜想,尽管学生的猜想的内容不尽相同,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调起来,学生对自己的猜想结论都想急于通过实验来进行验证,整个过程就会全神贯注,一丝不苟,学生不但获得碱的化学性质的有关知识而且意识到猜想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对培养学生大胆猜想的习惯和创新思维是大有好处的。2、学生对已明确的探究课题进行猜想,是学生对已有的知识和当时情景进行分析,处理和加工的过程,是以已有和当时教学情景为依据的两者缺一不可,超过学生已有知识范围的猜想,没有事实情景的猜想就是瞎想,,例如对以水为原料用简易的方法制取氢气的研究,尽管该课题有相当的研究价值,但超过学生知识和能力范围,教者没有必要鼓励学生进行猜想,有待将来研究,如果要猜想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猜想。3、初中学生学习化学刚刚起步,积累的化学知识有限,进行科学的探究的能力也各有差异,所以要求每个学生的猜想都合理是不可能的,教师要适时适度的点拨可让学生少走弯路,减少猜想的偏差,使猜想训练成为初中化学教学的催化剂,而不是干扰剂,例如在演示对氢氧化钠溶液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实验中,要求学生对是什么成分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这一问题进行猜想,若学生思维受阻,教师要指导学生分析氢氧化钠溶液中存在着那些成分。当学生思维无限的扩散时,教师可点拨:配制氢氧化钠溶液的水看作是纯水,氢氧化钠溶液是新配制的,试管内壁是干净的,水的温度不要考虑等,通过教师的适时点拨,把学生的猜想引导的恰倒好处,学生猜想的范围缩小,目标更明确,做到有的放矢!二、运用自主与合作的学习方法,重视探究性内容教学在探究过程中既要有独立的思考,又要有集体的合作,合作一般是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的,许多教师的课堂教学在体现合作时只留于形式,提出问题马上让四人小组讨论,这样的讨论发言肯定是零碎的,也容易养成差生的依赖情绪,我们提倡提出问题后先让学生有个独立思考的过程,然后进行合作,合作有小组合作、大组合作、班集体合作,合作时也应指导合作的方法,以提高合作效率,重要的一点是明确合作者的分工:谁负责总安排,谁总结性发言,谁统计,谁收集哪方面的信息,组内交流时要学会听别人的发言,学会尊重别人,尊重事实,在集体合作中每一个人都是重要的参与者,每个人都是重要人物,使合作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在自主合作学习中更好的学会探究。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经历了多个探究性实验,有的课就是以探究性实验为主,配以教师恰当好处的点拨,让实验告诉学生有关的化学知识;有的课则是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运用已经学到的知识,比如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的性质实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在这两个探究活动中,教师先讲述了有关的课前准备及有关的探究过程,然后分组进行探究,教师的工作主要是启发,提问与补充,在探究过程中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实验室制法,在合作交流时学生们探究过程极富创意;在探究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的性质实验,有的小组设计这样一些问题:1盐酸、硫酸中分别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什么现象?2在两只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水,在其中一只试管中通人二氧化碳,再在两只试管中分别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各有何现象?在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有的小组设计为:1 药品选择的探究,酸是浓硫酸还是稀硫酸、浓盐酸还是稀盐酸?2 气密性检查的探究 3 检查二氧化碳存在的探究 4 气体收集方法的探究。三、开放性学习法,融会各学科,融入生活。“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不是在上语文课,这是在学习氢氧化钙时,我教案中有一段是这样写的,这首诗是明朝著名的于谦的诗《石灰吟》,从化学角度上看,它生动准确的概括了石灰的来历、制取和用途。“千锤万凿出深山”道出了石灰石的来源,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在高温时才能分解出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这就是“烈火焚烧若等闲”的生石灰烧制过程,使用生石灰时,多数将它与水反应,反应时十分剧烈会放出大量的热,反应结果石灰“粉身碎骨”变成粉末,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它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又会重新生成坚固的碳酸钙,用熟石灰拌的石灰浆来砌墙,坚固持久、涂刷墙壁既洁白又经济,这正是“要留清白在人间”对石灰的赞美!这一节课以诗开头,语言流畅,形象生动,是在严格遵循化学学科的科学性和思想性的前提下形象生动,这是学习化学知识的好材料同时又是文学的魅力,一下子就抓住了學生想了解究竟的心理,既别出心裁又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我常常把一些其他学科的知识与化学学科结合起来,比如哲学上的辩证法的原理,事物是辨证的,是普遍联系的,这些观点都可以在化学的领域得以验证和应用,不一定要讲多深的内涵,而是让化学学科变得睿智和充实,有利于学生科学思想的成长和发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要求学生将人文、社会、生产和生活实际与化学相联系,收集新信息形成化学素质及观念的探究问题,解放学生的眼,让他们对大自然、大社会继续观察和分析;解放学生的头脑,让他们从成见、迷信、幻想中走出来,去研究事物,认识真理;解放学生的双手,让他们自主的从事实践和创造;解放学生的嘴,让他们言论自由、言语无忌;解放他们的时空,让他们走向社会各行各业的学习!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