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军声
【摘 要】课堂语言水平是教师的一张标签,更是语文教师的一张名片。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水平的高下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在课堂语言表达这一点上,有的自然流畅,有的却断断续续;有的准确生动,有的却模糊不清;有的激情奔放,有的却平淡无味;有的幽默风趣,有的却呆板枯燥。【关键词】语文;语言;有效性 课堂教学从导入新课、提出问题、衔接过渡至課堂小结,毎一个环节教师的教学语言都是需要精心设计的。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启发引导;衔接过渡,推进流程;课堂小结,画龙点睛。短短45分钟的一堂课,教师不能随意发挥,不能讲太多的废话。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教师是这一活动过程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该不该讲,要果断地取舍;该怎么讲,要体现语言的智慧。一、语文课堂教学语言无效现象1.导入新课随意模糊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成功的课堂导入,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内在的求知欲,并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引子、做铺垫。然而,有些导入过于随意。有一位教师上《记念刘和珍君》时的导入是这样的:现在中学课本鲁迅的文章越来越少,因为许多人读不懂他的文章,不大愿意读他的文章。中学课本将会编入金庸的作品,金庸的武打小说确实很受大家的欢迎。而鲁迅确实曾为中国的现代文化作出很大的贡献,因而被称做“民族魂”。鲁迅曾在他的《狂人日记》中呼唤“救救孩子”,而现在我们却要“救救鲁迅”了。初听这段导入还满新鲜的,教师能了解文化动态,挺有自己的见解的。但听完整堂课之后,发现这样的导入跟课文一点关系都没有,不知道教师的用意是什么。语文教师课外的知识丰富,上课常常能给学生讲一些课外的知识,这样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要是上课讲的内容没有经过斟酌,所讲的课外知识与课内的知识没有多少联系,这样的课堂语言就不能为学习做引子、做铺垫。2.课堂问题平淡无味课堂提问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艺术。并且是教学中用得最多而很难用精、很难用巧的艺术。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中小学教师若不谙熟发问的艺术.他的教学是不易成功的。”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没有一定质量的提问,无法保证学生对文本理解的通透。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有部分教师由于没有抓住提问的契机,或者不懂提问的艺术,出现不少提问的误区:(1)、问“是不是”、“好不好”、“对不对”等毫无价值的问题,这样的提问是学生思维得不到训练。(2)、提出的问题空洞、难度大,让学生摸不着头脑,如一开篇就问学生“课文写的是什么?”“本文写作特色是什么?”这样的问题只能启而不发,因为此时学生对课文内容还没有感性的全面认识,怎么能回答呢? (3)、提问没有新意,如“本文可分几个部分?”“各部分的大意是什么?”等这样的问题。问得多了,会让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3.衔接过渡呆板枯燥一堂课时间是有限制的,应还学生学习的时间。教师的过渡语要承前启后,通俗易懂、深入浅出。通过情趣盎然的表述,精辟入里的分析,入木三分的概括,恰到好处的点拨,能让学生明白,我将学什么?该怎么学?明确的学习目标,将学生带进瑰丽的知识殿堂,并开启心智,陶冶情操,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不理想的课堂教师过渡语贫乏。没有注意前后内容的衔接,课堂显得凌乱,缺乏整体感,学生不明确下一步学习的目标,影响课堂效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懂得适时课堂小结更是一门艺术。“编篓编筐,重在收口”,良好的课堂小结设计可激起学生的思维高潮,产生画龙点睛、余味无穷、启迪智慧的效果。然而,有些课堂小结重点不突出。以下是我听到的《报任安书》第一课时的小结:这节课我们了解了课文的各部分的文意,学习了课文的第一、二段内容,文中重要的词语课后要加强巩固。而本文的教学目标有“了解《史记》的写作过程和成书原因;在诵读的基础上,积累文言知识,培养文言语感”“通过研习,理解作者的生死观,感受他在逆境中发愤的高尚人格,建构强健的民族文化心理”“探究叙事、说理、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体会文章的感情,赏析文气雄壮、情词优美的特色”等。把这样的课堂小结与教学目标对照一下,就发现未能抓住关键、突出重点。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有效性1.准确规范语意丰准确规范,这是教学语言的基本特征,也是语文教学最重要和最起码的要求。“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如果教师自己的表达不准确,则必然不能表达出蕴含于课文中的情感,有时甚至会引起歧义,造成学生理解的失误或产生新的疑点。因此,无论是分析课文,还是评讲作文,无论是概括主题,还是归纳技巧,都应该一语中的,切中肯綮,让学生豁然开朗,恰如拨开迷雾见日月。而要做到这点,语文教师必须对所讲的内容有精辟的见解,对知识点有深入的研究。用你的精辟与深入轻轻捅破学生理解和感悟中的隔膜,让学生进入一片洞明之境,去享受明媚的阳光。高中文言文的学习是一大难点,教师课堂表达要蕴含于课文丰富的情感。如学习《陈情表》时的新课导入: 中华民族有很多传统的美德,譬如勤劳、善良等,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便是“孝”字。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相提并论,下面我们就来看以孝而著称的《陈情表》。通过这样的导入,相信学生定会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为骄傲以及对对偶句的欣赏,引起学习的兴趣。2.自然流畅节奏明课堂教学的语言是口头语,表达要自然流畅。切不可断断续续,前言不搭后语,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让学生听着摸不到头脑。要是上课经常出现这种情况,学生就没有了听课的兴趣;即使认真听,也感觉到特别的疲倦,上课的效率会大打折扣。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走进课堂上课应该是从容不迫、胸有成竹的,因为他想好了说什么,也想好了怎么说。坐在下面的是一群朝气蓬勃的孩子们,他们那一双双透着强烈的求知欲望的眼睛相信他们的老师表现是出色的。自然流畅、行云流水般的教学语言能使孩子们心情轻松,精神愉悦,思维敏锐。教学语言就像神奇的魔棒,能够让学生乘着想象的翅膀,走进一个美妙的学习情境中,享受学习的新奇与快乐。教学语言就像一把金钥匙,为学生打开一扇扇知识之门,让孩子们欣赏知识殿堂的灿烂夺目。教学语言就像一叶扁舟,让孩子们满载着梦想,在星辉斑斓里放歌。教学语言就像一串休止符,能够让学生伴着音乐的主旋律,领悟深刻的人生哲理。【参考文献】[1]于漪《珍视教学语言的价值》摘自《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09、5[2]周赞儒《追求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性》中国文化教育网 2009、8、29 [3]王玉梅《浅谈教师的语言艺术》摘自《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6、1、1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