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娟
小学英语教师的职业倦怠,表现为:工作热情消减,上课无精打采,思想走神,情绪抑郁,有时还伴有头痛、失眠、食欲不振等身体不适。这种状态既损害教师本人的身心健康,又危害学生的学业,同时也不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应努力克服职业倦怠,保持高昂的工作热情。如何克服职业倦怠呢?
一、教师主动应对
(一)培训与成长
应对职业倦怠的最好方法就是避免它,不要让自己的气馁持续到难以挽回的地步。有些学者曾建议,教师保持精力充沛的最好方式,就是在自己做什么与怎样做这两方面寻找一些变化,并持续保持这种工作方法。例如:每隔几年都需要换新的教学任务,带不同的年级或是教不同的学科、利用休假来巩固、更新知识和技能等等。作为教师个体,當发现自己有职业倦怠的征兆时,应勇于面对现实、正确认识职业倦怠的症状,查处自己的压力来源,主动寻求帮助,设法加以化解。我们要学会从情感或身体紧张中放松下来,进行有利于身心健康的自我调整、改变行为态度,合理利用时间,进行身体锻炼,促进身心健康,保持旺盛的精力和稳定的情绪,努力加强个性修养,增强理智感、自制力、自信心,克服主观臆断、情绪冲动、自暴自弃,经常保持乐观、开朗的情绪和健康、平衡的心态。
(二)巧定目标,自我激励
在工作中,要克服倦怠,永保激情,还要善于自我激励,保持对工作的新鲜感。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向自己提出新的要求,制定新的目标,通过目标敦促自己不断学习、充实提高。如何制定目标呢?我们不妨借鉴一位日本运动员的做法,他经常参加马拉松长跑比赛,多次获得冠军,当记者问他取胜的秘诀时,他的回答出乎意料:“我是用智慧取胜的。”他进一步解释说:马拉松比赛全程达42公里,很难坚持,于是,他把42公里分为各个小段,每一小段都选取一座建筑物作为目标。长跑时,他就力争以最快的速度达到每一个目标,这样坚持下来,也就跑完了全程,而且获得了冠军。作为教师,我们也应确立自己职业生涯的最终目标,并把这一总目标分解为不同时期的分目标,力争实现每一个分目标,在奋斗中挑战自我,在追求中逐渐提高,在忙碌中得到充实、在执著中永保激情。
不少教师出现倦怠的心理是由于不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以及学生发展的特殊性。换句话说,就是不能很好地接受并适应社会的变化。我们在抱怨工作的投入与工作中的所得不相匹配时,有时花点心思,我们在上课时,就会心情舒畅。
二、社会组织的应对
(一)高校的应对
理想信念在人们的道德品质中处主导地位,是思想和行动的“总开关”,只有树立了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排除阻力和干扰,自觉地履行道德义务。我国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受到国际、国内诸多因素影响,短期内无法化解。因而加强对师范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师范院校应革新教育思想,进一步加强德育教育,通过对学生社会理想、职业理想、生活理想教育,培养师范生的责任意识和执着精神,激发他们从事教育工作的激情,坚定他们从事教育工作的意志。在他们进入工作单位后,所在单位应继续对其加强理想信念和职业道德修养建设。教师行业虽然清贫,但可收获各类人才、收获真挚的感情、收获创造性劳动成果,这也正是大部分教师在清贫的条件下,呕心沥血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青春和年华的不竭动力。
(二)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的应对
教育行政部门不要唯升学率而论英雄,不要拿升学率来为教师贴上标签;不要今天来检查,明天又要来检查,后天来评比,要还给教师一个安宁的教学环境,让教师能够安心教师,让教师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这样才能彻底让教师避免职业倦怠,才能让教师过上幸福的生活。
学校领导者的素质是创造教学组织氛围与保持教学激情的关键因素,国际上的最新研究调查表明,领导者是影响教师的工作热情、敬业精神与教学成效的关键。学校的全体管理人员要加强管理理论学习,转变思想观念,革新管理体制。在此基础上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公正、宽松、和谐的校园组织氛围。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凝集、激励、启迪、除弊作用,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参与学校各项事务热情,使教师能够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从而达到促进教师身心健康发展、提高教学质量、消除职业倦怠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