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福梅 李佩娜
(收稿日期:2016-12-15)
分段梯度随访模式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席福梅 李佩娜
目的 探讨分段梯度随访模式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120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行常规出院指导及家庭随访。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分段梯度随访模式,干预时间为6个月。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1、3、6个月应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及简易健康调查量表(SF-36)对两组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观察组干预1个月、3个月、6个月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SF-3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分段梯度随访模式能有效改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
颅脑损伤;随访
颅脑外伤是神经外科常见的多发性疾病,患者伤后常出现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运动、认知、情绪、行为、语言等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因此,术后尽早尽快地恢复患者相关功能,提高患者自理能力,对改善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颅脑外伤患者康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绝大部分患者需带残回家进行康复锻炼。家庭是颅脑外伤患者术后的主要康复场所,但由于大部分患者及其家属对家庭康复知识缺乏认知,从而影响患者居家康复效果[2,3]。为了更好地提高颅脑外伤患者出院后预后效果,本研究于2014年6月~2016年6月对我院住院的60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实施分段梯度随访模式,对其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进行观察、评价,以促进患者院外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120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经头部CT或MRI确诊;(2)格拉斯哥评分(GCS)3~11分;(3)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者;(2)合并脑部肿瘤、脑动脉炎、类淀粉样血管疾病者;(3)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所致重度昏迷者;(4)精神障碍、认知障碍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龄 32~78岁,平均(58.24±3.5)岁。脑外伤类型:脑挫裂伤 28例,硬膜下血肿 15例,硬膜外血肿 10例,头皮挫裂伤 4例,脑干损伤 3例。致伤原因:交通事故 30例,高空坠落 22例,摔伤 8例。对照组男性34例,女性26例,年龄 32~78岁,平均(58.2±3.5)岁。脑外伤类型:脑挫裂伤 23例,硬膜下血肿17例,硬膜外血肿10例,头皮挫裂伤5例,脑干损伤5例。致伤原因:交通事故31例,高空坠落21例,摔伤8例。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出院指导及家庭随访。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分段梯度随访模式,分为住院期间、随访早期、随访后期。
1.2.1 住院期间 按照医院分级管理模式,根据科室护士职称、年资、学历,同时结合科室病床数及危重病患者人数合理分配医护人员,每位责任护士负责6~8个患者,负责收集住院患者信息并建立家庭随访记录手册,并负责患者出院后的随访。
1.2.2 随访早期 建立家庭随访疾病管理跟踪卡,1卡3份,医院、社区及患者各持一份,每张卡分为正反两面,卡片采用细绳串联,便于阅读,易于存放。卡片图文并茂、色泽柔和,内容通俗易懂。(1)卡片正面: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疾病名称、病情记录、随访起止时间、居家护理相关内容、主管医生、随访护士、社区负责人。(2)卡片反面:包括患者出院后居家护理相关注意事项,肢体运动能力训练、语言表达能力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注意力训练、定向力训练。出院第1个月每周对患者随访1次,第2个月每周电话随访1次,第3个月根据患者居家锻炼情况上门随访1~2次,不定期进行电话随访。根据随访结果记录管理跟踪卡。科室每半个月对随访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进行交流及汇总,并制定下个月护理计划及内容。1.2.3 随访后期 社区备案管理跟踪卡明确患者在社区医疗机构具体负责人,将随访护士、社区负责人、患者家属确定为1组,并进行相关知识培训,包括康复锻炼、各量表正确评估、有效的交流方式、随访注意事项等。患者出院后期由于病情稳定,可直接将病情告知社区负责人,社区负责人通过查询患者管理跟踪卡记录患者康复情况,并通过电话与责任护士进行沟通,以便责任护士更好地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提高患者疾病管理能力。
1.3 观察指标
两组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向患者发放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4]、日常生活能力(ADL)[5]及简易健康调查量表(SF-36)[6]对两组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价。(1)NIHSS评价:包括运动、认知、情绪、行为、语言等维度,总分42分,分值越高表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明显。(2)ADL评价:采用Barthel指数进行评价,总分100分,分值越高表明日常生活能力越强。(3)生活质量:应用SF-36生活质量简明量表进行评价,包括生理功能、心理职能、总体健康、躯体症状、生命活力、情感职能、社会功能、心理健康8个维度,总分100分,分值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2.1 两组干预前后NIHSS评分的比较,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NIHSS评分的比较 (分
2.2 两组干预前后ADL评分的比较,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ADL评分的比较 (分
2.3 两组干预前后SF-36评分的比较,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SF-36评分的比较 (分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常遗留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患者术后需要接受长时间的康复训练及治疗。这种持续、不间断有效的康复训练及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及康复有重大影响。大部分患者病情稳定出院后随着时间推移,患者及其家属容易对医嘱淡忘,而出现康复锻炼依从性差,不按要求进行康复锻炼等情况。神经外科患者出院后普遍存在语言功能障碍、运动功能障碍、神经功能障碍等并发症,从而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因此,有必要在颅脑外伤患者出院后对其进行系统化、人性化的护理指导[7,8]。
分段梯度随访模式是基于团队形式根据患者康复阶段不同需求,全程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评价及实施[9]。每个阶段根据患者护理侧重点不同,持续有计划地对患者进行随访,落实责任到人,确保护理工作科学、有序进行,使患者出院后仍能获得连续有效的护理,积极预防并发症,提高患者疾病管理能力,促进患者院外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10]。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1个月、3个月、6个月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护理随访时间延长,NIHSS评分显著下降,呈现时间效应,表明分段梯度随访模式能有效改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神经功能。研究表明[11],神经细胞具有一定的可塑性,通过系统化、规范化的康复锻炼能有效刺激神经细胞再生,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而分段梯度随访模式通过定期护理培训指导,使社区负责人、患者及其家属在疾病康复锻炼及并发症预防方面的意识得到提高,使患者出院后将被动的康复治疗转化为积极主动的康复锻炼,通过系统化的功能锻炼,使受损的神经功能得到有效的重塑。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1个月、3个月、6个月ADL评分、SF-3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分段梯度随访模式能有效提高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有利于患者预后。其原因:分段梯度随访模式通过向患者发放跟踪卡,提高了患者出院后对疾病知识的持续管控,并能及时了解持续跟踪患者出院后状况,以便更好地指导患者院外的后续治疗及康复锻炼,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病情。另外,分段梯度随访模式以小组的形式密切结合,将观察、指导、培训及督促贯彻始终,提高了整体护理质量。
综上所述,分段梯度随访模式能有效改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
1 李志红,季慧芳,段青梅,等.功能训练联合针刺对颅脑外伤吞咽困难的观察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4):347~348.
2 张智慧.颅脑外伤患者手术的优质护理配合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16):134~135.
3 杨亚萍,张健.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的护理[J].河北医药,2014,36(8):1269~1270.
4 胡燕,杨晶晶.优质护理干预在重度颅脑外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急救医学,2015,35(z2):259~260.
5 陈劲飞,肖化选,钟素雯,等.持续颅内压监测联合 NIHSS 量表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应用[J].新医学,2016,47(6):393~396.
6 李鲁,王红妹,沈毅.SF-36健康调查量表中文版的研制及其性能测试[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2,36(2):109~113.
7 孔磊,许立民,宋献丽,等.35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行高压氧治疗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9):808~810.
8 陈伟丽,李嫦珍,刘淑萍,等.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8):756~757.
9 唐薇.电话随访对脑外伤后持续植物状态居家护理依从性的影响[J].心理医生,2016,22(16):182.
10 李继红,宋明浩,李志祥,等.护理干预在防治脑外伤后抑郁发生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34(15):2041~2043.
11 陈戈婷,麦顺和,兰一.家庭社区医院系统护理干预对颅脑外伤综合征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5,29(10):1178~1181.
The Impact of Segmental Gradient Follow - up Pattern on Neurological Function and Daily Living Ability of Patients with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XI Fu-mei, LI Pei-na
(Nursing Department, Banfu hospital of Zhong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China, 528459)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segmental gradient follow-up pattern on neurological function and daily living ability of patients with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Methods 12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n=60) and control group (n=60) from June 2014 to June 2016.Two groups were followed up for 6 months. The neurological function, daily living ability and quality of life of the two groups were evaluated with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neurological deficit (NIHSS) score, ability of daily living (ADL), Simple Health Survey Scale (SF-36). Results The score of NIHS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0.05) at 1 month, 3 months and 6 months after intervention, but the ADL score and the SFL score at 1 month, 3 months and 6 months after intervention -36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Segmental gradient follow-up model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neurological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craniocerebral trauma, improve the quality of daily life and quality of life.
craniocerebral trauma;interview
(收稿日期:2016-12-15)
10.3969/j.issn.1671-8933.2017.02.008
528459 广东省中山市板芙医院护理部 中山
席福梅,女,本科,副主任护师
R6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