邰永林
摘 要:我国已处于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本科教育如何培养出适应国家科技与经济等发展所急需的人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主要课题。2014年国家教育部决定要引导2000年后批准的新建本科院校(含地方本科、独立院校、民办本科高校),成建制的向职业教育—应用技术本科转型,应用技术型本科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它的培养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也给我们研究应用技术型本科培养教育提出新的挑战。应用技术型本科教育培养模式构建对于作为新建本科高校意义重大。
关键词:应用技术型 本科 人才培养模式 构建
应用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的发展对于一个国家培养急需的应用技术性人才
至关重要,对于地方本科高校如何尽快转型到应用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培养出国家科技与经济发展所急需的人才,我们必须要做好应用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培养模式的构建研究工作,以做好应用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的转型发展。
一、以“应用”为主导的人才教育理念和培养目标
(一)以“应用”为主导的人才教育理念
应用技术型本科教育顾名思义教育围绕“应用”而展开的,民办本科院校办学定位到应用技术型本科教育,首先,全面实施启发式、探究式教育。教师以饱满的热情、充分备课、精彩的讲解,采用启发式、探究式及丰富的互动和案例展开教学。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重视学习效果的同时,更重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其次,把实践、实习、实训教学放在重要位置,开展对本专业的实践能力训练,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以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
(二)以“应用”为主导的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是把人塑造成所要达到的一种要求,把一系列的教育理念集中到了人才培养目标上,它是教育活动的方向,是贯穿教育活动起点和终点。
一般说来,应用技术能力的培养是应用技术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应用技术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对知识、能力、素质三要素中,能力要素是核心。而应用是能力的具體体现,对于学习者并不是为了知识而学习知识,而是为了学习知识来提升能力,而能力的提升要在应用知识中得到体现。民办本科院校的定位应用技术型本科,当然也不例外把应用能力作培养作为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地位。因此,我们要构建以“应用”为主导的人才培养目标。
二、以“职业元素”为中介构建专业及课程设置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我国高等教育的办学规模、办学层次、办学类型、办学特色等方面的多样化。借鉴国外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中国也应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类高等教育体系,应用型专科、应用型本科、应用型研究生教育。
将高等职业教育改称为职业类高等教育,发展应用型专科、本科、研究生教育,培养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职业类高等教育与传统的高等教育有本质的不同。职业类高等教育与传统的地方普通院校和高职高专院校本质区别,淡化了人才培养的学历层次,强化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是一条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好方法。在指导思想上,必须坚持地方性、职业性、特色性、综合性。期中职业性,特指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按照为地方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目标,利用学校自身的学科、专业和师资优势,努力使学生毕业后具备从事一种或一类职业的能力。这是职业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民办本科院校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根据市场需求、面向地方,与政府部门、行业组织共同研究,按照社会岗位群提出规模要求,采用“倒排”方式来设置自己的专业,即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就办什么样的专业,突出职业性,做到“主动适应,应需而变”。
三、以产学融合为特征的人才培养过程
(一)企业参与校方制定培养计划
人才培养计划体现着学校的人才培养定位,但是产学研需要有实习场所、实验仪器、指导教师等,这些都离不开企业单位的密切配合。所以产学研合作培养计划应该让企业参与,把企业的人才需求与学校的培养计划融合,形成培养规格和课程体系,培养出真正的应用技术型人才。
(二)企业参与校方对课程进行开发
企业与校方共同设计好课程体系,会考虑与专业相关的职业对人才的需求,做得更好,包括对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企业的参与会对课程设置考虑的比较全面,每门课程都会纳入该行业对人才的整体要求当中去。
(三)企业参与校方教材编写
目前教材大多数是高校根据理论逻辑编写的教材,很难考虑到企业的具体情况,会导致教学内容与实际有较大差距,不适合应用技术型本科人才的培养。在产学合作教育中有企业参与教材的编写,会大大提高教材的实用性。为适合应用技术型人才的需求,民办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应请企业专业人员参与教材编写以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为目标、体现教材的实用性。
(四)企业参与校方实验室建设
学校提供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方案,请企业专业人员参与并进行论证实施,校内实践基地不仅成为“学生技术能力培训基地”更应该成为“企业技术人员培训中心”等,所以企业参与校方实验室建设,校企合作为校方培训双师型教师队伍,为企业培训技术人员,也可使学生真真的进行行业培训和实习。
四、以能力主导的多元化考核制度与评价方式
(一)多元课程考核方式体系
合理的课程考核和评价体系,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能很好地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目前我们提倡课程考核方式以能力考核为重点,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注重学习过程,从考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等方面考查学生的平时学习情况;根据学生参与校外培训、学科竞赛、水平考试成绩给与奖励学分或学分置换。实现由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
(二)评价方式
课程考核评价方式:我们把学生达到的能力要求分成四个方面,①基本掌握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②基本技能+③解决问题的能力+④创新能力=综合表现。
基本达到①②要求给予及格成绩;达到①②要求并初步达到③要求者,给予良好成绩;较好达到①②③要求者,给予优秀成绩。
五、建设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要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秀、专制和兼职相结合的实践能力过硬的师资队伍:一是请校外专家、学者、企事业单位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管理人员或有技术过硬的技术工程人员,担任教学工作、顾问、指导教师等。二是培养现有教师队伍,使现有年轻教师参加培训、进修,出国参观、访问等,其使尽快成长为“双师型”教师。
六、与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相适应的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系统
高校要做好实验、实训、实践人才培养的平台建设。一是校内实验室建设。包括各类专业实验室、实训中心、实践教学基地。校内实验室是高校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基础保证,一定要引起各高校重视,特别是民办高校在校内实验室建设比较薄弱,更要加大投入力度进行建设。二是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从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参观、少量的定岗实习,发展到与企业共同制定实践内容和环节控制,并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对学生进行考评。
七、结束语
以“应用”为主导的人才教育理念,以“应用”为主导的人才培养目标,以“职业元素”为中介构建专业课程设置,以产学融合为特征的人才培养过程,以能力为主导的多元化考核与评价方式,建设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与应用技术人才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系统来构建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培养模式,为国家培养急需经济和科技应用型技术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孔繁敏等.应用技术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实证研究-做强地方本科院校﹝M﹞.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6.
[2]王立人等,国际视野中的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