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旭
(平顶山学院 河南 平顶山 467000)
摘要:基于“弱化技能训练,加强音乐综合实践教学,培养符合幼儿园教学工作的应用型人才”的理念,本笔者尝试将奥尔夫教学法运用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课教学,提出在声乐技能训练的基础上,融入乐理视唱等学科基础知识,加强体态律动、打击乐演奏等贴合幼儿园音乐活动的实践教学部分,期望为学前专业音乐教学的进一步改革深化以及该教学法在我国的本土化发展进行合理化探索。
关键词:奥尔夫教学法;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音乐教育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厅2017年度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2017-JSJYYB-197):基于卓越幼儿教师“一体化”培养的高师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优化研究。
【中图分类号】J60-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4-0174-02
一、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教学现状
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的目标不是培养优秀的歌唱演员,而是培养具备一定演唱能力、能够胜任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的幼儿教师。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音乐基础知识和一定的演唱技能,而且具备较强的综合音乐能力,为将来从事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提供必需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专业化”、“技能化”倾向,同时,教学方法较为单一,传统的以教师示范学生模仿为主的单纯教唱仍成为课堂教学的主导模式,忽略了综合音乐能力的培养和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发挥,导致所学知识与幼儿园实际教学需要不相适应,与本专业培养目标背道而驰。
根据幼儿园实际教学需要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的特点,基于“弱化技能训练,加强音乐综合实践教学,培养符合幼儿园教学工作的应用型人才”的理念,笔者将国外优秀音乐教学之一的奥尔夫教学法引入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期望为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的进一步改革深化以及该教学法在我国的本土化发展做合理化探索。
二、奥尔夫教学法在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教学中的应用
(一)教学法简介
当今世界三大音乐教学法之一的奥尔夫教学法由德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先生于20世纪20年代中期创立。奥尔夫认为,音乐教育首先是人的教育,应顺应儿童的天性。他提倡一种“原本性音乐”(Elementar Music)的教育观念,所谓“原本性”,“Elementar”一词在德文中包含原始的、基础的、初级的、元素的、自然的等多种含义。因此,音乐课不应是单纯的唱歌课或是器乐课,而是接近自然的、能被每个人体验和接受的、适合儿童的,融动作、说、唱、奏为一体的综合性音乐课程。
奥尔夫音乐教学活动由嗓音训练、动作训练和器乐训练等三部分构成,三者之间既可以相互独立,又能够有机结合、相互渗透。其中,嗓音训练包括歌唱和节奏朗诵活动;动作训练可以分为体态律动、舞蹈、戲剧表演、指挥和声势活动;器乐训练主要是指乐器演奏活动。能将语言、动作、音乐融在一起的最基本的要素是节奏,所以节奏成为奥尔夫教学法进行音乐训练的核心要素。
(二)学情分析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入校之前大多没有接受过系统的音乐学习,因此他们的音乐基础几乎为零。入校后开始学习《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声乐》等课程,掌握一定的乐理知识、具备初级的识谱视唱能力,但是基础薄弱,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识谱方面存在困难。实际上学生往往连一首歌曲的节拍、重拍、节奏都分辨不清,更何谈准确、连贯地演唱整首作品。在这种情况下,假如果过于强调演唱技能的训练,忽略基本乐理、视唱练耳等音乐基础知识的巩固与融合,那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然会感觉到吃力,这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也不理想。
(三)教学法应用
本文以歌曲教学《乡间的小路》为例,将奥尔夫教学法融合运用于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教学。
歌曲《乡间的小路》[1]选自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杨丽华主编的学前教育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声乐(一)。它是校园歌曲的经典之作,旋律清新优美,歌词朗朗上口的,兼具艺术性和通俗性,同时作为一首儿童歌曲被选入少儿声乐教材。作品的结构是带有再现的但单三部曲式,可以用 ABA表示。A段轻快、活泼,B段抒情连贯,尾段是A段的重复再现。
在发声训练、新课导入环节之后,本文分以下三个层次将奥尔夫教学法融入歌唱教学:
1.提取节奏要素,巩固乐理知识
第一,视唱乐谱。学生全面地认识和读唱歌曲中所有的音乐要素,找出各自难以掌握的旋律片段和节奏音型。
第二,温故知新。教师针对以上难点进行乐理知识的讲授,帮助学生回顾、巩固已学的音乐基础理论,同时利用钢琴、多媒体等教学设备更为直观地突破学习难点。
第三,分析音乐骨架,提取节奏要素。学生再次读唱乐谱,在教师的指导下分析音乐的骨架——节奏,采集歌曲的两到三种节奏要素,例如节拍、重拍、节奏型等。歌曲《乡间的小路》的拍子是2/4拍,那么所采集到的节奏要素分别可以是:节拍│x x│、重拍│x 0│、节奏型│x xx│(仅为歌曲A部分的节奏型,B 部分暂无)。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音乐基础通常相对较弱,对于音乐中一些重要的节奏要素常常混淆不清,因此,选取几种较为典型的要素作为课堂训练的重点是十分必要的。
2.创编声势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声势是用身体作为乐器,通过身体动作发出声响的一种手段[2],它是奥尔夫教学法中极具特色的部分。这一通过简单的身体动作发出各种有节奏声音的活动,常常又被形象地称作“身体打击乐”。拍手、拍腿、跺脚和捻指构成了古典声势的四种基本形式。
以歌曲《乡间的小路》A部分为例,将全班学生分成三组,分别对应三种不同的节奏要素:节拍│x x│、重拍│x 0│、节奏型│x xx│。鼓励学生为各自小组的节奏要素设计创编声势动作,以“身体打击乐”的形式为歌唱伴奏。例如,节奏要素和声势动作可以做如下对照:
节奏要素 声势动作
节拍 │x x│ 拍手
重拍 │x 0│ 跺脚
节奏型│xxx│ 拍手一下+拍腿两下
以感性的肢体动作体验理性的节奏概念——这样的奥尔夫教学手段能够帮助学生轻松愉快地理解音乐要素,培养节奏感。當学生能够准确、连贯地运用肢体动作配合歌唱时,意味着教学活动可以向更深层次推进。
3.以打击乐演奏取代声势,提升综合音乐能力
奥尔夫曾说:“我不想用高度发展了的艺术性器乐来训练,而用一种以节奏性为主,并比较容易学会的原始乐器,和(人的)机体相近的乐器”[3]。作为奥尔夫乐器的重要一类,打击乐器是儿童最容易掌握的,特别对幼儿来说,这是他们除了歌唱之外最自然的音乐表达工具,也非常容易从中获得快乐。因此,打击乐活动是幼儿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重要形式之一。以下是幼儿园常见的打击乐器类型、代表及其音色特点:
当学生能够准确、连贯地运用声势配合歌唱时,歌曲教学《乡间的小路》可向更深层次推进——以真实的打击乐取代“身体打击乐”为歌唱伴奏。
教师首先将若干不同类型的打击乐器向学生展示,分别介绍每种乐器的声音特点和具体的演奏方式;其次,每组学生根据歌曲的情绪风格、节奏的强弱特点,结合乐器的音色类型选择其中一种乐器来表现自己的节奏要素。例如,可进行如下选择:
节奏要素 打击乐器 选择原因(声音特点)
上述2、3两环节的活动内容既可以是每小组的单独展示,也可以是小组之间的同步配合。具体的活动展开形式依据教师对上述设计思路的多元理解而进行调整变化。
三、结语
基于“弱化技能训练,加强音乐综合实践教学,培养符合幼儿园教学工作的应用型人才”的教育理念,本文对奥尔夫教学法应用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课教学做了本土化探索的尝试。在声乐技能训练的基础上,融入乐理视唱等学科基础知识,加强体态律动、打击乐演奏等贴合幼儿园音乐活动的实践技能教学,取代了相对单一的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一方面帮助学生巩固、内化乐理知识,另一方面,使演唱技能得到深化综合,同时,发展学生的综合音乐能力,提高了学习自主性和创造意识,增强了课堂教学的兴奋点。
参考文献:
[1]杨丽华.声乐(一)[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6.
[2]李妲娜,修海林,尹爱青.奥尔夫音乐教育与思想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3] 李妲娜,修海林,尹爱青.奥尔夫音乐教育与思想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