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红艳
摘 要:传统文化教育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处于忽略状态,高职学生文科素质不高,学习能力差强人意,要增强传统文化教育的接受性,就要针对高职教育的特点,实现课堂教学实操化,课外活动学分化,教学内容特色化、专题化,教育渠道多样化。
关键词:高职;传统文化;接受性
一、传统文化教育的接受性不强的表现
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中期,由于中国长期处于落后挨打的状态,中国民族自信心不够强,传统文化教育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处于忽略状态,整个社会大环境对传统文化重视不够,对传统文化教育的宣传力度不够,在实践操作上就更是直接忽视传统文化。以至于教师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32%的教师认为传统文化教育是不重要的,有77.2%的学生认为传统文化教育是不重要的。
二、传统文化教育的接受不强的原因
(一)学生文科素质不是很强
高职生文科素质较低,以湖南省2013年普通高校招生高职专科批平行一志愿投档分数线为例,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文史类录取分数线为396分(语文101分),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文史类录取分数线为345分(语文95分),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文史类录取分数线为305分(语文84分) 、湖南民族职业学院文史类录取分数线为332分(语文86分)。理科类的学生文科素质就更差强人意。
(二)学生学习能力不是很强
高职院校学生招生的方式现在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自主招生,一种是参加全国高考。不管是哪种考生,学生平时成绩一般处于300分-400分之间,甚至有的学生平时成绩只有200分左右。虽说成绩不能代表一切,也从侧面反映出学习能力不是很强。
(三)传统文化的时代感不强
互联网的到来,让传统文化更加受到冲击,学生误以为传统文化是一种落后于时代的文化,在意识上不重视,在行动上不积极靠近,在学习效果上就大打折扣。
三、增强传统文化接受性
高职院校教学内容主要是围绕职业资格证书来设计,是一种以能力为本位的培养方式,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针对高职生传统文化理论知识接受性不强、基础薄弱但实践操作能力较强的特点,实现课堂教学实操化,课外活动学分化,教学内容特色化、专题化,教育渠道多样化。
(一)课堂教学实操化
在课堂教学中,要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教师要真正成为课堂的导演,引导、组织学生参与传统文化探究或实践活动,以形成教师和学生的相互促进、相互启发。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院校推动的项目驱动教学法在实现课堂教学实操化作了实践探索,取得很好的效果。在项目驱动教学法中,教师把整个学期的学习分成若干个项目,每个项目安排项目考核,教师将项目考核活动化,或以书面报告的形式呈现,或以课堂活动的形式呈现。
(二)课外活动学分化
实行传统文化教育课外活动学分化,是将课外教育和课堂教学组成一个完整的教育系统具体表现。课外活动是传统文化教育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与课堂教学互相作用,相辅相成。因为课外活动有很高的自主性,这种方式更灵活,让学生的视野更广阔,学生的参与性较强,学习的效果也很明显。
(三)教学内容特色化、专题化
将传统文化教育内容特色化,应该是高职院校长期可持续发展的任务。让传统文化以专题方式向学生传授,会让学生的学习更加系统、更加深入。如地方民俗文化课程、儒家经典解读课程等。
(四)教育渠道多样化
传统文化教育是系统工程,不单靠课堂来完成,要形成热爱传统文化的大环境。通过传统文化与学生进行亲密接触,引起思想上的重视,进一步丰富和拓展教育渠道。
1、活动育人渠道
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充分利用地域文化的资源,把传统文化教育推向社会实践领域。高校应结合课程教学的需要开展社会实践,利用地域文化资源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如组织学生采风、参观、访问和专项调查,写采访手记、访谈记录、调查报告、历史考证等。
2、媒体育人渠道
开辟以广播、报纸、互联网等媒体的传统文化教育阵地。高职校园大众传播媒介是种扩大器,它的功用有时甚至可以超越课堂教育,让传统文化浸润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积极配合文化、新闻出版广电等部门提倡和扶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各类文艺作品创作,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丰富、生动的教育资源。
3、校园文化育人渠道
高職校园环境建设要积极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氛围,于无声处耳濡目染。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所在的教学楼尽量用典雅的中国建筑风格;如不能,至少在校园园林建设上带有比较明显的传统文化特征,如“曲径通幽”、“诗情画意”等;还要利用各种橱窗来打造传统文化走廊,格言警句、诗词字画、读书笔记,直击学生视野。
参考文献:
[1]刘科. 全球化视角下的高校传统文化教育——以思想道德教育为例[J], 2009, (04): 74-78.
[2] 朱萌, 张立成. 大学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探析[J]. 思想教育研究, 2011, (11): 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