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黎
寓言,就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的文学体裁。以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为例,这类文本的分布情况是:二年级下《狐假虎威》、三年级下《揠苗助长》、三年级下《鹬蚌相争》和五年级上《伊索寓言》。不难发现,寓言类文体在小学教材中的编排呈现出由简至难、由中至外的整体趋势,它们具有叙事类文本的共性,同时又具备其特殊性和独特意义。日常教学中应结合寓言故事的通俗性、表现性、拓展性,体现教学的宏观、系统、科学,为此,本文基于文体特征,结合相关课文实例,探索寓言故事的教学策略。
一、通俗性:寓言教学的基石
通俗性是寓言文体的第一大特征,故事中人物极少、情节极其简单,以线性发展的方式展开,故事相对独立,与前后篇章无关联性。从阅读教学来讲,这类简单易懂的文本几乎不需要教师的讲解,应将阅读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教学中不妨采用三层推进的策略展开:
1.学生自读,读懂内容
寓言故事情节简单,学生自读过程会十分顺畅,并能够迅速读懂故事内容。例如《狐假虎威》、《伊索寓言》两篇课文,学生借助初读把握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并形成对故事内容的最初印象。一般阅读教学通常是初读过后,教师会要求学生反馈阅读情况。而检验寓言故事的初读情况,时间可以省却许多,为余下的教學环节留有更大空间,有时初读的检查环节甚至可以忽略。
2.抓住重点,引导推敲
寓言故事的主旨大多体现在故事经过,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和段落反复琢磨,探寻文字背后的意思。如教学《握苗助长》一文,抓住“焦急”一词,以“焦”的字义入手,体会农夫急切的心情,心里越是着急,越容易千出愚蠢的事,为下文的“揠苗”作了铺垫。引导学生围绕关键的字词推敲,无论是表示心情的词语,还是表示身体状态的词语,都凝练了故事的主旨,在滑稽可笑的情节中指向文字背后的意义。
3.聚焦结果,促成评价
寓言文本有别于一般阅读文本,其意义在于故事的价值取向和现实评价。例如《揠苗助长》和《鹬蚌相争》,教学目标的设定之一就是让学生知道农夫、鹬、蚌的愚蠢。当然,学生对故事的评价会因人而异,有的学生评价定位在评判人物特点,也有的学生评价指向于实际生活中。教师应把评价的话语权让渡给学生,鼓励学生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使故事深化提升,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二、表现性:寓言教学的依托
寓言故事的表现性具体来说是故事容易形成画面,便于模仿,可演绎、可操作性强,在语言训练方面则有助于培养学生讲述故事的能力。准确把握寓言故事的表现性,能使教学过程多元化,充满童趣、乐趣,同时加深学生对情境的体验,最直接地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教学理念。
1.再现画面,拓展想象
对于小学生来说,书面语言固然不难理解,但若能以图片、画面的形式来展现故事,则更符合该年段学生直观性的认知特点。寓言故事由于其情节结构简单,往往可以用类似于“四格漫画”的形式铺陈故事。如教学《鹬蚌相争》一文,画面呈现鹬和蚌相争的对话,由“互不相让”可以看出它们相持许久,显然不止争论这一回合,教师可以用画面形式加上适当提示,让学生拓展想象,模仿两者相争,既填补了故事情节方面的某些空白,又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发挥主动学习热情,为后文的理解寓意做了进一步铺垫。
2.情境回顾,切身体会
特级教师袁浩指出:“教学是环境的创造。”语文教学要创造一个轻松活泼的,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自由表达、主动发展的环境。最为常见的教学方式就是让学生分别饰演故事主角,教学寓言故事还能采用补白拓展对话的方式,让学生站在主角的立场,以符合人物形象的语言进行训练。如《揠苗助长》一文,最后农夫父子沮丧地坐在田埂,肯定有一番悔之不已的对话,教师创设话语情境,学生的补白内容既体现农夫儿子的疑惑与责问,又再现农夫不知所以然的愚蠢。
3.读图领会,讲述故事
现在我们进入了“读图时代”,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图铺天盖地地呈现在人们眼前,读图已成为一种风尚。寓言故事内容短小精悍,常常能浓缩为几幅图片,而直观感受又是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教学寓言故事在学生读懂故事的基础上以图片形式呈现画面,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故事,不失为叙述语言训练的一大契机。《狐假虎威》、《揠苗助长》、《鹬蚌相争》和《伊索寓言》在课文中明白地呈现着,但生成为学生自己的语言,讲述的故事可以是千差万别的,赋予文本个性化的展示。
三、拓展性:寓言教学的延伸
寓言故事之间互为独立关系,但作为一种文体,寓言的延伸甚为深远。寓言的拓展性集中体现在两大方面:一是寓言具有的实际意义,寓意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实践有指导和借鉴意义;二是寓言是中国和外国共有的一种文学样式,读中外寓言,既是领略故事、明白深意,又是中西方文化的体验过程。
1.教学指向实际运用
寓言故事的独特性在于它意蕴深邃、耐人寻味,浓缩了祖先的经验和智慧,具有相当的实用价值。英国教育家怀特海认为:“在儿童教育中引进的主要思想概念要少而精,这些思想概念能形成各种可能的组合,儿童应该使这些思想概念变成自己的概念,应该理解如何将它们应用于现实生活中。”学生从《揠苗助长》中知道了不能急于求成、违反规律,否则会适得其反;从《鹬蚌相争》中明白了两者为一点利益相争,会让第三方从中获利……这些经久不衰的文本,具有鲜明的现代意义。
2.教学指向深层阅读
课本中的寓言只是一个例子,是深层阅读的索引,指向学生更为丰富的语文积累。小学语文教育家张庆这样说:“学语文好比在天上布云,云布得越厚,雨下得越大;又好比在口袋里攒钱,钱攒多了,就不愁花不出去。”从文化层面来看,寓言故事体现的是中西方人们智慧的结晶,引导学生深层阅读是寓言教学的必然归旨,更是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发展的重要方式。
总之,寓言文体阅读属于语文阅读教学的范畴,但其通俗性、表现性和拓展性决定了寓言教学的独特形式。寓言文体的通俗性是教学过程的基本前提,而其高度的表现性则是这一文体教学的切入点和发散点,同时,作为特殊的文体,寓言阅读拓展具有广大的弹性空间,能切实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提升阅读水平和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