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者说
这次乐清市翁垟街道村级组织换届省级试点,本刊记者访谈了三位不同身份的亲历者,听听他们眼中的试点是怎样的?
乐清市翁垟街道人大工委副主任许海峰
结合这次村级组织换届试点,我有三点体会:
情况越复杂,越要在宣传上透明公开。选举前后各类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不断出现,群众思想十分活跃,本届村干部的竞争亦十分激烈,“关门搞选举”,群众肯定会有意见。备选前期,要督导村级“财务冻结、档案封存、印章上交、矛盾搁置”等若干个规定动作规范到位。结合本次换届选举的特点,骨干层面在“法律优先、遵照惯例、协商一致”的原则下完善相关选举办法初稿;在村民代表层面,要加强其对《组织法》宣传和相关办法的学习了解;在村民层面,印发《致选民公开信》、已通过的《村民委员会委员选举办法》,并就选举过程中重要时间结点以卡式提示发放到户,全方位公开宣传,给干部清白,让群众明白。
竞争越激烈,越要在细节上周全考虑。扎实做好基础性、细节性工作,确保换届选举不留纰漏,不出乱子。一是制定范本时注重细节。结合实际,细化办法,对各类不确定因素及可能出现的情形做好预想、预测,导入更多农村元素,如办理委托的认定条件、所需材料、办理程序;在“通道式流水线”最后的投票环节,要将“要求选民自觉接受管理员投入选票张数的监督”等要求细化,写入范本;二是会务组织方面注重细节。制定了《选举日前筹备工作有关事项》《选举日工作程序》《难以确认选票的认定建议》等3个子方案,大到场地、物品准备、人员安排,验票原则、选票分类、唱票顺序,小到选民证(委托)颜色、各类证件等等,都予以明确。并参照商场做法,安排导选员,在选民候选区为等候的选民讲解领、写、投票的程序和选票填写须知。
选民越关注,越要在程序上发扬民主。尊重党员和选民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当家作主。如在委托办理方式上,在依法前提下只要是真实和可核查的委托就系有效;结合留守老人多、一些村民文化水平较低的实际,引入可由“近亲属”代写条款,对一些意图指向明确而又“生活不能自理”的特殊群体,体现人性化,允许办理“委托”手续或设置特殊的“流动票箱”等,在依法的前提下,让村民当家作主,以自己认为最合理的方式,规范各个环节和细节,充分发扬民主。
(整理:吴凌云)
翁垟街道在各村开展村级组织换届选举选风选纪宣传。
乐清市翁垟街道北山前村村民、
武汉温州商会党委书记叶永飞
我叫叶永飞,今年60岁,翁垟街道北山前村村民。1988年从开小店开始,慢慢地将事业做大。从1998年开始至今,我一直担任湖北省武汉温州商会党委书记。在武汉的温州人有17万,武汉温州商会有2000多家会员企业,商会现有党员100多名。
这些年我自己主要做些资本投资,加上商会工作,大多数时间都在武汉。不过我回村次数也不算少,差不多一个月有一趟。
温州人有经商传统,翁垟更加多。以我们北山前村为例,如今村民中资产过亿元的老板就有20多位。我们这些外出经商的,也很挂念村里的发展,毕竟这是我们的根呐。
前些年,温州发展放缓了,这同“温州模式”不断被外地复制有关,因为机制优势没有以前明显了。除此之外,我觉得还有一点,就是温州农村村级组织建设有待加强。基础设施重点工程、招商引资建设项目,如果村里上访不断,“摩擦”很多,路修不起来,项目不能落地,经济又如何快速发展起来?
在温州,每逢村级组织换届,请吃请喝、送钱送物不同程度存在,换届时街上的饭店生意都特别“闹猛”,这是温州农村的“恶疾”。不过,今年的村级组织换届选举,我还没有听到有贿选的情况,饭店门口还立了“严肃换届纪律”提示牌,生意也明显没有以前换届时好了。选风选纪真的是比以前好多了。
温州要想再次“快步”,抓好村级组织换届选举非常重要。看到今年的换届新气象,我作为一名在外地经商的温州人感到非常高兴。把过得硬、能带富、善治理的优秀人才选进村级组织班子,咱们温州才能建设得更加美好。
(整理:余建红)
乐清市翁垟街道华新村村民叶定友
我今年72岁,是华新村老年协会副会长。1970年至1987年期间,我在华新村担任过6届村支书。
对于今年的选举,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严”,从上到下,都“严”了。
以前,没到选举前,我都会犯难。首先,回话难,不停地有人来打听、来拉关系,这时候,回话特别难;还有来请吃饭的,我去也不是,不去也不是,又陷入两难境地;其次,有爱人托过来的关系、有孩子那边的关系,都来说情,我的电话都响不停的。
现在文明选举了,明确感受到风气好起来了,今年,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人到我这里来说情,手机也是安静的。
今年,支委选举顺利,书记也得到了满票,选村名代表也很顺利,都为村级换届选举开了个好头。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质变?
我觉得有这三方面原因:
第一,政策出台合理,指导有方;市委市政府很早就把有关选举的新做法、新流程、新规定制作成宣传册、海报印发给每一位村民。这在无形中,给大家一种感觉:“今年的选举很严格”。
第二,村两委工作比较配合、意见统一。去年,我们村的村民到年底,一人分了3000多元,加起来,全村一共分了700多万元,尝到了甜头,大家都是乐呵呵的。
第三,社会风气好了,村民的素质也提高了。大家形成了共识,“我们要选的是肯为老百姓做事的村班子,不是那种有钱但是没时间的人,不是那种只会说大话的人,更不是那些流里流气的人”。
(整理:吴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