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婷婷+谭涛
摘要:目前,我国乡村建设进入关键时期,村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作为乡村建设的带头人,在促进农村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运用2015年江苏省南通市、盐城市及淮安市3个地区262个村庄的调研数据,实证分析村两委负责人的宗族基础、经济基础及关系網络等社会资本对农村发展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村支书同时任村委会其他委员或村主任任村党支部非村支书的其他职位对村庄的发展水平均存在显著性影响;村主任为当地大姓对村庄发展水平有显著影响,而村支书为当地大姓对村庄发展水平没有显著影响;村支书和村主任的经济基础和关系网络对村庄发展水平也存在相关影响。本研究对科学全面地选举村两委负责人、管理和规范村干部行为、推动农村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村两委负责人;农村发展;社会资本;多元回归模型
中图分类号: F325.4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7)07-0308-04
在村民自治的背景下,农村发展自主性不断加强,农户间联系愈加复杂,以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为代表的村庄政治精英拥有村庄政治运作的权力,其社会资本作为一种结构性资源深深嵌入到农村社会有机体中,村两委负责人之间存在工作经历、经济基础、大姓宗族背景等差异,使得社会资本积累不同的村两委负责人对村庄发展水平有不同的影响。国内关于村干部个体差异与村庄发展关系的研究较少,大多文献是研究村干部特征等对村干部行为选择的影响[1-2];或探讨村干部的胜任力对工作绩效的影响[3]。实际上,由于个体特征难以度量,并没有通过建模方式将其和农村发展联系起来加以探讨,这也使本研究有着较强的现实意义。因此,本研究试图将村两委负责人社会资本加以量化(本研究所指村两委负责人主要是指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引入社会资本特征构建经济学模型,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以往大多以个案经验为基础的局限,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更为科学有效地分析村委负责人社会资本差异对当地发展水平的影响,从而逐步探讨并提出相关建议,这对于丰富相关制度和政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研究综述和分析框架
村两委负责人是村民致富的领路人,他们在农村的政治、经济及社会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目前,国内关于村干部个体差异与村庄发展关系的研究较少,部分学者研究发现,除了客观原因及国家政策影响,村干部所拥有的社会资本在村庄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国外,众多学者认为社会资本是行动者在行动中获取和使用的嵌入在社会网络中的资源[4-6]。结合中国国情,本研究村两委负责人的社会资本不同于企业职工或者其他主体的社会资本,具体问题需要具体分析。行政村作为半熟人社会,村庄管理方面更容易受到地缘、宗族、姻亲等支持者的分化组合而发生变化。众多学者研究认为,宗族大姓的存在对村庄发展有着积极作用[7-11];此外部分研究认为,拥有丰富经济资本或政治关系网络的村干部将逐渐成为农村社会的普遍趋势[12-17]。无论是农村政治建设,还是农村经济发展,以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领路人,村两委负责人都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在此理论逻辑之下,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说:村两委负责人的经济基础越丰富,该村社会发展水平越高;村两委负责人的政缘关系网络越丰富,该村社会发展水平越高。
2数据来源和模型设定
2.1数据来源
本研究所用数据来自2015年在江苏省南通市、盐城市及淮安市3地的抽样调查,选择工业和农业发展并重,且经济发展程度差异较小的21个乡镇,将这21个乡镇的行政村作为样本,最终确定调查300个村。因此,本调研总共发放问卷300份,剔除数据缺失、异常、有误的问卷,最后得到有效问卷262份。此外,为更为深入地了解详细资料,本次调研还在基层政府提供的村庄名单中选取10名村干部进行深度访谈。
2.2模型设定
本研究在设计测量农村发展水平指标的时候,采用李克特量表法概括出该村经济、政治、文化、医疗、环境等基础设施建设指标,通过KMO和Bartlett的检验得,KMO=0.718,即0.7 式中:y表示2015年村庄社会发展水平;x1表示村委会主任或村支部书记的基本特征,包括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x2表示二者的社会资本特征,包括是否是当地大姓、村主任和村支书是否为同一人、是否在村两委同时任职(村支书任职村委会其他委员或者村委会主任任村党支部非村支书的其他职位)、是否有企业工作经验、是否经营副业、是否有家族企业、是否有亲戚在镇政府或者更高层政府机关工作、经济状况;x3表示影响村庄发展的自然禀赋特征;β0为常数项;β1、β2、β3是各待估参数;ε为随机扰动项。 2.3样本描述性分析 将调研数据整理后,各个变量的统计性描述如表1所示。(1)从性别差异上来看,村主任与村支书均以男性居多,分别占96.9%和95.4%,与我国长久以来以男性为主体参与政治的传统相一致。(2)从年龄差异上来看,村两委负责人的年龄均值都集中在45岁左右,并且年轻干部所占比重偏低,村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跨度较大;从受教育程度来看,村主任受教育程度均值为3.015,村支书受教育程度均值为3.08,可见随着国家治理地不断深化,对村干部文化程度的要求日趋提高。(3)从是否为当地大姓这一指标来看,村主任为当地大姓的比重为73.3%,村支书为当地大姓的比重为67.9%,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目前农村地区熟人社会或半熟人现象比较明显。(4)从是否有企业工作经验、是否经营副业、是否有家族企业、家庭经济水平在全村的位置来看,村主任的均值分别为0.672、0.668、0.462、2.637;村支书的均值分别为0439、0.523、0.309、2.511。这也说明选拔村两委负责人标准的潜在趋势,更注重选拔对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有带动作用的领导者。
3实证结果与分析
首先,在数据处理时进行稳健性检验,稳健的回归估计量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异方差问题。再者,在进行数据处理时,将控制变量逐个加入模型进行检验,且不影响模型解释变量的经济意义,并且2个模型的方差膨胀因子(VIF)均小于10,证明2个模型均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此外,从最终运行的结果来看,2个模型拟合优度分别为0.917 1和0.865 6,这表明2组样本回归方程较好地拟合了样本观测值。村干部的社会资本直接反映了其在村庄中的地位和资源获取状况,而且还深刻影响其社交行为。社会交换理论认为“人不仅是理性的,而且是讲究对等互惠的”,尤其是在社交范围较狭小的农村,互惠交换的原则直接影响村干部资源运用的行为选择,影响到村级发展需求。模型结果如表2所示。
3.1村支书兼任村主任或村支书兼任村委会其他副职对村庄发展水平的影响
通过实证分析显示,当村支书同时任村主任时,每增加1个单位,其社会发展水平将会下降0.419个单位,且在1%水平上显著,这也就是说如果村主任和村支书为同一个人,对村庄的发展水平并没有起到积极作用,甚至会阻碍村庄发展。这一点不难解释,由于村支书和村主任为同一人,可能会导致权力集中,并且监督和约束也难以完善,不利于村庄的组织和管理。此外,通过验证可知,村委会主任任村党支部非村支书的其他职位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会对村庄的发展水平起到积极影响,同时村支部书记任职村委会其他委员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会对村庄的发展水平起积极影响。从理论上讲,“两委合一”有利于以村支书为代表的“村支部委员会”和以村主任为代表的“村民自治委员会”之间更好地协调,决策效率得到提升,利于村庄的管理与发展。本研究从实证角度对有关“两委合一”的学术争论进行了全新的阐释,村支部书记兼任村委会除村主任外其他委员的职务是一种最优兼职模式,其结论对于如何恰当处理农村“两委”关系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3.2村支书和村主任为当地大姓对村庄发展水平的影响分析
从表2可知,村主任为当地大姓,在1%的水平上对农村发展水平起显著的积极作用。一般而言,由于存在更多的共同利益,来自大族大房的村干部有更强的话语权,能够更好地整合乡村资源。然而,如果这一资本被不当运用也存在严重的弊端,所以需要完善的规制和监督。相比于村主任为当地大姓对村庄发展水平产生显著的积极影响,村支书为当地大姓的系数为0.059,但没有显著影响,这样的差异也是可以理解的。村主任是由村民选举产生,如果是当地大姓,管理能力较强、威望较高或经济基础较丰富的优秀领导者会得到较多支持,他们更能够因地制宜地做好基层工作,对村庄发展方面有一定的积极影响。然而,村支书来源于村党支部全体党员直接选举,由镇党委任命,这一自上而下的任命方式不同于自下而上的村民选举方式,因此村支书为当地大姓的影响力不大是可以从制度层面来解释的。
3.3村支书和村主任的社会经济资本对村庄发展水平的影响分析
将村主任或村支书“经营副业”或“有企业工作经验”或“有家族企业”作为其拥有的社会经济资本的衡量指标。由表2显示,村支书和村委会主任“有企业工作经验”或“经营副业”或“有家族企业”,都对村庄发展水平有正向影响作用,但各自显著性不一样。具体而言,村主任经营副业每增加1个单位,其对该村社会发展水平的影响将会增加0.126个单位且在1%水平上显著;此外,村支部书记有企业工作经验每增加1个单位,其对村庄发展水平的影响将会增加0.1个单位且在10%水平上显著。事实上,无论是“富人从政”还是“干部谋富”的现象,规模都在不断扩增中。随着村庄经济精英走上村干部岗位,大多会积极行动,通过利用现有资源,凝聚内部力量,吸引外部资金投入到村集体的发展中,最后促进本村的全面发展,这也和很多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
3.4村支书和村主任的政缘关系网络对村庄发展水平的影响分析
通过“是否有亲戚在镇政府或者更高层政府机关工作”来表示村两委负责人的政缘关系网络。从表2回归分析结果可见,村委会主任或者村支部书记有亲戚在镇政府或者更高层政府机关工作都将对该村的发展水平有积极影响,尤其是当村支部书记有亲戚在镇政府或者更高层政府机关工作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会对村庄的发展水平起积极影响。村支部书记是由村支部党员选举产生且由上级党委任命,通过与乡镇领导的接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业缘关系,利于掌握更多的信息资源,改善村庄经济发展的条件。此外,政府有限的扶持资金面对众多的乡村需求显得十分不足,村书记与乡镇干部或高层级政府干部的关系亲疏直接影响其村庄争取扶贫款和支农贷款的量和可能性。当然不排除有的村干部利用支持资金谋取私利的可能,这须要进一步加强监督与规范。
4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通过实证研究分析,两委负责人的社会资本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所在村庄的发展状况。这一研究有助于更好地推动村干部人才队伍的建设,从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推动村庄的发展。基于分析,提出如下建议:(1)鼓励村两委班长交叉任职的基础上避免“一肩挑”。鼓励两委负责人交叉任职,可以加强2个部门之间的联系,使“两委”的工作开展起来更为顺利。同时也认识到,要掌握好适度原则,避免实行“一肩挑”的模式,防止阻碍基层民主自治的进程,促进农村社会全面有效发展。总之,为避免这种“一肩挑”模式,又要避免“两委”之间的矛盾对农村发展的不利影响,村支书任职村委会其他委員或者村委会主任任村党支部非村支书的其他职位的举措将成为一大重要探索。(2)发挥村两委领导班子自身社会资本的对村庄发展的正导向作用。研究表明,两委负责人的社会资本存量较多,且不同程度上影响村庄的发展。因此,要注重选拔一些有社会资本且愿意为民办事的负责人,他们有足够的精力和能力来从事村庄管理与发展。对于本辖区内的当地大姓者、私营企业主、有家族企业或家庭经济水平较高的村民,乡镇党委应多方位考察,尽量吸收进村委班子来发展为新一代接班人,还可以在在政策上鼓励其扎根农村,为农村的全面发展作贡献。当然,还须注重村干部队伍的规范化管理,加强村干部作风建设,搞好绩效考核管理,在引领村庄发展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刁晓君,裴志军,周璇. 村干部的非农工作经历与其工作绩效——基于两省六市的实证分析[J].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2(6):471-476.
[2]杨威,余秀江,何旺. 村干部人力资本对其工作绩效的影响研究[J]. 南方农村,2012,28(10):72-78.
[3]余秀江,何旺,杨志锐. 村干部社会资本对其工作绩效的影响研究[J]. 广东农业科学,2011,38(20):204-208.
[4]皮埃尔·布迪厄. 实践感[M]. 南京:译林出版社,2003:83.
[5]科尔曼. 社会理论的基础(上)[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354.
[6]林南. 社会资本:争鸣的范式和实证的检验[J]. 香港社会学学报,2001(2):38.
[7]肖唐镖. 村民选举“宗族势力干扰论可以休矣[J]. 政治,2011(3):31-33.
[8]公培超. 影响村民选举的宗族因素分析——以山东省X村为个案[D].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1:33-34.
[9]孙秀林. 华南的村治与宗族——一个功能主义的分析路径[J]. 社会学研究,2011(1):133-166.
[10]周群力. 宗族网络与农村转型发展一一信用评级与公共品提供的实证研究[D]. 上海:复旦大学,2013:44-97.
[11]贾先文. 我国社会转型期农村社区选举中的宗族影响及对策——基于55个农村社区的调查研究[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5,44(2):57-63.
[12]卢福营. 个私经济发达背景下的能人型村治——以浙江省东阳市白坦一村为例[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37(2):15-20.
[13]贺雪峰. 乡村治理的社会基础[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181.
[14]党国英. 论乡村民主政治的发展——兼论中国乡村的民主政治改革[J]. 开放导报,2004(6):23-31.
[15]孙秀林. 基于村庄民主及其影响因素:一项基于400个村庄的实证分析[J]. 社会学研究,2008(6):98.
[16]歐阳静. 富人治村:机制与绩效研究[J]. 广东社会科学,2011(5):197-202.
[17]赵晓峰. “富人治村”的乡村关系及其后果研究[J].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2(8):4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