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之交,初中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之我见

2017-05-23 23:55伍月虹
中文信息 2017年4期
关键词:思想道德新课程德育

伍月虹

摘 要:进入21世纪,如何有效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成为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将从构建新课程下的品德评价观、温馨班级的建设以及如何加强及挖掘学科的德育渗透功能等方面来探讨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对中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关键词:新课程品德评价观 德育渗透功能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 (2017) 04-0098-01

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历史时期,为了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养造就适应时代需要的一代新人,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文件明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教育和引导未成年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构建新课程下的品德评价观

传统的课程评价观,评价方法上偏重成绩和结果而轻视学生学习的过程,评价维度上偏重知识和智性而轻视学生的情感、意志和价值观要素,评价功能上偏重甄别和选拔而轻视学习者的可持续发展,评价主体上往往只是自上而下的单向式,因此教师对学生的操行评定,只是几个简单的“优、良、及格、不及格”,这样的评定不具体、不明确,无法通过评定形成学生自我认识和自我教育、自我进步的目的。从而在老师与后进生、学困生、双差生之间人为的制造鸿沟,不利于学生的思想教育转化。

而新课程树立正确的评价观:教师对学生评价的重点是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并建立自信;同时,主张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即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相结合。这就是要强调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态度、情感和合作态度、意志毅力、探索精神进行评定,使品德评价成为学生综合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真正体现德育以人为本,关注学生个体生命世界,促进学生人格的完整发展。

二、构建温馨班级,促进身心健康

在长期的应试教育中,班级管理模式较多地采用了以教师为中心的管理方式,学习好的同学常常因为老师和家长的过分宽容,产生了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不良心理,对班集体漠不关心;中等生在老师“抓紧时间努力,你才能赶上前面的同学”的一翻鼓励后,埋头苦干起来,老师也放宽了对他们其它方面的严格要求和教育;自然而然,大扫除、义务劳动等活动也就成了后进生、学困生的“专利”了。

什么样的班级才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呢?有人通过对中西方社会结构体系的研究表明:中国历经几千年的历史风雨而长期保持稳定的结构,即便屡经战乱却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的稳定家庭结构体系,因而形成了一种强烈的民族内部向心力和凝聚力。班级的凝聚力体现在自己的班级人文精神和人文氛围上。因此我认为应建立一种传统伦理的班级文化:即把班级看作一个家庭单位,营造追求一种家庭的和睦气氛,使班级成为每一位学生的“家”。

一方面,班主任可以在班级内部开展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化活动,比如棋类比赛,编演课本剧或是小型的自编自导的晚会,使许多学习上不是出类拔萃的学生能在他所擅长的领域向同学们展示他的另一面,既树立他的自信心,也帮助同学们对他重新的全面认识,从而强化了他对班级的亲近感和归属感,也培养了其他同学积极向上的情感倾向和正确的人际关系观。

另一方面班主任应改变过去班级工作流于“班主任指手划脚当导演,几个小干部忙忙碌碌当主角,绝大部分学生互不关心当观众”的形式。比如“值日班长制”、“轮流主办班会”等各项班级工作管理,让同学们在角色变换中加强自我控制、自我监督和自我完善。如果他们能够在班级生活中实现自我意识的价值体现并拥有健全的人格与心理,那么我们的德育工作就事半功倍了。

三、采取多种灵活方式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与渗透

德育是塑造人的灵魂的工程。必须抓住课堂的主渠道在学科教育中渗透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努力研究德育目标与中华传统美德的结合点,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把传统美德揉和在学校的德育工作的方方面面,如春风化雨般地把美德的甘露浸润到学生的心田,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每个学生的思想意识当中,逐渐内化为学生品质,提高学生道德水准。

这就需要我们创造一个师生共同参与的,能激发灵气的,能碰撞精神世界的人文环境与氛围。在这里,不仅可以丰富师生的精神世界,健全学生的道德观与情感观;而且让学生的灵魂受到洗礼,铸造修身立世的基本能力和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面增强了抵制不良情绪的侵蚀与“摇头”文字毒害的免疫力。

因此,我们可利用各种法定节日,传统节日,建党纪念日、红军长征、辛亥革命等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南京大屠杀”等国耻纪念日,以及未成年人的入团、成人宣誓等有特殊意义的重要日子和学校政教处举办的暑、寒假社會实践活动,集中开展思想道德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寓美德教育于活动之中,引导学生发挥专长,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强化学生的品德教育。

四、合理有效处理解决学生早恋的问题

事实上自有早恋以来从就没有什么锦囊妙计,可以使早恋问题迎刃而解。班主任首先要平静面对早恋现象。把它当作正常的偶发事件,给予正确引导,使他们双方的感情有了宣泄的途径,逐步减轻内在的心理压力。同时要理解及尊重学生的早恋行为,不要夸大问题的实质,更不应该把它上升到道德问题。我们应以平等者身份与学生进行推心置腹的交谈,指导学生时不要把自己置于教育者的地位,而是以经历、体验过类似困难的长者的身份去帮助他们排除困扰,让他们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与爱护。只有用我们真诚的态度与学生真心地交流,才能帮助他们重新摆正自己的位置,培养他们追求理想的信心,既挽救了他们,又教育了一批人。

在我们优秀传统道德中人生价值观的积极因素十分丰富,诸如积极入世,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民族自尊、自信的爱国主义深厚情怀和为此不惜献身的无畏精神,勤劳朴素的品格,重伦理、讲道德的自觉精神和见利思义、崇德尚义的价值取向。而激发道德责任感是当前优化人生观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只有有了良好的道德责任感,才能确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2]《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2001年10月24日)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猜你喜欢
思想道德新课程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高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评选“三好标兵” 创新思想道德建设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