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晶+田芯+李倩玮
摘 要 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财务管理案例课程形式较为单一,还是局限于课堂讲授和小组演讲,与课程设置的本来目的还有一定距离。以燕京理工学院财务管理案例课程为例,探索引入比赛来增强教学效果。
关键词 财务管理案例课程;教学模式;以赛促学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6-0098-03
1 引言
案例教学法是将企业的各种实际案例在课堂上讲解,通过多角度对案例进行分析,然后了解企业实际问题,通过查阅资料、学生之间讨论解决案例中的各种问题,并提出針对性的意见。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将课堂学到的知识内化,同时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的人际沟通能力、语言组织能力。这种教学方法最早是由哈佛商学院创造的,经过长期的实践教学表明,这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因此,案例教学法在我国高校教学中的应用也十分广泛。近年来,燕京理工学院国际商学院也积极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2 案例教学法一般步骤
准备案例 通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可知,在选择案例时,一定要选择具有典型意义,同时又贴近生活、容易理解的案例。因此,在选择案例时,一定要收集学科素材,并且不断对案例进行更新。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是主体,因此,教师应该事先将课前准备好的案例告知学生,让学生了解案例教学的大致内容,并且查找相关的资料,积极做好课前准备。
讲解讨论案例 在案例教学中,其中心环节是对案例进行讲解和讨论,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该设置相应的问题,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参与案例讨论,并对这些案例进行深入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将学生分组,并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演示案例过程,让学生通过逼真的场景进一步加深理解,从而大大增强教学效果。
总结案例 学生在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之后,得出相应的结论,教师对这些结论进行总结和归纳,并适宜地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针对学生在案例讨论中的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意见,使学生加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对于一些不确切的知识点,教师要重点进行讲解,同时要通过案例分析指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在选择案例时,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一是案例要真实准确并具有代表性;
二是案例要注重实用性,通过案例教学,切实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三是综合性原则,应有意识地选择一些有一定难度的案例,激发学生深入仔细地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评价,便于对这些难点和重点问题的理解和掌握,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3 高校财务管理案例课程教学现状
高校财务管理教学期望达到的教学目标如下:
1)简单运用,是指能够根据学过的财务管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结合实际分析和解决主要涉及一个知识点的应用问题;
2)综合运用,是指能够运用学过的财务管理知识,分析和解决涉及几个比较综合性的应用问题。
这是考查综合运用能力的高层次要求,但是当前的教学很难达到教学目标。
2016年,以京津冀地区在读与已毕业学生为对象展开的随机调查与访问结果表明,很多学生在学习财务管理相关理论课程之后,不会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他们很难在实践过程中对这些知识进行良好的运用。分析这一状况产生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课程与课程之间存在“脱节”的问题。开设财务管理案例课程,能够对这一不足予以弥补,在学生修完财务管理课程之后,通过学习案例课程,可以对所学知识予以一定程度的提升。与理论分析相结合,案例分析能够对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积极性进行培养,使他们真正实现对财务管理学科基础与拓展性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培养并提高他们对所学知识予以运用,从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当前,我国财务管理案例分析课程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课程的开展多以课堂教授与小组讨论结合为主,虽然有的学校对一些应用型软件予以采用,但所采用的软件多为证券投资学、ERP以及会计电算化等类型的软件,以资金运作为视角展开价值分析的软件还比较欠缺,致使现有的课程教学具有形式单一、方法粗放等不足。具体而言,现阶段我国开展的财务管理课程教学面临两方面待解决的问题。
一方面,手段有待丰富。一味地讲授理论知识在极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虽然小组讨论能够对学生的沟通与交流能力予以提高,但是很难避免存在于部分学生中的“偷懒”现象的发生,学生亦不会有足够的参与热情。
另一方面,方法需要创新。当前的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方法太过简单,致使大部分学生在课堂学习之时表现出懒散性,积极性难以得到充分的调动。
实际上,案例分析会做出多种条件的假设,但这些假设条件并不会真正地出现于现实之中,因而当学生转为对现实中的事项进行分析之时,还是会面临一系列难题,致使其出现不知所措的状态,决策分析能力亦不会得到真正的提升。
4 参加“网中网”杯比赛对完善案例教学模式的促进作用
“网中网”杯大学生财务决策大赛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财经教育分会主办,比赛形式为团队竞赛,以CFO视角对企业运营、财务、管理、涉税等各环节进行评价分析,通过在企业处理实际业务问题,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如风险管控能力、决策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税收筹划能力等。
竞赛模式拓宽了教学内容 从创业角度出发,要求学生在比赛过程中做好“项目可行性分析”,这其中包含了对项目投资现金流量、经营预算等内容的考查,而管理会计课程中最基础的就是经营预算,财务会计课程中所包含的财务报表编制的考查又会在经营预算中体现,最后的“风险分析”又考查到风险管理课程的内容。通过一个案例可以对财务管理多门课程的知识进行考查,将不同知识内容串联起来,融于一体。在参加比赛时,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商业敏感度选择合适的参赛项目,继而进行财务可行性分析,做好项目投资规模预算。如2016年燕京理工学院参赛的项目是一个生产电暖器的项目,规划如下。
资金来源预算:项目总投资1000万元,其中贷款400万元,自筹600万元。
投资规模预算是这样的:资金主要用于购建生产性固定资产和办公用设备,生产中所需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及其他各类期间费用等。学生通过对投资规模预算表、预计利润表、项目可行性分析(经营现金流量)进行分析,得到各项投资指标的数值,比如净现值(NPV)、获利指数(PI)、内部收益率(IRR)、动态投资回收期(PP),然后对企业进行经营安全率及安全等级的分析。
参赛创新了教学方法 可以将财务管理案例课程按照这种竞赛的方式进行设计,进行混班分组授课,代课教师为指导老师兼评委,一个学期可以进行三到四个不同方面的案例竞赛。成型的案例既可以作为这门课程的期末成绩,还可以参加竞赛,比如参加“创青春”这样的比赛,甚至可以作为商业计划书呈现给风险投资者,比如有个学生团队的定制服装创业计划就已经获得风险投资注入,增强了课程的实践意义。
增强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 拓展了学生的思维,通过竞赛的形式进行课程安排,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在实践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并且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这对他们今后的工作十分有益。同时,学生在参赛过程中和教师的接触较多,很多地方需要教师进行指导,增加和教师交流的机会,培养师生之间的感情,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5 以赛促学达到的效果分析
燕京理工学院财务管理专业参加财务决策大赛是对学生创业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实践能力培养和提高的一种有益尝试。参加大赛使得案例教学课堂取得如下效果。
教学内容更加丰富 现有的财务管理案例课程设置是从股利政策、企业投资、企业筹资、企业资金管理等方面选取案例进行分析,但是由于商业决策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需要有综合能力和决策判断能力,因此仅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教学远远不够,案例教学的新思路应该拓宽,相应选取一些有实际影响力的案例,并拓宽案例选取的范围。
教学手段更加多样化 从现有的教学手段上来看,虽然有些学校引入一些软件进行教学,但是形式还是比较单一,而且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导致学生实践操作这些软件的机会较少,学生软件的操作技能不熟练,而且这些软件与现实操作还是有很大区别,所以在实操中学生还是会遇到很多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目的。而参加财务决策大赛符合多样化教学手段的需求,给予学生更多的实操机会,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很容易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提高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当前采用的小组讨论教学方式及财务管理软件的应用都丰富了教学的内容,提高了课堂教学的生动性,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所提高。但是由于没有竞赛的形式,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够明显,因此,采用竞赛的教学模式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竞赛过程中,学生的斗志和学习热情都会被充分激发出来。
考核方式的多样性 考核是对所学内容或者所采用的教学方法的最后评定,案例教学也不例外,也应该进行教学考核,评价该方法应用的教学效果。案例教学采用发展性课程评价方式,使评价具有教育性、监控性、导向性等功能,通过评价可以收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反馈信息,加强和學生的交流,及时改进教学中的不足之处,促进课程改革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参加财务决策大赛的作品由评审团评比,评审团有很多实务界的专业人士,提高了评比的层次。
6 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当前很多院校为了培养优秀的、实践型人才而进行了教学改革,虽然收到一定成效,但是还要继续深入。以赛促学、案例教学这些新型的教学方法增强了教学效果。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以赛促学的方式,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课程改革,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进一步完善该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朱艳玲.案例教学法在高职院校文秘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广西:广西师范大学,2016.
[2]阮洪.高职经济类课程案例教学的若干思考[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1):51,65.
[3]于君.财务管理案例研究教学设计、实施效果与改进路径:基于学生视角的实证分析[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2(1):105-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