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柳
摘 要:新课改给语文课堂带来了一股春风,语文教学效率得到提升,学生参与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得到空前提高。但是,有的语文教师对新课改精神领悟不足,导致课堂上状况不断,语文教学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本文就在课堂上出现的几种状况逐一分析,并提出切实的解决方案,使新课改踏踏实实地为教学服务。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策略
新一轮的课改已经实施很长时间了,新课改确实带来了新气象,给原来的语文课堂吹进来一股春风,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得到有效提高,学生在课堂上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有所提升,学习语文的兴趣被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听课的过程中,我们也会看到有的语文教师由于对新课改的精神研究不透,导致课堂偏离了课程改革的初衷,陷入了一种僵局。如何打破这种僵局,让学生充分享受课改带来的可喜成就呢?笔者认为应该对症下药,针对出现的不良现象逐步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整改意见。
一、人文性和工具性应该理性统一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应该注重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新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提升到教学目标的重要位置,彰显了语文课程的丰富内涵,展现了语文教学的独特魅力,这些都是毋庸置疑的,也是值得大力倡导的。
可是我们也遗憾地看到:在有些语文课堂中,教师却过分强调语文课程人文性的一面,恰恰忽视了语文课程所应该具备的工具性特征。在语文教学的课堂上,尤其在上公开课的时候,教师只注重热热闹闹的外在形式,却听不到语文课堂应有的书声,听不到对重点词句的品悟、研读过程,只注重哗众取宠,忽略了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这样的语文课堂无疑是失败的。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字、词、句、段、篇的赏读和分析,并且逐渐掌握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为将来更深层次的阅读和写作打下基础,如果没有这些基本本领的积累,那么这样的语文课堂又能给学生带来哪些技能的提升呢?
所以在课堂上,语文教师不仅要注意设计形式新颖的授课方式,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应该看到,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最基本的东西,不能忽略,必须加以重视。
二、课堂上的预设和生成同等重要
新课改强调了课堂生成的重要性,要求语文教师要重视随堂生成,并且会随机应变,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材施教,这样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的确,每一堂课上的情况千变万化,可是这并不意味着语文教师在授课时就可以任由自己天马行空,或者任由学生牵着鼻子走,想学习什么就学习什么。殊不知,语文教师在课堂授课之初的预设也是非常重要的。
语文教学中的预设的重要性如何呢?这就好比是战争打响之前的战前谋略和战争布局,它是小學语文课堂教学的根基,语文教师只有在课堂开始之前进行良好的设计,才能胸有成竹。语文教师应该在课前针对本课的三维目标和大体教学过程,在内心进入虚拟课堂,把自己和学生以及课程等几大要素调动起来,设想在授课时可能会出现的几种问题,同时自己又会怎样协调和解决。可以这样说,预设是语文课堂的根,只有根基扎牢,才能使语文课堂开出鲜艳的花朵,绽放属于语文课堂的魅力。
三、学生的自主性和教师的主导性并不矛盾
新课改要求要充分把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发挥出来,让学生体会语文课堂应该具备的魅力。然而在很多的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由于对“把语文课堂还给学生”这句话理解偏颇,结果导致语文课堂一片闹腾腾,教师淡化了讲授,学生讨论起来毫无主题和目标,有的学生发言天马行空,结果还受到表扬,教师夸奖有创意,会联想。课堂上语文教师甘心做配角,却没有给学生必要的引导,在目标的预设上,尤其是对文本的解读上,一切都自由放任给了学生,结果却根本完不成当堂课的教学任务。所以在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非常重视学生在学习上的主体性体验,这种出发点无疑是正确的,可是语文教师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不能有偏差。首先在备课时,应该把教学目标的设置安排得合情合理,同时选用有趣的教学方法,比如设疑激趣,精简问题,赏读文本,课外延伸,教师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教学思路,发挥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注意对学生进行知识、能力等的综合提升,以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为出发点,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上的主人翁地位,二者相辅相成,共促教学效果提升。
语文教师要充分研究新课改的精神,结合教学实际有效地展开课堂教学,并且认识到课堂存在的几项突出问题,在教学中有效避免,那么,新课改必将有助于提升自己的语文课堂教学能力,还语文课堂应有的面貌,给学生的语文学习和人文成长书写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参考文献:
[1]方斐卿.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透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陈向明.教师如何作质的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