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东方
高新区、经开区、西咸新区。按区域布局划分,陕西自贸区中心片区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着力发展高端制造、航空物流、贸易金融等产业,推进服务贸易,促进体系建设,拓展科技、教育、文化、旅游、健康医疗等人文交流的深度和广度,打造面向“一带一路”的高端产业高地和人文交流高地。
4月6日,陕西自贸试验区挂牌的第六天。
在西安高新区管委会,原有的政务服务大厅一、二层已改造成为自贸区政务服务大厅。
根据批复,陕西自贸试验区119.95平方公里,中心片区就占了87.76平方公里,涵盖了整个西安乃至陕西发展最快和最成熟的区域。在这个片区中,西安高新区是主要板块和核心。另外还包括西安进出口加工区A、B区以及西咸保税物流中心。
“双自联动”助高新区“强者恒强”
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从成立开始,就被确定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这里一直聚集着陕西最新兴的产业。到2016年底,高新区累计引进三星及其配套企业113家,吸引了比亚迪新能源客车、跨座式单轨等项目落地,世界500强企业累计达194家。
自贸试验区的挂牌,让高新区有了两块金字招牌。
据介绍,自创区与自贸区“双自联动”, 政策叠加,通过对外开放,高新区将吸引全球高端创新要素和资源,促进国际国内科技、金融、贸易、产业的双向融合,成为人才、资本、技术、知识全球配置的世界一流科技园区。
可以说,高新区与其他片区相比有先天的优势,也容易打开一种“强者恒强”的局面。
应当说,新批复的国家自贸试验区中,陕西省自贸区格外引人注目。国家对陕西自贸试验区的定位是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基于这点,西安高新区提出了“5882”发展思路,即“围绕5大引领、实施8个百亿级强基工程、打造8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实施2个万亿级目标”。
依照《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西安高新区制定了25个大项主要任务,细化任务清单共113条。其中,复制类67条,非复制类25条、双自联动类21条。还制定了4个专项方案,即:投资便利化方案、贸易便利化方案、金融创新方案和深化“一带一路”人文交流方案。
针对深化金融领域开放改革,西安高新区金融办主任郝建平称:“西安高新区金融资源丰富,要抓住‘自贸区和‘自创区这两个金字招牌,把陕西的各类金融要素聚集和整合起来。”
用自贸金融助力科技创新。西安高新区聚集了包括人民银行西安分行、陕西银监局等金融监管机构,还有商业银行、证券、保险、信托、汽车金融公司、财务公司、期货公司等金融机构的全国或区域性总部。在自贸试验区挂牌之前,高新区就推动区内的金融产业聚集优势,为融资租赁、资产管理公司、科技小贷、风险投资等新兴金融业态的发展服务,帮助中小企业拓展融资渠道。成为自贸区后,高新区又创立了18000平方米的互联网金融产业基地,引入一大批优秀互联网金融企业,激励企业结合自身特色开展小微企业融资服务。
按国家层面的设计,西安高新区在自贸区金融方面可以开展诸多创新和探索。高新区激励金融机构或个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鼓励企业到境外发行人民币债券,开展境内外联动融资产品创新。打造高新路-科技路-唐延路-锦业路金融产业带,建设唐延金融港、锦业金融港和西太路西部金融创新基地,形成“一带两港一基地”多区域联动的金融产业发展格局。
郝建平公开表示:“高新区要利用自贸试验区的机遇,在人民币跨境使用、金融服务业开放、金融市场建设等方面,复制落地一批自贸区改革成果。”
从更多方面来看,西安高新区将充分利用自贸试验区的各项政策机遇,结合高新区科技产业发展和金融服务创新的需求,加快科技金融组织体系、市场体系、产品体系、服务体系的系统创新。根据设想,三至五年后,自贸试验区高新核心片区要成为陕西最大经济增长极。到2021年,高新区引导参与各类产业基金规模超过1000亿元,实现区域资产证券化率超过20%,各类上市挂牌公司超过300家,社会融资总额超过5000亿元。
“海绵城市”吸力两个“窗口”
2017年2月27日下午,陕西省政府和绿地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绿地西北区域运营总部落户西咸新区沣东新城,将投资100亿元,建设高达501米的西北第一超高层 “丝路国际中心”。根据规划,超高层中设计超5A级写字楼、国际会议中心、五星级酒店、商务酒店、服务式公寓、高端国际百货等等,还将配套100-150米高层建筑,该项目有望于今年开工。
在此之前,2016年11月,西安被炒得最热的悬念——万达集团耗资500亿元筹建的万达文华旅游城最终确定落户西咸新区。
作为国家级新区,西咸新区成立之初,就被赋予创新城市发展方式的职责,因而是闻名全国的“海绵城市”。万达和绿地集团选择在这里落户,释放出更深一层的含义。
按照规划,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咸新区片区涵盖四个功能区。空港新城功能区占地13.8平方公里,重点发展国际贸易、保税物流、保税维修、航空总部经济、跨境电商等具有临空特色的现代服务产业;秦汉新城功能区占地10.85平方公里,重点发展加工贸易、智能制造、文化旅游、国际医疗服务、现代高端养老服务、数字文化、动漫设计等现代服务业和加工制造业。沣东新城功能区占地13.14平方公里,重点发展专业服务、汽车贸易及跨境电商产业、文化贸易、新兴金融、科技资源统筹。能源金融贸易区功能区占地4.79平方公里,重点发展金融貿易产业,打造现代化大西安新中心中央商务区。
2014年初,西咸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时,就被赋予建设“向西开放的重要枢纽”、“西部大开发的新引擎”与“丝路经济带的重要支点”的任务。这些关键词与国家对陕西自贸试验区的要求十分契合。于是,西咸新区就成了国家级新区与自贸试验区“双试”区。西咸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喻建宏说,“试点与试验区联动,形成制度创新的叠加优势。西咸新区将通过自贸试验区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试点联动功能,建设国际航空物流、维修中心。”
在省级层面的设计中,西咸新区将承担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和“走出去”一站式服务平台两个独有的“窗口”建设。
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就是依托省电子口岸平台,涵盖海关、检验检疫、外汇、边检等管理部门的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探索将出口退税申报功能纳入“单一窗口”建设,为企业快速通关提供便捷服务。
“走出去”一站式服务平台,其实就是打造货物高速通道,同时也为内地企业迅速搭建“走出去”的通道,帮助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
西咸新区整合发改、商务、外管等多部门的行政审批职能下放至自贸试验区,做到“一表登记、一口受理,后台流转、并联审批”,全面提高审批效率和政府服务效能;依托中俄丝路创新园斯科尔科沃创新中心的物理载体,将目前陕西省在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呈碎片化状态的资源整合、联通到一起。
陕西省政府给西咸新区下放217项审批权,设立2个陕西对外贸易窗口,率先启动15项商事制度探索,并且明确自贸片区的制度创新可辐射至整个西咸新区。据喻建宏介绍,西咸新区将推行行政权责清单制度、内外资负面清单制度、政府“服务清单”制度等改革举措,明确政府的职能和服务边界。在他看来:“西咸新区实现托管并由西安代管,就是西咸新区最大的制度创新,为西咸新区在自贸试验区内的创新创造了制度条件。”
喻建宏表示,西咸新区将率先实施包括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社会保险登记证、统计登记证、人民银行开户许可证、外汇管理部门开户备案、海关报关单位注册登记证等在内的七证合一、八项连办制度,从事前审批转向加强事中、事后的监管,在商事制度改革上走在全省前列。
秦汉新城量体裁衣
自贸试验区挂牌前的3月23日,西咸新区秦汉新城与惠普、联通联合打造的西北首个文化产业云平台正式上线。曾制作《功夫熊猫》《阿凡达》等大片的惠普渲染技术落地秦汉新城,成为西北规模最大、功能最强的渲染平台。这是秦汉新城考量了自身发展的需要与自贸试验区的要求后,面向三大产业、发展六大领域迈出的一大步。
前不久,西咸新区秦汉新城与伊朗国家贸促会签署了合作框架协定,双方约定在旅游、金融、电子商务、工业、航空运输、农业等领域展开全方位合作。西咸新区承接着陕西建设“一带一路”互联互通及人文交流开放合作门户区的任务,而秦汉新城是这一任务的重要承载区,在发展文化旅游和健康医疗产业的同时,主动复制现有自贸区相关产业发展模式。与伊朗国家贸促会签订合作协议,就是开展与“一带一路”各国深入人文交流的开篇。
秦汉新城按照自身发展情况量体裁衣,规划在区域形成聚集国际人文交流自贸区。为此,秦汉新城提出发挥区域优势,以发展文化旅游、健康医疗和智能制造三大产业为核心,搭建陕西自贸区“一带一路”人文交流与合作、智能制造与国际贸易互联互通、国际健康医疗养老服务三大平台。
秦汉新城规划在六大领域的投入与发展:发展国际文化产品展示交易、文化传媒、文化休闲、文化会展等产业,推动互联网+文化、旅游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逐步形成辐射“一带一路”的国际文化商品及服务的交易枢纽市场;通过承办学术交流、留学培养、销售展示等国际性论坛及会议,不断扩大秦汉新城自贸片区影响力;申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逐步建设国际医疗旅游服务港、丝路健康文化输出地和中国健康科技引领区;向国家申请争取在区内设立大型免税购物中心。并在周陵區域引入国外反季节商品商场经营企业;促进区内工业向外向型、科技型、综合型方向发展;搭建陕西省与丝路沿线国家教育机构的互联互通,重点建设丝路大学、丝路沿线国家语言培训基地等项目。
定位“秦汉自贸”,秦汉新城还将发挥整个区域里周秦汉三朝文化遗迹的优势。在10.85平方公里的自贸功能区内打造两大功能区域:在金旭路区域以发展文化旅游、国际医疗服务、现代高端养老、数字文化、影视后期制作、国际教育培训交流及动漫设计等产业为主的人文交流区。而在周陵地区,打造以智能制造、加工贸易和综合服务为主的先进制造及综合商贸服务区。
特色临空服务综合体系
4月12日,国家海关总署分别出台了支持辽宁、湖北、重庆、四川、陕西等七个新设自贸试验区建设发展的措施,对七个新设自贸试验区分别拟定五方面25条支持措施,这些措施包括推进自贸试验区“互联网+海关”服务,推进通关一体化、建设 “单一窗口”、推进海关税收征管方式改革、创新企业管理制度、深化国际间海关合作等方面。
陕西自贸试验区挂牌不到一个月,西安市民就得到一个好消息:西安首个城市候机楼将正式启用。这个位于朝阳门外益田假日世界的城市候机楼与地铁一号线联接,实现了机场航空服务及航站楼基本功能向机场周边的延伸。在这里,市民们可以完成买票、值机、行李托运、安检等多种功能的一体服务。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许多航空公司围绕机场运营,但基地却不在机场周边,这在国内也极少见。“造成很多航企运营效率偏低、成本偏高”空港新城自贸办负责人张兵华说:“东航的基地在高新区,每年产生高达一亿元的远距离成本,如果在空港办公,这个成本就会大幅度下降。”
自贸试验区成立后,空港新城今年的一项重点工作,就是将各航空企业聚集在一个CBD。“如今已吸引到长安、深圳、四川、西北空管局等10个项目入驻。川航今年准备在空港新城设立陕西分公司,长安航空运营基地建设正在进行中。”张兵华说:“航空中央商务区聚集态势已形成。”
按照设计,中心片区的空港新城将建设以临空型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新高地;构建具有鲜明特色的临空产业综合服务体系;聚集国际航空物流产业,打造大西安航空服务功能区。
在2016年11月珠海航展上,空港新城引进了世界500强之一的法国赛峰集团起落架深度维修项目,一期投资达7000万美元。自贸试验区成立后,空港新城建成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航空维修服务中心,试点放开第三方飞机维修企业维修外航飞机“免保函”。用东航维修机库作为带动,通过长安航空港维修机库、海航空港维修机库、PMA部件生产等项目的突破,形成集机体维修、起落架维修、部附件维修等产业于一体的维修产业集群。发展国际航空培训服务,吸引沿线航空企业在区内聚集。
2017年3月2日,海航集团副董事长陈文理与陕西省政府主要领导举行了会谈,目的是持续推进双方战略合作。在自贸试验区挂牌前,海航集团这一举动释放的信号非常引人注目。在此之前,千亿级海航现代物流有限责任公司已在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完成注册,为壮大空港新城临空产业链注入了强劲动力。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增速很快,但货邮吞吐量增长却相对缓慢。陕西省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5-2020年)提出,以西咸新区空港新城为依托,打造“中国孟菲斯”,建设面积达144.18平方公里的我国惟一的临空经济区。
2016年4月26日,西安至广州货运航线正式开通,一改过去西安出口的货物,必须先货运到北京,然后从北京空运到首尔,再由首尔空运至广州的来回转折,大大降低了货物物流成本。
2016年,西安空港新城入选首批29家“全国示范物流园区”,成为全国仅有的两家临空型物流园区之一。如今,空港新城已经聚集了包括新加坡丰树、普洛斯和国内的“三通一达”(中通、申通、圆通、韵达)等20多家商贸物流龙头企业,产业规模初显。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已成为西北首家国家入境食用水生动物指定口岸,这是通过空运方式直接进口鱼类、甲壳类和软体类等鲜活水产品的惟一通道。
依托航空运输与陕西西咸保税物流中心,空港新城已成为进口商品消费和出口商品展示交易集散地。凭借国际中转、跨境贸易、物流快递、保税仓储等优势,空港新城规划在自贸试验区三至五年的时间里,形成跨境商贸园、丝路电子商务公共信息港、电商服务创新中心、传统经济升级中心和智慧旅游体验中心构成的“一园一港三中心”的电子商务产业格局。
另外,自贸试验区带来的改革和开放政策,使得空港新城对外文化贸易的新措施陆续推出。张兵华称:“将充分利用自贸区开放功能,错位发展文化会展产业,招引国际演艺、医疗、艺术品交易等产业,将陕西的历史文化优势借自贸区东风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
金融贸易定位脉络清晰
2017年4月7日,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咸新区能源金融贸易区功能区项目集中签约仪式在西咸新区举行。这次签约的12个项目,包括大福城市综合体及大福寿险公司、宝能西北总部基地、奇柯全球商品西部总部基地、中建国际西北总部基地、哈工大无人机、西咸青年创业园和中欧长安智慧谷、西安西咸美爵酒店、墨尔本国际花卉展、市民休闲运动长廊、于右任美术馆和天天安途互联网金融资产交易中心,主要涉及总部经济、创业创新、公共服务、交易平台四大领域,总投资约300亿元。
这些项目落地在这个4.79平方公里的试验区,看准的就是这个片区的精准定位,契合省级层面给这个片区的规划:围绕金融贸易、总部经济、现代商贸等重点产业,构建全方位多维度的创新服务体系,引领大西安金融贸易方向,努力打造陕西对外开放大平台,西部地区金融贸易对外开放和“双创”试验示范窗口、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重要的经贸合作、人文交流平台。
自贸试验区挂牌之前,深圳宝能集团董事长姚振华考察了西咸新区能源金融贸易区,他觉得这里区位优势明显、生态环境良好、规划建设理念先进,宝能集团愿意参与园区开发建设,携手共建大西安新中心中央商务区。
西咸新区能源金融贸易区设立于2014年1月22日,主要是为落实《陕西西咸新区总体方案》关于“建设大西北重要的能源金融中心”的要求而设立的。如今,这里又成为大西安新中心中央商务区,被赋予“打造新轴线,建设新中心”的重任,将加快构建与国际高标准对接的投资贸易规则体系,在市场准入、贸易规则、知识产权、金融贸易、法律服务等领域先行先试,探索完善符合国际惯例、适应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规则体系和制度框架。
工业大走廊的发展新模式
日前,普汇中金·陕港金融合作考察团一行来到了西安经开区。考察团此行的目的,就是通过对经开区总体发展、自贸区经开功能片区目前状态以及新金融发展等情况的考察,与经开区建立合作意向。
在省级层面的设计里,这个涵盖西安出口加工区(A区)共9.515平方公里的自贸试验片区,将发展先进制造业、新金融产业和制造服务业,构建产融服结合的现代产业体系,探索以创新驱动、绿色发展为引领的发展新模式。
经开区现已公开了8条国际招商政策。即:取消31项收费,企业注册实行“零收费”;企业租用和购买经开区的商业物業给予最高500万元的补贴;通过风险投资、天使基金、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等给予先进制造业企业多种方式支持;服务业企业设立三到五年间,据企业贡献给予每年最高150万元支持;给予开办费资助、六年办公场地房租补贴、高管专项人才激励、优先股投资、风险补偿和临时救济、资产证券化资金扶持等支持新金融产业企业;片区内的企业参与境外并购、转化国外知识产权、申请国外发明专利、参加境外展会、开展产品国际认证等给予补贴;给予企业高端人才最高20万元购房补贴、连续两年每年2.4万元高端人才津贴以及专属奖励、落户、子女就学等便利;世界500强企业和知名跨国公司在经开区开展生产经营,实行“一企一策”。
经开区在承接省级217项、市级103项行政职权的基础上,公开了第一批16项创新举措。这些举措从制度与政策引导方面,都有利于经开区形成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框架,建立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商业经营环境。
按经开区的设想,通过三至五年的自贸试验区建设,同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相结合,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新金融产业和制造服务业,打造“两高地”、建设“两园区”、促进“一合作”(即打造“一带一路”先进制造业高地和制造服务业高地;建设“一带一路”金融创新试验区和产融结合示范区;促进“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构建产融服融合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使经开功能区成为先进制造业与制造服务业集聚、金融服务完善、投资贸易便利、监管高效便捷的自由贸易试验区。
西安经开区经济发展局副局长余静介绍说,经开区将“通过一系列创新的制度和探索,吸引更多的世界500强和跨国知名企业公司入驻经开区,将经开区打造成‘一带一路的先进制造业和制造服务业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