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回溯思想改进GN算法的电磁环网自动分区方法

2017-05-22 02:44:46焦慧明刘天琪苏学能白懿鹏
电力自动化设备 2017年5期
关键词:环网校验分区

焦慧明 ,刘天琪 ,苏学能 ,王 彪 ,白懿鹏

(1.四川大学 电气信息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5;2.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四川 成都 610072)

0 引言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1]提出:随着高一级电压电网的建设,下级电压电网应逐步实现分区运行,相邻分区之间保持互为备用,以避免和消除影响电网安全稳定的不同电压等级的电磁环网。目前已有很多关于电磁环网分区运行的研究,但大多依据工程经验来制定分区方案[2-5],相对主观,且方案制定周期较长。

复杂网络理论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日趋成熟[6],已有学者从复杂网络的视角研究电网分区方案的制定[7]。复杂网络中的 GN(Girvan-Newman)算法[8]作为社区发现方面的开创性算法,是一种典型的分裂算法。文献[9]在结合GN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社团结构特性量化分析的电磁环网分区方法。该方法依据定量表征线路薄弱程度的综合边介数指标,对电磁环网予以解环。然而,该方法在解环过程中忽略了电磁环网分区需计及的相关原则,如具有2台主变的枢纽变电站需“手拉手”运行和解环后各分区不能存在3座及以上站点的串供结构等;此外,由于GN算法是不断移除当前综合边介数最大的边,直接运用会导致指定分区数目时只有一种分区方案,而此时该方案还会受到分区原则的制约,从而有可能导致无法获得可行分区方案。针对分区方案的评估方法已有模糊评价模型[10]、多层次模糊评价模型[11-12]以及层次分析法[13]等。此外,主成分分析PCA(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法[14]利用降维的思想,降低指标集维数,同时保留指标集中对方差贡献较大的指标,可有效确定各指标对方案的贡献,客观评价方案的优劣。

鉴于上述分析,在文献[9]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回溯思想改进GN算法的电磁环网分区方法。首先,该方法分别采用深度优先搜索DFS(Depth-First Search)算法[15]和图论节点度检测方式,实现枢纽变电站运行方式辨识和3台及以上串供结构的检测及修正;进一步,为充分发挥GN算法的优势以扩展分区方案的多样性,采用回溯思想改进GN算法的分区过程。其次,为提高分区方案的校验效率,提出结合进程连接PSD-BPA的方式以实现分区方案的静态安全分析和短路电流自动校验,从而获取校验成功方案的校验指标;并将此指标与衡量分区划分结构合理性的模块度相结合,以作为评估指标集;进而,用PCA法以该指标集衡量分区方案的优劣。最后,将所提方法应用于某实际地区500 kV/220 kV电磁环网的解环,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实现电磁环网的自动分区,并确保所得方案满足实际电网分区原则。

1 GN算法用于解环分区的缺陷及解决措施

1.1 GN算法用于解环分区的缺陷

GN算法属于分裂层次聚类算法,通过移除综合边介数最大的边来划分隐藏在网络中的不同社团,并将模块度函数[16]作为网络划分的衡量标准。但在电磁环网分区的应用中,没有考虑电磁环网分区时应满足的原则。

以500 kV/220 kV电磁环网为例,220 kV侧环网分区的方案应综合考虑电网结构合理、调度运行灵活和投资规模适当等因素,解环后的供电区需满足2个原则:原则1,具有2台主变的枢纽变电站“手拉手”运行,其中枢纽变电站指500 kV变电站;原则2,为保障分区的供电可靠性,规定不超过3座及以上的220 kV站点串供运行。

因此,为使得到的分区方案具有实际意义,需对GN算法进行改造完善。

1.2 解决措施

1.2.1 采用DFS辨识枢纽变电站的运行方式

针对上述原则1,提出采用DFS辨识枢纽变电站的运行方式。通过DFS来获取当前方案的分区情况,进而辨识500 kV变电站的运行方式。主要步骤如下:

a.获取表征电网220 kV站点的邻接关系矩阵和断线割集;

b.采用DFS判断该方案是否形成新的分区,若是,则获取其分区数目及其包含的站点;

c.遍历方案下的所有分区,获取各分区中与枢纽变电站直接相连的站点;

d.由步骤c获取各分区下的枢纽变电站数目,若数目小于2,则进一步判断是否为2台主变的枢纽变电站,若是,则不满足要求。

1.2.2 串供结构的检测

针对上述原则2,提出基于图论节点度概念检测串供结构的方法。

图论中某节点的节点度定义为与该节点相连的节点数目。如图1所示,引入图论中节点度的概念,串供结构末端站点的节点度为1,记为A站,与A站相连的记为B站。假定存在3台所组成的串供结构,则B站的节点度为2,B站除了与A站相连,还应与另一站点相连,记为C站。串供结构辨识方法主要判断由节点度为1的站点开始,是否连续存在2个及以上相邻站的节点度为2,若是,则存在串供结构。

图1 串供结构的辨识Fig.1 Identification of serial-supplying structure

1.2.3 串供结构的修正

若存在3座及以上220 kV站点的串供结构,则需对其进行修正。此时方案中的解环断线需进行调整,以消除3座及以上220 kV站点的串供结构,如图2所示。

图2 串供结构的修正Fig.2 Correction of serial-supplying structure

串供结构的修正主要步骤如下:

a.获取串供结构列表中节点度为1的A站;

b.依据分区方案断线信息,得到A站对应的断线编号n;

c.遍历串供结构列表中的站点,从尾部往前推移得到线路编号n+1,替代断线信息中的线路n;

d.结合串供结构检测方法,判断修正后的方案是否还存在3座及以上220 kV站点的串供结构,若存在,则需继续修正。

1.3 计及电磁环网分区原则的GN算法流程

通过采用DFS辨识枢纽变电站的运行方式和3台及以上串供结构的检测及修正方法,完善GN算法的执行过程,提出计及电磁环网分区原则的GN算法,以便获得具有实际意义的分区方案。计及电磁环网分区原则的GN算法流程如图3所示。

图3 计及电磁环网分区原则的GN算法流程图Fig.3 Flowchart of GN algorithm considering partitioning principles of electromagnetic loop network

2 基于回溯思想改进GN算法的自动分区方法及方案评估

2.1 基于回溯思想改进的GN算法

通过计及电磁环网分区原则的GN算法虽然保证了所得方案满足分区原则,但由于GN算法的执行过程是不断地移除当前综合边介数最大的边,导致指定分区数目时只有一种分区方案,而此时该方案还会受到分区原则的制约,可能导致无法得到可行分区方案。

为充分发挥GN算法利用综合边介数信息实现分区的优势,进一步扩展分区方案的多样性,提出基于回溯思想改进GN算法的分区方法。其流程如图4所示。该方法首先依据GN算法获取全网边介数信息;然后由工程经验指定最大可断线数目得到断线割集;最后对断线割集并行从头部、尾部进行回溯。其中将头部闭合线路过程(图4中①部分)和尾部闭合线路过程(图4中②部分)分别放在2个不同的进程中并行执行,以提高运算效率。

图4 基于回溯思想的改进GN算法流程图Fig.4 Flowchart of GN algorithm improved with backtracking concept

2.2 方案评估模型

2.2.1 方案校验及指标

500 kV/220 kV电磁环网分区的目的是为了降低因500 kV电网结构的加强而导致的220 kV电网的单相、三相短路电流水平,以保证电网运行的稳定性和供电可靠性。改进GN算法可得到更多的分区方案,传统的方案校验难以自动批量校验方案的各项指标。为提高校验方案的效率,进一步验证方案的合理性,从而自动甄选出满足供电可靠性和短路电流裕度的方案,提出结合进程连接PSD-BPA的方式,以实现分区方案的静态安全分析和短路电流校验,并从中获取校验成功方案的校验指标。其中,校验指标分为2类。

a.供电负荷能力。具体指通过母线“N-1”、主变“N-1”、线路“N-1”、同塔“N-2”(同塔率大于 70%)等静态安全分析,获取各分区的制约故障信息和实际供电负荷能力的信息,并以 K1、K2、K3、K4分别表示对应指标。以某分区方案的母线“N-1”指标K1为例,解环后形成m个分区,则该方案的K1表示为:

其中,Pi.base(i=1,2,…,m)为各分区的基准负荷;Pi1(i=1,2,…,m)为各分区母线“N-1”的校验指标。

b.短路电流校验。具体指与枢纽变电站直接连接的220 kV母线和部分开关遮断容量为40 kA的220 kV变电站220 kV母线的单相、三相短路电流的校验。需说明的是,当枢纽变电站母线的短路电流不超标时,电网其他母线的电流一般也不会超标。以K5和K6分别表示与枢纽变电站直接相连的220 kV母线的单相短路电流裕度指标及其三相短路电流裕度指标;以K7和K8分别表示开关遮断容量为40 kA的220 kV变电站220 kV母线的单相短路电流裕度指标及其三相短路电流裕度指标。以枢纽变电站直接相连220 kV母线的单相短路电流裕度指标为例,假定有n座枢纽变电站,则该方案K5表示为:

其中,Ii.base(i=1,2,…,n)为各站断路器的遮断容量阈值;Iis(i=1,2,…,n)为采取解环措施后各站的实际单相短路电流值。

2.2.2 方案评估

参照文献[9]定义模块度指标 Q[16],以客观合理地表征分区划分结构的合理性,考虑到电力网络的线路长度及参数特性,选取支路导纳模值作为边权重,即考虑边权重模块度指标越大,说明分区内部的连接紧密程度越高,则电力网络的社团结构划分得越好。假定分区数目为l,则:

其中,e 为一个 l×l阶的对称矩阵;eii(1≤i≤l)为连接分区i内节点之间的边与初始网络所有边的比值;Tr(e)为连接同一分区内部节点的边与网络所有边之间的比值;ai为连接分区i的节点的边与初始网络所有边的比值。

由8个校验指标和模块度指标Q共同构成评估指标集,并在此基础上采用PCA法[14]处理该指标集建立评估模型。

首先,获取待评估方案每一指标的均值和方差,其中,短路电流指标以其裕度值表示,使评估指标集内所有指标均为正向指标,并使用z-score标准化方法[17]做均一化处理,以消除量纲的影响。经过处理的数据符合标准正态分布,其转换函数为:

其中,μ为所有样本数据的均值;σ为所有样本数据的标准差。

然后,获取其方差矩阵,包括自方差和协方差,通过对协方差矩阵进行特征分解,以得出指标集的主成分(即特征向量)与对应的权值(即特征值),进而降低指标集的维数,同时保持指标集中对方差贡献最大的指标。

最后,形成主成分矩阵及综合评价指标,根据综合评价指标得到最优的分区方案。

2.3 基于回溯思想改进GN算法的电磁环网自动分区方法流程

结合1.3节、2.1节、2.2节,提出基于回溯思想改进GN算法的电磁环网自动分区方法,其流程如图5所示。

图5 基于回溯思想改进GN算法的电磁环网自动分区方法流程图Fig.5 Flowchart of automatic electromagnetic loop network partitioning algorithm based on backtracking-improved GN algorithm

3 算例结果与分析

3.1 算例1

以某地区的500 kV/220 kV电磁环网为例验证本文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该地区电网包含60座220 kV变电站,其中有5座与500 kV变电站直接联系,称作枢纽变电站,分别记为A—E;其余220 kV变电站分别编号为1—55。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该地区500 kV变电站的主变数目均为2台,分区时需要与其他500 kV变电站“手拉手”运行。该地区解环前的电网拓扑如图6所示。

图6 电网拓扑图Fig.6 Topology of power grid

表1为分区前部分变电站220 kV母线处的短路电流水平。其中,与枢纽变电站直接联系的220 kV母线的断路器开关遮断容量为50 kA,其余220 kV变电站的220 kV母线的断路器开关遮断容量为40 kA。由表1可以看出,枢纽变电站220 kV母线的单相、三相短路电流普遍超标。此外,21站220 kV母线的三相短路电流也超过了断路器的遮断容量。因此,有必要对该地区500 kV/220 kV电磁环网的220 kV环网进行解环,从而达到抑制短路电流水平的目的。

表1 分区前部分站点220 kV母线处的短路电流Table 1 220 kV bus short circuit currents of some substations before partition

3.1.1 GN算法获得的分区方案

使用改进前的GN算法对其进行分区的过程中,依据工程经验设定最大可断线路数目为10,可由GN算法得出前10条断线的综合边介数信息,如表2所示。在断线过程执行到第6条线路,即24-26时,会形成3个分区,其中分区1包含A站与B站,分区2仅包含C站,分区3包含D站与E站,如图7所示。首先该分区中具有2台主变的500 kV变电站没有与其他500 kV变电站“手拉手”运行,另外在分区2中形成了C站、34站、35站、26站的串供结构。由此说明改进前的GN算法没能获得可行的分区方案。

表2 综合边介数Table 2 Comprehensive edge betweenness

3.1.2 改进GN算法获得的分区方案

用基于回溯思想改进GN算法进行电磁环网自动分区,不仅通过1.3节的方法保证了分区方案满足电磁环网的分区原则,并且通过2.1节提出的回溯思想扩展了解的多样性,依据工程经验设定最大可断线路数目为10,得出的分区方案如表3所示。采用2.2.1节所提方法对方案进行校验,得出方案6的母线“N-1”和线路“N-1”指标校验不通过,该方案无效。

图7 基于GN算法获取实际电网的分区方案Fig.7 A practical network partitioning scheme by GN algorithm

表3 220 kV环网分区方案Table 3 Partitioning schemes of 220 kV loop network

在上述分区方案中,可以看出改进GN算法相比GN算法能够获得更多的分区方案,并且大多数方案均可通过静态安全分析和短路电流校验。

为得到最优分区方案,由2.2.1节所提方法处理后的静态安全分析指标、短路电流指标以及模块度指标Q,共计9个指标,共同构成分区方案优劣评估指标集。其中方案1—5的模块度指标Q分别为0.4247、0.4388、0.4050、0.4422 和 0.4300。

采用PCA法并设置主成分分量为85%,可得9个指标的分量比率和累积率,如图8所示。进而形成反映方案优劣的综合评价指标值,如表4所示。结果表明,方案2的综合评价指标优于其他方案,为该算例的最优分区方案。其余分区方案评估排名依次为方案3、方案1、方案5和方案4。

图8 各指标分量占全分量的比率和累积率Fig.8 Proportion of each index component and accumulative proportion

表4 综合评价指标值Table 4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

3.2 算例2

为了进一步验证方法的有效性,本文还以该地区未来新投入2座500 kV变电站后的电网为例进行类似分析并给出相应分区方案。该电网拓扑图如图9所示,共67座220 kV变电站,其中7座枢纽变电站分别编号为A—F,其他变电站分别编号为1—60。由于A站对应的500 kV枢纽变电站包含3台500 kV主变,因此可独立供电一片区域。

图9 电网拓扑图Fig.9 Topology of power grid

基于回溯思想改进的GN算法可得经校验合格的有效分区方案共4个,使用2.2节所提评估方法并设置主成分分量为85%,可得方案1的综合评价指标值为0.8388,为最优分区方案,具体方案信息如表5所示。

表5 220 kV环网分区方案Table 5 Partitioning schemes of 220 kV loop network

4 结语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回溯思想改进GN算法的电磁环网自动分区方法。该方法首先针对GN算法的应用缺陷,提出计及电磁环网分区原则的GN算法;同时,为充分发挥GN算法的优势,提出基于回溯思想的改进GN算法,以扩展可行分区方案的多样性;而且,为解决人工校验所存在的弊端,结合进程连接PSD-BPA的方式自动对所得方案进行静态安全分析和短路电流校验;并将得到的指标与模块度指标相结合,构成衡量方案优劣的评估指标集;进而采用PCA法对该指标集进行处理,以评估出最优分区方案。最后,将本文所提方法应用于某地区500 kV/220 kV电磁环网,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实现电磁环网自动分区,并确保所得方案满足实际电网分区原则。

由于GN算法每计算一次最大综合边介数信息都需遍历网络中所有的站点,在网络规模大到一定程度时,其时间成本将显著提高,因此该算法在时间效率上尚有一定的局限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电力行业电网运行与控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DL 755—2001[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2001.

[2]侯春青,郑惠萍.2005年山西中南部500 kV及220 kV电网的电磁环网运行方式研究[J].电网技术,2005,29(10):80-84.HOU Chunqing,ZHENG Huiping.Research on parallel operation of 500 kV and 220 kV power networks in south and central part of Shanxi Power Grid in 2005[J].Power System Technology,2005,29(10):80-84.

[3]张祖平,范明天,周莉梅.城市电网电磁环网的解环问题研究[J].电网技术,2008,32(19):42-44.ZHANG Zuping,FAN Mingtian,ZHOU Limei.Research of breaking up electromagnetic ring in urban power network[J].Power System Technology,2008,32(19):42-44.

[4]孔涛,王洪涛,刘玉田,等.500 kV-220 kV电磁环网开环研究[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3,23(12):13-16.KONG Tao,WANG Hongtao,LIU Yutian,et al.Research on untying 500 /220 kV electro-magnetic loop network[J].Electric Power Automation Equipment,2003,23(12):13-16.

[5]潘炜,刘文颖,杨以涵,等.电磁环网条件下西北750 kV电网运行方式的研究[J].电网技术,2007,31(15):33-38.PAN Wei,LIU Wenying,YANG Yihan,etal.Research on operating modes of 750 kV Northwest China Power Grid electromagnetically coupled with 330 kV power grid[J].Power System Technology,2007,31(15):33-38.

[6]魏震波.复杂网络社区结构及其在电网分析中的应用研究综述[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5,35(7):1567-1577.WEI Zhenbo.Overview of complex networks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its applications in electric powernetwork analysis[J].Proceedings of the CSEE,2015,35(7):1567-1577.

[7]倪向萍,阮前途,梅生伟,等.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无功分区算法及其在上海电网中的应用[J].电网技术,2007,31(9):6-12.NI Xiangping,RUAN Qiantu,MEI Shengwei,et al.A new network partitioning algorithm based on complex network theor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Shanghai Power Grid[J].Power System Technology,2007,31(9):6-12.

[8]GIRVAN M,NEWMAN M E J.Community structure in social and biological networks[J].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2002,99(12):7821-7826.

[9]杨冬,刘玉田.基于网络社团结构特性量化分析的电磁环网分区方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3,37(21):66-71.YANG Dong,LIU Yutian.A new method for electromagnetic loop partitioning based on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network community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J].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2013,37(21):66-71.

[10]叶华,刘玉田,牛新生.500 kV-220 kV电磁环网开环方案模糊综合评价[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6,26(7):1-5.YE Hua,LIU Yutian,NIU Xinsheng.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opening schemes for 500 kV-220 kV electromagnetic loop[J].Electric Power Automation Equipment,2006,26(7):1-5.

[11]于会泉.电网短路电流限制措施的优化配置研究[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2011.YU Huiquan.Research on the optimization strategy of shortcircuit current limiting mehods for power networks[D].Beijing:North China Power Electric University,2011.

[12]王佳明,刘文颖,李群炬,等.基于多层次模糊评价模型的短路电流限制措施优化配置[J].电网技术,2011,35(11):125-129.WANG Jiaming,LIU Wenying,LI Qunju,et al.Optimal configuration of short-circuit current limitation measures based on multilevel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odel[J].Power System Technology,2011,35(11):125-129.

[13]张东妮.电磁环网解环方案综合评价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1.ZHANG Dongni.Study of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 unlocking the electromagnetic loop network[D].Chongqing:Chongqing University,2011.

[14]聂宏展,聂耸,乔怡,等.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输电网规划方案综合决策[J].电网技术,2010,34(6):134-138.NIE Hongzhan,NIE Song,QIAO Yi,et al.Comprehensive decision-making of alternative transmission network planning based on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J].Power System Technology,2010,34(6):134-138.

[15]THOMAS H C,CHARLES E L,RONALD L R,et al.Introduction to algorithms[M].3rd ed.London,UK:the MIT Press,2009:594-611.

[16]NEWMAN M E J,GIRVAN M.Finding and evaluating community structure in networks[J].Physical Review E,2004,69(2):026113.

[17]徐泽水.不确定多属性决策方法及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26-27.

猜你喜欢
环网校验分区
上海实施“分区封控”
环球时报(2022-03-29)2022-03-29 17:14:11
基于ODUk Spring方式实现基础网络环网保护的研究
浪莎 分区而治
炉温均匀性校验在铸锻企业的应用
高速公路万兆环网建设探析
基于CAN的冗余控制及其在轨道交通门禁环网中的应用
大型电动机高阻抗差动保护稳定校验研究
电测与仪表(2015年1期)2015-04-09 12:03:02
基于SAGA聚类分析的无功电压控制分区
电测与仪表(2015年8期)2015-04-09 11:50:16
基于多种群遗传改进FCM的无功/电压控制分区
电测与仪表(2015年7期)2015-04-09 11:40:16
基于加窗插值FFT的PMU校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