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芝栋
拓展训练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
梁芝栋
郑州工商学院体育系,河南郑州,451400。
目的:探究拓展训练课程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及其产生原因。方法:运用文献法对拓展训练和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关系进行分析,采用实验法将调查对象分为教学实验组和教学对照组,分别进行18周的拓展训练教学和传统体育教学,通过问卷调查法获取教学实验前后的数据,利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对所得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和T检验。结果:(1)拓展训练课程能够显著提升大学生认知能力、自我展现能力、沟通能力、计划组织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自信心和职业道德(P <0.05);(2)传统体育课程能够显著提升团队合作能力和抗压能力(P <0.05);(3)拓展训练和传统体育课程在提升团队合作能力这一项目上没有显著性差异(P=0.085)。结论:拓展训练能够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课程值得在高校大力推广。
拓展训练;大学生;就业能力;影响;实验研究
当代中国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给大学生的就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究其原因主要是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和社会需求存在着差异,因此,如何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是高等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党和政府也深刻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加大了高等教育改革的力度,其中最核心的内容是高校课程改革。近年,高等教育领域涌现出了一大批的新课程,其中拓展训练课程就是高校课程改革的产物。研究表明,拓展训练对提升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重要作用。比如可以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1]、社会适应能力[2]、人际交往能力[3]和团队合作能力[4]等,而这些素质恰恰就是影响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因素。基于此,本课题对大学生就业能力测量评价量表进行了科学构建,通过该量表对拓展训练课程在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方面的教学效果进行验证,以便为高校在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方面的课程改革提供实证。
拓展训练最早是由德国教育家库尔特·哈恩提出,他颠覆了长期以来的“先知后行”传统教学模式,推出了这种“先行后知”的体验式学习的教学新模式,这是以人为本教育观在当今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符合学生和社会的发展需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高校也大胆地引入了拓展训练来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服务[5]。目前国内高校的拓展训练主要以3种形式存在:(1)由学校团学系统组织的旨在拓展大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的素质教育活动;(2)由学校体育教学部门以体育课程的形式开展的旨在实现高校体育教学目标的教学形式;(3)有某专业课教师摸索开展的旨在服务于专业课程学习的一些拓展训练活动。相比较而言,由于学校体育部门开展的拓展训练是以课程的形式进行的,因此较为系统、全面和完善,能够形成较为稳定的教育效果。本研究中拓展训练就是指的是高校体育拓展训练课程。国内外关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研究很多,但是对于它的概念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权威性的定义。通过大量的文献分析发现,目前在关于大学生就业能力这一概念能够达成一致的是在其内涵上,也就是大多数研究一致认为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基本包括实现就业的能力和维持就业的能力[6,7]。通过对文献的逻辑思维分析[8],并结合哲学思维,可以把本研究中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概念抽象概括为大学生能够通过学习获得的实现就业并能够很好的维持就业所需要的知识、能力、价值和品质。其中知识是学生通过学习获得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知识的总称,能力属于实践论范畴,价值属于价值观范畴,品质属于道德范畴。
2.1 调查及研究对象
郑州工商学院是河南省最早将拓展训练引入到学校体育课程的高校。该课程现有专职教师3人,均为体育专业背景,且有拓展训练学习和培训的经历,职称分布为副教授1名,讲师1名和助教1名。为了避免职称对教学效果的影响,选取调查对象只在讲师授课班里进行。在拓展训练班里面随机抽取2014级本科学生100人作为调查对象,组成教学实验组,样本性别比例为1:1。在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班里面分别随机抽取2014级本科学生100人作为调查对象,性别比例均为1:1,共计400人组成教学对照组。以调查对象的就业能力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问卷调查法(1)问卷的制定:该调查问卷的核心和主体是大学生就业能力测量评价量表。在量表的制定过程中,通过大量的文献分析、开放式问卷调查、以及对求职过程中的大学生和用人单位中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人员进行访谈,初步确定构成大学生就业能力测量评价量表的16个项目。对所得到的项目再经心理学研究专家反复讨论,最终确定为13个项目,然后每个项目拟定3-5道题目进行具体性描述,共计62道题目。再请中文专业人士对问卷项目及题目内容的表达上进行把关。随后对调查问卷进行了预测,让调查对象对题目的语义表述提出建议,最后经过数据分析,确定了调查问卷的所有题目。本问卷包括两部分,共计64道题目,一部分是调查对象的基本资料,共5道题目,一部分是大学生就业能力测量评价量表,共59道题目。大学生就业能力测量评价量表采用李克特(Likert scale)五级量表的形式,通过大学生自我评估的方式进行测量。
(2)问卷的信效度:通过对调查问卷进行折半信度检验,发现折半信度系数为0.890,信度系数在0.8以上,因此该调查问卷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在问卷制定过程中科学规范的操作保证了其有比较好的内容效度。该调查问卷的制定过程通过对调查问卷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发现大学生就业能力项目能够解释总变异的59.653%,表明有较好的结构效度。通过各项目之间的相关系数矩阵分析发现,本问卷各项目与总分相关在0.732-0.824 之间,各项目之间的相关在0.31-0.44之间,据心理学家Tuker的理论,本调查问卷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
(3)问卷的发放与回收:本研究共发放问卷600份。2015-2016学年第1学期开课之初发放以大学生就业能力测量评价量表为主要内容的调查问卷300份,回收300份,有效问卷289份,有效回收率96%;学期末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82份,有效问卷276份,有效回收率92%。
2.2.2 实验法 本研究采用教学实验的形式进行的。在2015-2016学年第1学期第1次体育课上课之前给调查对象发放调查问卷,利用课程间歇作答并立即回收问卷。教学实验组开展18周的拓展训练课程,教学对照组根据自己的项目开展18周的传统体育课程。在学期末的最后一次体育课上给调查对象发放同样的调查问卷,下课之前回收。
2.2.3 数理统计法 对调查问卷所得数据,采用 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用描述性统计计算平均值和标准差。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做不同组别之间的均值比较,用配对样本T检验做各组实验前后的均值比较。
由表1和表2可以看出,通过对大学生实施不同项目的体育课程教学对他们的就业能力有着不同的影响,现这些影响主要体现在认知能力、自我展现能力、沟通能力、计划组织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抗压能力、自信心和职业道德这些维度上。由于实验前的教学实验组和教学对照组是来自于未施加干预的一个总体,因此,两者的均值作比较意义不大,所以要从教学实验组实验前后、教学对照组实验前后和实验后教学实验组和教学对照组3方面进行具体的归纳和分析。
3.1 教学实验组实验前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均值比较
通过对调查对象进行18周的拓展训练的课程教学实验发现,在影响大学生就业能力的13个项目中,有7个项目能够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占项目总数的53.85%,这说明拓展训练能够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这7个项目分别是认知能力、自我展现能力、沟通能力、计划组织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自信心和职业道德,其中认知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自信心和职业道德达到了极显著性差异(P <0.01)。
3.1.1 拓展训练对大学生认知能力的影响 大学生的认知能力表现为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它受视觉、知觉、注意、思维、记忆和情绪等诸多因素的影响[9]。从认知能力的作用对象来说,包括语言认知、行为认知和情感认知等。拓展训练能够提升大学生的认知能力,这与该课程的特点有密切关系。拓展训练课程相比较于传统体育课程最大的特点是该课程是一种“先行后知”的体验式教学模式,它要求学生在完成任务后认真的分享讨论,正确归因,把自己在课程获得的经验教训迁移转化为自己的能力,以便能够应用到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去。该课程在实施过程中,教师也在刻意地培养学生们的认知能力。比如“松树和大树”这个项目,为了使学生们提高语言认知能力(快速扑捉信息的能力),教师在讲解游戏规则时故意变换主语、主次不分、浅入深出,语速较快,而且只讲一遍,讲完后立即进行此游戏。没有听懂的同学,在游戏过程中会接连出错,“丑态百出”,这会让他们意识到语言认知能力的重要性。
3.1.2 拓展训练对大学生自我展现能力的影响 拓展训练课程的特点决定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转变。在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的角色是引导者、保护者,关怀者和热心的观众,只有认识并做好这些角色,才能为学生营造一种和谐开放活泼的课堂气氛,从而为他们提供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进而提升大学生的自我展现能力。比如“接力模仿秀”这个项目就是为了消除学生们的拘束感,放下心理包袱,尽情地展示自我,因此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做个示范,来模仿一下大猩猩等动物,可以让课堂气氛瞬间爆棚,可以想象在这样的环境中,谁不愿意展现一下自我,大学生的自我展现能力还与他们的自信心有关,而自信心的形成往往和不断地成功体验是分不开的。罗丹曾说:美无处不在,我们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拓展训练的教师要有发现学生“成功”的眼睛,要不断为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愉悦。
表1 教学实验前后大学生就业能力测量结果的基本统计量(M±SD)
3.1.3 拓展训练对大学生沟通能力的影响 马克思: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要实现其社会关系的属性,就离不开行之有效的沟通,可见沟通能力对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性。人类的沟通能力受自信心、语言技巧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基于此,拓展训练教师在培养大学生的沟通能力时,一定要考虑其影响因素。在拓展训练课程中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主要有两种途径:(1)和老师的沟通;(2)与团队其他成员的沟通。孔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但是在拓展训练课程中有些同学并没有领会老师对于项目规则的讲解,但是羞于和老师开口,对于这一现象,老师一定要积极引导。对于勇于和老师进行交流的同学,一定要提出真诚的表扬,树立典范,让学生们积极效仿。在学生们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各种创新的思路和方法不断涌现,为了能够找到最佳途径,他们之间必然会产生沟通,那么沟通能力就会在语言的争论中、思想的碰撞中得到提升。在分享讨论阶段,教师的引导者角色要凸现出来,要鼓励学生踊跃发言,正确归因。对于胆小害羞的同学要恰当激励,要让他们勇于开口。对于精彩的发言,要不失时机的表扬。总之,对学生们沟通能力的培养贯穿整个课程始终,因此拓展训练能够提高大学生沟通能力。
3.1.4 拓展训练对大学生计划组织能力的影响 计划组织能力是指对将要发生的行为进行科学规划的能力,它包括行动前的规划以及行动中规划的合理实施两部分,它是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礼记·中庸》:“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就是强调计划的重要性的。拓展训练课程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是以团队成绩为基础。团队成绩是通过团队之间比赛积累下来的,因此要想取得优异的团队成绩,必须要对项目及项目比赛进行科学谋划,这要求团队队长及成员集思广益地制定科学严密的训练及比赛计划。教师会利用“田忌赛马”等具有博弈性质的故事来启发学生,从而让学生重视计划组织能力,进而培养与提升大学生的计划组织能力。
3.1.5 拓展训练对大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影响 当今社会是一个合作型的社会,个人要想取得非凡的成就,都离不开团队的支持,因此大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对其就业能力来说至关重要。研究表明,拓展训练能够提高大学生团队合作能力[10-12],这和本文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拓展训练对大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积极影响,主要通过如下途径来完成的:(1)在学生的考核方式,施行学生成绩和团队成绩紧密挂钩;(2)在拓展训练教学过程中,开展了大量团队协作类项目,比如生死电网、有轨电车,珠行万里等等;(3)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往往会形成正确的归因,即团队合作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3.1.6 拓展训练对大学生自信心的影响 有人曾说:一个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如果需要5 000次的鼓励才能在未来发展中拥有足够的自信,那么在中国的学校教育中至少缺少 4 000 次。这句话绝非耸人听闻,而是反映出了我国学校教育对学生自信心培养缺乏的实际。爱默生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这对于即将踏入职场的大学生是何其的重要。也有研究表明[13],拓展训练能够提高大学生的自信心。该课程对大学生自信心的影响机理分析如下:(1)拓展训练课程开放生动的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宽松、愉悦、有安全感的活动平台,有利于大学生积极地展示自我,在充满新奇、刺激、欢乐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增强自信心;(2)教师的积极鼓励就像“催化剂”,让学生充满信心,因此教师在课程中要多用这样的话语,比如“不是你不能,只是你不敢,不是你的能力问题,而是你的心理问题,积极的心态将是你获得成功的原动力[14]”“要相信自己,一定行!”等等令人振奋的话语;(3)通过成功体验来培养学生自信,教师在课程中,要善于观察与引导,只要学生取得一点进步,就要对其进行真诚积极的肯定,让学生们的成功体验能够产生累积效应,进而增强其自信心[15,16]。
3.1.7 拓展训练对大学生职业道德的影响 中国自古以来都注重德才兼备的人,当前用人单位也大多把大学生是否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作为录用与否的重要标准,因此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对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有着重要意义。拓展训练对大学生职业道德的影响主要是以教师为媒介来实现的。教师作为一种职业,也有其职业道德规范。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成为职业道德的忠实践行者,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学生。同时教师有要成为职业道德的传播者,要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职业道德对职业生涯的重要性。研究结果表明,只要做到以上两点,拓展训练课程就能在大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上达到理想的效果。
表2 大学生就业能力测量结果各组间均值比较结果(t检验)
*:P <0 .05,**:P <0.01.
3.2 教学对照组实验前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均值比较
通过对教学对照组进行18周的传统体育课程教学后,发现在影响大学生就业能力的13个项目中,只有2个项目在实验前后比较中达到了显著性差异(P <0.01),它们分别是团队合作能力和抗压能力。这说明传统体育课程能够提升大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抗压能力。传统体育课程,尤其是球类项目,之所以能够对大学生的团队能力培养起到良好的作用,可能与其项目特点有关系。球类项目的技战术讲求攻防配合才能战胜对手,因此教师在传授运动技能时一定会把这种团队合作意识传承给自己的学生,学生在实训实战中这种意识又不断地强化,从而团队合作能力得到了提升。大学生传统体育课程能够提高它们的抗压能力可能和体育的功能有关。体育的功能包括其本质功能和社会功能。体育的本质功能具体表现为强身健体、愉悦身心、磨练意志等。体育课程中学生不仅要承受较高的生理负荷,而且也要承受一定的心理负荷。这种双重刺激应激源的作用下,体育课程不仅能够促进学生身体健康,而且还能促进学生形成拼搏进取、奋发向上、勤奋乐观、坚韧顽强等优良品质,这对学生的抗压能力有着积极作用。从体育的社会功能角度来说,体育能够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在交往中学生能够找到精神的放飞、能量的释放、欢快的氛围和生存的安全感,这对缓解压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3.3 实验后教学实验组和教学对照组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均值比较
通过对实验后教学实验组和教学对照组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项目的均值比较发现,有6个项目达到了显著性差异(P <0.05),2个项目达到了极显著性差异(P <0.01)。在这8个项目中,有5个项目显示的结果和实验前后教学实验组的比较结果是一致的,他们分别是认知能力、自我展现能力、沟通能力、计划组织能力、自信心和职业道德,这说明拓展训练确实能够提高大学生这些方面的能力。对于团队合作能力,教学实验组实验前后的均值比较达到了统计学意义(P=0.002),教学对照组实验前后比较也达到了统计学意义(P=0.041),实验后教学实验组和教学对照组的比较却没有达到显著性差异(P=0.085),这说明拓展训练和传统体育课程都能够提升大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而且二者在提升的力度上也没有显著性差异。对于抗压能力,实验前后教学实验组的均值比较没有达到了统计学意义(P=0.245),教学对照组却达到了统计学意义(P=0.044),而且在实验后教学实验组和教学对照组的比较也达到了显著性差异(P=0.048),这说明传统体育课程确实能够提高大学生的抗压能力。
拓展训练作为一门高校体育新课程,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且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从就业能力的角度来看,它能够提升大学生的认知能力、自我展现能力、沟通能力、计划组织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抗压能力、自信心和职业道德。这在就业形势日益严重的今天,在高校大力推广拓展训练体育教学对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和构建和谐社会有重要意义。
[1] 王晨宇,王冬舟. 将拓展训练融入大学体育课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可行性研究[J].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7,25(6):8~10.
[2] 李 嵘.拓展训练对青少年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5(10):166~170.
[3] 李秋瑾,闵春晖,朱 玄.拓展训练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影响-以江南大学09 级学生为例[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1,27(1):109~111.
[4] 莫月红.拓展训练对大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11,33(6):109~112.
[5] 梁芝栋.素质拓展运动进入大学公体课的路径探析-从《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视角下解读[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6,32(9):12~16.
[6] 张惠丽.关于大学生核心就业能力构成的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09(10):177~180.
[7] Thijssen J.G.L,Van Der Heijden B, Rocco T.S.Toward the employability link model:Current employment transition to future employment perspectives[J].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Review, 2008(2):165~183.
[8] 陈洪余.大学生就业能力模型的初步构建[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1.
[9] 艾森克•基恩.认知心理学(第五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32~139.
[10] 张利刚.拓展训练改善大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实验研究[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9(6):82~85.
[11] 耿文光,陈学东,吕后刚.拓展训练对于提升大学生团队合作意识路径探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5,17(5):3~4.
[12] 黄艺农,刘 雯.论素质拓展训练在高校培养学生中的作用及其推广[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5(6):59~61.
[13] 李晓婵,王治国,贾 健.通过“拓展训练”手段提高大学生自信心的研究[J].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0(3):256~260.
[14] 杨耀华.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拓展训练的理性思考[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7,23(1):119~127.
[15] 安德鲁·杜布林.心理学与工作[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32~54.
[16] 麦克斯威尔·马尔茨.心理控制术[M].北京:群言出版社,2007:87~95.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Influence of Outward Bound Training On Employment 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LIANG Zhidong
Dept. of P.E., Zhengzhou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 Zhengzhou Henan, 451400, China.
Objective: Explore the impact of Outward Bound training courses on the employ 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its causes. Methods: Using literature method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utward Bound training and employment 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the subjec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respectively, 18 weeks of development training teaching and traditional sports teaching, through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method to obtain the data before and after the teaching experiment,SPSS13.0 statistical software package was used to carry out descriptive statistics and T test .Results: (1) Outward bound training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students' cognitive ability, self presentation ability, communication ability, planning ability, team cooperation ability, self-confidence and professional ethics(P <0.05); (2) traditional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can significantly enhance the team cooperation ability and the ability to work under pressure(P <0.05); (3)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Outward Bound training and traditional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in improving the ability of team work(P=0.085). Conclusions: Outward bound training can enhance the employ 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this course is worth promot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utward bound training; Universal student; Employ ability; Influence; Experimental study
1007―6891(2017)02―0117―04
10.13932/j.cnki.sctykx.2017.02.31
G804.8
A
2016-10-12
2016-10-19
2016年度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创业课题一般项目,项目编号:JYB2016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