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西兰自由贸易区贸易效应分析

2017-05-22 01:09朱庆华张天一
山东财政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自由贸易区新西兰成员国

朱庆华,张天一,魏 孟

(1.山东财经大学东方学院国际商务系,山东泰安 271000;2.山东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山东济南 250014)

中国-新西兰自由贸易区贸易效应分析

朱庆华1,2,张天一2,魏 孟1

(1.山东财经大学东方学院国际商务系,山东泰安 271000;2.山东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山东济南 250014)

加快建设自由贸易区是目前我国对外经贸发展的重大战略,而中国-新西兰自由贸易区是我国同发达国家建立的第一个自贸区。使用1998-2013年中国同包括新西兰在内的80个贸易伙伴的出口和进口值面板数据,借助扩展的引力模型对中国-新西兰自由贸易区对中国出口和进口贸易的影响进行回归分析,发现中新自贸区在中国出口和进口两个方向均产生显著的贸易创造效应,同时未产生显著的贸易转移效应,中新自贸区促进了中国同新西兰双向贸易规模的扩大,实现了预期的政策目标。中国应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构建面向全球的自贸区网络。

自由贸易区;贸易创造;贸易转移;贸易效应

0 引 言

加快建设自由贸易区是目前我国对外经贸发展的重大战略。截至2016年底,我国已经签署自由贸易协定14个,正在谈判的自由贸易协定8个。客观评价已经建立的自由贸易区在促进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方面的成效,对于完善我国自贸区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2008年10月生效的中国-新西兰自由贸易区(以下简称中新自贸区)是我国与发达国家建立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区,是中国在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方面迈出的重要一步。中新自贸协定涵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等多个领域。从货物贸易看,新西兰将在2016年1月1日前取消全部自华进口产品关税,其中63.6%的产品从协定生效时起实现零关税;中国将在2019年1月1日前取消97.2%自新西兰进口产品关税,其中24.3%的产品从协定生效时起即实现零关税①数据来源:中国自由贸易区服务网,http://fta.mofcom.gov.cn/newzealand/newzealand_hwmy.shtml.2016-12-15。。协定的签署为中新双边贸易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新西兰在中国外贸中的比重不大。2013年,中国向新西兰出口占中国出口总值的比重为0.19%,自新西兰进口占中国进口总值的比重为0.42%②作者根据UNcomtrade数据库数据计算。。但贸易规模较小并不影响中新自贸区建设的意义。实际上,中新两国对通过自贸协定发展双边经贸关系高度重视,2013年中国已超越澳大利亚成为新西兰第一大贸易伙伴[1]。2016年11月20日,在秘鲁利马举行的APEC领导人会议期间,中新两国商务部长共同宣布正式启动中新自贸协定升级谈判。

目前关于中新自贸区贸易效应的研究十分少见,相关研究主要是中新自贸区成立以前对中新贸易前景、经济影响的预测分析。最有影响的研究是2004年中国商务部和新西兰外交贸易部联合发布的《中国-新西兰双边自由贸易区联合可行性研究报告》。该报告第八章借助G-Cubed亚太模型,对中新自由贸易协定的贸易和福利效应进行了分析。[2]樊莹[3]、王艳红[4]等对中新自贸区贸易效应的分析都借用了上述联合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分析结果。李丽等[5]、彭秀芬[6]分别使用GTAP模型以2015年为基准对中新自贸区的贸易和产出效应进行了模拟。上述事前研究基于对自贸区贸易自由化安排的不同假设,这些假设与中新自贸协定的条款存在或大或小的背离,其结论与自贸区建立后实际的贸易效应也会有出入。

利用中新自贸区成立以来的数据分析其贸易效应的成果也相当稀少。王岩等[7]对自贸区成立前后的中新双边贸易规模和结构进行了直观对比,认为中新自贸区促进了贸易增长和比较优势的发挥。这种方法存在的问题是难以区分自贸区成立与其他因素对中新贸易的影响。姬艳洁等[8]利用Balassa[9]的方法,通过估计和比较中新自贸区成立前后两国进口收入弹性的变化,分析建立自贸区对两国进口贸易的影响,发现两国均存在进口扩大效应,但低于预期水平。Balassa方法假定一国如未加入自贸区其进口的收入弹性会始终保持不变,然而这一假设并不符合实际。因此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国际学术界用这种方法测算自贸区贸易效应的研究已不多见。

本文采用目前国际贸易研究领域广泛应用的引力模型(Gravity Model),对中新自贸协定实施后的贸易效应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中新自贸区对中国同新西兰之间的进出口贸易都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同时对中国同其他国家的贸易并未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本文以下内容分为四个部分:第1部分是自贸区贸易效应理论分析;第2和第3部分分别是实证方法与实证结果分析;第4部分是结论。

1 自由贸易区贸易效应理论分析

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Area)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一种形式。按经济一体化程度的高低,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分为优惠贸易安排、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和经济联盟五种形式。自贸区成员之间取消关税和非关税措施,实现自由贸易,而对来自自贸区外的进口产品,成员国维持各自的关税和非关税措施。相比之下,优惠贸易安排在成员国之间贸易壁垒的降低程度上没有达到自由贸易的水平,而关税同盟成员除了对内实现自由贸易外,对外还实施统一的关税制度。从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向世贸组织秘书处通报的区域贸易安排看,绝大多数属于自由贸易区。需要说明的是,现在世界上大多数自由贸易区并未实现完全的自由贸易,而是有部分敏感产品受到一定的限制。同时,自由贸易协定并不仅涉及货物贸易,常常覆盖服务贸易、投资等多个领域。

一国与他国建立某种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虽然受多边贸易规则的制约,不会提高对非成员国产品的进口关税,但由于成员国之间部分或全部关税壁垒被取消,导致成员国之间和成员国与非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在关税待遇方面出现差异,从而对成员国之间和成员国与非成员国之间的贸易流量产生影响。

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贸易效应的研究始于Viner[10]对关税同盟的分析,其提出的贸易创造(trade creation)效应和贸易转移(trade diversion)效应成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贸易效应分析的基础框架。贸易创造是指关税同盟成立后因内部取消贸易壁垒,导致某些产品的生产由低效率的国内厂商转移到高效率的成员国厂商,从而在成员国之间产生新的贸易。贸易转移则是指因关税同盟成员国同非成员国之间存在关税壁垒,自高效率的非成员国进口产品的价格加上关税后,反而高于自低效率成员国进口相同产品的价格,导致关税同盟成员国将某些产品的进口来源从高效率的非成员国转移到低效率的成员国。贸易创造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具有正福利效应,而贸易转移降低了资源利用效率,具有负福利效应。

Viner提出的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分析框架沿用至今,分析的对象从关税同盟扩展至自由贸易区、共同市场等各类经济一体化组织形式,同时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的概念及其含义也发生一些变化,反映出相关研究的深化。Meade[11]认为Viner的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概念只适用于需求价格弹性为零的情形。如果一国需求价格弹性较大,与他国形成关税同盟后,无论贸易创造还是贸易转移都会同时伴随因需求增长而引发的贸易扩大(trade expansion),而且这种贸易扩大无论伴随贸易创造还是伴随贸易转移,本身都具有正福利效应。Balassa[9]使用了“内部贸易创造”(internal trade creation)和“外部贸易创造”(external trade creation)的概念,前者与Viner的“贸易创造”相同,指关税同盟成立后以成员国进口取代国内生产,而后者则指从非成员国进口增加,与Viner的“贸易转移”正好相反。Endoh[12]、Elliott等[13]等则引入“进口贸易转移”(import trade diversion)和“出口贸易转移”(export trade diversion)的概念,前者指一体化组织成员国减少自非成员国的进口而增加自成员国的进口,而后者则指成员国增加向成员国的出口,减少向非成员国出口。本文将自贸区成立引发的成员国之间出口和进口规模的扩大统称为贸易创造效应,将自贸区成立引发的成员国与非成员国之间贸易规模的变化统称为贸易转移效应。

现有研究大多关注经济一体化组织贸易自由化对成员国之间以及成员国与非成员国之间贸易的整体影响,但从一国政策制定者的角度,更需要关注本国参与建设贸易集团对本国出口和进口的不同影响。本文的分析将关注中新自贸区对中国出口和进口的双向影响。

以前关于自贸区贸易效应的研究主要基于自贸区成员间贸易自由化引发的贸易流量的变化,近来的一些研究进一步关注到可能存在的“预期效应”(anticipatory effects),即自由贸易协定在实施前便对相关国家的贸易产生影响。Magee[14]使用1980-1998年133国的面板数据考察了自贸区的预期和滞后贸易效应,发现在自贸协定实施前4年贸易规模平均增长26%。Mölders等[15]研究了东亚国家参加的各种双边和多边自贸协定在其实施的五个阶段(建议、签署框架协议、谈判、协定签署、协定生效)产生的贸易效应,发现存在预期效应,而且双边自贸协定的预期贸易效应比多边自贸协定更为显著。本文的研究也对预期效应予以考察。

2 方法与数据

2.1 模型构建及变量设定

本文使用贸易引力模型对中新自贸区建立对中国出口和进口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自20世纪60年代初问世以来,贸易引力模型在应用中不断得到拓展,纳入了更多的外生变量,以适应不同研究目的的需要[16]。基于国内外相关研究的进展和本文研究目的,本文构建如下贸易引力模型:

其中,i=1,…,80(新西兰及79个参照国);t=1998,…,2013;β0,β1,...,β12为系数;μijt为随机误差项。

Tijt表示t年中国(i)向j国的出口或进口。本文将中国同其他国家的贸易分成出口贸易和进口贸易两个方向,具体考察中新自贸区对中国出口贸易和进口贸易的影响。

Yit和Yjt表示t年中国和其贸易伙伴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GDP规模越大,产出能力和收入水平越高,出口供给和进口需求能力越强,因而进出口贸易规模越大,Yit和Yjt预期符号为正。

Dij表示中国与其贸易伙伴之间的距离,通常两国距离越远,运输成本越高,进出口规模越小。该变量预期符号为负。尽管运输和通信技术不断进步,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不断降低,但距离对贸易的负面影响并没有下降,反而呈上升趋势[17]。

ADJij表示中国与贸易伙伴国j为邻国,具有共同边界。相邻的国家地理和文化接近,交易成本低,因此贸易量会增加。有些研究还引入了共同语言、宗教、文化、历史等因素,这些因素与共同边界一样,用于衡量贸易国之间心理距离[18]。心理距离较小,信息成本较低,有利于双边贸易的发展。基于这些因素对本文研究的适用性,本文仅引入共同边界(ADJij)这一变量。该变量为虚拟变量,贸易国之间拥有共同边界取值为1,否则为0,预期符号为正。

为了考察中新自贸区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本文引入了CZFTA1ijt、CZFTA2ijt和EXTRAijt三个变量。CZFTA1ijt和CZFTA2ijt用于考察中新自贸区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阶段性影响。从中新自贸区的谈判与实施过程看,2003年10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对新西兰进行国事访问,两国领导人就商签中新经贸合作框架达成共识;2004年5月,两国签署《中国与新西兰贸易与经济合作框架》,新西兰正式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两国同意就建立中新自由贸易区的可行性开展研究;2008年4月7日,两国正式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新西兰政府自由贸易协定》,自2008年10月1日起生效。据此,本文设CZFTA1ijt和CZFTA2ijt两个虚拟变量,分别反映2004年两国签署贸易与经济合作框架以及2008年正式实施自贸协定对两国间贸易的影响,2003年及以前,CZFTA1ijt取值为0,CZFTA2ijt取值为0;2004-2008年,CZFTA1ijt取值为1,CZFTA2ijt取值为0;2009年及以后,CZFTA1ijt取值为0,CZFTA2ijt取值为1。建立自贸区的前景和自贸协定的实施将促进成员国之间的出口和进口贸易,CZFTA1ijt和CZFTA2ijt预期符号均为正。

EXTRAijt变量用于考察中新自贸区成立前后中国同区外国家贸易的影响,即自贸区的出口和进口转移效应。该变量为虚拟变量,1998-2008年取值为0,2009-2013年中国和新西兰两国之间取值为0,两国与其他国家之间取值为1。中新自贸区成立为区内贸易创造了更加便利的条件,成员国同区外国家的贸易会相对减少,EXTRAijt变量预期符号为负。

OTHERijt和WTOijt是本文引入的另外两个政策虚拟变量。区域和多边贸易自由化安排都会降低成员国间的贸易成本,对贸易产生促进作用。除了新西兰,中国还同东盟、新加坡、巴基斯坦、智利、秘鲁、哥斯达黎加、冰岛、瑞士等22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自贸协定,这些自贸协定均会对相关成员国之间的贸易产生积极影响。在本文选用的79个参照国中,有19个国家与中国签署了自贸协定。OTHERijt变量用于考察这些自贸协定对中国同相关国家进出口贸易的影响,中国与上述19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贸易取值为1,否则取值为0,预期符号为正。WTOijt则用于考察世贸组织(WTO)多边贸易自由化对成员国之间贸易的影响。现有研究表明共同的世贸组织成员身份会促进两国之间的贸易[19]。中国于2001年12月成为世贸组织正式成员。WTOijt为虚拟变量,在中国同贸易伙伴均为世贸组织成员时取值为1,否则取值为0,预期符号为正。

最后我们参照Slootmaekers[20],引入时间趋势变量TREND,揭示贸易量随时间变化而增长的趋势,取值为1,…,16,预期符号为正。μijt为误差项。

2.2 样本与数据来源

本文使用1998-2013年中国同包括新西兰在内的80个贸易伙伴的出口和进口贸易面板数据,出口和进口观测值各1280个。除了新西兰,其余79个参照国根据联合国UNcomtrade数据库2012-2013年中国最大的主权国家贸易伙伴确定,包括美国,英国,法国,印度,日本,韩国,德国,西班牙,意大利,芬兰,伊朗,伊拉克,智利,墨西哥,秘鲁,俄罗斯,委内瑞拉,加拿大,波兰,巴基斯坦,土耳其,阿联酋,尼日利亚,哈萨克斯坦等国家。中国对上述79个主要贸易伙伴合计贸易额占到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90%以上,根据此样本集数据估算中国对外贸易引力模型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和说服力。

中国同各国之间的进出口数据来源于联合国UNcomtrade数据库。各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数据来自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指数(WDI)数据库。国家之间的距离以及共同边界数据来源于CEPII BACI数据库。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签署自贸协定有关的数据与信息来源于中国商务部“中国自由贸易区服务网”。与世贸组织(WTO)成员资格相关的资料来源于世界贸易组织官方网站。

3 实证检验及结果分析

本文采用2008-2013年中国与新西兰及79个参照国之间的进口和出口面板数据,通过Eviews 7.2软件对模型(1)进行检验。面板数据模型分为混合效应模型、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混合模型是指对任何个体和截面都不加以区分采用混合最小二乘法估计参数;固定模型适用于系数效应方向一致、大小相近的情况;随机效应模型则是指将原来固定的系数作为随机变量进行回归。本文对上述3种效应分别进行了检验,结果如表1。

表1 引力模型回归结果

由于固定效应会舍弃不随时间变化的变量,所以无法得到固定效应中Dij与ADJij对贸易值的影响。借鉴Martinez-Zarzoso等[21]、Eita[22]、曲顺兰[23]的做法,本文将80国的个体固定效应作为因变量,将Dij与ADJij作为自变量,根据模型(2)进行估计,得到Dij与ADJij两个变量的系数,结果见表2。

回归结果显示,进出口引力模型的混合效应、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的F值表示三个方程显著,调整后R2显示方程拟合度较高,尤其是固定效应,可达到0.9以上。对各变量采用混合效应、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的估计结果完全一致,说明检验结果是稳健的,据此得出的实证结论是可靠的。

在随机模型的基础上,本文根据Hausman检验,得出进口和出口模型的Hausman统计量的值分别为99.563和116.229,拒绝了原假设,说明应该使用固定效应。

从固定效应看,中国同贸易伙伴国的经济规模Yit和Yjt对中国出口和进口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中国同贸易伙伴的距离对中国的出口和进口均具有显著的负面效应;同时,与贸易伙伴接壤和加入WTO,对中国出口和进口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符合贸易引力模型的理论预期。从本文重点关注的自贸区贸易效应看,中新自贸区的建立对中国出口和进口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CZFTA1ijt和 CZFTA2ijt的系数都显著为正,且CZFTA2ijt的系数高于CZFTA1ijt的系数,表明中新自贸区在2004年两国签署贸易和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后便产生贸易创造预期效应,与Mölders等的结论一致,同时中新自贸协定2008年正式生效产生了更为显著的进口和出口贸易创造效应。EXTRAijt变量的系数为负,符合理论预期,但并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中新自贸区成立在进出口两个方向均未产生显著的贸易转移效应。OTHERijt变量的系数一律显著为正,并且数值明显高于CZFTA1ijt和CZFTA2ijt的系数,说明中国其他生效的自由贸易协定整体上对中国出口和进口都产生了积极促进作用,并且这种作用显著高于中新自贸区的贸易创造效应。

表2 第二阶段回归结果

4 结论与建议

本文使用1998-2013年中国同包括新西兰在内的80个贸易伙伴的出口和进口值面板数据,借助扩展的引力模型对中新自由贸易区对中国出口和进口贸易的影响进行回归分析,发现中新自贸区在中国出口和进口两个方向均产生显著的贸易创造效应,同时未产生显著的贸易转移效应,中新自贸区促进了中国同新西兰双向贸易规模的扩大,实现了预期的政策目标。本文的研究结果也证实中国签署的其他自贸协定整体上促进了中国进出口规模的扩大,说明中国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取得了预期的政策效果。

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对中国加快实施自贸区战略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加快建设面向全球的自贸区网络。由于多边贸易自由化进展缓慢,以构建自贸区为主的区域贸易自由化趋势加强,自贸区竞争成为世界经济竞争的重要手段。同主要贸易伙伴建设自贸区成为巩固和加强自身贸易地位的重要途径。中国应加快建设面向全球的自贸区网络,同尽可能多的重要贸易伙伴建成自贸区,发挥自贸区的贸易创造效应,减少其他国家建设的自贸区可能产生的贸易转移负面效应。

第二,推动同发达国家建设自贸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具有各自的比较优势,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建设自贸区,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彼此的比较优势。新西兰虽然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比重较小,而且新西兰此前给予中国出口产品普遍优惠制(GSP)待遇,但中新自贸区的建立对中国出口和进口扩大仍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中国下一步要继续推动同发达国家的自贸区建设。一方面尽快完成同挪威的自贸区谈判,完成同新西兰的自贸区升级谈判;另一方面要排除困难,积极创造条件适时启动同欧盟、英国、加拿大等的自贸区谈判。

第三,在互利共赢基础上不断深化同自贸区伙伴的贸易合作。互利共赢是国家或地区之间发展经贸关系的基础。建设自贸区要立足于为各成员带来贸易利益,促进各成员共同从区域贸易自由化中获益。对自贸协定的某些条款可以根据实践的发展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进行完善与升级,中国同东盟、智利、新西兰和瑞士等自贸区的升级便是新形势下进一步深化自贸区伙伴间经贸合作的努力。

[1]缪琦.中新自贸区目标有望提前达成[N].第一财经日报,2014-03-20.

[2]the Ministry of Commerce,China and the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and Trade,New Zealand.A Joint Study Report on a Free Trade Agreement between China and New Zealand[R/OL].prepared by http://www.mfat.govt.nz/downloads/trade-agreement/china/chinanzftastudy.pdf.

[3]樊莹.中国-新西兰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效应展望[J].外交评论,2005(4):84-91.

[4]王艳红.中国-新西兰自由贸易协定的影响与经济效益分析[J].亚太经济,2009(3):48-51.

[5]李丽,邵兵家,陈迅.中国-新西兰自由贸易区的构建对双方经济影响的计量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8(3):49-54.

[6]彭秀芬.中国-新西兰自由贸易区建设对我国乳业发展的影响[J].国际贸易问题,2009(1):54-60.

[7]王岩,高鹤.中国与新西兰FTA建立前后双边货物贸易比较[J].商业研究,2012(9):190-195.

[8]姬艳洁,董秘刚.基于巴拉萨模型的中国新西兰FTA贸易效应研究[J].亚太经济,2012(6):42-46.

[9]BALASSA B.Trade Creation and Trade Diversion in the European Common Market[J].Economic Journal,1967,77(11):1-21.

[10]VINER J.The Customs Union Issue[M].New York:The 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1950.

[11]MEADE J E.The Theory of Customs Unions[M].Amsterdam:North-Holland,1956.

[12]ENDOH M.Trade Creation and Trade Diversion in the EEC,the LAFTA and the CMEA:1960–1994[J].Applied Economics,1999,31(2):207-216.

[13]ELLIOTT R J R,IKEMOTO K.AFTA and the Asian Crisis:Help or Hindrance to ASEAN Intra-regional Trade?[J]Asian Economic Journal,2004,18(1):1-23.

[14]MAGEE C S P.New Measures of Trade Creation and Trade Diversion[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08,75(2):349-362.

[15]MÖLDERS F,VOLZ U.Trade Creation and the Status of FTAs:Empirical Evidence from East Asia[J].Review of World Economics,2011,147(3):429-456.

[16]李兵,丁琳,陈妍君.中国服务贸易出口潜力及效率研究——基于随机前沿引力模型的分析[J].山东财经大学学报,2015 (1):44-52.

[17]BECKERMAN W.Distance and the Pattern of Intra-European Trade[J].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1956,38(1): 31-40.

[18]HÅKANSON L.The Role of Psychic Distance in International Trade:A Longitudinal Analysis[J].International Marketing Review,2013,31(3):210-236.

[19]BALDING C.Joining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What is the Impact?[J].Review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10,18(1): 193-206.

[20]SLOOTMAEKERS V.Trade Effects of the EU-Mexico Free Trade Agreement[R].ASP Working Paper 416,IfW,Kiel,2004.

[21]MARTINEZ-ZARZOSO I,NOWAK-LEHMANN F.Augmented Gravity Model:An Empirical Application to Mercosur-European Union Trade Flows[J].Journal of Applied Economics,2003,6(2):291-316.

[22]EITA J H.Determinants of Namibian Exports:A Gravity Model Approach[R].13th African Econometric Conference,Pretoria: University of Pretoria,2008.

[23]曲顺兰.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再造策略研究——基于企业、市场与政府的视角[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4:54-58.

Trade Effects of China-New Zealand Free Trade Area

ZHU Qinghua1,2,ZHANG Tianyi2,WEI Meng1
(1.Department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Dongfang College,Shando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Taian 271000,China;2.Schoo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nd Trade,Shando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Jinan 250014,China)

Accelera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free trade area is China’s major strategy for foreign trade development,and China-New Zealand Free Trade Area is China’s first free trade area with a developed country.Based on the panel data of China’s export and import value during 1998 to 2013 with eighty trading partners,including New Zealand,the effects of China-New Zealand Free Trade Area on China’s export and import trade are regressively analyzed via the extended gravity model.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China-New Zealand Free Trade Area presents significant trade creation effects on China’s export and import without significant trade transfer effects;and that China-New Zealand Free Trade Area has promoted the two-way trade expansion between China and New Zealand and has helped to realize the expected policy objectives.Therefore,China should accelera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free trade area strategy and build a global-oriented free trade area network.

free trade area;trade creation;trade diversion;trade effect

F752

:A

:2095-929X(2017)03-0039-08

(责任编辑 高 琼)

2017-03-03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亚太多重自贸区竞争与中国要素集聚战略转变研究”(14BGJ045)。

朱庆华,男,山东博兴人,经济学博士,山东财经大学东方学院国际商务系教授,研究方向:国际贸易政策,Email: qinghua.zhu@sdufe.edu.cn;张天一,女,山东济南人,山东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学生,研究方向:计量经济学方法;魏孟,女,山东寿光人,经济学硕士,山东财经大学东方学院国际商务系教师,研究方向:国际商务。

猜你喜欢
自由贸易区新西兰成员国
RCEP生效!全球最大自由贸易区正式启航
新西兰兔
北约成员国武装部队参与在乌克兰举行的2020年联合军事演习
欧盟敦促成员国更多地采用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游新西兰
新西兰的核物理学之父
新西兰是世界上“最年轻的发达国家”吗?
中国自由贸易区战略实现的路径分析
世界主要自由贸易区介绍
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增至4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