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大学排名表现及重构

2017-05-22 06:36哈梦颖
重庆高教研究 2017年3期
关键词:榜单一带一带一路

刘 进,哈梦颖

(北京理工大学,北京 100081)

■“一带一路”与高等教育

“一带一路”大学排名表现及重构

刘 进,哈梦颖

(北京理工大学,北京 100081)

选取ARWU、THE、USNEWS和QS 4个大学排名榜单来分析“一带一路”大学在排名中的表现,研究发现:进入排行榜前500的“一带一路”大学仅有30多所,且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高等教育强国;40%的“一带一路”大学排名在401~500之间。“一带一路”大学表现不佳的原因有两点:一是大学排名的倾向性不符合“一带一路”大学的价值标准;二是大学排名指标体系不适合“一带一路”大学。最后结合“一带一路”大学的特点,提出重构“一带一路”大学排名的若干设想。

高等教育;大学排名;“一带一路”;重构

大学排名实现了特定的目的,满足了特定需要[1],越来越成为评价一国高等教育表现的重要标尺。“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亚非欧三大洲的高等教育联系将愈加密切,“一带一路”沿线迎来新的高等教育发展机遇。那么,在现行排行榜中,“一带一路”沿线各高校的表现如何?现有榜单更多偏向于学术产出、办学历史和英语语言,是否对“一带一路”沿线高等教育的表现存在误判?未来如何适应“一带一路”倡议,进行新的大学排名改造?当前学术界对这些问题仍缺乏深入的研究。

一、“一带一路”大学排名:表现不佳

(一)“一带一路”国家分布与总体概况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它并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需要通过全球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1]。2013年,习近平主席相继访问哈萨克斯坦与印度尼西亚,提出了建设“一带一路”的构想。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正式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明确了“一带一路”的原则、目标、范围、重点及中国各地区与省市定位等内容[2]。已有文献显示,“一带一路”从地理上涵盖中东欧、西亚、北非、东南亚、南亚、东亚和中亚的64个国家(未含我国,也有学者认为包含73国[3],但这一说法未被大多数学者采纳),成为一种新的跨国别、跨区域的带状发展模式。“一带一路”沿线大多数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目前总人口约44亿人,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分别约占全球的63%和29%[4]。在64个国家中,只有7个国家属于世界货币基金组织(IMF)定义下的发达经济体,分别是以色列、新加坡、捷克、爱沙尼亚、拉脱维亚、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亚,其余的57个国家均属于发展中经济体;亿级以上人口大国有印度(13.3亿)、印度尼西亚(2.6亿)、巴基斯坦(1.9亿)、孟加拉国(1.6亿)、俄罗斯(1.4亿)和菲律宾(1.1亿)6个国家[5];语言种类很多,仅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和东非5个地区的官方语言就超过40种,而我国高校能够教授的仅有20种[6]。

(二)研究设计

1.大学排名榜单的选取

当前,主流的考察高等学校全球排名的综合性榜单主要有4个,即上海交通大学世界大学排名(ARWU)、《泰晤士报》高教副刊世界大学排名(THE)、《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世界大学排名(US NEWS)和QS世界大学排名。本研究选取上述榜单来分析“一带一路”沿线高等教育排名情况。2016下半年,四大排名先后公布了新的榜单,ARWU、THE、QS和USNEWS分别对500、980、916、1 000所高校进行排名,这是本研究分析的基础数据。为方便比较,本研究选取排名全球前500名的高校样本。

2.参照样本的选取

为更具有比较意义,本研究除分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大学的排行表现外,还将对比分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与主流国家大学排行的差异。选取的参照样本包括5个国家,分别是美国、中国、英国、德国和法国。基本出发点在于,一是所选定的4个排行榜单分别由中国、英国和美国境内机构发布;二是中国、法国和德国的母语与绝大多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一样也不是英语(“一带一路”沿线以英语为主要语言的国家和地区只有4个);三是参照样本涵盖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三)分析结果

1.“一带一路”大学排名的总体特征

分析显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大学排名的表现整体不佳,主要有两个特征:“量少”“质差”。一方面,“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入围四大榜单的高校数量总体较少。“一带一路”沿线共涉及64个国家,但在ARWU、THE、USNEWS三大榜单中,仅有不到25%的沿线国家有高校上榜。在QS榜单上这一数量略高,但也仅有24个国家上榜(如图1),即绝大多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没有一流大学,办学实力无法入围当前主要榜单。比较而言,美国居于全球高等教育的绝对霸主地位,来自美国的高校除了在QS排名上总数低于100所,其他均在120所以上。而德国基本稳定,上榜大学在四大榜单中均占40所左右。值得注意的是,法国虽同为发达国家,但进入世界前500名的高校并不多,基本保持在20所左右。中国、英国虽在4个排行榜上不太稳定,但也基本保持在30~50所之间。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大学入围全球500强榜单的则很少,在ARWU、THE和USNEWS排名中仅占约6%,且主要集中在以以色列、俄罗斯和新加坡为代表的少数高等教育强国(如图2)。虽在QS大学排名中这一比例略高(达到12%),但也存在分布不均的情况。

图1 在四大排行榜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所占数量

图2 在四大排行榜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与各国比较

2.“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入围四大榜单的大学总体排位靠后

将四大榜单前500所高校以每100名为单位分成5个组别,分析各国在每个组别内的占比情况。结果发现,在每个榜单中各个国家的表现虽不尽相同,但也表现出以下几个共同特点:一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大学排名总体靠后。在3个榜单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大学主要集中在后100名,位列前100名的仅有2所(只有ARWU榜单中有4所),且主要集中在高等教育强国新加坡。二是各国高校在大学排名中差异很大。美国高校独占鳌头(约占前100名高校的35%),而法国高校仅入围前100名的2%。英国大学的表现虽然不及美国,但远远好于法国,在四大排行榜中大致有8~18所入围前100名。法国的表现虽然不及英国,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相比,也有着根本性区别。该国入围高校主要集中在前400名,在后100名中的比例很低(如图3)。

图3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高校与各国在各个排名段的分布占比比较

二、“一带一路”大学排名不佳的原因分析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高校排名客观上表现出“量少”“质差”的特点,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些国家和地区高等教育办学水平偏低的现状。但值得反思的是,现有“主流”的大学排名,是否存在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高等教育关注不够的问题,抑或现有榜单的设计并不符合沿线国家和地区高等教育的办学实际,也即排行榜本身可能存在对于“一带一路”沿线大学适切性不足的问题。课题组研究发现:

(一)“主流”大学排名的价值取向与“一带一路”大学的实际相去甚远

客观而言,每种大学排名都体现了构建者的价值规范和选择标准[7]。不同的大学排名偏重于不同的评价指标,这些指标对某些大学极为有利,但对另外一些大学却很不公平[8]。比如,ARWU大学排名以科学研究为主,更加偏向理科突出的大学;THE大学排名倾向国际化教学与研究并重,通过声誉调查对大学排名中比较难把握的教学评价进行排序;QS大学排名重视主观评价(占50%)和生师比(占20%);USNEWS大学排名关注学术研究和学术声誉,尤其偏重医学学科。

例如,USNEWS大学排名倾向于历史悠久的大学,“一带一路”大学排名不佳可能与此有关。US NEWS大学排名一开始就有重视学校历史和资金充裕与否的倾向,这种排名标准使“一带一路”大学与欧美重点大学并不在同一起跑线上。在最新的USNEWS大学排名中,成立于19世纪以前的历史悠久的大学占据相当大的比例。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由于战乱等原因,除少数国家(如波兰、捷克等欧洲国家)外,绝大多数是年轻大学,因此在榜单中处于不利地位。比如,泰国最古老的大学朱拉隆功大学始建于1917年,埃及的开罗美国大学始建于1919年,白俄罗斯国立大学创立于1921年,阿联酋大学建于1977年,卡塔尔大学建于1977年,沙迦美国大学建于1997年等,这些国家的最高学府都非常“年轻”,在悠久大学与年轻大学的博弈中,“一带一路”大学在USNEWS排行榜中明显处于下风。此外,USNEWS排名还倾向于发达国家的医学院,指标“学术期刊发表(12.5%)”直接反映了大学的规模以及学术期刊数量,尤以医学学科为主,其每年的学术发表量要高于其他学科。这种倾向性导致优势学科为医学的高校排名更靠前,医学专业排名前10的美国高校占了8个席位。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医学基础薄弱,医学学术人才流失严重,比如菲律宾就有超过15 000名医学毕业生在其他国家工作[9]。这种全球性的人才流失以前殖民地国家和母语非英语的亚洲国家为主,分别是印度、巴基斯坦和斯里兰卡,这3个国家全部集中在“一带一路”南线[10]。

(二)“主流”大学排名的指标体系不适合“一带一路”大学

进一步深入分析可以发现,当前四大排名指标体系并不完全适合于“一带一路”沿线大学,主要表现在“论文引用量”“论文发表数量”“学术声誉”和“国际化”4个方面。

1.“论文引用量”指标权重过高

“论文引用量”指标的高权重对于“一带一路”沿线大学来说是沉重的负担。“论文引用量”指标在四大排名中均有出现,只是权重不同。在ARWU和QS中为20%,在THE中权重为30%,而在US NEWS大学排名中权重高达42.5%(包含文献引用量)。很明显,“论文引用量”指标权重过高不利于官方语言为非英语的国家。上文统计显示,具有悠久历史的法国知名大学的排名情况并不好,原因之一是,法语发表没有纳入排名考察,因而失去了很大一部分数据支持。这种情况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学更为严重,绝大多数“一带一路”国家的官方语言都不是英语,比如,在THE大学排名中,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大学的“论文引用量”指标只有12.5分。

2.“论文发表数量”指标设计不合理

“论文发表数量”指标本身设置不合理。因为各个学科发表论文的数量差异很大,医科占优的学校在综合排名中优势巨大,其次是理科、工科,最后才是商科、社科。将所有学科的论文发表数量一概而论显然是不合理的。统计显示,在ARWU、THE和USNEWS排名中,进入世界大学排名前500的“一带一路”沿线大学有30所左右,而在QS大学排名中有66所,足足是前3大排名的2倍,并且新加坡两所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也达到了最好排名,分别为12、13名。对比分析各个排名的指标体系后发现,在ARWU、THE和USNEWS大学排名中都有“论文发表数量”指标,权重在6%~20%之间,而在QS大学排名中并没有“论文发表数量”指标。显然,“论文发表数量”指标直接制约“一带一路”沿线大学的排名结果。当然,课题组也并不完全认同QS大学排名将“论文发表数量”这一指标权重设为零的做法,因为“论文发表数量”确实是评价大学“质量”的有效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校的科研水平。

3.“学术声誉”制约“一带一路”大学排名

在THE、QS和USNEWS大学排名中都出现了“学术声誉”指标,权重分别为18%、40%、25%。然而“学术声誉”指标不太适合年轻大学,在科学研究方面历史悠久的大学有更深的学术积淀,更容易获得研究成果、学术发展,年轻的大学则处于相对劣势。“一带一路”沿线由于社会动乱、人才流失等方面的原因,多数大学办学历史不长,“学术声誉”的权重过高,必然影响排名评价结果。

4.“国际化”指标对“一带一路”大学不利

比如,THE大学排名倾向于看好高度国际化的大学,权重高达7.5%。通过研究每所大学各项指标的得分情况,课题组发现,英国大学“国际化”得分普遍较高,如牛津大学的“国际化”得分为94.5,而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只有63.4,斯坦福大学也才76.5,其他各项分数相差不大,这也直接导致牛津大学排名世界第一,而加州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屈居二、三名。“一带一路”沿线大学则更惨,其国际化往往面临“只出不进”的窘状,得分普遍很低。印度每年外流的高科技人才高达6万余名,该国顶尖工程大学印度理工学院的毕业生有31%定居国外[11],土耳其每年外流370名顶端人才,菲律宾的专家有12.3%流失到国外[12],而阿富汗最好的大学喀布尔大学由于长期战乱,直接阻碍国际人才的“进入”和国际化办学水平(见表1、表2、表3和表4)。

表1 ARWU大学排名指标体系

表2 THE大学排名指标体系

续表

表3 QS大学排名指标体系

表4 USNEWS大学排名指标体系

三、“一带一路”大学排名重构:若干设想

以上从大学排名倾向性、大学排名指标体系两方面分析了“一带一路”沿线大学表现不佳的原因。可以看出,目前大学排名的设计理念和指标体系很少考虑到“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高等教育的办学实际,更倾向于欧美大学。未来,为推进“一带一路”沿线高等教育的共同发展,学术界需要探索重新开展“一带一路”大学排名研究。

(一)“一带一路”大学排名重构的必要性

一方面,针对“一带一路”大学的专门排名将大大增进对于沿线国家高等教育办学状况的认知,将有效服务于政策设计。全球已有的主流大学排名对于“一带一路”沿线关注过少,区分度不够,只有少数国家和少数高校可以进入榜单,这对于科学认知“一带一路”高等教育发展状况,进而开展以促进“民心相通”为目标的高等教育共享发展的政策设计十分不利。重构更有针对性的“一带一路”大学排名,既可以系统梳理各国高等教育办学状况,也可以有效寻找高等教育合作发展机遇,在此过程中还可以促进学术人才的良性流动、毕业生劳动力市场和学术劳动力市场共享互通等其他正向活动发生。另一方面,针对“一带一路”大学的专门排名将大大提升沿线国家高等教育话语权,尤其是对于构建以中国为中心的“一带一路”新兴学术劳动力市场意义重大。本文分析显示,当前主流的大学排名都具有显著的倾向性,承载了构建者的价值选择,比如THE大学排名发表在英国,发明者来自澳大利亚,所以泰晤士报排名提升了英国和澳大利亚大学的排名,相对降低了美国大学的排名[13]。这种倾向性是排名的死穴,但不能以此为借口而容忍错误[7]。由于缺乏话语权,“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高等教育办学水平往往得不到认可。重构专门针对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大学排名将可以大大提升沿线国家大学的显示度,同时,由于中国在沿线国家中处于核心和引领地位,将有利于形成沿线国家共享共商的新的全球高等教育合作发展模式。

(二)“一带一路”大学排名重构的基本设想

研究发现,“一带一路”沿线大学一般有以下特点:一是多为年轻大学;二是国际化程度偏低;三是科研水平落后;四是官方语言多为非英语。结合“一带一路”大学的特点,重构“一带一路”大学排名重点要考虑在以下几方面寻求突破:一是探寻对“非一流”大学进行排名评价的有效路径。传统主流全球大学排名以“优中选优”为主要价值导向,这也是“一带一路”沿线绝大多数国家大学难以入围主流榜单的主要原因。既然“非一流”是“一带一路”大学的主流,则应探寻对该部分大学有效的排名方法。事实上,目前为止,学界对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没有进入主流榜单的大学的了解极其有限,亟待开展此项工作。而要科学评价“非一流”大学,核心应落脚到与传统榜单的区分上。比如传统榜单更多注重顶级期刊学术发表,而“一带一路”沿线大学可能更关注人才培养问题。二是突出学科排名和特色排名。事实上,近年来欧洲已经意识到综合排名对高等教育发展可能带来的危害,开始强调分类排名。对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来说,更应凸显该种排名理念,可以通过分类排名有效区分各校差异,彰显“一带一路”大学的优势和特色。三是引入“插空法”排名技术。本课题组首次在学界提出大学排名的“插空法”概念,即全球大学排名应尊重各国高等教育办学实际,避免出现与各国本土大学排名认知明显相悖的排名结果。因此应充分尊重各国本土的大学排名研究与实践,析出可比变量,运用数学方法,实现全球榜单与各国本土榜单的有效融合。

总体而言,“一带一路”大学排名重构仍任重而道远。在此方面,本课题组已进行了部分先期研究,相关成果将陆续刊发。

[1] 许文宣,刘孟莹.浅谈一带一路的成果与展望[J].经营管理者,2016(8):211.

[2] 周谷平,罗弦.推进中国-东盟高等教育合作的意义与策略——基于“一带一路”的视角[J].高等教育研究,2016(10):37-41.

[3] 刘志民,刘路,胡顺顺.“一带一路”沿线73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2016(4):1-8.

[4] “一带一路”倡议引领中国开放经济新格局[EB/OL].(2014-12-16).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4-12/16/c_1113666080.htm.

[5] 林健,胡德鑫.“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与中国工程教育新使命[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6):7-15.

[6] 瞿振元.“一带一路”建设与国家教育新使命[J].海外华文教育动态,2016(3):25-29.

[7] 弗兰斯·范富格特,弗兰克·齐格勒,王楠.全球多维大学排名:用户导向与多重维度的全球高等教育与科研排名工具[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4(1):1-10,27.

[8] 张旺,大学排名对高等院校的影响[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2(1):19-26.

[9] PANG T,LANSANG M,HAINES A.Brain drain and health professionals[J].Br Med J,2002,324(7336):499-500.

[10]DODANI S,LAPORTE R E.Brain drain from developing countries:how can brain drain be converted into wisdom gain?[J].Journal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medicine,2005,98(11):487-491.

[11]AGRAWAL A,KAPUR D,MCHALE J,et al.Brain drain or brain bank?The impact of skilled emigration on poorcountry innovation[J].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2008,69(1):43-55.

[12]魏浩,赵春明,申广祝.全球人才跨国流动的动因、效应与中国的政策选择[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9(6):19-26.

[13]MARGINSON S.Global university rankings:implications in general and for Australia[J].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 policy and management,2007,29(2):131-142.

(责任编辑 蔡宗模)

“The Belt and Road”University Ranking Performance and Reconstruction

LIU Jin,HA Mengying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Beijing 100081,China)

The 4 university rankings of ARWU,THE,USNEWS and QS were selected to analyze the performance of university ranking along“The Belt and Road”.The study found that:there are only more 30 universities along the“The Belt and Road”in the top 500 universities,with uneven distribution,mainly centering in the powerful higher education countries;40%of the universities along the“The Belt and Road”rank in 401-500.There are two reasons for the poor performance of universities along“The Belt and Road”:Firstly,the tendency of university ranking does not meet the standard of value of universities along“The Belt and Road”;secondly,the university ranking index system is not suitable for the universities a long“The Belt and Road”.Finally,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universities along“The Belt and Road”,some ideas of reconstructing university ranking along“The Belt and Road”were put forward.

higher education;university ranking;“The Belt and Road”;reconstruction

G644.5

A

1673-8012(2017)03-0044-08

10.15998/j.cnki.issn1673-8012.2017.03.005

2017-03-20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高层次学术人才向北京市流动的现状、规律与制度设计研究”(15JYB014)

刘进(1985—),男,江苏东海人,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研究院讲师,教育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大学教师流动研究;

哈梦颖(1991—),女,河北沧州人,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研究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大学教师流动研究。

刘进,哈梦颖.“一带一路”大学排名表现及重构[J].重庆高教研究,2017,5(3):44-51.

format:LIU Jin,HA Mengying.“The Belt and Road”university ranking performance and reconstruction[J].Chongqing high er education research,2017,5(3):44-51.

猜你喜欢
榜单一带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榜单
榜单
榜单
榜单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带一路”这趟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