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生发
摘要: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人才的主要原动力,其学生德育情况如何直接关系着社会未来的发展情况,更影响着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和长远发展。大学生生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中坚力量,社会的发展需要新一代青年的接续奋斗。立德树人,教育任重且道远。现如今社会是信息化的,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微时代开始成为大学生所追求的,即:微博、微信、微小说、微电影等等。尤其,微电影作为现代生活的全新代表,在高校的立德树人中有着特殊的作用和意义。可以说,微电影给高校立德树人带来了冲击力量,它以时代性的话题和内容更快的传播着信息。运用微电影有助于高校立德树人问题形成沉淀快、爆发快、迅速产生效果。
关键词:微电影;高校;立德树人;作用;路
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立德樹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是对十七大中“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育理念的深化,更是首次被确认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而这也自然为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所谓立德树人指的是:在教育过程中,不应只是单一的传授学生知识技能和能力等等,而且还应融入一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相关内容,进而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然而,传统单纯的德育教育显得有些薄弱,尤其在当今信息时代,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学生以及社会多元化发展的需求。而微电影作为信息时代下的产物,具有较强的信息特点和时代性,是高校学生较为喜欢的,进而微电影开始作为传播媒介,发挥其独特的教育功能。在此,笔者结合实际情况,粗略的谈一下微电影在高校立德树人中的作用与路径。
一、微电影的概念范畴及其特点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微博、微信、微视频等产品迅猛发展。这些产品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且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微视频也叫微电影,其时间在30秒-20分钟之间,内容涉及面较广,视频形式也是多种多样,诸如:对某个事情的缩短式表演,对某种文化的核心理念展示等等。而人们通过多种途径可以观看微电影,即:手机、DV、DC、MP4 等。
微电影的技术门槛较低,且投资少,无论是用手机还是其他高级的视频设备都能够展示。同时微电影的特点还有短、快、精。从而也就使得微电影很受青年人的喜爱。鉴于微电影的这种特点,人们可以随心所欲的去创作,尤其一些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的微电影备受关注,而人们也开始不断的运用微电影创造正能量、弘扬正能量。这种通过小小的实际故事视频展示出生活化的道理,能够很有效的渗透人们的内心,并影响着人们的行为习惯和日常生活。也正因此,微电影开始融入教育体系中来,尤其,高校设备较为齐全,且大学生有着足够的空间和条件来对其进行创作。加之,大学生纷纷将微电影作为一个信息的载体,常常对其进行创新、更新等等,使得微电影的原创性、新颖性、丰富性更为浓郁。这样一来也就出现了微电影成为高校立德树人的最佳途径,将相关的德育内容制作成为微电影,能够达到引发学生深思、讨论的目的,进而最大限度的强化学生德育的提升和点面拓展性发展。
二、微电影在高校“立德树人”中的作用
(一)微电影传播速度快且面广的宣传作用
高校大学生都比较喜欢微电影且也都具备微电影观看、创造的条件。诸如:手机、电脑等。同时,微电影自身的传播功能在高校的传播中较为容易。它本身的微型特点能够将影片以较短的时间进行展示,同时它的创作周期很快,一般大学生在2周左右即可完成。微电影的收视方式也较为方便,学生通过手机、电脑等一般的通讯设备就可以看。微电影是通过网络进行传播的,加之其自身的创作特点使得它在高校比较容易传播,且传播速度较快。此外,微电影的拍摄成本较低,任何人都可以来进行微电影的创作,他们不再是简单的观看者而是都可以参加到电影的创作中来,都可以主演剧本中的角色,这种形式更是加快了微电影在高校中的宣传速度。
微电影不同于其他的电影,他的网络性较强,和文化性质的广告等有着明显的差异性,它属于草根大众文化范畴,内容大都是励志的、亲情的、爱情的等等,还有着现实性的内容,诸如:提倡环保、净化心灵等等都是一些社会上的小人物、小细节,大学生将其转化成为电影形式进而能够发挥更多的正能量,引发更多人的共鸣。诸如:《假如》《回家》《票2012))等微电影都备受学生的喜爱,并切实的影响着学生的行为习惯。这些渗透德育的内容融入到微电影中,自然也就起到了对立德树人的宣传作用。
(二)微电影能够满足高校学生的消费诉求
随着微时代的到来,现如今的高校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更多的是关注时代信息,喜欢网购、网游、看影视剧等等,可以说目前的大学生有一半多的课余时间都放在了网络上。据百度网统计:《大学生课外时间分配调查报告》结果看,约40%的学生每天花2—3小时上网,占其所有课余时间50%左右,有59%的时间用于聊天,上校内论坛,看影视剧。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看出,网络已经成为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微电影作为时代性的产物越来越受大学生的钟爱,更成为他们新的娱乐学习方式。微电影时间短、门槛低、投资低正好符合大学生快餐式的消费诉求。立德树人范畴的微电影改变了传统的、呆板的渗透内容,反而是以新鲜的形式展示给大众,更能够激发大众的正能量。大学生也较为喜欢这种正能量的传递形式,从而使得这种微电视快餐式消费成为推动高校立德树人的动力和催化剂。
(三)微电影弥补了高校立德树人的教育不足
传统教学管理中,对于高校的立德树人一般都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来渗透的,专门开设诸如:马克思主义等理论课程设置、班主任、辅导员及专业教师教育工作等系列的书籍,通过“第二课堂”的形式来进行的。这样的传播形式很是有限也有着局限性,不利于大面积的传播。同时,这样的课堂形式内容枯燥,道理的渗透已经让大学生感觉到视觉和听觉疲劳,起不到立德树人的效果。虽然,随着素质教育的纵深发展,高校的立德树人教育理念不少教师也都尝试了新的教学方式,但是仍然避免不了的是硬性的灌输。新时代下的大学生接触信息较为广泛,他们本身的思想呈宽广式发展,对自我的追求很是明显。这样的灌输的方式不能够引发其思想上的共鸣,长期下去往往会适得其反。微电影的出现丰富了课堂表现形式,以与学生追求相同的方式融合了立德树人理念,让大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内心形成一定的德育,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并以这种正能量影响着周围的人。微电影短短几分钟的视频却能够打动学生的内心。诸如:十几分钟的亲情微电影,能够触动学生对父母的关爱;十几分钟的爱心电影能够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真善美;十几分钟的青年励志微电影能够引发学生的自我深思等等。微电影能够展示大学生需要的正能量。同时,微电影内容不限,大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观看也可以自由的进行创造,而这些都是传统的理论教育所缺乏的。
三、微电影在高校立德树人中的可行性
(一)微电影成本低收入高
微电影不同于一般的影视拍摄,它的创造较为简单,内容比较随意,大都以正能量为主,其拍摄的场景也没有诸多的要求,微电影设计到的人物形象也较为简单,不需要人们可以的去表演,主要是通过这短暂的时间来展示一定的道理,以情感来诱发观众的共鸣,从而起到视频影像的宣传作用。现如今,不少高校鼓励学生拍摄积极向上的微电影,进而以微电影来传递立德树人的相关内容,这样的形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能够从根本来促使学生进行传递立德树人。微电影促使了高校立德樹人的“低投入高收获”效果形成。
(二)学生对微电影的需求
在微时代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对微电影的需求呈上升趋势发展。微电影开始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媒介和工具出现在教育领域。微电影不同于其他的视频、也不同于影视剧,它是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它的内容与思想有组合密切的关联性,一般都是与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有着较深的影响。诸如:微电影《爱》是以80后的实际生活为背景,短短的几分钟给人们展示了正确的爱情观。还有针对现如今社会上的一些现象“扶不扶”、“我爸是李刚”等道德行为的微电影,他们都引导人们要相信正能量的存在。高校大学生对于微电影有着时代性的执着,而微电影也更为适合学生的时间和空间需求,更多时候能够给予其正能量,强化他们不断的纠正自我。
(三)微电影更切实的关注思想性
资深营销人士李明利也非常关注微电影的发展,他表示:“微电影通常剧情集中,时间短,形式也非常轻松。观众在看的时候通常处于一种很放松的状态,如此就更容易接受电影里传播的信息。”高校中的学生对于自己的未来是迷茫的,他们对于路径的选择是犹豫的,他们希望能够指明方向的提示点出现,更希望能够找到自我心灵的寄托。微电影是大众化的,代表了大众的心声,更贴近学生的内心思想,通常微电影中的事件是大多数人都遇到过的问题,看着电影中“自己”是怎样一步步解决问题的,能够给予现实中自己以力量。微电影这种立德树人的切实性和关注思想性更展示了其可行性。
四、微电影在高校“立德树人”中的实现路径
(一)打造立德树人的“微教育”品牌
立德树人教育不同于其他的科目教学,这个理念需要贯穿到日常生活、办学理念和办学思路中。在微时代的背景下,高校的立德树人教育工作也应该上升,以时代的特征进行展示。尤其,在素质教育纵深发展的情况下,高校在立德树人方面应打造品牌性的“微教育”,即:以微电影来吸引学生,强化德育传播。诸如:北京某高校专门打造立德树人的微电影征集活动,并以自己院校学生的微电影创作作为学校的德育形象品牌宣传,以此激发学生参与正能量传递的积极性,同时也能够扩大立德树人的宣传途径和范畴。再如:上海一高校每季度开展“立德树人”校园梦,将微电影作为一种学校特色来进行,扩大立德树人的“微教育”影响性。可以说,在时代背景的影响下,更多的高校选择将立德树人打造成为一种德育的品牌来强化德育教育。正如扬州技师学院副院长林峻所说:“通过立德树人微电影征集能够增强学校抓好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信心,同时也为高校活化思想道德教育的形式提供了一定的实践和尝试。”实施证明:打造立德树人的“微教育”品牌是一条基础性和发展性的路径。
(二)人文性的微电影显现
立德树人的关键在于塑造人。微电影想要作为立德树人实现的路径,在创造过程中就必须体现出一定的人文关怀,这种人文关怀是对“人”的一种肯定,同时也是对“立德树人”受众的一种承诺和重视。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通过微电影的方式进行运作、实现,实际是将一定的立德树人相关内容融入到电影中,以视频的方式进行展示,进而以真实性的生活、大众化的心理内容来演绎正能量的内容。诸如:2015年2月江苏省开展的“立德树人”杯中获奖的微电影:《母亲的画像》、《我的班长我的班》、《走出大山的孩子》等等都凸显了人文性,进而以人文性的内容展现了当代高校大学生的立德树人风采。
(三)微电影的立德树人教育服务价值彰显
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想要得到良好的实现,不能一味的被动而应该以主动的形式去影响学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一定的、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微电影宣传立德树人不仅是在为学生服务,更多的是对公共网络平台以及社会提供教育服务价值。我们知道,网络本身有着很强的传播和共享功能,立德树人正能量的微电影想要有效的实现需要彰显一定的教育服务价值。诸如:2015年大学生拍摄的《写给母亲的信》以短暂的时间展示了感染力很强的情感内容,刺激了受众的心灵和情感,激发了受众的情感共鸣,进而也就实现了微电影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
总之,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微时代已经成为新的媒介融入到高校教育体系中,作为教育者应认清微时代的特征和事实,并结合高校学生的认知规律,合理的运用微电影,进而将微电影作为一种教育工具,最大限度的实现教育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李旭炎.立德树人实践论[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4.
[2]张剑.立德树人——时代蕴含.主要途径.重点方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