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晖敏
课前预习、线上交流、师生互换——论微课在和声课程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
毛晖敏
(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 广州 510640)
微课是目前世界上最流行、也最先进的教学手段之一。而和声课程就第一时间采用了此手法来增加师生互动,提升教学效率。本文分成三部分论述了微课在和声课程中的运用,依次为:微课理念应用于和声课程的意义,在和声课程中使用微课的方法(案例分析)以及和声课程中使用微课手段的优势。
音乐教育;微课;视频;师生互换
将微课应用于和声课程的意义,基于以下三点:
(一)和声课程的现状
音乐教育专业的和声课通常是大班集体授课,大多为前苏联的斯波索宾著的《和声学教程》。书中的谱例大多数取自于古典主义、浪漫主义、民族乐派以及印象派时期的欧美等发达国家与地区的名家名作(钢琴曲与声乐独唱曲)。
(二)现状的不足之处(大班授课针对性不强,且键盘和声练习较少)
目前各大院校的和声课教学,通常使用传统的手法,这样对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发挥他们各自的主观能动性是有阻碍的。因为老师们通常不断的板书并强调四部和声的规则,学生们在被动的死记硬背,而缺少实践,并且师生互动也是非常有限的。因而在和声课程中使用微课这一新的教学手段就显得十分的必要了。
(三)“微课”的组成
“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四)“微课”的主要特点
1.教学时间较短:
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教学视频。“微课”的时长一般为5—8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相对于传统的40或45分钟的一节课的教学课例来说,“微课”是十分短小、精炼的。
2.教学内容较少:
微课的问题聚集,主题突出,更适合教师的需要:“微课”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和疑点的教学,同时也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相对于传统一节课要完成的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微课”的内容更加精简。
3.资源容量较小:
微课的视频及配套辅助资源的总容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视频格式须是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主流媒体格式(rm,wmv,flv等),学生可随时在线观看、学习课例,查看教案、课件等辅助资源;也可自由地将其下载保存到笔记本电脑、手机、ipad和MP4上,实现学生的移动学习,同时也有利于教师的观摩、评课、反思和研究。
4.资源组成/结构/构成“情景化”:
微课的资源使用方便。“微课”选取的教学内容一般要求主题突出、指向明确、相对完整。它以教学视频片段为主体(包括教案或学案)、课堂教学时使用到的多媒体素材和课件、教师课后的教学反思、学生的反馈意见及学科专家的文字点评等相关教学资源。广大教师和学生在这种真实的、具体的、典型案例化的教与学情景中可易于实现深层次、高水平思维能力的学习,并实现教学观念、风格与技能的提升,迅速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提升,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自学能力。
5.主题突出、内容具体:
微课中,一个课程就一个主题,研究的问题来源于教育教学具体实践中的具体问题:难点突破、重点强调、学习策略、教学方法、教育教学观点,以及教学反思。
6.师生共同参与研究、趣味创作:
微课课程内容很微小,因而人人都可以成为课程的研发者:不仅教师,学生也可参与课程研发。微课是“为了教学、在教学中、通过教学”,而不是去验证理论。在研发过程中,一切都是主动与自然而然发生的,因而也具有一定的新鲜感和趣味性。
7.成果简化、多样传播:
微课的内容具体、主题突出,课程容量微小、用时简短,所以,传播形式也十分多样,可通过网上视频、手机传播以及微博讨论。
8.反馈及时、针对性强:
微课能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开展“无生上课”活动,参加者能及时听到他人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评价,获得反馈信息。课前的“预演”,人人参与,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心理压力,不会担心教学的“失败”,较之传统的评课就会更加的客观,和有预备。
课前部分:教师让学生观看视频(课例)
课例(一):
教师全面讲述该章节和弦的构成及应用(以七级和弦为例)
1.七级和弦的构成,以C大调举例:
(1)七级三和弦:小三+小三
(2)导七和弦:减三和弦+小七度
2.七级和弦的应用:
(1)复式正格进行:Ⅳ——Ⅶ——(Ⅴ)——Ⅰ;
(2)正格进行:Ⅶ——(Ⅴ)——Ⅰ;
(3)七级三和弦,无论大或小调,都是减三和弦,因而一般不用于原位,各种低音位置均可独立使用;
(4)一般都重复三音或五音,不能重复根音,因为根音是导音。
课例(二):
教师在网上示范四部和声书面作业,并提示写作注意事项(以七级和弦为例)
七级和弦的解决一般有如下几种方式:
1.Ⅶ——Ⅰ;
此连接中声部进行的一般规律:
Ⅶ的根音级进上行到主和弦的根音,七音级进下行到主和弦的五音、三音,五音上行或下行皆可。
教师提示:
导七和弦第二转位的低音是Ⅳ,有明显的下属功能属性,因而解决时可直接跳进到主三和弦的根音,构成变格进行。
2.Ⅶ7——(Ⅴ7)——Ⅰ;
这是同一和声组两个三度关系的七和弦的连接,有三个共同音。声部进行的典型形式是:三个共同音保持不动,导七和弦的七音下行级进到属七的根音。
课例(三):
习作示范(以和弦外音的运用为例):
1.确定终止与半终止,旋律的半终止停留在三音旋律位置的一级和弦上;
2.为终止以外的部分编配和弦:
第1、2小节除去延留音,设计一个与旋律成反向的低音线条(F-G-A),即Ⅴ-Ⅱ46-Ⅴ6的和声进行。第5、6小节除去延留音,配五、一级和弦。
课例(四):
教师在网上示范,并预留键盘和声作业(以三和弦第二转位为例)
示范伴奏织体(半分解式):
1.保持原有的节拍条件,一拍换一次和弦:
下属和弦省略三音是为了保持内声部的平稳进行,同时也便于演奏;
2.2/4拍奏法,旋律音加长一倍,两拍换一次和弦;
3.3/4拍奏法,圆舞曲风格,三拍换一次和弦;
4.4/4拍,四拍换一次和弦。右手是柱式和弦,旋律和低音都增加了八度重复,音响丰满而有力,为综合性织体。
课例(五):
学生录制视频,演奏伴奏练习,并作移调训练,给老师检查,学生间互评(以三和弦第二转位为例):
1.在键盘上弹奏重复旋律的半分解伴奏织体的几种节奏型,熟练后移至G大调、F大调、A大调、D大调、和E大调上练习;
2.改编一首四部和声的谱例为重复旋律的半分解键盘织体,用三种或以上的节奏型变化,熟练后移至A大调、D大调、E大调、升F大调和降E大调上练习;
3.将指定旋律移至G大调、F大调上弹奏,并为其编配两种重复旋律的半分解式织体的伴奏。
4.学生间互评
网上评分,设留言区
表1:评价标准:
网上留言区,便于教师们在网上留言,强调难点和重点,同时学生也可预先提出问题,这样为课上教师的讲课就做了充分的准备,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问题,而备课。
课上部分:
(一)教师对学生的演奏视频进行总结,并提出需要改进和提升的地方;
(二)学生现场表演键盘和声练习的作业,并分成小组互评;
(三)名家名曲选段的和声分析,教师讲解;
(四)师生互动(学生提问,教师答疑)。
课后部分:
(一)学生完成书面四部和声的作业;
(二)学生练习键盘和声和移调练习。
(一)微课为学生提前预习,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提供了保障
和声是作曲四大件课程中最难的课程之一。很多学生因为学不好和声,就丧失了对其他后续课程的信心与积极性。因而利用新的教学手段减轻和声课程的学习难度,是教师们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而微课就正好利用了学生们所喜闻乐见的方式:视频与网络平台,为学生的课前预习创造了硬件与软件的条件,从而为课堂教学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二)微课提供了学生上传视频的平台,通过留言区实现线上师生互动
学生通过录制视频,并上传,然后通过留言区,与教师互动,与同学们互动,互评,这都体现了当代以生为本,亦生亦师的新理念。为和声课程走到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改革前沿铺平了道路,也为其他同类型课程的教研教改,树立了优秀的榜样。
课前预习、线上交流、师生互换——论微课在和声课程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只是音乐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实践的其中一个小议题,也只是一个美好的开端。今后在其他后续课程,以及和声的前期课程,如:视唱练耳、基本乐理课程中,也应进行相关的实践与探索,才能真正全方位的提升该专业学生的整体音乐素养,并为其未来顺利走上教师舞台打下良好的基础。
[1]谢功成,《和声学基础教程》[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
[2]王瑞年,《基础和声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
[3]孙维权,《钢琴即兴伴奏入门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 李冬青)
G712
A
1007-421X(2017)01-007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