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欣媛,郭 敬
应用中文版延续护理测评量表评估住院病人延续护理需求及实施情况
吴欣媛,郭 敬
[目的]了解中文版延续护理测评量表在住院病人中的应用情况,测评住院病人对延续护理的实际需求,为进一步制订延续护理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应用中文版延续护理测评量表(Care Transitions Measure,CTM)对98例住院病人进行测评。[结果]住院病人中文版CTM总分为79.69(23.53)分,一般自护准备得分为83.33(29.16)分,书面计划得分为83.33(33.33)分,症状管理得分为77.78(33.33)分,医患沟通得分为75.00(33.33)分。病人文化程度与CTM总分呈正相关。[结论]病人对延续护理需求较高,应进一步完善医患沟通和病人自我症状管理,需加强文化程度较低的病人的健康宣教。
延续护理;中文版延续护理测评量表;住院病人;护理质量;护理需求;社区护理
延续护理是指在围出院期开展的促进健康照护连续性和协调性的一系列活动,其最终目的在于促进病人从医院到家庭(社区)的安全顺利过渡,改善其出院后结局。美国学者Coleman于2002年编制了延续护理测评量表(Care Transitions Measure,CTM),以评估院内医务人员在准备病人出院过程中所提供的延续性护理活动的质量[1]。目前CTM已被WHO和美国国家质量论坛支持用于评估医院在延续护理领域的表现,同时被翻译成阿拉伯语、日语等多个版本[2]。2012年新加坡学者使用单向译法将其翻译为中文版[3]。2014年被北京大学护理学院李英华老师重新翻译并进行了信度及效度的研究(以下简称“中文版CTM”)。本研究采用中文版CTM对住院病人进行评估,旨在了解病人对延续护理的实际需求以及评价院内延续护理的质量,为进一步制订延续护理方案提供依据。
1.1 对象 选择2016年1月—3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内科住院的病人98例。纳入标准:知情同意,自愿参加课题研究;无精神、沟通障碍。
1.2 调查工具与方法 研究者在病人出院前1 d进行量表测评。①病人一般资料调查表:此表为自行设计,包括年龄、疾病诊断、文化程度、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受访对象、主要陪住人员、住址周边有无社区医院等。②中文版CTM:包括一般自护准备、书面计划、医患沟通及症状管理4个因子和17个条目。采用Likert 4级评分法,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分别计1分~4分。最后以百分制化的条目平均分作为量表得分。得分范围为0分~100分,得分越高,说明院内延续护理质量越好[4]。
2.1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 98例住院病人中,男36例,女62例;年龄(70.03±13.32)岁;文盲13例,小学22例,初中27例,高中18例,大学18例;病人本人受访占84.7%,病人子女受访占10.2%,病人配偶及其他人员受访占5.1%。疾病诊断:冠心病45例,高血压33例,其他诊断20例。主要家庭陪住人员:独居11例,配偶48例,儿女30例,保姆及其他人员9例。可以接收手机信息人员:本人50例,配偶7例,子女37例,其他4例。出院后接受电话回访意愿:愿意88例,不愿意10例。接受电话随访频次:每周1次17例,每两周1次25例,每个月1次48例。出院后接受上门访视意愿:愿意67例,不愿意31例。接受上门访视频次:每个月1次22例,2个月1次29例,3个月1次16例。住址周边是否有社区医院:有社区医院88例,无社区医院10例。
2.2 住院病人中文版CTM得分(见表1)
表1 住院病人中文版CTM得分 [M(Q)]
项目得分一般自护准备83.33(29.16) 条目11:确信能做到医务人员交代的事项100.00(33.33) 条目9:清楚健康管理所需负责事项66.67(33.33) 条目14:清楚药物用法100.00(33.33) 条目13:清楚用药目的100.00(33.33) 条目10:对如何管理健康有信心100.00(33.33) 条目8:清楚病情83.34(33.33) 条目4:获得全部所需知识66.67(33.33) 条目16:病情改善/恶化的因素66.67(33.33)书面计划83.33(33.33) 条目12:有如何复诊的书面材料100.00(33.33) 条目7:有如何照顾自己的书面指导83.33(33.33)医患沟通75.00(33.33) 条目2:制订照护计划时考虑病人意见66.67(33.33) 条目1:同意医务人员制订的健康目标83.34(33.33) 条目5:清楚如何联系医务人员100.00(33.33) 条目3:推荐就医场所时考虑病人意见66.67(33.33)症状管理77.78(33.33) 条目17:清楚如何应对不适症状100.00(33.33) 条目6:清楚监测哪些症状和体征100.00(33.33) 条目15:清楚药物副作用66.67(33.33)CTM总分79.69(23.53)
2.3 住院病人中文版CTM得分的影响因素(见表2)
表2 住院病人CTM得分的单因素分析 [M(Q)]
分
3.1 病人对延续护理的需求 随着社会人口的不断老龄化,疾病形态也趋向长期慢性为主[5]。虽然病人在住院期间大部分的疾病都得到了治疗,但很多病人在回家后仍出现不同程度的健康问题,因此出院后的病人仍然有很高的健康照护需求[6]。本调查结果显示:出院后愿意接受电话回访病人占91.8%,愿意接受上门访视病人占68.4%。充分说明病人对院外延续护理的需求较大。钟冬秀等[7]对516例住院病人调查显示,82.7%的病人认为出院后仍需要医疗护理服务;陕海丽等[8]对500例老年住院病人的调查显示,老年病人中希望出院后医护人员能够用电话与其联系或家访的比例分别为95.2%、83.2%。这就表明,随着护理工作的不断发展,病人出院后延续性护理越来越受到重视。延续护理通常是指从医院到家庭的延伸,包括经由医院制订的出院计划、转诊、病人回归家庭或社区后的持续性的随访与指导[9]。延续性护理被广泛认为是高质量的卫生服务所必不可少的要素,对医疗服务提供者、病人及其家属都至关重要。国外的一些系统综述表明,延续性护理能够改善病人的健康结果,减少病人对急诊的使用次数,降低其急性住院后的再入院率[10]。
3.2 延续护理方案的制订依据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家庭的支持对病人的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通过病人的一般资料统计,病人的主要陪住人员为配偶和子女,为了保证延续护理的质量,提高病人的依从性,在出院前,建议除了对病人本人做好健康知识的教育以外,同时需要取得病人家属的积极配合。随着生活水平及知识层次的提高,使用智能手机的病人及家属也日益增多[11]。本研究结果显示:出院后可以接收手机信息的病人占51.0%,子女占37.8%。延续护理可利用互联网+的模式,将健康知识电子化,增加宣教知识群发、定期在线咨询等形式,鼓励病人及家属主动参与到健康管理工作中,以提高延续护理的效果[12-13]。病人希望出院后得到医护人员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并愿意接受电话回访及上门访视。本调查结果显示病人对于回访的频次比较关注。建议在制订回访计划时,将电话回访的频次设定每两周至每个月1次为宜;上门访视的频次设定2个月1次为宜。在本次调查的病人中,大部分住址周边均有社区医院。在下一步工作中,若条件允许,可以联合社区及二级医院对病人进行延续护理工作,以保证护理的连贯性和统一性。
3.3 住院病人院内延续护理结果分析
3.3.1 一般自护准备 主要评估病人自我管理一般知识的掌握程度。本研究结果显示:病人的文化程度与一般自护准备呈正相关。这表示病人的文化程度越高,越能做好自我护理的准备。例如条目10、条目11体现了病人对疾病管理的信心,条目9、条目13、条目14体现了病人对宣教内容的理解能力。但是病人对疾病的趋势因素了解不全面,如条目16得分为66.67(33.33)分,提示临床医务人员应告知病人疾病的进展趋势,根据病人不同文化程度制订相应的宣教方案,进一步加强病人疾病相关因素的知识教育。
3.3.2 书面计划 反映了出院病人是否具有适宜的书面资料。本研究结果显示:病人的文化程度与书面计划呈正相关。这表示病人的文化程度越高,能够充分理解书面计划的内容。我科为病人提供中医特色宣教手册内容全面,健康指导较有针对性,可以作为病人出院携带的自护手册。相对于文化程度较低的病人,提示临床医护人员,可以为病人提供更为简单易懂、图文并茂的宣教材料。3.3.3 医患沟通 主要评估病人对医患交流的满意程度。本研究结果显示:医患沟通得分为75.00(33.33)分,低于其他因子;医患沟通得分与病人文化程度相关性不大。医患沟通的良好效果主要取决医患的主观态度、病人的生活背景等,例如条目2、条目3,建议医护人员在为病人制订照护计划和就医场所时,需充分考虑病人的意见;条目1,医务人员在为病人制订健康目标时,应尽量增加医患沟通时间,使健康目标达成一致意见。条目5,医务人员应主动告知病人,发生健康问题后,如何正确联系医务人员,已取得有效的帮助。提示基于病人本身的常见因素,如性别、年龄、文化程度、ADL评分,与医患沟通因子得分相关性不强,对此进行强化和改善可能对于总效果的改善价值有限。因此,需要继续寻找可能影响该项因子的因素,如病人的其他特征、医护人员的沟通模式等,以期提高效果。
3.3.4 症状管理 主要评估出院时病人对出院后不适症状、药物副作用及需要监测的症状和体征等有效的管理能力。本研究结果显示:病人的年龄、文化程度、ADL评分均与症状管理因子得分有关。其中,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得分增加,提示基础知识的增加有助于病人对于相关信息的关注和处理。如果病人文化程度较低,则无法对出院后的不良事件正确预知,所以该能力的获得应该依赖于医务人员的预见性指导。提示医务人员应在病人出院前针对性地制订延续护理方案,提示病人应该注意监测的指标及症状,预见性地进行健康知识的教育。年龄与得分呈现负相关,提示随着年龄的增加,得分下降,这与老年人理解能力、记忆能力、认知能力的下降影响了其对于疾病、药物及相应处理的理解有关。这些结果提示临床医务人员,在为老年病人进行宣教时,应选择较为安静的场所,选择病人与家属共同指导的模式,以提高健康宣教的效果。随着ADL分值增加,得分增加,说明生活自理能力对疾病的症状管理起着重要的作用。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无法自我实现最基本的生活需要,更无从实现疾病的自我管理。
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诊断对于住院病人中文版CTM各维度得分影响较小(P>0.05)。提示院内延续护理质量有待提高,特别是在医患沟通方面、症状管理方面存在不足。提示临床医务人员应根据研究薄弱环节,加强医患沟通,为病人提出预见性的健康问题,有针对性地制订方案,从而不断完善院内延续护理工作,为病人提供持续优质的护理服务。
近年来,国内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开展对延续护理的研究[14-15]。但大多数的研究是关于延续护理具体实施过程的叙述,并未在开展延续护理前进行评估和调查。本研究通过对98例住院病人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病人对延续护理的需求较高,同时,可为进一步延续护理方案的制订提供依据。但是由于本次研究样本量较小,为保证延续护理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以后将设计大样本、多中心、多维度的研究,为在我国深入开展延续性护理提供依据。
[1] Coleman EA,Boult C.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ransitional care for persons with complex care needs[J].J Am Geriatr Soc,2003,51(4):556-557.
[2] 李英华,王秀英.中文版延续护理测评量表的信度、效度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4,14(9):919-922.
[3] Bakshi AB,Wee SL,Tay C,etal.Validation of the care transition measure in multi-ethnic South-East Asia in Singapore[J].BMC Health Serv Res,2012(12):256.
[4] Coleman EA,Mahoney E,Parry C.Assessing the quality of preparation for posthospital care from the patient’s perspective:the care transitions measure[J].Med Care,2005,43(3):246-255.
[5] 李萍,付伟.我国出院患者延续性护理需求及现状分析[J].健康研究,2010,30(2):39-42.
[6] Chow SKY,Wang FKY,Chan T,etal.Community nursing services for post descharge chronically ill patients[J].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2008,17(7B):260-271.
[7] 钟冬秀,毛君晓,兰艳莉,等.设立“出院患者护理服务站”社会需求的调查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1):7-8.
[8] 陕海丽,王颖,邓笑伟.住院老年患者500例健康教育调查分析及护理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4,21(10):29-31.
[9] Chen ZT,Lin YC,Dai YT.The problems of family caregiving among discharged patients in first month[J].Nursing Research(Taiwan Nurses Association),1997,7(5):423-434.
[10] 董玉静,尚少梅.国外延续性护理模式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9):20-23.
[11] 乔娟,刘晓辉,单岩.电话随访在出院患者延续护理中的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12,27(10):95-97.
[12] 龚艳,金春莲.延续护理小组管理的实践与成效[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1):50-51.
[13] 钱瑾,刘菲,尹小兵.延续性护理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4,28(3A):777-779.
[14] Coleman EA,Smith JD,Frank JC,etal.Development and testing of measure designed to assess the quality of care transitions[J].Int J Integr Care,2002(2):e2.
[15] 雷佳芳,莫蓓蓉.延续性护理发展现况[J].护理研究,2015,29(1A):12-14.
(本文编辑苏琳)
Application of Chinese version of continuous nursing assessment scale to assess the continuous nursing needs of inpatients and its implementation situation
Wu Xinyuan,Guo Jing
(Guang’anmen Hospital,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Beijing 100053 China)
北京市中医药科技发展资金项目,编号:K-0622。
吴欣媛,主管护师,本科,单位:100053,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郭敬(通讯作者)单位:100053,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R472
A
10.3969/j.issn.1009-6493.2017.15.019
1009-6493(2017)15-1860-03
2016-08-25;
2017-02-27)
引用信息 吴欣媛,郭敬.应用中文版延续护理测评量表评估住院病人延续护理需求及实施情况[J].护理研究,2017,31(15):1860-1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