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控”现象的探析

2017-05-22 22:07王玉立
法制与社会 2017年13期
关键词:手机控异化科技

摘 要 手机的使用和普及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给人们生活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负面效应,随之出现了“手机控”现象。本文从马尔库塞的科技异化理论出发,分析 “手机控”现象导致的人的异化的表现及原因,进而提出一系列的建议,从而引起人们对当代社会发展的思考,启发人们正确处理科技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关系。

关键词 “手机控” 人 异化 科技

作者简介:王玉立,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5.079

21世纪以来,人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各种电子产品层出不穷。手机作为科技发展的重要标志,随着其功能的不断完善和强大,现已成为人们日常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从表面上看,人类在使用手机的过程中占主导地位,实质上随着人们对手机的依赖性不断增强,手机已逐渐成为奴役主体的一种异己力量,人们进而成为“手机控”。正如马尔库塞认为的:科学技术已经异化为发达工业社会一种新的控制形式,技术的合理性变成了统治的合理性,造成了单向度的社会,使生活在其中的人成为了单向度的人。我们应该思考到底是人类控制了手机,还是手机控制了人类?

一、“手机控”现象:科技异化的当代反映

“手机控”,控,出自日语“コン(kon)”,取complex(情结)的前头音,指极度喜欢某样东西的人。“手机控”就是有手机情结的人,其总把手机带在身边,否则就心烦意乱;就会感到不适应;经常下意识地寻找手机,不时查看;当无法接触手机或手机无法连网、收不到信号时,情绪会变得焦躁并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

截止2016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10亿,手机网民规模达6.56亿,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存发展必不可少的工具,“手机控”现象也应运而生。“手机控”现象的产生,可以说是技术异化的产物。人们制造手机,手机只是一个物品,却成了反对异己的力量,反过来奴役人、压迫人。随着iPhone、三星、华为等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控”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的一个普遍现象。手机已不仅仅发挥着通讯功能,购物、娱乐、交往都可以通过手机来完成。手机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方面,使人们沦为手机的奴隶,逐渐失去了否定性、批判性、超越性的能力,导致了人的异化。可以认为,手机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手机控”现象是科技异化在当代社会的反映。

二、“手机控”现象的异化表现:人的异化

(一)人的本质的异化

马尔库塞认为,科技越进步,个人的爱欲与本性越受压抑一“技术进步”意味着奴役的扩大。手机技术的进步使人们越来越依赖手机,手机的这种异化正在以各种方式影响和控制着人们的生活,进而也导致了人的本质的异化。手机技术越发展,人们对手机的依赖越强,手机对人的奴役越大。手机虽然只是一个工具,但人们在使用手机的过程被动的接受手机中的各种信息,逐渐丧失了自主意识和创造性思维。人们使用手机随时上网查资料、了解时事信息、浏览各种新闻,离开了手机就难以生活、难以思考。手机将人类有意识的生命活动变成了机械的、被动的活动,人的本质因此而异化。

(二)人际交往的异化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人类的技术匾乏问题得到相对缓解,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系却渐趋异化。”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在你身边,你却在玩手机。”这句话形象的概括了人际交往的异化。人们痴迷于手机里的虚拟世界,忽略了现实交流的重要性。人们将手机QQ、微信、微博等交流平台作为自己社交的主要场所,通过“朋友圈”发布状态、了解朋友的近况,通过手机短信问候亲朋好友,这些交往方式代替了现实中面对面的交流与沟通。在这个程度上,手机控制了人们的交往,使现实朋友的关系发生淡漠、疏离,使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日益扩大、人们之间的关系逐渐冷淡。人们的交往完全处在虚拟的手机世界中,科技异化了生活,淡漠了亲情、友情和爱情。

(三)人的消费的异化

人本应该从消费过程中发展自己,但现实社会人反被消费所束缚,成为商品的奴隶,人们看中的是商品的符号意义,忽视了商品的使用价值。当前,人们对手机的需求不仅仅局限于它的功能、外观,对品牌的追求也逐渐成为一种社会潮流。人们通过购买所谓的品牌手机,如iphone、三星、小米等以彰显自己的个性、表现时尚和炫耀财富。这种消费目的完全超过了消费本身的意义,手机如此异化了人们的消费。以iphone手机为例,当前对以iphone为代表的手机的消费已超过其使用价值,变成一种虚假的符号消费和欲望消费。一些人甚至为了买iPhone手机卖肾、抢劫和偷盗。马尔库塞认为,在技术合理化的社会中,人们追求的幸福实际上是一种虚假的幸福。对于“手机控”来说,人们对手机的痴迷使人们的精神追求在消费产品中消失殆尽,手机控制了人们的消费方式,使人们忽略了自己的真实需要,追求一种虚假的幸福。

三、“手机控”现象的成因:科技、主体和社会的合力作用

(一)技术层面

马尔库塞认为理性的工具化是科技异化的根本原因。当人们把科技作为能解决人类一切问题的工具、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时候,科技就开始异化了。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技术发展产生的正效应和负效应是同时存在的,人类无法追求不带任何消极后果的绝对好的技术,也不能忽视技术发展带来的消极影响。人们之所以越来越依赖手机,是与手机技术本身的发展分不开的。技术的进步使手机变得越来越智能化,各种手机软件层出不穷,定位、网购、音乐、视频、游戏、办公等多种工作和生活方式都得以在手机客户端集成化。手机基本上可以满足人们的各种需要,人们也享受着手机带来的各种便利,而且被动的接受它给生活带来的各种变化,逐渐变成了手机的奴隶。

(二)主体层面

技术价值的实现具有矢量性,技术最终是否产生“异化”必须依赖于特定主体的价值取向,任何技术都离不开人的活动,技术是人类活动成果的器物。从根本上说,手机异化主要是人认识水平的局限和主体价值观的影响,实质上也反映了人自身的一种异化。一方面,新的技术在产生时,由于当时人们认知水平的局限性,并不能准确预测在新技术应用后可能出现的后果。一些人忽视了过度使用手机带来的消极影响,整天沉迷于手机游戏、微信、微博、QQ等虚拟世界,严重影响了现实中的交往、工作和学习。一些人不能区分出手机中的各类信息,使有悖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内容影响了自己的思维方式,并逐渐被这些内容所同化,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形成了“手机思维”。另一方面,应用主体的失当价值观使人们被手机控制。攀比心理使有些人非“iPhone”不用,无形中加重了经济负担,生活上被手机牵制。同时,人们为了缓解压力和逃避孤独,用手机消磨空闲时间从而逃避现实生活中的孤独感。实际上,手机扩大了这种孤独,使人们与现实世界隔离,逐渐成为“手机人”。

(三)社会层面

“社会控制的现行形式在新的意义上是技术的形式。” 马尔库塞认为科学技术已经成了社会的新的控制形式,具有生产性和破坏性的国家机器的技术结构及效率,成为人们已经确立的社会分工的主要手段。在当代,手机俨然已经成为了控制社会思想、文化的一种技术工具。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压力越来越大,这种压力的释放需要一种工具。手机恰好成为了人们释放压力的工具,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落魄、痛苦与无奈可以通过手机来宣泄。当代充满紧张和压力的社会使手机成为了人们情感的寄托,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使人们把手机作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此外,手机已成为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工具,人们的工作、交流都需要手机发挥它的媒介作用。整个社会环境促使 “手机控”现象的产生和出现。

四、“手机控”现象中异化问题的对策

(一)科学技术的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发展人化的科技

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为人服务的,技术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和手段。因此,在发展科技的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手机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而创造出来的,手机研发者和手机投资商、开发商之间要完善科技管理体制,发展合理技术,在手机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中以人们的合理需要为目的,发展人化科技。一方面要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增强手机创造主体的法律意识和道德意识,营造良好的手机使用坏境;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价值评估体系,对软件的开发和应用进行评估和测试。人们可以在使用手机的过程中受到科技发展的正面效应的影响。科技服务于人,而不是人被科技所奴役,要使科技更好的为人服务。

(二)提高人们的认识水平,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手机异化的产生是与人认识水平的局限和主体价值观的影响密切相关的。“机器的能力实质上是人的能力的积累和表现。” 而人们错误的认识了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过度的抬高了科学技术的价值,忽略了科技异化的危害,在失当的价值观的影响下丧失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因此,人们要提防一切技术拜物教的影响,提高对科技异化的认识水平并在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下运用科学技术。要合理利用和控制手机,把手机作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工具,以契合伦理价值的标准选择和应用手机。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水平,提高自身的控制能力,减少对手机的依赖,充分发挥手机的正效应,克服手机的负效应。只有这样才能克服手机异化,充分发挥人们的主观能动性。

(三)加强社会监督与引导,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是指人类生存及活动范围内的社会物质、精神条件的总和。人的思想和行为是受一定的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克服“手机控”现象带来的异化问题,需要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一方面,政府要加强对手机短信、网站、软件等手机相关的开发应进行立法约束,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督和制约,营造手机开发、运行的绿色坏境。另一方面,要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创造良好的社会人文环境 ,使人们放下手机去体会现实生活中的舒适与放松。通过良好的社会环境改善社会中的“低头族”现象、启示人们拒绝成为“手机控”。

科技发展的最终目是为了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手机的产生和运用是为人服务的。因此,我们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对科技异化的认识水平,采取积极的措施应对手机异化带来的消极影响。要实现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必须以人为本、以科技为手段,只有这样才能消除手机异化带来的消极影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注释:

沙勇忠.信息论理学.北京:北京图书出版社.2004.86.

[美]马尔库塞著.刘继译.单向度的人 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10,5.

参考文献:

[1][美]马尔库塞.工业社会与新左派.北京:商務印书馆.1982.

[2]岳磊.疏离、监控与异化:智能手机的现代文化反思.理论月刊.2014(11).

[3]夏临.移动接收终端使用的异化现象探析.新闻界.2015(22).

[4]张梅静.论现代社会中手机的使用对人的异化.淮海文汇.2013(1).

猜你喜欢
手机控异化科技
农村聘礼的异化与治理——基于微治理的视角
商品交换中的所有权正义及其异化
异化图像的人文回归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手机控”父母让孩子很受伤
高职学生课堂“手机控”的思考与对策研究
科技在线
学霸成了“手机控”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