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英汉政治新闻翻译中译者意识形态的转换

2017-05-22 15:40李金兰
北方文学·中旬 2017年5期
关键词:转换意识形态

李金兰

摘要:政治新闻翻译受多种语言因素的影响,但是译者在翻译政治新闻时除了考虑原语与目的语的对等转换之外,还要思考意识形态等文化因素对新闻的写作与翻译的制约。本文拟从译者的意识形态转换角度,分析政治新闻翻译中意识形态对翻译的影响及译者意识形态的转换在新闻翻译中的必要性。

关键词:意识形态;政治新闻翻译;转换

政治新闻是民众了解国内外政治事件的主要途径。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其经济实力与国际影响快速提高的同时也吸引了国外主流媒体对中国的关注度。美国知名媒体如《纽约时报》、CNN,《华盛顿邮报》等一向鼓吹他们是独立于政府的自由新闻机构,然而,阅读有关中国的新闻报道时读者并不难发现,由于社会体制,意识形态的差异,国外媒体在使用的字眼,选取的报道素材等方面都刻意塑造中国威胁世界的形象或多选取负面新闻加以渲染。因此,国外媒体对有关中国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及客观性值得质疑。译者在翻译这类并不客观公正的新闻时,是应该忠实于原文,还是另谋他路,这些都是政治新闻翻译者所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译者意识形态转换

2009年Bielsa和 Bassnett首次在著作Translation in Global News中提出了“译者意识形态转换”(translators ideological shift) 一词,强调新闻翻译的策略就是“完全归化”(absolute domestication),因为新闻翻译的目的就是为目标语言读者服务,所以译者要重新调整语言文字,以满足目标读者的利益与期待(Bielsa& Bassnett, 2009)。中美两国由于社会制度、体制、文化等方面的巨大差异,意识形态各不相同。新闻写作者与翻译者代表不同的意识形态与政治利益,使得政治新闻为政治服务,所以受意识形态的影响更加明显。政治新闻翻译中,译者所代表的应该是目标语言国家的意识形态,所以译者自身意识形态的心理转换是做好政治新闻翻译的前提。

20世纪90年代,西方翻译理论开始出现“文化转向”,其中的代表人物Bassnett和 Lefevere 认为“翻译就是对原文的改写,任何改写,不管出于何种目的,都受到意识形态及诗学的操控,使翻译用特定的方式服务于特定的社会。所有影响翻译的因素中,语言是最不重要的”(Bassnett & Lefevere, 2004)。Bassnett和 Lefevere首次提出“改写”的概念,不仅放大了译者在翻译工作中的主体地位,而且首次探讨了翻译活动的开展一直深受意识形态、赞助人及诗学的影响,把翻译实践放入更大的背景--“文化”中进行研究。翻译是两种文化的转換,或者从根本上讲,“就是向本土文化意识形态输入异域文化的意识形态”(王东风,2003)。国内已经有学者意识到意识形态对政治新闻翻译的操控,认为“翻译就是为政治服务”(蒋骁华,2003),“政治新闻的翻译要讲政治”(程镇球,2003),然而,相对于政治新闻的敏感性、政治新闻翻译的重要性及复杂性,目前对这方面的研究还远远不够,研究者需要转换角度,把政治新闻置于“文化”背景下,方能使政治新闻的翻译跳出语言层面,上升一个新层次。

二、译者意识形态转换与政治新闻翻译

原文(1):The bitter feud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over a handful of rocky outcroppings may seem frivolous. China wages a quiet war of maps with its neighbors. (from Washington Post, Feb. 15th, 2013)

译文(1):中国与日本因为钓鱼岛引发的争端,也许看上去小题大做。

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2013年,日本因钓鱼岛归属问题向中国挑起争端,中日关系一度陷入僵局。作为美国主流媒体之一的华盛顿邮报报道了这场领土纠纷,但是从诸如 “a handful of rocky outcroppings”, “frivolous” 等字眼不难看出美国在此事件中明显的政治倾向。“a handful of rocky outcroppings” 字面意思为“巴掌大的一块露岩”,暗示中国为了这么小一块地方而不值得和邻国起纷争。但是,站在中方立场上,钓鱼岛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应该用面积来衡量这个岛屿对中国领土完整性的重要意义,所以新华网源引并翻译该新闻时,直接将原文中带有政治倾向性的字眼省去,替换为“钓鱼岛”以凸显中国政府对保持领土完整性的坚定态度。

“Frivolous”一词带有明显的贬义,牛津词典给出的释义是(of people or their behavior) silly or amusing, especially when such behavior is not suitable, 指人或行为愚蠢或可笑,尤其指不当行为。从美媒的用词就可以看出美国对于中日的领土纠纷及日本对中国领土的侵犯问题不仅没有保持中立,而且用嘲讽的口气对待中国严肃的领土完整问题。翻译时,译者也将其替换为口吻较为缓和的表达“小题大做”,是值得提倡之举。

原文(2):Second, the vast majority of Americans are not “anti-China”. In our hearts, there remains a reservoir of admiration for the scale of Chinese ambition, not to mention respect for citizens individual drive. Our fascination with all things Han, emerging only now, is reflected by 100,000 young Americans who will study on the Mainland over the next few years (from The Huffington Post, Aug. 17th, 2010)

译文(2):其次,绝大多数美国人并不“反华”。我们钦佩中国人的雄心抱负。此外,我们对中国的兴趣现在才刚刚开始。比如,今后几年,美国将有10万多年轻人到中国大陆学习。

译文(2)是对原文亦步亦趋的转换。译文中的两次出现的“我们”让读者质疑译者的立场。译文读起来仿佛译者是美国的“代言人”,完全忽视了“我们”两个字所代表的政治立场。这样的翻译看似“忠实”于原文,也符合了新闻翻译的标准,但是却忽略了译者本身意识形态的转换。建议将译文中的“我们”替换为“他们”或者直接以“美国”指代,更能体现译者所代表的立场。

参考文献:

[1]李希光.美国媒体为何妖魔化中国[J].出版参考,2005(8).

[2]蒋骁华.意识形态对翻译的影响,阐发与新思考[J].中国翻译,2003(5).

[3]王士俊.政治新闻:涵义、类型及传播特点[J].黑河学刊,2001(4).

猜你喜欢
转换意识形态
浅议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转换
大数据时代档案管理模式的转换与创新
论英汉语翻译中语内翻译向语际翻译的转换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伊格尔顿意识形态理论存在合理性解析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浅谈平面图与立体图的思维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