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性人生,诗意表达

2017-05-22 20:31刘利宁
北方文学·中旬 2017年5期
关键词:诺奖迪伦鲍勃

摘要: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的揭晓出乎了很多人的意料,获奖者是具有更多音乐身份的美国唱作人——鲍勃·迪伦,究竟是跨界还是回归?对于文学,这是一种怎样的向导?诺奖评委会给出了他们的颁奖理由。回溯到中西文学的源头之处进行对比分析,人们也不难得出肯定的答案。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诗性始终流淌在鲍勃·迪伦歌词创作的字里行间。

关键词:鲍勃·迪伦;诺奖;诗歌;艺术特色

诺贝尔文学奖的缔造者阿尔弗雷德·伯纳德·诺贝尔在遗嘱中曾对获奖者做出描述:在文学方面曾创作出有理想主义倾向的最杰出作品的人。纵观历史上获此殊荣的各位作家,多以小说见长,作为四大主要文学体裁之一的诗歌却占比甚微。2016年诺奖分歧的焦点还不止于小说与诗歌的博弈,而是作为音乐元素的歌词到底能不能划归到诗歌、文学的范畴之内?鲍勃·迪伦,一位并没有写过小说、诗歌等传统文学的音乐唱作人何以获得全球无数作家梦寐难求的这项文学界的最高荣誉?沿着文学的发展轨迹回溯到中西方文学的源头那里,不难得出肯定的答案:《荷马史诗》、《圣经》里的<诗歌>、<箴言>、《诗经》无一不是诗歌与音乐的结合。如此说来,“诗”“歌”同源,歌词理应划归到文学的门类之中。诺奖委员会常任秘书萨拉·丹尼乌斯在答记者问时说:“如果回到2500年前,你会发现荷马和萨福创作的诗歌,本身就是为了让别人听到,也就表示,这些诗词本身就是为表演而作,有时还会用到乐器,就像现在的鲍勃·迪伦一样……他是英语文学传统中的伟大诗人。”“音乐是一张电网,歌词就是承载一切的底座。我更愿意把它当作一个没有热门单曲的精选集”是鲍勃·迪伦在2001年接受《今日美国》采访时说的话。在迪伦正式公开发行的36张专辑里的413首歌中,承载一切的底座究竟具有哪些特性,使之成就了如今的高度。

一、语言的音乐美

鲍勃·迪伦的诗歌区别于其他文人诗歌的首要特点是它是为了歌唱,为了表演,为了让别人听到而作。吉他、口琴和他略带沙哑的嗓音为那些诗作提供了优美动人的外部条件,给它们插上了超越时空的翅膀,让更多人以更加轻松的方式看到、听到、感受到。其实,“诗”和“乐”从诞生之日起就像一对孪生兄妹一样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不仅作为书面文字呈现于人的视觉,还作为吟诵或歌唱的材料诉诸于人的听觉。但是随着印刷业的普及和人们生活节奏的无限制加速,诗歌渐渐变得失语了,人们只有在专门的诗歌朗诵会或吟诵学习班才能切身感受到它应有的音乐美。T.S.艾略特认为,现代主义诗歌留下的最重要的精神遗产是:诗歌只做只有诗歌能做的事。但迪伦和他的乐队用民谣和摇滚想做的事,范畴远比艾略特那样的精英诗人要广阔。

无论中外,从古诗发展到现代诗歌,随着韵律、平仄、押韵、对偶等因素的淡化,诗歌渐渐走上了自由化、口语化、散文化、无韵化的趋势,这必然导致诗与歌,诗与乐之间的断裂。而这也正是鲍勃·迪伦作为音乐作词人区别于其他音乐词作家的关键所在。他非常的注重并且善于韵脚的运用。他的第26张唱片“哦,仁慈”中的开头曲目“political world”就充分展现了鲍勃迪伦对韵脚的灵活运用:

We live in a political world where mercy walks the plank,

Life is in mirrors,death disappears up the steps into the nearest bank.

We live in a political world where courage is a thing of the past,

Houses are haunted, children are unwanted the next day could be you last.

这是一首有11小节的有节奏的诗歌单曲,以上所列两小节歌词韵脚非常明显,plank-bank, past-last,每节歌词的两句句末押同一韵脚,除了所列出的两小节,其他九小节也都是句尾押韵,这在鲍勃·迪伦的歌词中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也正是这位伟大诗人的过人之处。押韵是增强节奏感的一个有效方式,也是对诗意和诗歌音乐美重要表达。

除了韵脚的使用,鲍勃迪伦的很多歌就像所列举的这一首这样,全诗会以一种合乎规律的形式重复着,每一小节的开头都是“We live in a political world(我们生活在一个政治的世界里)”鲜明的节奏给人以快感和美感,能满足人们生理上和心理上的要求,每一次新的回环往复的时候,便给人似曾相识的感觉,好像见到老朋友一样,使人感到亲切、愉快。

二、内容的丰富度

从小就喜欢音乐且满怀抱负的鲍勃·迪伦从19岁踏上纽约的土地,到75岁获得诺奖,过去的50多年的时间他从未停止,一直在进行创作。60年代是這位热血青年创作的黄金时期,随着鲍勃·迪伦音乐的风靡,他的名声日渐高涨,那一时期,他的歌曲为他贴上了很多的标签:抗议歌手、反叛英雄、民谣诗人、摇滚教父等,他抒写时势,会到20世纪美国最重大事件之一的华盛顿大游行上表演;他歌唱爱情“if you go when the snowflakes storm, when the rivers freeze and summer ends. (如你远去,风雪肆虐,河流冰封,夏日将尽)”;他确立了自己作为美国白人社会良知代表的角色,提倡马丁·路德·金主张的社会公平和种族平等,“the times they are A-change ”成为了他音乐生涯中最具政治意味的专辑;他也关注贫困和环保:带有哥特风格的Ballad of Hollis brown 扣人心弦,讲述了一个人因不愿面对家人忍受饥饿的痛苦而选择将其全部杀害的故事。“from A Buick 6”是迪伦幻想出的对“垃圾场天使”这位大地之母的赞歌。当然,迪伦的精选集里也少不了对家庭和温暖的伟大赞美;有谋杀、复仇、性爱、死亡……青年时期的鲍勃迪伦悄然而坚定地代表新一代要求接管世界,也希望成为自己命运的主宰。

中年时期最能代表鲍勃·迪伦思想和创作走向的关键词当属“基督”一词。1979年8月20 日发行的“Slow train coming (慢车开来)”中充溢着迪伦受洗新生的喜乐,让很多人一时间难以适应。此时的迪伦转变为一个整天推销《圣经》的人,在政治和感情上都略显荒唐。但虔诚的信仰并没有影响歌迷们的购买热情。之后的三四年内,迪伦紧接着发行了“saved(救赎)”“shot of love (爱的针剂)”“infidels (无信仰者们)”顾名思义,这几张专辑都含有浓厚的宗教信仰意味。《圣经》里讲,基督徒在一出生的时候,上帝就已经拣选了他,这在鲍勃·迪伦的身上似乎是真实的。罗伯特·艾伦·齐默曼是鲍勃·迪伦的原名,这是一个具有犹太姓氏的名字,虽然迪伦向来否认他改名的动机,但他的犹太血统是生来就有且不可改变的;在近十年的创作低谷,事业失意,前路迷茫的时候,也许唯有基督弥赛亚能给迪伦的灵魂以安慰。

You are the queen of my flesh girl,

You are my woman, you are my delight.

You are the lamb of my soul girl, and you touch up the night.

But theres violence in the eyes girl, so let us not be enticed.

On the way out of Egypt, through Ethiopia to the judgment hall of Christ.

“precious angel ”旋律优美,是贯穿专辑“慢车开来”中灵与肉二重性的绝佳体现,词中既对耶稣“那个告诉我我是瞎子的人”表达了崇敬赞美,也对使他皈依基督教的情人Mary Alice Artes 直抒胸臆。

进入21世纪,鲍勃·迪伦也开始步入了他60岁之后的老年创作期,再用关键词来概括的话,这一阶段迪伦的诗歌所表现出的是“成熟”“致敬”“怀旧”等气质。“its all good ”中,当他在纵览了世界的混乱后仍能大喊出“这太棒了”时,我们看到、听到的是一位由激进走向平和,由超现实主义回归到现实主义更加成熟和睿智的鲍勃·迪伦。2009年,“Christmas in the heart(心中的圣诞节)”让长期以来的吝啬鬼成功转型成为令人喜爱的美国圣诞老人,这部专辑所有的收入迪伦永久地捐献给了帮助无家可归的难民的慈善机构。在“love and theft(爱与偷窃)”中,人们听到了不少他翻唱的别人的一些经典曲目,也有对他自己早期歌曲的改编版,在这些歌的歌词中,人们可以看到那缓缓飘过的对于经典的致敬与回味。

三、思想的哲理味

“他虽然唱得很一般,但他唱出了真相。”这是鲍勃迪伦的一位歌迷对他的评价。诗坛怪杰艾伦·金斯堡也曾说:“我从印度回到美国西岸那会儿,有人给我放了张唱片,当我听到那首“暴雨将至”,我哭了出来。我被他的修辞镇住了,这些诗词简直就像《圣经》箴言一样,撼动人心。”鲍勃迪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作为创作人,在过去的几年中我确实有些变化。最大的不同,是我认为去年写的歌都比较一维,现在我想要写得更三维,更具象征性,有多种不同层面的含义。”关于迪伦的歌曲,人们谈及更多的并非他的曲调,而是他的内容。是什么打动了那么多人的心灵?当然是那些能够引起人们共鸣的人类共通的情感和道理。迪伦用他诗意的语言表达着他对生活的哲学态度:年轻时的鲍勃迪伦与很多位女性有过爱情的纠葛,当他与Suze Rotolo的感情因各种压力,包括他和Joan Baez 的绯闻而消逝的时候,“One too many morning”中悲伤而富有哲理的回顾道:“you are right from your side, I am right from mine.(从你的角度来说你都对,从我的角度來说我没错)”。这不就是中国的那句老话“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吗!专辑“blonde on blonde”中有许多密集的长篇大论,其中夹杂着许多精辟的格言和街头智慧,很快成为了许多人的口头禅:“to live outside the law you must be honest (想活在没有法律的世界,那就必须诚实)”,“everybody must give something back for something they get.(每个人都需要为获得一些东西而付出另一些东西,即,有舍才有得)”。而在皈依基督教后,迪伦的歌词里又出现了很多具有强烈道德感,呼唤真善美的哲理词句,如“love is all there is, it makes the world go around.(爱是一切,它使世界转动起来。)”……类似这样富含浓厚哲理意味的歌词在鲍勃·迪伦的诗词中随处可见。

鲍勃·迪伦的歌词能称其为诗歌,必然离不开诗歌应有的表现手法。象征、隐喻等诗歌创作手法被迪伦使用的炉火纯青,这一点,从他的许多歌名上就能看得出来,“暴雨将至”“滚石”“慢车开来”“轨道上的血”……用一种或静或动的事物来象征人类社会中的人和事,他善于把各种意象写进诗里,有时嘲讽,有时欢快,有时又特别的悲伤,就像他诗性的人生一样优美动听、丰富充实、富有志趣。

参考文献:

[1]鲍勃·迪伦.徐振锋.吴宏凯译.鲍勃·迪伦编年史[M].河南大学出版社,2015年2月版.

[2] 英国UNCUT编辑部.宋世超译.经典摇滚音乐指南:鲍勃·迪伦[M].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年12月.

[3]童辰,汪华,李智萍.《诗经》与《荷马史诗》比较研究[M].江西人民出版社,2014年6月.

[4]王垚.嚎叫之后的时代强音:探析金斯堡对鲍勃·迪伦创作的影响[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6月.

[5]赵洪星,陶禹含.浅说歌词与现代诗歌的几点共性与差异[J].文学评论,2014(03).

作者简介:刘利宁(1991-),女,汉族,山西吕梁人,现就读于宁夏大学人文学院研究生二年级,研究方向是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猜你喜欢
诺奖迪伦鲍勃
鲍勃·迪伦艺术大展
鲍勃·迪伦
聚焦诺奖
火烈鸟鲍勃可忙了
残雪,为何能成诺奖热?
诺奖也征服不了的好莱坞
你好,我是鲍勃
鲍勃·迪伦歌词中的社会正义表现
屠呦呦获诺奖引发哪些思考
欧美音乐 鲍勃·迪伦